節假日去北京旅遊的話第一處就應該是天安門故宮了,裡面有中國王朝的見證,雖然未全開放,但要從天安門進去,走馬觀花的欣賞一番到神武門出來,一般人還需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從朱棣篡位,把國都遷到北京,到現在故宮已經有六百年的歷史了。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清朝入關以後直接就把家安在故宮裡面,直到1924年溥儀被迫離開,故宮才告別皇宮這一稱謂。
從清末開始國外不斷來華作亂,到了抗戰年間更是民不聊生,這其中有八國聯軍,各路軍閥和日本侵略者,毀我家園殺我國人,圓明園和頤和園都慘遭毒手,單單故宮在數次戰亂中都虎口脫險。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燒毀了皇家的三山五園,這次他們的目的是把園林夷為平地,但由於園林的設計問題和面積問題沒有完成,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再次進京,把上次沒有燒完的彌補上了。此事也證明弱小就要挨揍,挨揍就要立正!
那麼他們放過了故宮是因為仁慈嗎?其實事實上他們並沒有放過故宮,故宮的很多金銀財寶也被洗劫一空,只不過是沒有像園林那樣破壞而已。園林燒了清政府還可以重建,要是故宮燒了就意味著清政府滅亡,那麼他們那些不平等的條約找誰籤去?一切努力都將付之東流。
我想還有一個原因是怕清政府狗急跳牆吧!畢竟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從大洋彼岸漂洋過海來的外國兵力不是很多,當時中華大地清朝的兵力和武器可以說是碾壓他們,都怪軟弱無能不敢出手才輸的,如果皇家的紫禁城沒了,萬一中華大地人神共憤怎麼辦?兔子急了還咬人呢,英法聯軍也怕這種情況發生。
第二次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有了上次的經驗他們很自然的就攻下了北京,此時整個中國都是慈禧掌政,她也怕紫禁城不保就逃到了西安,還受到老喬家的照顧。八國聯軍此行和上次英法聯軍一樣,只想從肥沃的中國得到好處,並不是消滅,所以故宮還是倖免於難,第二年就籤訂了《辛丑條約》。
第三次就是日本的侵華戰爭了,這次故宮雖然沒有被毀,但也遭到了島國人的大肆搶奪,其中有一萬多冊珍貴古籍就被島國人洗劫一空。還好國民政府早就把大量文物運走了。那麼故宮之所以逃過一劫,首先就是膽量問題,島國人雖然無惡不赦,但故宮象徵著我國的民族文化,是我國民族的精神結晶,一旦他們把故宮摧毀,那他們在國際上就會受到世界的聲討,想當年美國英國都沒摧毀,豈能被你一個島國給毀掉?島國人雖然名聲不好,但也是在乎的,更何況當時有溥儀做他們的傀儡,他們是不會讓傀儡無家可住的。
其次就是他們的狼子野心,眾所周知當時島國要把整個亞洲都佔據到自己名下,而且還擬定了一個很好的規劃,他們認為這場仗自己一定會贏,想當年辛丑條約的賠款還沒用完呢,國家甚是發達,以後中國肯定是自己的,未來成功侵佔的首都都想好了,就在北京,如果破壞故宮,就和破壞自己的老家一樣,他們當然不會這麼做。
不到一百年的時間,中國前後遭到了三次重創,故宮能夠躲過戰亂,不得不感嘆故宮的偉大精神,象徵我國文化的精髓。但同時也請大家不要忘記,在這幾十年當中中國的國恥,各種條約,事變和屠殺,還有丟失土地,把每一件都銘記於心,告訴未來的零零後,一零後,「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要成為每個中國人的信念,讓中國早晚在世界上找回來,也讓中國成為「我不犯人,人不敢犯我」的超級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