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一代名將常遇春,為何英年早逝?這裡面有什麼貓膩嗎?

2021-01-17 妖火歷史觀

跟隨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這些功臣中,除了徐達能徵善戰之外,常遇春的戰鬥力也是不容小覷的,立下了很多的功勞。

只是常遇春的壽命並不是很長,只活到了四十歲,四十歲是男人的黃金年齡,身體素質自然也在話下,那麼常遇春是因為什麼原因,使得他在這樣一個黃金年齡裡,突然暴斃了呢?

關於常遇春的死因,正史上並沒有記載的詳細,只是記載了常遇春是死於暴疾,暴疾就是突然病逝的意思,因為正史上記錄較少,使得常遇春的死因,有很多種說法。有說常遇春是被妻子嚇死,也有的說常遇春死於癲癇,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常遇春死於卸甲風。

卸甲風這個病症就是現在中風,之所以常遇春會患上這個病,還是跟他的生活習慣有關,常遇春是一位能徵善戰的將軍,即便再能徵善戰,戰場上刀槍無眼,免不了還是會受傷的,加上常遇春常年徵戰,身上的傷病一定很多,這些傷病積攢到一定的時候,也是十分要命的。

加上常遇春的習慣也很不好,根據文獻記載,常遇春率領大軍班師回朝的時候,當時正值夏天,天氣十分炎熱,常遇春身上裹著重重的盔甲,天氣炎熱加上裹上重重的盔甲,使得常遇春的盔甲裡積了很多的汗水,汗水黏在身上,導致常遇春十分不舒服。

當時的氣候晝夜溫差較大,到了晚上的時候,常遇春為了涼爽舒適,不顧身上的汗水,立即卸去了盔甲,一次兩次身體可能沒事,長此以往身體自然受不了,因此染上卸甲風也不足為奇。

卸甲風伴隨著常遇春的傷病,加上長途跋涉,使得常遇春的身體到達了極限,加上身邊沒有好的醫生,進行及時的調養,這才引起常遇春的突然暴死。

說完了常遇春暴斃的原因,我們來說一下常遇春的經歷,方便大家了解常遇春這個人。

常遇春和朱元璋一樣都是苦出身,因為不甘心一輩子在田間,使得他後來選擇去武館習武,由於常遇春是苦出身,身上沒有錢,自然也就支付不起學費,因此選擇了在武館打工來換取習武的機會。

隨著時間的積累,常遇春的武功也越來越好,不僅武功練得好,還精於騎射,各種兵器也使的十分不錯,常遇春身處的環境是元朝末年,這個時期正值亂世,天下群雄並起。

常遇春並不滿足於現在的狀況,加上他也忍受不了長期挨餓的生活,在這種情況之下,使得他後來加入到了綠林大盜劉聚的隊伍之中,劉聚看到常遇春生的健碩,加上作戰十分勇敢,於是便將常遇春封為什夫長。不僅如此,之後的常遇春還成為了他的心腹。

後來的常遇春常常隨著劉聚打家劫舍,由於常遇春能力突出,使得他每次的收穫都十分豐厚,使得常遇春之後的生活,也變得較為不錯,不過隨著時間的增長,常遇春覺得老是打家劫舍並沒有什麼前途,使得他在當時萌生出了想要的退出劉聚隊伍的想法。

不知道是上天的刻意安排,還是其他什麼原因,常遇春剛剛萌生退意不久,朱元璋所率領的大軍剛好來到了常遇春所在的地方,常遇春對於朱元璋的名氣早有耳聞,使得常遇春心中萌生了想要投奔朱元璋的想法。

不過常遇春十分謹慎,畢竟他只聽過朱元璋的名氣和事跡,並沒有實際接觸過朱元璋,因此常遇春選擇將自己裝扮成老百姓,去觀察朱元璋的行為,常遇春的所觀察到的朱元璋,跟傳聞中的是一致的,覺得朱元璋是一個值得追隨的明主,於是立即決定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到了朱元璋的面前後,將自身的經歷說給朱元璋聽,朱元璋表現出的態度很冷淡,因為此時的朱元璋覺得常遇春是因為吃不起飯,才選擇投奔自己的軍中混口飯吃。

常遇春後來回答到朱元璋,說自己並不是因為吃不起飯,只是因為一直做打家劫舍的事情,沒有太大的前途,後來見到將軍您,覺得您是一個值得追隨的明主,因此才選擇來投奔,為自己將來的前程拼搏。

朱元璋說我這次要過江打仗,你能跟我過江打仗嗎?常遇春說將軍您說打哪,我就打哪,我願意作為先鋒,朱元璋見當時的常遇春不僅生的健碩,言語也十分實在,所以朱元璋選擇將常遇春留在軍中。

常遇春加入到朱元璋軍中之後,跟隨朱元璋打了很多場戰役,使得朱元璋在後來成功建立大明,常遇春因為這些戰功,使得他後來被加封為元帥。

擔任元帥後的常遇春,先說打敗了陳友諒,之後常遇春又率領攻取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大都就是現在的北京,常遇春就是在此戰班師回朝的途中病逝,終年四十歲。

常遇春去世後,明太祖朱元璋十分悲傷,追封常遇春為開平王,賜予忠武的諡號,除此之外,還將常遇春的牌位放到太廟之中,供後人祭祀。

相關焦點

  • 橫掃漠北的漢朝名將,卻在24歲英年早逝,霍去病的死因之謎
    霍去病是西漢名將,軍事家,民族英雄。他用兵靈活,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漠北之戰,消滅匈奴主力部隊七萬多人,封狼居胥。作為一代戰神,他卻在24歲的時候英年早逝。這在讓後人嘆息的同時也對霍去病去世,疑惑不解。
  •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於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勳「雖古名將,未有過之」,可見對其愛重之意。《明史》贊曰:「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其智勇不在中山(徐達)下,而公忠謙遜,善持其功名,永為元勳之冠。身衣日月剖符錫土若王者,可謂極盛矣!」
  • 從大一統的秦朝開始,每一個朝代選取一位名將的話,他們都有誰?
    西漢由於從秦末亂世脫胎而來,所以名將輩出,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韓信、衛青、霍去病。這三個人都是英勇蓋世,韓信為漢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衛青和霍去病,是大漢朝揚我國威的重要代表人物,可惜兩人都英年早逝。因此從整體而言,韓信應當為漢朝第一名將,衛青次之,最後是霍去病。
  • 朱元璋路邊撿到常遇春,順道幫他奪得天下,這真的是一場偶遇嗎?
    「天子守國門,君主死社稷」,每一個朝代都有其各自的局限性,但就看大明對外的氣節來看,卻也是比清朝強了不是一星半點。朱元璋能從布衣做到天子,得益於手下的這一群「驕兵悍將」,常遇春就是朱元璋手下一等一的悍將,就這麼說吧,藍玉如此驕橫之人,在常遇春面前也只是個弟弟。但是常遇春並不是一開始就跟隨朱元璋的,他的「職業生涯」還有幾分神秘色彩在裡面。
  • 明初猛將常遇春,為何40歲突然暴斃?死在朱元璋前頭未必是件壞事
    是這樣,常遇春的老婆藍氏是大將軍藍玉的姐姐,據說她性格跋扈,囂張無理,還很愛嫉妒,不許常遇春多看別的女子一眼,是正宗的河東獅吼。常遇春為了家庭的安寧,從不違背她的意思,她說什麼就是什麼。時間一長,就傳出怕老婆的名聲,手下部將士兵們經常在背地裡嘲笑他。從這個角度看,常遇春還真有慢性疾病,那就是「氣管炎(妻管嚴)」。
  • 明末發現完整人皮,主人是開國名將藍玉,為何他的下場如此悲慘?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裡面一定是金銀財寶,幾個迫不及待的士兵撬開了盒子,發現裡面居然只有一件非常舊的皮衣。這樣的結果讓在場的好些人都大失所望,正要離開丟棄之時卻有人說這並不是平常見到的皮衣,而是一張完整的人皮。話音剛落,周圍的人都驚呼跳開,那幾個撬開盒子的人更是面露難色走得遠遠的。
  • 朱元璋為何烹殺常遇春夫人?常遇春夫人之死
    朱元璋為何烹殺常遇春夫人?
  • 元末明初天下第一猛將,不是徐達常遇春,而是這位蒙古戰神
    而其中,徐達和常遇春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然而,當時的天下第一猛將真的是徐達或常遇春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對兩人做一個簡要介紹:  1.徐達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他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其為「常十萬」。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於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勳「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朱元璋對常遇春「頒賞賜勞」,特意表彰他「勤勞於外,南平諸郡,兵不失律,民無所擾」的功勞。
  • 回歸漢朝 韓頹當成漢初一代名將
    韓嬰的孫子後來因犯有不敬之罪,爵位被取消。  漢景帝三年(公元前154),發生七國之亂。在平息戰亂中,韓頹當軍功卓著,論為第一,成為漢初一代名將。  韓頹當生有一個兒子韓儒,承襲韓頹當的弓高侯爵位。韓儒生有韓澤元,韓澤元生了韓間(一說韓則)、韓嫣和韓說3個兒子。
  • 常遇春乃明朝第一猛將,為何40歲時突然暴斃?
    如此忠心,自然得到朱元璋的青睞,稱他是「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而事實上,常遇春一生百餘場戰役,無一敗績。但沒等到加官進爵就英年暴斃讓人惋惜。投奔朱元璋初立功,三萬精兵擊敗張士誠十萬人馬常遇春很是過了一段「山大王」的逍遙時光,他精通武藝在當地還是頗有名氣,在一次「作案」後, 見到一支紀律嚴明的軍隊,領頭的將軍騎著高頭大馬好不威風,這讓他想起自小的志向。這位將軍就是朱元璋,他於是來到朱元璋帳中,願意追隨他。然而常遇春初來乍到但是一點也不矜持,上來就想當先鋒,他說:我就是來當先鋒的,把先鋒印給我吧。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英年早逝?究竟有何隱情?
    霍去病作為漢武帝時期有名的愛國將領,一句"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徵服了多少少女的心,但卻奇怪地在人生的巔峰時期,英年早逝,偵探君在扼腕嘆息之餘不免心生疑惑,霍去病的真實死因究竟是什麼?偵探:請問霍去病的死因調查出來了嗎?官方代表:是暴病而亡。偵探:那得的是什麼病呢?官方代表:不方便透露。偵探:有人說是投毒而死,請問屍檢有什麼發現嗎?官方代表:不方便透露。偵探:有人說是因瘟疫而死,請問有其他傳染者嗎?病毒傳染性如何?
  • 常遇春為何在40歲的時候暴斃?
    有一天,碰上常遇春獨自一人起床,兩宮女抓住機會,端水過去伺候他洗臉,見她們膚如凝脂常遇春發出感嘆:「好白的小手啊!」他剛準備伸手去摸,突然想起兇神惡煞的老婆,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到了傍晚,常遇春的老婆毫無徵兆地給他送來一個紅盒子, 常遇春心想:今天也不是啥節日,這暴躁娘們為何會給我準備禮物?帶著滿肚子的疑惑他打開了紅盒子,而映入眼帘的是一雙血淋淋的雙手!
  • 「明朝開國六公爵」都有誰?常遇春、劉伯溫為什麼不在其列?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天下初定,朱元璋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其中第一批封公爵的有六人,史稱「明朝開國六公爵」,他們依次是(排名分先後):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魏國公徐達)看到這份名單,相信大家心中會湧現出很多問號:排名的根據是什麼?大名鼎鼎的常遇春和劉伯溫為什麼落選?
  • 漢昭帝劉弗陵8歲即位,21歲英年早逝,為何說是漢武帝一手造就的
    題/漢昭帝劉弗陵8歲即位,21歲英年早逝,為何說是漢武帝一手造就的 文/唐晉,有人彪炳史冊、功垂萬年;有人寂寂無名、黔首縮衣;有人為惡多端
  • 孫策和周瑜被譽為「江東雙璧」,人生得意之時,為何都英年早逝?
    」的兩個著名男人,為何在娶迎娶江南美女之後,達到美女配英雄的人生巔峰之後,反而雙雙早逝呢?關於孫策之死,有說法稱其死於性格,也就是死於他不管不顧的暴脾氣上,因為他的不冷靜,所以才招致殺身之禍。筆者認為這種說法有些偏頗,因為孫策能夠打下江東基業,靠的便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他的死自然有性格原因在裡面,但是他早逝卻不完全是因為性格問題。
  • 關羽被殺後,他的後人都是什麼結局?有一人英年早逝
    —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而這,自然是關羽忠義品質的重要體現。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 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何英年早逝 ?
    至於他死因,有這樣一個說法,霍去病率領輕騎千裡奔襲,專門襲擾匈奴的後方,閃電戰更是殺得匈奴潰不成軍,逼得匈奴沒辦法,採用得瘟疫的死羊死牛來汙染水源,漢軍喝了汙染的水源就染上了瘟疫
  • 洪武三年,明朝江山大定,明太祖開始論功行賞,分封部眾
    同時明太祖授予李善長免死鐵券,可免自己二死,其子一死。(後來證明毫無用處)。 洪武九年,朱元璋將長女臨安公主嫁給了李善長之子李祺,夫婦育有兒子:李芳和李茂。
  • 常遇春乃明朝第一猛將,為何40歲時突然暴斃?背後有什麼隱情?
    朱元璋建立明朝時,跟隨他的有許多出色的將領,常遇春就是其中的一位。早年的常遇春有著遠大的抱負,但是在蒙元王朝的統治下,一般人很難有出頭之日,迫於生活的壓力,常遇春就選擇投奔盜賊劉聚,常遇春也因此在懷遠一帶當上了盜賊。常遇春在當盜賊的時做的都是一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 倚天屠龍記中,常遇春為何救周芷若,並非她父親是明教人而因為這
    在張無忌見到她的時候,周芷若的爹已經被元兵殺害,而常遇春則不顧一切奮力保護她,讓她不受到傷害。也正因如此,關於常遇春為何會保護周芷若的事情,很多人都會做出各種猜想。那麼,作為明教一名大員的常遇春為何會那麼奮不顧身地去救一個默默無名的周芷若呢?對於這個,目前有很多說法是因為這和周芷若以及她父親的身份有關係。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