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天下第一猛將,不是徐達常遇春,而是這位蒙古戰神

2021-02-08 網易

2017-05-20 15:31:11 來源: 吃喝玩樂在郴州

舉報

  

  自古亂世出英雄,此言確是不虛。元末明初,天下大亂,豪傑並起。那是一個武將吃雜風雲的時代,那是一個猛將屢建功勳的時代,那是軍事奇才紛紛湧現的時代。而其中,朱元璋作為南方的一大割據勢力,帳下猛將可謂絕非不少。而其中,徐達和常遇春是其中最為傑出的代表。然而,當時的天下第一猛將真的是徐達或常遇春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先對兩人做一個簡要介紹:

  1.徐達

  

  明朝開國軍事統帥,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民族英雄。

  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敗陳友諒。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率軍消滅張士誠地方割據勢力。同年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

  徐達為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勳,堪稱明朝開國第一功臣。

  明太祖朱元璋對他有著極高的評價:①將軍謀勇絕倫,故能遏亂略,削群雄。②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婦女無所愛,財寶無所取,中正無疵,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③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2.常遇春

  

  字伯仁,號燕衡,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元順帝至正十五年,他歸附朱元璋,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稱其為「常十萬」。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於直言,效命疆場,盡瘁而終。朱元璋對常遇春很愛重,認為常遇春的功勳「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朱元璋對常遇春「頒賞賜勞」,特意表彰他「勤勞於外,南平諸郡,兵不失律,民無所擾」的功勞。

  

  常遇春的勇猛善戰,得到了朱元璋極高的評價: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由上可知,徐達和常遇春都是元末明初極其著名的猛將。然而,有一個人卻比他們還要勇猛。此人,便是被譽為「蒙元戰神」的王保保。

  乍一聽王保保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太熟悉。以下便是王保保的詳細介紹:

  

  王保保,即是擴廓帖木兒。他是蒙古伯也臺部人,生於光州固始縣,漢名王保保,元朝末年名將。

  元末農民起義時,擴廓帖木兒跟從察罕帖木兒組織地主武裝,鎮壓紅巾軍。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察罕帖木兒遇刺身亡後,他獨當一面,並捲入元廷黨爭及軍閥混戰,曾被封為河南王、中書左丞相。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明朝攻佔大都,擴廓帖木兒自山西退至甘肅。

  至正三十年(1370年),他北奔和林,輔佐北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力圖光復大元江山。

  

  宣光二年(1372年),他大破明軍於漠北,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天下奇男子」。

  在歷史上,擴廓帖木兒多次擊敗明軍,名震中原。當時民間如果有人做了點小事就自誇的話,人們就會譏笑這人說:「嘗拿西邊王保保來耶!」這話成為明人的一句諺語。

  值得一提的是,明太祖朱元璋對擴廓帖木兒十分重視,他曾大會諸將,問道:「天下奇男子誰也?」諸將都說:「常遇春將不過萬人,橫行無敵,真奇男子。」明太祖笑曰:「遇春雖人傑,吾得而臣之。吾不能臣王保保,其人奇男子也。」

  由此可見,王保保(即擴廓帖木兒)確實不愧為天下第一猛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元末第一猛將到底是誰?不是常遇春,也不是徐達,而是這位牛人
    如果要論元末明初第一猛將,其實不是常遇春,也不是徐達,更不是趙普勝,而是陳友諒麾下的張定邊。
  • 張定邊——元末第一猛將,遁入空門壽終百歲
    咱們講了很多朱元璋手下的武將,常遇春,徐達,傅友德,藍玉,李文忠,朱文正,這些人都可以說的上是威震天下,不過還就是有這麼一位,被公認為元末第一猛將
  • 戰神常遇春:有的人,生來屬於戰場
    當時朱元璋準備渡過長江,但在采石磯一帶,遭到元軍堵截。朱元璋的軍船離岸三丈多,沒人能登上岸。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時,只見常遇春飛舟而至,朱元璋命他向前衝擊,常遇春領命,揮戈直衝向前。敵兵抓住他的戈,常遇春乘勢一躍跳上岸,大聲喊叫著衝入敵陣,諸將乘勝上岸攻擊,很快攻克採石,攻取太平,從此在江南站穩了腳跟。經此一戰,常遇春也如願以償,獲得了總管府先鋒之職。
  • 蒙古與明朝雙方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
    有人問「蒙古與明朝雙方的大決戰,30萬蒙古軍隊為何會全軍覆沒?」無論是徐達北上滅元,還是朱棣五次親徵漠北,蒙古的軍隊都沒有達到30萬的規模。元朝的軍隊分為戍衛京師宿衛部隊和鎮守全國的鎮戍部隊,都很分散。元朝大都的禁衛軍絕對沒有突破10萬,所以徐達和常遇春滅蒙元時只用了25萬人。
  • 常遇春、劉伯溫為什麼不在其列?
    元末亂世,群雄並起,各路英豪逐鹿中原,最終朱元璋異軍突起,帶領一眾兄弟攻滅了陳友諒、張士誠,推翻了元朝腐朽統治,建立了大明王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天下初定,朱元璋論功行賞,大封功臣,其中第一批封公爵的有六人,史稱「明朝開國六公爵」,他們依次是(排名分先後):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
  • 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進攻湖州,張士誠數次派兵救援,均遭失敗
    元至正二十六(元1366年)八月初四,徐達、常遇春率軍從龍江出發,宣稱直搗張士誠的都城平江。八月十二,朱元璋軍隊行至太湖。八月二十,常遇春在湖州港口遇上一股張士誠軍隊,將其擊敗,生擒其部將尹義、陳旺,於是停駐於太湖洞庭山。
  • 小說中他是明朝第一猛將,其實是草包,全靠老爹常遇春
    但令人詫異的是,在民間文學當中,他卻成為明朝開國的第一猛將,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機智過人。那麼他是誰呢?到底是「坑貨」還是猛將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1.民間文學中的「無敵大將雌雄眼」此人就是常遇春的長子常茂,看過小說,聽過評書的,對這個名字應該不會感到陌生。
  • 徐達與「奇男子」王保保三次交手,為何第三次會慘敗?
    徐達(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徐達被明太祖朱元璋列為大明王朝的第一開國功臣。元朝末年,徐達參加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在鄱陽湖之戰中消滅陳友諒。兩年後,又攻滅張士誠。1367年,徐達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並於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元大都,終結了蒙古貴族在中原的統治。
  • 幫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常遇春,卻一直是徐達的副手,與他的性格有關
    當然也不能夠否定他,為了朱元璋建立明朝所立下的卓越戰功,只是他卻只能夠成為徐達的副手。其實是因為徐達與朱元璋是小時候的玩伴,在他招兵的時候就有徐達。可以說在關係上面,徐達和朱元璋的關係更近一些,雖然常遇春與徐達有過很多次合作,通過兩個人的多次合作當中更是取得了很多的戰功,常遇春更是在眾多戰役當中很少出現失誤,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將軍。
  • 一生未曾戰勝過徐達,為何最後能扳回一局,且看王保保的奮鬥之路
    就在徐達和常遇春一路高歌猛進的時候,王保保的心思主要還在和他爭權的李思齊身上,他只將防守任務交給他的弟弟脫因帖木兒。但是,王保保小瞧了徐達和常遇春的作戰能力,所以前期在沒有得到王保保重視的情況下,徐達和常遇春迅速攻佔河南、山東,最後佔據了大都,此時,王保保才意識到徐達和常遇春的可怕。
  • 常遇春是如何脫穎而出,成長為朱元璋心腹愛將的?
    此時常遇春的地位排在朱文正、邵榮、徐達、湯和之後。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七月,邵榮謀叛被誅。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七月,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展開決戰。起初,陳友諒軍隊處於上遊,兵多船大,攻勢甚猛,朱元璋軍隊打得十分艱苦。
  • 元末明初青花文王訪賢圖玉壺春瓶
    回來後又翻看了有關元青花的研究資料,倒是讓我想起了我的那件青花玉壺春瓶來。元末明初青花文王訪賢圖玉壺春瓶   永寶齋藏      就是這件青花玉壺春瓶,之前我主要根據其器型判斷應為明代。可當我再看元青花八大罐的時候,覺得年代可以推的更早些,或許元末更準確些。
  •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常遇春,元末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大將,在朱元璋起義之初便跟隨左右
  • 常遇春乃明朝第一猛將,為何40歲時突然暴斃?
    常遇春作為朱元璋手下的頭號猛將,不僅勇猛善戰,還頗有謀略。用它自己的話說,就是領著十萬人就可以橫行天下,而軍中人稱「常十萬」!
  • 常遇春為何在40歲的時候暴斃?
    絕大多數人對於常遇春這個名字都不陌生,《倚天屠龍記》當中他軍事才能出眾,勇猛過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生從未打過敗戰。常遇春年紀輕輕就立下赫赫戰功,為朱元璋創立功業做出巨大的貢獻,他被後世之人稱為「明朝第一猛將」,朱元璋也是將他放在功臣廟第二的位置,僅次於徐達,可見其戰功有多顯赫。
  • 朱元璋滅元之戰——力克大都建萬世之功
    元末明初,在紅巾軍等反元武裝的沉重打擊下,統治力量大為削弱。朱元璋在攻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江南割據政權後,迅即遣軍北上滅元。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十八日,朱元璋召集諸將商討滅元大計,並打出旗號「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天下各路紛紛響應。
  • 明朝5位英雄將領排位,抗倭力將戚繼光並不是第一位
    徐達,字天德,明朝建國軍事統帥,建國罪人之首,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平易近族豪傑。元朝末年,徐達參與了朱元璋帶領的起義兵。1363年,徐達侍從跟從朱元璋打敗陳友諒;1364年,朱元璋任他為左相國。1367年,率軍斬除了張士誠處所割據權力。同年任徵虜大年夜將軍,與副將軍常遇春一路揮師北伐華夏,顛覆元朝兇橫烏黑的統治。
  • 明初猛將常遇春,為何40歲突然暴斃?死在朱元璋前頭未必是件壞事
    是這樣,常遇春的老婆藍氏是大將軍藍玉的姐姐,據說她性格跋扈,囂張無理,還很愛嫉妒,不許常遇春多看別的女子一眼,是正宗的河東獅吼。常遇春為了家庭的安寧,從不違背她的意思,她說什麼就是什麼。時間一長,就傳出怕老婆的名聲,手下部將士兵們經常在背地裡嘲笑他。從這個角度看,常遇春還真有慢性疾病,那就是「氣管炎(妻管嚴)」。
  • 常遇春畫像面世,身材壯碩挺著啤酒肚,如此身材為何能單挑萬人?
    常遇春原本是個盜賊,一日他在田間閒臥,做起了白日夢。夢中,一位穿著盔甲、拿著盾牌的神仙對他說:「你的主君來了,還不下跪!」就在這時,朱元璋領兵從田間經過,常遇春醒來後納頭就拜。就這樣,常遇春便成了朱元璋手下的悍將。相比於足智多謀的徐達,常遇春是十足的武鬥派,每次作戰他都會身先士卒,破陣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