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滅元之戰——力克大都建萬世之功

2020-12-24 騰訊網

元末明初,在紅巾軍等反元武裝的沉重打擊下,統治力量大為削弱。朱元璋在攻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等江南割據政權後,迅即遣軍北上滅元。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十八日,朱元璋召集諸將商討滅元大計,並打出旗號「驅除胡虜,恢復中華」,天下各路紛紛響應。

朱元璋伐元

10月21日,朱元璋命徐達為大將軍、常遇春為副將軍率師25萬北徵。

根據朱元璋的戰略計劃"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在攻克沂州(今山東臨沂)後,令平章韓政分兵一部攻佔滕州(今山東滕州)等要地,保障側翼安全。

徐達主力繼續北進,攻佔山東益都、昌樂、壽光等地,繼而奪取濟南及其附近州縣。元順帝令陝西等地元軍速援山東,但各路元軍按兵不動。

朱元璋北徵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3月,徐達揮師由山東向河南進軍,陣前改旗號大明,以新朝明軍的姿態攻佔汴梁(今開封)。

4月初八,徐達率軍自虎牢關西進,在塔兒灣(在今河南偃師縣境)一舉擊潰託音特穆爾率領的元軍 5萬,迫使元梁王阿魯溫於洛陽投降。

接著,徐達、常遇春分兵攻佔嵩(今河南嵩縣)、許(今河南許昌)、陳(今河南淮陽)、汝(今河南臨汝)諸州。元潼關(今陝西潼關東北)守將李思齊、張思道聞風棄關西逃,徐達等派兵進駐潼關,又西進佔領華州(今陝西華縣)。

朱元璋稱帝,是為明太祖

時年5月,朱元璋親抵汴梁督戰,並與諸將商討下一步作戰計劃。

徐達根據元廷外援已絕的軍事形勢,建議乘勢直取元都,朱元璋同意後,徐達於閏七月初一率軍自中灤(今河南封丘西南)渡黃河,攻佔衛輝(今河南汲縣)、彰德(今河南安陽)、磁州(今河北磁縣),轉向山東臨清,與山東各軍會合,沿運河繼續北進,連戰皆捷。

又於河西務(今屬天津武清)、通州(今北京通縣)擊敗元軍萬餘人,進逼大都。

明軍戰場奮力殺敵

至此,元順帝倉皇逃往上都(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徐達等率軍於8月2日進佔大都(今北京),並親自登上齊化門樓,斬殺元朝監國宗室淮王帖木兒不花和右丞相張康伯等人,大都克復。

暌別漢人王朝四百三十餘年的幽燕之地重歸華夏懷抱,北地百姓復見漢官威儀!

徐達率軍進入大都,滿城百姓皆歡喜

而後,徐達又乘勝西進,先後攻佔了山西、陝西等地。明軍北伐成功,漢地盡入大明版圖。

此刻,王師已北定中原,南宋的陸遊老翁,在九泉之下,也可瞑目矣。

相關焦點

  • 大明開國之戰
    有攻取山東之戰(1367年十月至1368年二月),攻取河南之戰(1368年二月至五月),攻取河北及大都之戰(1368年七月至八月),攻取山西之戰(1368年八月至十二月),攻取陝甘之戰(1369年三月至八月)。1371年滅夏蜀。1381年平定貴州雲南。徵漠北:明太祖徵漠北自洪武二年常遇春北徵開平應昌,至三十一年臨終未已,歷時凡二十九年。重點記敘點評鄱陽湖會戰、攻取河北及大都之戰。
  • 韓林兒之死,竟是廖永忠多事,黑鍋卻讓朱元璋背了六百年
    老王明言之二廖永忠覆舟殺韓林兒之謎大明王朝建立前的一樁公案。朱元璋一個部下多事,亂作為,不僅害死了一皇帝,而且讓朱元璋背了數百年黑鍋。
  • 倚天屠龍記裡一無是處的王保保,現實中是朱元璋最強勁的對手
    然而在現實中,他卻是北元王朝的頂梁柱,一生數次擊敗明朝大軍,阻止了北元覆沒的命運,被朱元璋稱為「天下奇男子」。而他的妹妹「趙敏」也沒有嫁給張無忌,而是嫁給了朱元璋的次子朱樉。這位朱元璋一生最強勁的對手,就是元末著名蒙古族將領王保保(又名擴廓帖木兒)。1368年春,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25萬大軍北伐,直指元朝大都北京。元順帝下旨讓還在山西一帶搞內訌的王保保等人帶兵入京勤王。
  • 明朝第一功臣被朱元璋索命追殺,一盤棋讓朱元璋改變了注意
    朱元璋佔據應天后,北有元軍;東面有張士誠;西面,有陳友諒、徐壽輝等;南面,有方國珍、陳友定等人。他們雖然同樹反元旗幟,但各有矛盾。朱元璋處於四面包圍之中。其中,陳友諒、張士誠二人勢力最強。朱元璋審時度勢,決定先滅陳友諒,再除張士誠。至正十九年(1359),徐達會同院判 俞通海的水師一起進攻池州,大破其柵江營,正在攻打太平的趙普勝由陸路逃走。
  • 魏滅蜀之戰,姜維鍾會鄧艾等都有出色表現,不料最後卻被此人團滅
    於是,在司馬昭的精心籌劃之下,魏滅蜀之戰正式爆發。鄧艾建此奇功,本來就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忌恨,鍾會和衛瓘也抓住這個機會向司馬昭誣告其有謀反的跡象,於是朝廷下詔逮捕鄧艾父子。鍾會先是派衛瓘以少量兵力到成都收擒鄧艾,企圖來個「一石二鳥」——先藉助鄧艾之手殺掉衛瓘,然後又利用衛瓘之死除掉鄧艾,那這次滅蜀之功,將盡歸其一人!
  • 元朝並非亡於朱元璋之手,元朝滅亡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說起朱元璋滅亡元朝而建立明朝,似乎元朝全是朱元璋打下來的。其實並非如此。在同時代的起義軍裡,朱元璋消滅的元朝軍隊是最少的。元朝雖然被明朝取代,但它並非亡於朱元璋,而是1360年代,南北雙方同時同根相煎、同室操戈的結果。朱元璋的抗元戰績元末農民起義,始於公元1351年五月的劉福通(其實浙江的方國珍還要早,只是孤軍影響不大罷了)。
  • 朱元璋性格剛毅,為何聽馬皇后的?大明建朝她有三分功!
    朱元璋一生只有馬氏這一位皇后,兩人先苦後甜,結髮之妻夫唱婦隨,不僅與朱元璋南徵北戰,還幫他處理瑣事井井有條,隨後作為皇后寬厚親近待人,深得後宮眾人與百姓們的愛戴,她與朱元璋的感情自是非常深厚,這唯一的後位也代表了她在朱元璋心中的位置。
  • 方國珍接受元朝的封賞,卻婉拒朱元璋,這是為什麼?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運至大都十一萬石糧食,第二年和上年相同,第三年和第四年每年都是十三萬石。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正月,夏煜回到應天府,向朱元璋如實匯報,認為「非兵威無以服之」(《明太祖實錄》)。
  • 朱元璋冊封了六個「開國公爵」,為何只有徐達的爵位能延續下來?
    並且,朱元璋更是將李善長,比作是幫助漢高祖劉邦鼎鼎天下的功勳之臣蕭何,就此明確了李善長「開國六公爵」之首的位置。「時封公者,徐達、常遇春子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善長六人。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又將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下嫁李善長之子李祺,兩人正式結為「兒女親家」,李善長的權勢地位達到巔峰。
  • 朱元璋殺胡大海之子——成大事的原則
    朱元璋殺胡大海之子——成大事的原則作者:轅固小生朱元璋可以說是歷史上得國最正的開國皇帝了,他沒有篡位,也沒有將其它漢人的王朝弄到自己手中,而是把蒙古族打敗,建立了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 明朝開國的將星雲集,在朱元璋徵戰四方的過程中,難免出現戰死沙場的人,這些人朱元璋也沒有忘記,明朝建立之後,朱元璋論功行賞。這時候朱元璋冊封了6個公爵,28個侯爵。這些人就是明朝的開國功臣,一共是34人。封賞完之後,朱元璋開始追封那些戰死沙場的武將或者謀士。第一位被追封公爵的人,就是胡大海,追封越國公。
  • 讓朱元璋恨之入骨的蒲家人到底犯了啥錯
    如今看來,元明兩代皇帝都不遺餘力誅殺蒲氏後人也是其咎由自取,投機者如果把全部身家投入豪賭之中,其結果向來黑白分明,蒲氏家族明顯沒有被時代選中,春秋大夢做完之後,留下了一地雞毛,先被元朝誅滅九族,又被明朝「拖骨鞭屍」,是何其可悲,也不知泉下有知的蒲壽庚觀此幕有何感想!
  • 韓林兒之死與朱元璋為什麼拋棄白蓮教
    但是在朱元璋看來,這並不是一個難題,他力排眾議派兵往救,然後「設鸞駕傘扇迎駐滁州,創造宮殿居之,易其左右宦,侍奉之甚厚」(俞本《紀事錄》) 。也就是說,途經滁州,朱元璋命造宮殿,把小明王留在那裡,厚加供養,但將他左右的宦侍全部換上自己的心腹,嚴加監視。陽為尊崇,實際上韓林兒已成了朱元璋的階下囚。這樣,朱元璋就把小明王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在天下紅巾軍諸部中取得了獨一無二的地位。
  • 歷史解密: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
    在不斷的戰爭歷練下,至正十八年(1358年),陳友諒直接指揮了安慶戰役,人稱「自軍興以來,元疆吏中以褚不哈守淮安,餘闕守安慶為最著」 ,防守嚴,攻打就異常艱苦,在安慶外圍戰中陳友諒三敗三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攻下了安慶城。負隅頑抗的元守將餘闕「引刀自剄」。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緊接著在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藍玉被朱元璋拜為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北徵元太尉納哈出。藍玉率領輕騎冒著大雪出兵殺掉元廷平章果來,並俘虜了元廷的人馬,後來他又乘勝追擊,並用計將出來假降的納哈生擒。
  • 朱元璋請百官看魔術,唯獨一人看出訣竅,朱元璋十分嫉妒,殺之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裡,朱元璋陸續招攬了劉基(劉伯溫)、葉琛、宋濂、章溢、陶安、朱升等名士,但還有一個人,朱元璋一直求而不得,這個人就是陶凱。陶凱,字中立,浙江臨海人,元朝末年浙東名士。史載他「姿性過人,才高學博,識見卓遠」,為當時文壇之首。
  • 元朝末年「打工人」朱元璋是如何逆襲成為大明帝國「人上人」的?
    歷史熟悉的一幕又出現了,鄱陽湖上的戰艦都燃起了大火,船上士兵死傷慘重,驚慌失措的陳友諒率軍屢次突圍均被朱軍擊退,最後陳友諒被亂箭射死,朱元璋贏得了勝利,兼併了陳友諒的地盤,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割據軍閥「老闆」。這一場鄱陽湖之戰也為歷史添加了一個以少勝多的案例。
  • 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親自給出答案
    在不斷的戰爭歷練下,至正十八年(1358年),陳友諒直接指揮了安慶戰役,人稱「自軍興以來,元疆吏中以褚不哈守淮安,餘闕守安慶為最著」 ,防守嚴,攻打就異常艱苦,在安慶外圍戰中陳友諒三敗三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攻下了安慶城。負隅頑抗的元守將餘闕「引刀自剄」。
  • 當朱元璋集中兵力攻打張士誠時,元將王保保為什麼沒有趁機南下?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十二月,朱元璋把元順帝派來的招降使者接到應天府,明確表示不會投降元朝。不久,王保保的使者尹煥章走海路來到應天府,把先前察罕帖木兒扣留的朱元璋派去通好的使者送回。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正月,朱元璋令汪河帶著書信送尹煥章回汴梁,在信中表達了願意與之保持往來的想法,但王保保扣住了汪河。
  • 中國十大帝王系列之七 明太祖朱元璋
    隨著郭子興的病逝和農民起義軍領袖「明王」韓山童兵敗被殺,其子「小明王」韓林兒任命郭子興的兒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妻弟張天佑為右副元帥,朱元璋為左副元帥。名義上,都元帥是軍中之主,右副元帥的地位也比左副元帥高。但是滁州等地的郭子興軍隊,多是由朱元璋招募收編的,而且朱元璋比郭天敘和張天佑更有謀略,手下人才眾多,所以朱元璋成了這支隊伍實際的主帥。
  • 大臣穿破了衣服也不換,朱元璋直誇是清官,劉伯溫卻說「此人留不得!」為什麼?
    同樣張昶也是和呂昶一樣,本來是被元朝派去招降朱元璋的,但是元軍在中原地區的戰爭節節敗退,朱元璋肯定不會接受招降的,而且朱元璋看到張昶很有才能,就留在了身邊。但是後來張昶這個人看到元朝大將擴廓帖木兒兵力尚強,元大都尚未被攻破,張昶經常私底下說:「吾若得歸元,仍不失富貴也。」天天想著回到元朝,繼續做元朝大臣,而且張昶的妻兒也在大都,張昶也想著和妻兒團聚。張昶其實一開始還是為朱元璋做過不少事的,朱元璋也很喜歡他,就賜給了他很多金銀綢緞,但是張昶固辭不受,仍然天天穿著舊衣服。朱元璋說張昶是天下「清官之首」,更加信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