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頻發,
透過AED的缺位看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前景
12月5日,著名演員、浙江省話劇院一級演員楊洪武因突發性心梗離世。就在一周前,11月27日,臺灣藝人高以翔在浙江衛視的《追我吧》節目錄製中倒地的資訊佔據娛樂頭條。依據現場傳出的小道消息,在場工作人員沒有在15分鐘以內進行救治,以致錯過黃金4分鐘搶救時機。最終送醫後經過3小時搶救證實因心源性猝死不治。
心源性猝死,是一種因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大多並無徵兆。依據不完整相關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居全球之首。但是目前在我國,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極低,能夠搶救存活的患者不到1%,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15%的搶救成功率。為什麼在我國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和國外相差近15倍?據統計,87%心臟驟停的情況都發生在醫院之外,心臟驟停的黃金搶救時間是4-5分鐘之內,只依賴於救護車和醫院無法做到每次準時到達事發現場。
發生心源性猝死時,最有效的救治手段就是心臟除顫和心肺復甦。研究發現,如果在心臟驟停的1分鐘內使用AED對患者電擊除顫,救活概率為90%。國外專業研究報告顯示,在院外心臟性猝死的病人中,只使用心肺復甦急救的生存率為14%,同時使用心肺復甦(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除顫的生存率能夠上升到23.4%。在這個基礎上,由日本官方《救濟.救助年度報告》中顯示,2017年使用AED急救的心肺停止急救患者中,一個月後的生存率為53.5%,而僅使用CPR卻沒有AED的僅為9.4%。因此,AED的及時使用能有效提高搶救成功率!
自動體外除顫器(AED)較少出現在國人的字典裡,甚至很多人是通過這次事件才了解到AED醫療器械的。上海紅十字會曾給媒體提供過不完整的數據透露,2016年上海的AED數量為1,100臺,然而,以上海這個一線城市的人口數量計算,2400萬人能平均分配的只有10萬人共用4臺儀器。上海已經是中國醫療體系相對健全的城市之一。AED的布置還遠遠達不到滿足需求的目標。在最理想的狀態下,一臺AED設備的有效使用範圍只有直徑100米的輻射範圍。超出該範圍將大大降低病患的生存機率。AED在國內的普及仍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美國是最早為AED裝置立法的國家,早在90年代,美國已強制在公共場所安置AED,並對分布的距離作出具體規定(步行10分鐘內)。美國的AED分布比例大約在每十萬人317臺AED。日本的憲仁親王在2002年因心臟衰竭去世,同時也為日本AED的推廣帶來了巨大的影響。高圓宮久子妃更是把AED推廣作為終身事業而努力。日本現擁有超過60萬臺的AED設備;每十萬人AED分布比例為555臺。日本救急醫療財團也有相應的開發維護的「日本全國AED地圖」網頁,在上面可以搜到日本任意一個地方的AED設置信息。
AED雖然在急救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然而,在醫療器械龐大的市場面前也只是冰山一角。以不完全計算,我國僅在診斷與測量型器械、康復與治療器械、醫用耗材、成人用品等5個熱門大類,涉及的品種數量就多達4,773個,生產廠家超過1,400家。我國家用醫療設備目前市場規模約為750億元,年增長率為25%。家用設備主要集中在診斷監測類儀器,如傳統血壓計、血糖儀、聽診器和治療類設備,如家庭個人用血液透析機等領域。從2018年醫療器械市場結構佔比統計分析,體外診斷器械僅佔比14%。
AED的不為人知或許與其高昂的售價有關。從政府信息採購網翻查資料顯示,福建省立醫院在採購邁瑞醫療的BeneHeart D1 型號自動除顫儀價格為2萬元一臺。美國進口的飛利浦家用AED售價更接近3萬元。昂貴的數量和其龐大的數量需求大大的阻礙了AED在國內公共場所的應用。
知微見著,不僅僅是AED自動除顫儀這一種醫療設備,事實上我國目前的高端醫療器械市場仍然被國外知名廠商牢牢把控。羅氏、強生、西門子、飛利浦等國外品牌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優勢突出。我國的邁瑞醫療、魚躍醫療等廠商對高端市場的衝擊力還有待加強。大量的本土企業,例如九安醫療、樂普醫療等還處於醫療器械行業的基礎層,在中低端市場的份額也有待提升。
目前,類似CT機、中高檔監視儀進口比例超過80%;超聲波儀器、磁共振設備和心電圖機更達到90%的進口佔比。過度依賴進口機器的中國中高端醫療器械市場已經拉響了警報。一旦發生新一起的「中興斷供事件」,中國的國民醫療安全將受到威脅。
國內外醫療器械產品的巨大價差給醫療器械企業帶來豐厚的利潤,全球醫療器械市場也在持續攀升。據測算,直至2022年,全球醫療器械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從2018年的4,200億持續以每年5.6%快速增長。我國2017年醫療器械行業的市場規模已達4,450億元,從2013-17年的5年時間裡,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的增長速度驚人,平均保持在每年接近20%的增長率,根據預測,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在3年內仍將保持10%以上的增長,大幅度超越全球同期增長速度。
作為一個有著5,100億的市場,中國資本也在這幾年內紛紛入市。時隔三年,百度在今年2月份變更了經營範圍,增加了「銷售第三類醫療器械、醫療器械II類」。3月,華為(終端有限公司)對其經營範圍提交了變更,新增了「銷售:醫療器械(第二類醫療器械) 」。同期,騰訊和醫械巨頭飛利浦達成戰略合作,宣布雙方將從醫院臨床需求出發,共同推進電子陰道鏡AI輔助診斷系統的研發。王健林在今年年會上提出萬達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4月,萬達集團旗下的投資基金,蘇州萬達卓識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投資4,000萬元入股新三板醫療器械公司諾康醫療。上月,上海三快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註冊新公司深圳百壽健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同樣涉及二類、三類醫療器械的銷售。三快科技背後的大股東正是美團的CEO王興。
我國從事醫療器械研發的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一大批留學回國高端人才陸續加入骨幹醫療器械公司,創新研發能力不斷提高。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已經具有了許多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因此我們可以預期: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必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醫療器械市場,我國的醫療器械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未來十年仍將是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
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在今年的致股東的信中表示:如果說2018年之前的10年是國內藥品產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那麼可以說2018年開啟了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的「黃金十年」。我們也同樣看好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前景。
醫療器械行業在我國是一個朝陽產業,企業如能從未來的醫學發展方向、國際市場環境、國內市場政策及自身發展戰略三者聯動過程中搶佔先機,必將成為行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