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千金韓國整形身亡!醫美機構良莠不齊 事故頻發 千億元醫美市場...

2020-12-23 百家號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傅蘇穎

近日,一則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的消息,將公眾的視野再次拉向事故頻發的醫美行業。

據央視網10月11日引述韓國MBC電視臺消息稱,堡獅龍創始人、香港富商羅邦定(已故)的孫女羅貝兒今年1月在韓國一家整形醫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術後身亡,年僅34歲。警方調查發現,其在手術中因使用的麻醉藥物丙泊酚引發不良反應,而現場竟沒有麻醉醫生,屬於嚴重醫療事故。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伴隨著「顏值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美事故頻發卻成為該行業的一大特點,因整容死亡或毀容等事件時有發生。

事故頻發

醫美行業產業鏈龐大,從產業鏈各環節參與者類型看,總體呈現「棗核狀」結構。上遊主要包括藥品、器械生產供應廠商及代理經銷商,中遊為醫療美容機構,包括公立醫院整形美容科、大型連鎖醫院、中小型民營整形醫院、小型私人診所等多種類型,構成較為龐大且分散,下遊終端市場主要為醫美消費者,上遊及下遊參與者類型相對集中。

因「黑醫美」的攪局,醫美行業魚龍混雜,事故頻發。近日正在熱播的網劇《半是蜜糖半是傷》中的喬娜扮演者趙圓瑗,在拍攝期間因做了醫美項目熱瑪吉,導致面部浮腫,發生醫美事故,引發關注。

2019年1月7日,號稱新三板「隆胸第一股」的利美康(832533.OC)因一名年僅19歲的少女小夏在貴州利美康外科醫院(利美康是其母公司)接受隆鼻手術時意外身亡而宣布緊急停牌。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醫美行業頻出問題、亂象叢生、呈現野蠻式增長的態勢,主要原因有三點:一是長期以來醫療美容行業形成的重銷售重渠道建設輕診療現象,部分醫美機構受高額利潤驅動凸顯營銷激勵,導致誇大治療效果、虛假宣傳甚至是技術造假;二是行醫資質和專業水平參差不齊,從業人員中具有正規執業資質的醫師相對短缺;三是法律適用和行業標準的不清晰,「黑診所」的違法成本低,導致民事糾紛頻發但救濟失位,部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及時的保障和維護。

國海證券研報顯示,「黑醫美」盛行,在於合法醫美機構嚴重供不應求。根據艾瑞諮詢《2020年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其中醫院類醫美機構佔比為29.1%,門診部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2.9%,診所類醫美機構佔比為38%。2011-2019年,正規醫美機構數量年複合增速為12.69%,呈現快速增長,但與醫美市場規模2012-2019年高達28.97%的年複合增長率相比,醫美機構增速不及同期醫美市場需求規模的1/2,無法匹配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正規機構提供的醫美「席位」大額短缺,為「黑醫美」留下生存空間。

據艾瑞諮詢統計,目前國內非法經營的醫美機構數量超過8萬家,合法醫美機構僅佔行業機構總數的14%。新氧大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正規市場規模佔比僅約35%。「黑醫美」的存在源於合法醫美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主因是龐大的醫美需求與正規機構及醫生培養與數量增長的不匹配,合法醫美機構對醫生、藥品及器械、操作規範等要求程度高且嚴格,成立與審批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與較高成本,帶來供給嚴重不足,導致需求等待時間較長、難以及時滿足,部分需求轉向響應更快、成本更低的「黑醫美」。

國家加大打擊力度

自2016年開始,國務院辦公廳、中國整形美容行業協會等主管機構相繼發布《醫療美容機構評價標準實施細則(2017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醫療美容機構評價工作管理辦法》等多項政策,明確醫療機構、醫美醫師及醫美項目實施準入要求管理,引導消費者識別合法正規機構,防範不合規醫美機構野蠻生長。

國海證券認為,監管部門對「黑醫美」的打擊力度將不斷增強,其佔據的大部分現有市場份額有望持續轉移至正規醫美機構。不合規的企業將被加速出清,市場份額將逐步向正規機構集中。

張立超認為,醫美行業作為「顏值經濟」的典型代表,「改頭換面」的醫美能夠較短時間內完成顏值缺陷的矯正且利潤巨大,已在某種程度上衍生為時尚消費類產品;加上部分醫美產品如針劑等隱秘性強、易攜帶,執法部門難以全面打擊,這些都使得當前的醫美問題屢禁不止。

萬億元市場可期

張立超認為,從行業發展角度看,目前中國已躋身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醫美行業保持20%以上年均增速。未來醫美行業亟需從「以營銷為主導」過渡到「以診療為主導」的發展階段,更加重視醫美服務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專業度。建議關注具備優質的技術、醫師資源豐富、口碑良好的醫療整形連鎖機構,具有較高壁壘、盈利能力和議價能力的醫美器械和醫美耗材市場,以及能提供全過程診療諮詢及反饋的綜合專業化服務的醫美O2O平臺企業。

華創證券認為,產品創新強+註冊審批經驗及資源關係+營銷出眾、且接近消費者的企業更容易洞察市場需求擊中消費者痛點,在行業高速增長的紅利期領銜行業發展。

國海證券認為,「顏值經濟」催生大規模醫美需求,中國醫美市場加速發展,對比美國、韓國等成熟市場,中國醫美行業正處於成長初期,整體呈現「供不應求」態勢。中國醫療美容市場快速發展,2012-2019年以來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8.97%,市場規模升至1769億元,未來3年市場預計將達3600億元,從醫美需求人口滲透率及人均消費額提升的趨勢看,中國醫美行業長期萬億市場可期,看好醫美行業在中國的朝陽發展前景,並看好正規醫美機構在行業發展中可享受到的大量紅利。

相關焦點

  • 香港富商孫女韓國整形身亡,暴利醫美亂象幾時休?
    據相關數據顯示,韓國整容市場規模在2017年就突破了5萬億韓元(約合300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整容市場的四分之一。與駭人聽聞的醫療事故同時,逐利而來、遍地開花的醫美整容機構,和缺乏資質的從業人員,同樣讓外界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暴利和混亂的印象。
  • 醫美行業事故頻發,美唄發起「春風公益計劃」為消費者保駕護航
    作為活動的發起者,美唄將依託自身團隊中經驗豐富的專業諮詢兼美學設計顧問,為醫美事故受害者提供24小時一對一專業諮詢答疑、術前術後全程貼心陪護和專屬綠色通道,幫助患者清晰且正確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案,消除內心的疑問和恐懼,積極配合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癒效果。
  • 香港富商孫女韓國整形身亡,國內「玻尿酸」巨頭上市大漲,暴利醫美亂象幾時休?
    據相關數據顯示,韓國整容市場規模在2017年就突破了5萬億韓元(約合300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整容市場的四分之一。與駭人聽聞的醫療事故同時,逐利而來、遍地開花的醫美整容機構,和缺乏資質的從業人員,同樣讓外界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暴利和混亂的印象。
  • 南湖整形等多家醫美機構加入「放心美」醫美信賴先鋒行動
    南湖整形接受正品聯盟的授牌。現場授牌機構合影。紅網時刻9月30日訊(通訊員 龍豐)近十年,我國醫療美容行業迅猛發展,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並存,同時誕生的醫療美容機構良莠不齊,整體服務市場秩序混亂,許多求美人士對醫療美容的安全認知不足等問題日益明顯,給醫療美容發展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行業健康規範持續的發展。
  • 種草日記造假、整形致人死亡 醫美不再那麼「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月8日電(謝藝觀)近期,更美被多位明星起訴,給醫美行業的2019年畫上了一個不完美的句號。行業事故頻頻,監管出手整治,醫美行業進入洗牌期,一年中就有數千家醫美機構倒閉。非法醫美頻奪人命一直以來,被貼上「暴利」標籤的醫美行業野蠻生長,虛假宣傳、非法醫美、醫療事故頻發都是醫美行業的頑疾。其中非法醫美又是導致醫療事故高發的一大因素。
  • 中國醫美70年:千億盛宴爆發
    2014年以後,隨著中國「網際網路+」浪潮的掀起,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中國醫美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湧現了新氧、更美、悅美等一批擴張迅速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但就醫美機構來看,中國仍缺少像韓國BK東洋醫院、原辰醫院、夢想整形外科等世界級的整形醫院巨頭。隨著3D列印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醫美領域的應用,中國醫美產業將會迎來怎樣的耄耋盛宴,值得整個產業及產業參與者拭目以待。
  • 美甲店裡也能做「醫美」?這個千億級市場魚龍混雜
    來源:上海證券報美甲店裡也能做「醫美」?這個千億級市場魚龍混雜!一面是井噴增長的千億級繁榮市場,一面是魚龍混雜的行業亂象;一邊是資本追逐的熱點和風口,一邊是野蠻生長的生態與積弊。巨大的市場,巨大的誘惑,巨大的競爭,創造著巨大的利益和巨大的問題。醫美行業下遊:亂象頻生玲玲是小編微信好友中一名做美甲的小姐姐。
  • 「美美咖」與「如是美」相互撇清責任:網際網路醫美高額補貼返利暗藏...
    美美咖APP返利套路被指欺詐 公開資料顯示,美美咖APP由武漢美美咖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平臺業務主要分為三大部分:整形項目板塊、健康服務電商及特賣和企業級醫療機構應用平臺,而在美美咖整形APP官網顯示,美美咖總部位於湖北武漢,在17省設有分公司,其APP於2017年10月上線,是「全國新生代社群醫美電商平臺」。
  • 如何看待醫美事故頻發?演員高溜整容失敗案例下的網絡輿情研究
    2月2日,女演員高溜在社交平臺髮長文,自曝自己做醫美鼻子整形失敗的不幸遭遇。文章稱,其術後不但沒有變美,還出現排異、發炎,甚至壞死等症狀,不僅導致她失去了工作,損失片酬,更關鍵的是將要面臨高額違約賠償,在整容失敗後多次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作為醫美事故受害者的高溜,因其500W+的粉絲基礎,爆料博文發布後受到廣泛關注。
  • 堡獅龍創始人孫女在韓整形身亡,醫美手術事故大都因麻醉而起?
    據韓國MBC電視臺10月9日報導,堡獅龍創始人、香港富商羅邦定(已故)的孫女羅貝兒今年1月在韓國一家整形醫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術後身亡,年僅34歲。整形醫療手術麻醉意外事故時有發生據報導,羅貝兒丈夫Danny Chi於今年3月向法院提起訴訟,訴訟書內容顯示,羅貝兒在認識韓國一整形診所的業務員Shim Bok-hwa後,應邀飛到韓國進行抽脂和隆胸手術。
  • 豪門千金、21歲女孩命喪整形手術臺…行業事故頻頻,資本追捧熱度不...
    近日連續曝出兩起妙齡女子整形身亡事故,令人不勝唏噓。近年來,人們對整容的看法愈發開放,醫學美容相關產業也隨之興盛,多隻醫美概念股在登陸資本市場後也備受追捧。但醫美背後的風險,不容忽視。
  • 微整形還是危整形,演員高溜整容失敗背後的醫美亂象
    高溜發文提到的「做微整在演藝圈根本不算什麼事,就好比大家平常回家敷個面膜一樣」道出了微整市場的火熱。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火熱市場背後仍存灰色地帶。「零基礎可報班、無從醫資質培訓6天後上崗」等各類微整形培訓班充斥在市場。培訓後的人員流向醫美機構,或自己開設工作室.專家表示,這類培訓班都是非法機構。微整形的「微」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仍是醫療行為。
  • 醫美內參|香港萬寧公司進軍醫美市場;英國老牌醫美公司Sinclair攜...
    行業大事件 香港萬寧公司進軍醫美市場,將投資千萬元打造美檸檬醫美線下場景的嚴選平臺> 近日據獲悉,香港萬寧國際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將首次投資千萬元大舉進軍中國內地醫美市場,為美檸檬打造一個線下本地化的安全嚴選服務醫美平臺。
  • 醫美行業良莠不齊 資本搶灘的背後還需要什麼?
    全球醫美趨勢報告顯示,中國女性在美容整容方面表現突出,每月的花費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2倍。預計到2020年中國的美容市場規模將達到2500億,人數超過2000萬。而如此巨大的市場背後,是國內醫美市場的亂像頻發。43歲的劉女士(化名)向看看新聞後臺留言,說自己在注射美容時,慘遭手術失敗,單眼永久失明的後果。
  • 成本19元的玻尿酸,醫美機構賣1000元!這居然不是暴利
    高達90%的毛利率,在A股市場上只有茅臺等高端白酒能與之比肩。而對於而對於產業鏈中遊的醫美機構來說,利潤空間則被一再擠壓。目前我國的醫美機構正經歷行業洗牌,但仍然處於野蠻生長狀態,集中度低且良莠不齊,對上遊供貨商的議價能力較低。
  • 豪門千金赴韓國整形不幸身亡, 更多駭人真相披露…
    羅貝兒今年34歲,是香港第三代富豪千金。今年1月底,她在首爾市整形醫院接受抽脂和隆胸手術時陷入昏迷,緊急送醫後不治身亡。警方調查發現,手術前醫生未進行基礎檢查,手術同意書由院方籤字。手術中作為鎮靜劑使用的管制藥物丙泊酚引發不良反應,現場竟然沒有麻醉科醫生。
  • 醫美「黑洞」:毛利率超茅臺 僅14%的機構合法
    熱瑪吉、光子嫩膚、玻尿酸注射、水光針美服、隆鼻、吸脂……脫下隱秘又昂貴的外衣,醫美項目正以常態化姿態進入大眾視野。近年來,醫美行業迎來曙光,已經成就了千億級市場,在線上化趨勢之下,也誕生了赴美上市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第一股。
  • 黑醫美致醫美事故頻發 中整協聯合新氧科發起醫美公益救助項目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秀娟 姚倩)繼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後,5月29日,新氧與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共同發起中國首個黑醫美修復救助公益項目,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新氧科技CEO金星表示,近年來國內醫美行業高速發展的同時面臨一些問題——大量無照經營的黑醫美機構或黑醫生不僅嚴重侵蝕了正規醫美機構和醫生的生存空間,還導致大量醫療事故,嚴重影響消費者對於中國醫美行業的信任度。
  • 醫美的暗黑童話
    醫美行業雖起源於歐美,但真正讓它大放光彩的是韓國。韓國是個神奇的國度,什麼活字印刷術、甲骨文、端午文化等等在韓國人眼裡,都是屬於他們的國產,這種「臉面」精神在醫美行業進入韓國市場後,更是得到了完美詮釋。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醫美行業便在韓國以現象級規模增長,形式五花八門,整容在不經意間就成了韓國民眾最大的愛好之一。
  • 酒店做手術、閨蜜吃回扣 醫美業「劣幣」泛濫
    酒店手術+閨蜜回扣 醫美業「劣幣」泛濫  「臺灣名醫」酒店做私密手術,朋友圈「閨蜜」吃上千回扣,醫美行業事故頻發,有醫療機構稱「背了黑鍋」一無證醫生在朋友圈宣傳雙眼皮手術項目。  2018年伊始,關於醫療美容發生事故的報導突然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