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相關數據顯示,韓國整容市場規模在2017年就突破了5萬億韓元(約合300億元人民幣),佔到全球整容市場的四分之一。
與駭人聽聞的醫療事故同時,逐利而來、遍地開花的醫美整容機構,和缺乏資質的從業人員,同樣讓外界對這個行業充滿了暴利和混亂的印象。
中國消費者協會2012年發布的數據顯示,在此之前十年左右的時間裡,我國平均每年因為整形美容導致毀容毀形的投訴多大近2萬起,有人說10年間有20萬張臉被整形美容行業毀掉了。
今天,人們口中的「整形」變成了「醫美」,水光針、美白針、童顏針、溶脂針等等近年來興起的「日常級」膚質改善手段均是醫美行業的一部分。而醫美板塊也開始以填充類透明質酸、絲麗動能素、醫用皮膚保護劑為主。
國內玻尿酸企業短短十多年的成長史,見證了國內醫美行業從無序到有序,從野蠻生長到巨頭崛起,從整容手術當道到微整形風靡,從依賴進口到國產替代化的整個過程。
以愛美客為代表的玻尿酸三巨頭上市即受到了熱捧。9月28日愛美客上市,當日大漲超過187%。其它兩家上市公司本年度也表現不俗,華熙生物今年上漲了60%,昊海生科本年度漲幅接近30%。
不過,我國在2017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亦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有望在2021年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於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3115億元。
國元證券表示,我國即將成為醫美第一大國,3000億市場值得期待。2019年我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增長率為22.2%;2019年我國醫美用戶1367.2萬人,預測2023年醫美用戶達2548.3萬人。
2014年國內的醫美行業真正迎來了爆發期;2017年隨著國家七部委聯合開展打擊非法醫美專項行動,中國醫美行業全面進入「強監管」時代。
面對如何大規模市場,行業亂象何時能消?
手術中沒有麻醉科專家在場
家人計劃以謀殺等罪名起訴
今年1月底,中國香港已故紡織大亨堡獅龍服飾創辦人羅定邦的孫女兒羅貝兒,在首爾市整形醫院接受隆胸和抽脂手術時陷入昏迷,緊急送醫後不治身亡,警方調查發現,手術中作為鎮靜劑使用的管制藥物丙泊酚引發不良反應,現場竟然沒有麻醉科醫生。
據紅星新聞報導,接受過面部輪廓手術的羅貝兒接受院方提議,於1月28日進行了自體脂肪移植手術,對手臂和上骨盆以及小腿進行抽脂,並將脂肪轉移到乳房。
其中一名涉事醫生向首爾警方供稱,手術過程中,羅貝兒曾出現劇烈疼痛並不斷抽搐,主刀醫生金某遂指示向羅貝兒注射兩次其他鎮靜劑。此後,羅貝兒的血氧飽和度大跌,臉色變得蒼白,嘴唇變藍。
救護車趕到後,羅貝兒在進行搶救時一度口鼻出血,隨後被緊急送往綜合醫院,但僅過1個小時就停止了呼吸。
韓媒相關報導。截圖自MBC新聞
根據韓國警方調查結果顯示,此次事故中,醫務人員存在明顯過失。警方根據韓國國立科學調查研究院等機構的鑑定結果,認為涉事醫院給羅貝兒用作鎮靜劑存在問題。
此外,韓國警方表示,負責相關手術的執刀者金某並非整形外科醫生,而是整形外科專家,手術過程中也沒有麻醉科專家在場,僅用機器輸出麻醉藥及各類強度鎮靜劑。(註:在韓國,整形專家只是理論領域,不一定擁有執行手術資格。)
首爾地方警察廳搜查隊計劃以「業務過失致死」「違反醫療法」「毒品管理法」等嫌疑,對參與手術的醫生金某等醫務人員立案,並已將起訴意見移交檢察院。此外,警方表示,也將對盲目引進整容旅遊的無資格中介人加大整頓力度。
今年3月,羅貝兒的家人計劃以謀殺等罪名,向香港法院起訴涉事整形外科醫療人員。羅貝兒的丈夫Danny Chi以「妻子的死亡使他失去了收入,以及嶽父羅家駒未來的三分之一遺產」為由,向涉事整形醫院提出索賠。
「幽靈手術」已致數百人死亡
黑中介坑你沒商量
韓國號稱是全世界整容業最繁榮的國家,吸引了很多愛美人士。然而,在利益的驅使下,韓國整形業也是亂象叢生,魚龍混雜。
其中「幽靈手術」現象不斷出現,術前承諾由專業醫生主刀,但麻醉後實際做手術的卻是新手醫生。
據央視財經此前報導,在整形外科發生的醫療事故中,有將近一半跟「幽靈手術」有關。
據韓媒報導,想積累手術經驗的新手醫生和想利用他們多做手術多賺錢的大型整形外科醫院,這兩者一拍即合,使得「幽靈手術」難以杜絕。
韓國整形外科專業醫生車相勉:就是練手,新手醫生們可以藉此機會進行手術。沒有知名度的小醫生到外面開個小診所,肯定沒有患者光顧,也不能積累那麼多手術經驗。
據悉,在整形外科發生的醫療事故中,有將近一半跟「幽靈手術」有關。韓國整形外科專業醫生金善雄表示,2000年初至今500多名死者中,有200-300人是因為「幽靈手術」。但由於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幽靈手術」是犯罪行為,因此這種行為很難杜絕。
在競爭激烈的韓國整容市場,為醫院拉客、非法抽取高額費用的黑中介並不是個別現象。
在中介公司的整容價目表裡,眼睛、鼻子的整容手術分別標價500萬和7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3萬元和4萬2千元,最高的達到實際在韓國接受手術費用的5倍。
而這正是因為給整容醫院和顧客牽線搭橋的黑中介從中抽取了過高的費用。此外,在超高利益的驅使下,沒有資質的整形醫院、沒有資質的醫生也混雜其中。
在2015年曾發生過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例。50多歲的中國女患者在位於首爾市江南區的「K整形外科醫院」接受眼部、鼻部整形及吸脂手術,手術過程中心臟突然停跳,陷入腦死亡狀態。
儘管事後醫院方面三緘其口,可仍有韓媒報導稱,事故很可能是由於麻醉劑使用過量,而實施手術的醫院及醫生則涉嫌「非法行醫」。
赴韓整容創新高,
亂象叢生維權難
根據韓國保健產業振興院的數據,2018年赴韓接受美容整形相關項目的外國人約14萬人次,在整體赴韓接受醫療服務的外國人中佔比達28.1%,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近年來頻頻爆出的亂象大大損害了韓國整容行業的形象,韓國整形外科醫師協會對此公布了關於安全整容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赴韓整容時一定要選擇持有政府頒發的外國人醫療許可證的醫院;同時勸告消費者不要因為打折廣告而決定手術。手術費用可參考韓國保健福祉部在網上公布的基準價格表。
另外,手術前後相關事宜一定要留下書面記錄,若遇到醫療糾紛可作為取證資料。如果遇到問題,消費者可通過韓國醫療糾紛調解仲裁院等機構進行維權。
暴利和高需求之下,
催生國內醫美產品製造巨頭
與赴韓做整容手術成本較高不同,以注射玻尿酸為代表的微整形醫美在國內遍地開花。水光針、美白針、童顏針、溶脂針等等近年來興起的「日常級」膚質改善手段均是醫美行業的一部分。
據Frost&Sullivan,2018年我國受監管的醫療美容行業市場規模在1217億元。
其中以注射類為代表的非手術類(又稱微整形)項目因時間短、風險小、價格較低而更受歡迎、復購率也更高,2018年的佔比約在41%。
而行業暴利更是令人乍舌。貴州茅臺因其毛利率高達90%,淨利率高達50%以上,長期被資本市場稱為好生意。而醫美行業頭部企業的毛利率則堪比貴州茅臺。
微整形醫美暴利源自其「高利潤、高復購」的特徵。
以玻尿酸為例,這不是一錘子買賣,而是一個會需要反覆進行的醫美項目。
通常而言,玻尿酸填充後數月後就會分解,此外還可以通過注射溶解酶使其快速分解。這種非永久式的醫美方式,意味著需要不時「修補」,反覆注射才能維持效果。但反覆填充的弊端就是過量注射,也就是新聞中常出現的「臉僵」和「塑料感」。
但在整個醫美行業中,賺到錢的不一定是醫院,而是這些美容產品,玻尿酸正是其中之一。
以玻尿酸為例,從上遊到下遊,分別包括了原料供應製造(透明質酸鈉原液等)、醫美產品製造(愛美客這樣的玻尿酸產品製造企業)、代理經銷商、醫美機構。
醫美機構確實是行業中的重要的一環,連接了醫美產品、醫生和消費者。
然而目前的行業環境是,一方面,醫美機構市場競爭激烈,並未形成穩定的市場格局;另一方面,醫美的依靠「醫生醫術」的特點,也決定了醫美機構尚未形成成熟連鎖集團,在面對上遊醫美產品企業是議價能力較弱。
從盈利能力來看,更是與公眾認知中最賺錢」的印象不同,醫美機構毛利率在60%左右,甚至低於上遊的原料供應環節。
而縱觀整個產業鏈,醫美產品才是這個暴利行業中的最好賽道:擁有產業鏈中最高的毛利率,達到88-90%;且可以形成標準化和規模化。
還是以玻尿酸產品為例,玻尿酸產品的成本極低,產品毛利率高達90%。
2020年半報顯示,愛美客銷售毛利率就高達90.22%,營業利潤率68.25%;華熙生物的銷售毛利率相對低一些,但也遠遠超越大多數行業,銷售毛利率為80%,銷售淨利率為33%;昊海生科的銷售毛利率也高達77.2%,但營業利潤率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較大。
天眼查APP顯示,華熙生物是知名的、以透明質酸微生物發酵生產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微生物發酵法生產透明質酸的核心智慧財產權,透明質酸產業化規模位居國際前列。
公司憑藉微生物發酵和交聯兩大技術平臺,開發有助於人類生命健康的生物活性材料,建立了從原料到醫療終端產品、功能性護膚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全產業鏈業務體系,服務於全球的醫藥、化妝品、食品製造企業、醫療機構及終端用戶。
其中,華熙生物是玻尿酸行業龍頭,從原料、醫療終端、護膚品終端等圍繞透明質酸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拓展應用。
昊海生科圍繞眼科、醫美、骨科和外科等板塊,眼科佔比較大,醫美板塊產品主要是海薇、嬌蘭和海魅,以直銷為主。
三家上市公司中,只有愛美客的主營業務是基於醫美賽道,經營玻尿酸製品及相關醫美產品。
以愛美客銷售佔比位居前列的的玻尿酸產品愛芙萊為例,2019年單位成本30.41元,出廠價格310.83元,毛利率為90.22%。
圖片來源:愛美客招股書
玻尿酸產品實際就是以透明質酸鈉為基材。拆解愛美客2019年原材料採購金額可以發現,透明質酸鈉採購金額佔採購總金額比例僅三成,甚至不及預灌封注射器。
數據來源:愛美客招股書
此外,從上遊的透明質酸鈉原料市場來看,儘管行業格局集中,但是並未影響到愛美客的採購價格。
目前全球透明質酸原料市場中,銷量佔比前五的均為中國企業,其中愛美客的競爭對手華熙生物也是透明質酸原料行業的大玩家,以39%的佔比位列龍頭。
圖片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與華熙生物涉足上遊產業鏈不同,愛美客包括透明質酸鈉在內的三種主要原材料均為外購。但是從招股書也能看出,愛美客的透明質酸鈉採購單價與行業水平基本持平,略高於華熙生物,但是低於昊海生科。
圖片來源:華熙生物招股書
利潤除了受成本影響,還受制於定價。
根據興業證券草根調研,市場上合規的醫美機構僅2萬家,非法執業的美容室超過10萬家。
此外,醫美機構的重點在於醫生,尤其是醫生的技術和審美,這導致醫美機構難以規模化,在面對上遊產品端廠商時不具備議價優勢。
國內醫美滲透低,
市場增長空間被機構看好
機構認為,我國即將成為醫美第一大國,未來三年市場空間可達3000億元。我國醫美行業的滲透率遠遠低於日本和韓國,滲透率和消費力具有確定性提升空間,醫美的上遊製造企業值得看好。
華創證券認為,經過初期的市場普及、教育之後,我國消費者對於醫療美容服務的接納程度正在提高,行業發展空間大。
國海證券表示,2014-2019年,我國人均醫美開支複合年增長率高達29%,相比美國、韓國,我國醫美全國人均消費額及每千人診療次數滲透率依然擁有至少4倍以上增長空間,年輕群體以及醫美滲透率的提高是醫美市場的關鍵驅動力,同時一線城市的潛在市場及人口佔比95%的一線以下城市的下沉空間巨大。
整體來看醫美在中國的滲透率不足2%,滲透率提升可期,未來3年醫美市場預計將達3600億元,遠期規模有望達到2萬億元。
華創證券表示,醫美行業仍處在發展早期。醫療美容服務與傳統醫療服務的剛需性和必需性有所不同,消費屬性更強,消費者有較大的自主性和可選性,影響銷售的主要是產品的合規、安全、修復效果、品牌、價格及合作關係等。行業發展仍處早期,有約20%以上的年均複合增長。
近日,遼寧省衛生健康委印發《2020-2022年遼寧省「民營醫院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提出面向二級以上民營醫院為重點的各級各類民營醫院,包括獨立設置的各種新興業態醫療機構,組織開展為期3年的「民營醫院管理年」活動,以規範民營醫院醫療行為、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核心,重點整治違法違規執業行為,打擊非法行醫,查處虛假宣傳,特別是社會辦醫活躍、社會關注度高的醫療美容、血液透析、男科、婦產、皮膚病、健康體檢等專科醫療機構。
本文來源商學院 中外行業研究編輯推送
註:凡註明 「來源:XXX」的圖文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平臺轉載好文目的在於增進業界交流,僅供讀者參考,不用作商業用途。
文中圖表及數據均來自知識社群【中外行業研究智庫】,掃描下圖二維碼加入社群即可獲得百份專業零售電商行業研報。
進一步交流請加微信:mysrri,邀請進入行業交流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