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越級挑戰 - Audionet ART G3 CD唱盤

2021-01-16 enjoythemusic

老實說,如果要我推薦一部售價「 相對便宜 」, 而性能與音響效果都能夠達到我心目中優質標準的CD唱盤,腦海中第一個跳出的就是 Audionet ART。ART指的就是Aligned Resonance Transport,箱體本身上蓋採用MDF板,底下還有一塊非結晶花崗石底座,而夾在上蓋與底座之間的機箱則以鋼材、鋁合金等製成。MDF、鋼材、鋁合金以及花崗石這四種不同材質巧妙的構成了不容易共振的堅固機體,這就是ART的精髓。除此之外,內部線路與電源更把箱體空間塞得滿滿的,比起許多打開頂蓋,內部空蕩蕩的CD唱盤,Audionet ART體現的是貨真價實的傳統德國工藝精神, 並讓我聯想到Porsche跑車。

外觀相同,內部改良

隔了那麼多年,新一代的ART G3 推出了, 到底它有哪些精進之處?我想這是讀者們很想知道的細節。

跟Porsche 911 系列跑車一樣, 各型的外觀沒什麼大變動,但內中技術卻不斷提升。雖然提升的地方都是小處,但這些小處匯集之後,就能形成一股推力,將操控性能與速度表現推向更高峰,ART G3 亦是如此。

ART G3的面板與上一代一樣,只有四個按鈕與一個紅外線接收器。四個按鈕分別是Power、Stop/Set、Back/Pause、Skip/Player。除了電源開關之外,每個按鈕都有二種作用,利用這樣的設計來做播放操控。至於抽屜進出?

不勞費心,ART G3 沒有抽屜,它採用上置式設計,直接將CD放入槽中即可。想要進入選單,要先按住Stop/Set鈕幾秒鐘,就能進入設定狀態。其實可以設定的功能很簡單,包括S/PDIF Digital Input、Digital Output Mode、Display Brightness、Auto off、Autoplay等。

ART G3面板上的顯示屏很小,坐得遠一點就看不清字體,不過也沒關係,沒什麼重要信息要看。倒是有一點要注意, 如果您的AC電源極性插錯了,顯示屏會有字樣顯示,此時您要將插頭拔出來反插。

來到背板,各類端子布滿, 最右邊是Audionet Link in與二組Link out端子,這是用來與他家其他器材連動的。再來是類比輸出端子,XLR與RCA各一組。再來是外接電源的連接端子。在此我要說,如果預算不是問題,再往左是數位端子,共二組輸入端(USB與TosLink),四組輸出端(二組RCA同軸,一組XLR,一組TosLink)。

外觀,ART G3的外觀與上一代沒什麼二樣,箱體的ART作法也沒改變,是少數採用MDF當機箱、花崗石為底座的數位訊源。


要先完成簡單設定

必須提醒用家,如果您要使用到數位輸出端,首先要先進入選單(Set 鈕),找到Digital Output mode,進入Low Bit/High Bit/Disabled,如果選擇Disabled,所有的數位輸出端都會關閉,沒有數位輸出(一般播放狀態時最好把它關閉)。至於要如何決定選擇Low Bit或High Bit?假若數位訊號規格是16bit/44.1kHz,就選擇Low Bit;如果數位訊號規格是24bit/96kHz或24bit/192kHz,則選擇High Bit。說明書中有一個附表, 用家可以參閱。


新的改良細節

一、加大加高轉軸,改良CD鎮,變得更小,但密合度提高,能夠讓CD 更穩定的旋轉。

二、ART G3採用頂級的VAU1254/31LF(CD Pro 2)

三、數位電源供應迴路將讀取與數位類比轉換分開,強化電源

四、DSP線路重新設計。

五、採用非同步Reclock系統,將時機誤差降至60ps

六、更新類比輸出模組。

七、改以更寧靜的導流系統,在頂板上開四組柵狀通氣孔,讓機內的熱氣能夠有效又安靜的散發。

在數位處理部分,PCM數位訊號會經過Audionet智慧超取樣技術, 先將PCM訊號傳遞至Motorola DSP 56367 晶片,以自家寫的軟體做升頻運算插補處理, 再送至SRC4192升頻晶片, 將所有訊號升頻到24bit/192kHz,透過AES/EBU端子輸出的PCM訊號僅能傳送24/96 規格,Toslink光纖輸出也只能傳輸16/44.1規格。數位類比轉換晶片採用Analog Devices AD 1955ARS晶片(每聲道一個),形成差動電流輸出架構,獲取更高的訊噪比與更大的動態範圍(最高123dB)。


而在類比輸出級方面,ART G3內部線路採用三重負回授架構,最高規格軍用薄膜電容,使得整體訊噪比大於110dB。這麼優異的測試規格再度證明ARTG3的樸實無華與紮實。

聆聽ART G3的場地在我家,搭配的前級為Spectral DMC30SS,沒有後級,由前級直通ATC SCM100ASL主動式雙喇叭系統。


強壯有勁飽滿又不剛硬

ART G3的定價只有三十幾萬,以三十幾萬的售價,能夠讓我想起跟百萬級數位訊源相比的念頭,ART G3的價值已然突出。請注意,我認為它的價值不僅在超值而已,它是真正有實力、又夠優的超值數位訊源。以下我舉幾張常聽的軟體為例來敘述ART G3的一些聲音特質。


3D實體感

我先拿出Anne Bisson的「Blue Mind 」, 從第一首聽起 ,Anne Bisson的嗓音與伴奏鋼琴都飽滿無比,形體龐大,而且有重量感。至於人聲與鋼琴的甜味,雖然還未達到我認為最好的程度,但也足以讓大部分人滿足了。從第二首開始,ART G3 的Bass音粒所呈現的飽滿與彈跳也讓我喜歡。來到第六首,它展現出很好的細節表現能力與樂器、人聲質感,那清脆又有厚度的小鼓聲雖然音量不強,但紮實的打擊質感與真實的鼓皮振動營造出3D實體感。或許有讀者要問:什麼是3D實體感?難道跟3D電視一樣,小鼓會跑出來嗎?小鼓當然不會跑出來,但浮凸於音場其他聲音之上,形成音場內的景深,這就是3D實體感了。

鋼琴肯定是這張CD另一個迷人的音響要素,ART G3在此所呈現的鋼琴是飽滿溫潤的,而且帶有重量感,形體也大。老實說聽起來比真正的鋼琴還迷人,因為每個鋼琴音粒都好像沾了蜂蜜,不僅甜,而且有光澤。如果要我說ART G3最迷人的樂器表現,我會說是鋼琴,而非小提琴。為什麼?難道小提琴的表現不夠好嗎?不!ART G3的小提琴表現當然很好,但還比不上我認為最好的幾部數位訊源。但是,它的鋼琴表現我認為已經可以跟百萬元級數位訊源相比。相形之下,我當然要選鋼琴了。


到底ART G3的小提琴表現如何呢?我放入Tacet那張「What about This, Mr. Paganini」前面七軌的名琴辨識段落,ART G3的表現很好,能夠很精準的將每把琴的不同特質清楚呈現。例如有的音量比較大,有的音量比較小;有的拉到高把位時聲音比較緊,有的聲音比較松;有的泛音比較甜,有的比較沒味道。來到後面幾首,ART G3的擦弦質感真實。


音場龐大,管弦樂雄厚

再來我聽RR那張「Tutti」,此時ART G3所展現的龐大音場與雄厚管弦樂肯定讓人喜歡,那是生龍活虎、很有力量的管弦樂,一下子就將我的情緒引入高潮。隨後幾首樂曲音樂規模感大小不一,但依然透出雄厚、活生、龐大的管弦樂美感。來到「展覽會之畫」,我將音量開大些, 此時ART G3所展現的銅管時而溫暖,時而光輝燦爛,不論溫暖或光輝燦爛,都能夠表現出很好的銅管厚度與質感。而整體的管弦樂威力也如Porsche跑車飆過,怒吼的引擎低頻夾帶著一陣強風,瞬間震懾人心。


接下來我溫習「NewPort Jazz Sampler」,又是龐大、飽滿的樂器形體。聽著鋼琴、薩克斯風與Bass 的精採表現,腦海中不由得浮現二種水果,一種是顆粒飽滿、形體碩大、表皮泛著油光、散發著特殊水果油香的加州甜橙;另一種就是美國的Bing Cherry。柳橙在北美洲是很普遍的水果,但質量的差異很大。ART G3在這張CD中所發出的飽滿龐大樂器就好像高質量的甜橙,與之相比,一般CD唱盤就好像個頭雖大,但表皮沒有光澤,且入手不沉的柳橙。


我拿柳橙來比喻ART G3了解的人比較多,因為一般人容易接觸到高質量的柳橙。不過,說到Bing Cherry,知道的人就比較少了。這種櫻桃產於美國,個頭比一般櫻桃大, 顏色也更深紫,吃起來汁多味甜,售價也是一般櫻桃的二倍左右,我在臺灣很少見到。ART G3唱起這張現場爵士演奏也好像Bing Cherry,果粒飽滿,果肉多汁,個頭又大,吃起來甜度夠,口感爽,讓人心中充滿想將整張CD聽完的熱情。


除了讓我想到好吃的水果之外, 聽這張現場錄音的爵士樂時,我感受到錄音現場的細微雜音或噪音更清楚,這些細微的聲音如畫筆般,在我腦海中描繪出活生生的空間感,也讓音樂呈現更真實的現場感。


低頻段有如大水球

當我聽Holly Cole那張「CollectionVol.1」時,猛然給我的感覺就是ARTG3的低頻段量感很飽足,那些Bass的音粒又大又重又有彈性,一個個有如大水球。讀者們知道大水球跟籃球的差別在哪裡嗎?看起來球的體積一樣,但大水球的重量卻比籃球重很多,這就是我聽ART G3低頻段的感受。不過,您可不要以為這個大水球軟趴趴的,掉在地上就癱了,它可是活蹦亂跳的大水球。


再來,我拿出「La Bamba」(Klavier KD77017)。聽過這張CD的人都知道,內中的打擊樂器細節之多,絕對可以拿來測試音響器材。此外,瞬時反應的表現也可以從這張CD中徹底了解。還有,低頻段的質量(包括量感、彈性、控制力、解析力)也能完全摸透。最後,我還要告訴您,如果聽這張CD時沒有聽到光澤,甜味,那就表示音響器材的泛音結構有問題,無法完整再生打擊樂器該有的特質。ART G3唱起「La Bamba」表現如何呢?首先我要說它的解析力很強,當眾打擊樂器齊鳴時,我聽到的不是亂成一團的聲音,而是清清楚楚,有前後景深, 有左右位置,有高低感的聲音,而且那些細微的打擊樂器聲並不會被低頻段掩蓋。這些細微的聲音就好像浮在最上層一般, 雖然音量細微,但發聲點清楚,「有如黑暗夜空中的繁星點點」。咦?總編是在寫歌詞嗎?不!假若您曾在沒有光害的山上看過晴朗的夜空,就會了解我聽ART G3時的感受,這是很優的細節表現能力與解析力。

在「La Bamba」中,ART G3也體現了絕佳的衝擊性與瞬時反應,在此我要說我聽到的並不是猛爆粗魯的衝擊性與快但嫌單薄的瞬時反應,而是又快又穩又重的衝擊性,以及帶有紮實感覺的瞬時反應,那種感覺就好像開Porsche跑車時的引擎扭力、車體剛性以及操控性綜合體現。


能越級挑戰的CD唱盤

車迷都知道,Porsche 911 Turbo 與911 Turbo S價格相差約三、四萬美元,但其性能高低就只差了30匹馬力(前者500匹,後者530匹),以及0-100km速度相差0.3秒(前者3.6 秒,後者3.3秒)。

Audionet ART G3 的售價與百萬元級的數位訊源相差好幾倍,但其整體聲音表現我認為僅是911 Turbo與Turbo S的差別而已。像這種可以越級挑戰的CD唱盤,連我都想買一部!


①外觀樸素,但內在紮實,無論是讀取系統的避振或機體的共振抑制都實用而科學,沒有花俏。

②聲音飽滿穩重紮實,又有彈性。

③背景安靜,細節表現極佳。

④沒有特別的染色韻味,但極為傳真。

背板

ART G3背板上數位輸入、輸出端子齊備,包括與計算機連接、用來播放音樂的USB端子。


參考軟體

「La Bamba」這張CD已經提過很多次了,不過每次用優質的器材聽過之後,總是會有想再次推薦給讀者的念頭。它跟「竹竹」一樣,都是打擊樂器錄音的典範,但二者的音樂魅力卻截然不同。您可以從「竹竹」中感受到東方人的含蓄與內斂,而在「La Bamba」中,西方人的燦爛熱情與活潑個性肯定會帶動您全身興奮起來。(Klaiver KD 77017)

建議

①適合搭配各類擴大機

②搭配本家擴大機時,應該可以得到最中性的聲音



音響五行個性圖


金:外放活潑爽朗

木:溫暖內斂親和

水:柔美中性溫潤

火:快速熱情衝擊

土:厚實飽滿穩重


Audionet ART  G3參數規格

頻寬0Hz-90kHz(-3dB),

THD+N >10加權)/-60dBFS,

訊噪比 >110dB,

聲道分離度 >130dB,

模擬輸出阻抗 33歐姆壓3.5Vrms,

模擬輸出端子 RCA/XLR各一,

數位輸出端子同軸 RCA二個,XLR一個,TosLink一個,

數位輸入端 TosLink一個,USB一個,

體積 430×120×360mm,

淨重 22kg


推薦閱讀:


人生若只如初見: Audionet ART G3 CD唱盤

Audionet PRE G2參考前級 · MAX單聲道後級

Audionet 25周年旗艦前後級北美發布會 (第一節)

Audionet 25周年旗艦前後級北美發布會 (第二節)

Audionet 25周年旗艦前後級北美發布會 (第三節)

Audionet科學家旗艦系列新產品介紹會 (第一節)

Audionet科學家旗艦系列新產品介紹會 (第二節)

Audionet科學家旗艦系列新產品介紹會 (第三節)

Audionet PAM G2唱頭放大器 - 將唱片帶入新境界

Audionet再一次突破自我,以強勁的氣勢推出全新參考級的CD播放器--Planck

觸動人心的高質感: Audionet PRE G2 + MAX前後級

承襲品質 勇於創新:Audionet於慕尼黑展發布Humboldt合併放大器

[業界要聞]Audionet Stern列入國家藝廊典藏項目

技驚四座的Audionet Stern Heisenberg新旗艦放大器

Audionet Planck CD機/WATT合併放大器/Ampere電源供應器 精緻組合

Audionet Planck 連說三聲絕對優先考慮

優雅的巨人Audionet MAX單聲道後級

PLANCK的最佳搭檔 Audionet AMPERE電源供應器

Audionet PAM G2 -- 當理性精確遇上感性韻味

即使有敵手也是鳳毛麟角--Audionet Stern 前級+Heisenberg後級-劉漢盛

新一代頂級訊源 Audionet PLANCK CD唱盤DAC
不惜成本,以離散元件堆砌而成 - Audionet PAM G2唱放

蠅量級高手:Audionet AMP VII多聲道後級

綜擴的新裡程 Audionet推出DNA數字聯網擴大機-最新款的DNA 2.0 FW 01.02.0021 版本

相關焦點

  • 人生若只如初見: Audionet ART G3 CD唱盤
    這次評測的Audionet ART G3就是一臺非常」純粹」的CD唱盤,沒有SACD、沒有網路串流、沒有MQA、沒有藍牙,以Audionet的技術實力要生產擁有這些規格功能的產品一點也不是問題,然而Audionet認為CD規格其實已經很足夠了,只要將其完美的再生,聲音絕對可以讓人滿足、讓人感動,不少人一定有這樣的經驗,有時後我們播放高解析音樂檔案或是SACD,可能還會輸給CD,
  • 英式溫暖的聲音-和弦Chord One CD唱盤
    在Chord主事者John Franks的心目中,CD的地位依然崇高,而且經過二十多年的技術發展,Chord認為當代的CD唱盤,已經和二十多年前Sony第一次推出時相去甚遠。所以,即便Chord也有能力製作高水準的SACD或DVD唱盤,他們卻選擇把心力放在高水準的CD唱盤上面。
  • 來自米蘭的純美音質 aqua 新款CD唱盤
    aqua acoustic quality來自義大利時尚之都米蘭,許多國際精品都出自於這裡,除了現代設計享譽盛名外,米蘭同時也是義大利的工業中心,結合以上背景而誕生的La Diva CD唱盤,是否勾起了您的好奇呢?
  • 電臺用的黑膠唱盤為什麼特別大?
    四款臂管分別為綠點記認的 4g,紅點 6g,黃點 8g 和最重之藍點 14g。每隻腳座都可以調節高低,以便將唱盤調校到水平和減少外來之諧振。EAT Forte唱盤帶有一種極品器材才擁有的貴氣和音色表現,絕對是黑膠唱盤的可貴之作!
  • 【器材測評】重量、細節、活生感:歐尼士Onix OC-83 CD唱盤
    這是上開式的Onix OC-83 CD唱盤才能給予用家的獨特使用經驗。OC-83雖然不是唯一,但確實是少數採用上開式設計的CD唱盤,而且裡面用的還是深獲音響迷好評的Philips CD-Pro2讀取機構。
  • 小鵬P7越級挑戰特斯拉
    但這次,小鵬汽車想講一個關於「越級」的故事。4月27日下午,預熱攻勢已經打開:G3老車主吐槽登上熒幕、24小時不間斷直播帶貨開起、汽車總裁和時尚博主黎貝卡跨界對話都搞上了.下午四點,小鵬P7正式上市,價格還正好落在了特斯拉Model 3的比對區間。「今天是小鵬汽車的裡程碑。」何小鵬說。
  • 《火影忍者》手遊大揭秘:越級挑戰,這兩個A忍能吊打S忍!
    02話題:《火影忍者》手遊大揭秘:越級挑戰,這兩個A忍能吊打S忍!有時候感覺《火影忍者》手遊中的角色能力真的是不公平,有些高招A忍完全可以吊打S級的忍者。可能很多小夥伴都還不知道,一般都是看到比自己級別高的忍者就溜了。其實,確實是存在越級挑戰的,而且如果你使用的忍者足夠強悍,越級挑戰還是非常容易成功的。
  • 中國氣浮唱盤第一人 王滌滌的 KLASSIK AUDIO Reference旗艦唱盤
    Black Diamond黑膠唱盤當然使用氣浮避震,轉盤部份重量11.3公斤,但氣浮軸承的空氣壓力竟然只要1磅,就可以讓這個重量級轉盤完全懸浮!原來它設計了一個巨大的空氣軸承,這個軸承由航空鋁合金構成,表面施以手工精磨,必須耗時兩天才能讓軸承表面光滑與轉盤完美密合,兩者之間幾乎沒有縫隙。打入空氣後會形成氣密效果,所以只需1磅就能讓轉盤完全懸浮,軸承與轉盤的懸浮距離只有萬分之一英寸。
  • ——TechDAS Air Force V氣浮黑膠唱盤
    這是因為所有的「Air Force」系列黑膠唱盤都採用了專利的「空氣懸浮」和「空氣吸附」的特殊技術,以有效消除振動和抖晃,實現最為純淨的聲音。所謂「空氣懸浮」技術,是通過特殊的高壓氣泵,將壓縮空氣注入到主承片盤下方的密封空間中,對承片盤形成承託作用。因此承片盤在轉動時不會產生任何直接的機械摩擦,可以將振動降到最低。
  • 一次告訴你LP唱盤的所有細節
    一個LP唱盤系統可能受到四種力的影響而造成振動:(1)聲音能量衝擊到唱盤(叫做反饋Feed-back);(2)結構引起的振動通過唱盤的支承面傳遞(首先發生在當支承面是位於架空地板上時);(3)轉盤軸承和馬達振動由於唱盤機械結構而擴大;(4)由唱片音紋溝槽調製的運動傳遞到唱臂。
  • 【評析】調整黑膠唱盤一次就上手-Zavfino 1877 Phono ZV-5黑膠唱盤
    黑膠唱片大賣,帶動了廉價黑膠唱盤的熱銷,甚至促成一款紙糊的黑膠唱盤集資活動大成功,集資結果是原訂目標的37倍,就可以知道黑膠現在到底有多夯了。不過,對於音響發燒友或是想要體會黑膠之美的愛樂者而言,什麼樣的黑膠唱盤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呢?那就不是逛街看到唱片封面漂亮就順手買一張那麼簡單了。
  • 尋味佛羅倫斯—品義大利Gold Note Mediterraneo LP高端唱盤(3)
    「懸浮式」電機安裝模式可以媲美分體式電機設計本唱盤為成熟低噪聲的電機與皮帶傳動方式帶動轉盤設計,電機通過彈性材料的安裝方式與底座分離,可視為一個懸浮裝置,同時還針對不同的轉臺進行了校準Mediterraneo唱盤的重量是40斤,轉盤厚度45mm、使用Ultra Dead Design Sustarin®技術的複合材質具有剛性高、內阻尼高、減少振動回輸的特點;下級的兩款唱盤:Pianosa重量為30斤、轉盤厚23mm;Giglio重量為30斤、轉盤厚33mm。
  • 【精選】天書推薦說:1500~5000美元黑膠唱盤你可以選它們
    HPL非常薄,非常堅固,呈現出極致的Polaris亞光灰色,高光澤聚合物黑色邊緣飾邊……」想查看產品詳情,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訪問HIFI說網站>>二、紛the funk firm Flamenca黑膠唱盤
  • 群星薈萃 | 8-10萬黑膠唱盤系統推薦.
    空3大概12萬,Audio Creative GrooveMaster 12寸唱臂、SPU Royal GM唱頭大概3萬,協同1000唱放大概5萬。共20萬左右。空3名列日本《音響季刊》2020 BEST BUY的第2名。
  • AKAI Professional BT-500黑膠唱盤
    AKAI Professional BT-500黑膠唱盤    這款BT500是AKAIProfessional最新推出的黑膠唱盤。可別看BT500與一般的黑膠唱盤沒什麼兩樣,它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內建藍牙發射模塊,可以與任何藍牙喇叭無線相連,不但讓您輕鬆聽到黑膠唱片的優美音樂,更讓您擺脫線材的束縛,實在方便。
  • 不讓你花冤枉錢 Rega RP1入門黑膠唱盤
    Rega推出的入門級唱盤RP1,將讓您體驗玩黑膠原來這麼的簡單、親民。 Rega RP1入門黑膠唱盤     RP1採用皮帶驅動,將皮帶安裝至不同的轉軸上,可以調整33 1/3與45轉兩種轉速,Rega原廠認為這樣的手動設計,可以避免機械調速中轉速不穩的問題
  • Micromega(美歌)推出Epure黑膠唱盤
    不過,你可能不知道的的Micromega旗下還有黑膠唱盤,名字叫做Epure。唱盤,而且採全手工限量生產,數量非常稀少。幾年前Micromega原廠人員Alain Chlous來臺時曾經表示,Micromega加入之後可以幫Epure從材料到模具逐一建立標準,增加產能。設計上,Epure黑膠唱盤以簡潔設計為原則,所以元件很少但質量很高,因為用很少的零件,可以降低零件耦合的摩擦與失真,裡面的軸承採用高科技陶瓷材料,也是為了將摩擦力降到最低。別看Epure體積不大,據說重量高達85公斤,沒練過的千萬不要輕易嘗試搬動它!
  • 回歸初心 四款旗艦級黑膠唱盤推介
    說到Clearaudio的唱盤,可以說是硬碟的代表之一。我們知道如果用質量來區別,唱盤分為重盤與輕盤;如果用避震方法來區別,分為硬碟與軟盤。輕盤信奉「質量吸收能量,損失能量等於損失音樂」,他們認為輕盤可以減少能量損失。
  • 德國精密工業展示 Clearaudio Master Innovation唱盤
    那是德國Clearaudio的Master Reference唱盤,經過多年的演進,現在已經進化到Master Innovation,而且Clearaudio在Statement旗艦唱盤上面搭載的TT1正切唱臂,現在也推出了專門用在Master Innovation上面的TT1-MI,真是如虎添翼啊。 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擺在唱盤上面來看真的再貼切也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