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認知的七個層級:你的層次,決定你的命運

2021-02-28 十點讀書

 

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於認知。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看到的東西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不一樣,採取的行動不一樣,最終的結果,不一樣。

 

說個聽來的故事。

 

有個社交場合,好多朋友聚坐閒談。

 

這時候一架飛機,正從空中飛過。

一位老軍人仰頭,充滿自豪的說:知道這飛機是從哪兒起飛的嗎?就是在最近的那個機場。

 

那個機場,是我們修的。

 

譁,眾人瞪大眼睛:這是個大項目,賺了多少錢?

 

老軍人笑了:

賺個毛線錢,這是老早時候的事了。那年月國家窮,我們當兵的,都懷一腔熱血,矢志無私奉獻。所以那個機場,完全是我們軍人義務勞動修建的,一分錢也沒有。而且是自願出工,自帶工具。

正因為我們軍人的無私付出,才有了千千萬萬的機場與公路,才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雖然我們沒有賺到錢,但這恰是我們的榮光與驕傲。

 

大家肅然起敬,紛紛鼓掌。

 

老軍人羞澀的向大家敬禮,起身離開。

 

老軍人走了,現場有個商人說話了:

我對於軍人,是打心眼裡尊敬的。只是感覺這事不完全對。

 

大家問:哪些地方不對?

 

商人說:這事怎麼說呢,什麼叫國家窮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再窮的國家,也比個人富吧?就算是當時沒錢,事後也應該彌補吧?

我也不是對義務勞動有看法,但是作為一個國家而言,最重要不過的,莫過於規則,規則莫大於公平。國家正常的運行,不能總是要求別人單方面的付出奉獻,而應該建立在公平交易、良性循環的基礎上。

 

誠實的勞動,勤懇的付出,合理的報酬,這是每一個國民都應該享有的尊嚴。

 

如果這個尊嚴得不到保護,很難想像還能持續多久。

 

眾人禮貌的點頭:有道理,你說的也有道理。

 

商人得到讚許,很高興的離開了。

 

商人離開後,一個道德學家起身說話:

剛才那個商人說的,不完全對。

 

我不是反對公平,也不是不支持規則。而是從社會總體的角度上來看,一個社會不能走入狹隘的交易誤區。

如果凡事都以冰冷的金錢來衡量,這世上還能剩下多少溫暖?

如果軍人的無私付出,都得不到腦滿腸肥的商人一句公正的評價,這意味著何等的傷害?

如果無私奉獻都換不來應有的尊敬,這個世界,又會變得多麼的寒冷?

 

大家原本就對剛才的商人所言,不以為然。此時聽了道德學家的這番話,頓報以熱烈鼓掌。

 

道德學家很謙和的站起,向大家致意退場。

 

道德學家走了,一個經濟學者走了出來:

剛才那位道德學家說的,我很贊同。

 

但是,當我們訴諸情感、單純的滿足於道德優越之時,是不是更應該從學理的角度,深入的思考一下問題?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來說,一個機場從動工到修建完成,就創造出了財富的增加值,財富總量加大,國家所發行的貨幣,也相應的增加。

 

這增加的貨幣量,就有軍人們義務修建的機場。

 

可是軍人並沒有拿到錢,事後也沒有補償。

 

那麼問題來了:這錢誰拿去了?

 

事先聲明,我對軍人尊重有加,更不會反對義務勞動,同樣也希望世界充滿愛。可是錢呢?

 

誰把軍人的錢拿走了?

 

回到經濟學的本原上來,一個國家,處於貧窮之時,必須要負債經營。換言之,國家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負債的方式,支付修建機場的費用,讓財富回歸社會,加大貨幣的流通量。

說過了,本人尊重所有的奉獻與犧牲,但在國家貧窮時的義務付出,實質是抑制貨幣流通的,不利於國家的長足發展。

 

經濟學者說完,眾人驚愕片刻,突然一起鼓掌。

 

經濟學家招手致意,退場離開。

 

經濟學家走後,又一個社會心理學家走出來:

 

剛才那位學人的講話,我很贊同,很受啟發。

 

但是,人類社會的構成,非止經濟這一個維度。

 

很多事情,是很難交易化的。

 

比如說愛情,比如說家庭,比如說朋友之間,比如說鄰裡鄉黨。再比如說一個公司或組織,內部的一個個小團隊。

這些隱密的微小社會單元,更強調的是合作,合作並不排斥交易,但萬不可凡事交易化。

 

價值是主觀的,價格是估算的。如果凡事交易化,帶來的結果,是合作者各自高估自己的貢獻。

是以有些家庭,恩愛夫妻成為怨偶,就是因為雙方過於高估自己的付出。是以有些朋友,反目成為仇人,就是高估了自己在友情中的價值與作用。是以許多團隊糾紛不斷,就因為團隊中的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吃虧了。

 

世上沒有每個人都吃虧的生意,卻存在著凡事都感覺自己吃虧的人。

 

所以我可以就此回答剛才那位學者的問題:誰把義務勞動的報酬拿走了?

 

答案是:沒有人拿。

 

又或者說,每個人都拿了。

 

因為這個報酬無法從龐大的經濟總量中細篩出來,軍人的付出如輸入社會肌體的鮮血,融入到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裡。新建機場增發的那筆錢,匯入到貨幣總量之中,出現在我們每個人的錢包裡。

 

現場寂靜片刻,旋即爆發出熱烈掌聲。

 

大師脫帽致意,退場。

 

社會心理學大師退場,系統學家走出來:

一個社會,猶如一個完整的有機體,必須要有序良性的運行。

 

正如人的身體,內有心肝脾腎肺,外有口眼耳鼻舌。每個器官各司其職,但同時也都在消耗人體組織的能量。

是以任何一個器官,必須要大小適度。小了固然不好,但如果太大,就會對其它器官造成擠壓,反而妨礙人體健康。

 

比如說肝臟,是人體的五臟之一,以代謝功能為主的器官,起著去氧化,儲藏肝糖、分泌蛋白質的合成,以及製造消化系統的膽汁等作用。

人體不能沒有肝臟,但如果肝臟過大,那就要去醫院掛號看醫生。

 

社會也同樣如此。

 

義務勞動好不好?

 

沒人敢說不好。

 

但義務勞動之所以贏得尊重,就因為它與人體中的肝臟一樣,被局限於有益的範圍裡。如果這個範圍過大,正常的商業行為就會無端遭受指責。

合法的交易,因而承受巨大道德壓力。所以商人第一個站出來說話,因為他感受到了強烈的心理不適。這在如同人體肝臟過大,擠壓到了其它器官。

 

我們這個社會需要軍人,也需要商人。需要道德學家,也需要經濟學者,同樣需要社會心理學家。這就好比人體的五臟,大家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相互尊重,相互扶助,這個社會才會越來越好。

 

這是我的一點拙見,不知大家是否認可?

 

眾人點頭鼓掌。

 

系統學家微笑退場。

 

系統學家走了,一位認知學家走出來:

軍人義務修建機場,是個事實。

 

這個事實構成了當事人生命的記憶,因此他引以為豪。

 

在這個當事人引以為豪的事件上,我們先聽到了掌聲,這是第一時間的心理衝動,是我們的社交本能。

 

然後我們聽到了商人的情緒,接下來聽到了道德學家的立場。此二者相互對立,並因對方存在而存在。

 

然後我們見到了事件的經濟維度,並引出了事件的社會心理維度。此二者仍是個對立體,構成新的認知層級。

 

由此我們知道,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時,第一反應是本能,第二反應是情緒,第三反應是立場,第四反應是利益,第五反應是兼顧他人的社會心理。第六反應,是認識到前五步並無高低優劣之別,而是一個完整認知的五個組成。

 

社會問題的討論,也是如此。

 

當出現社會問題的討論之時,你會清晰的看到五個層級:本能層、情緒層、立場層、利益層及社會心理層。

 

很少有人能夠觀察到系統認知層,除非你處於更高認知層級。

 

下愚莫揣上智,處於本能階段的人,因其視野閉塞,會以為所有人都在這個層級。會震驚於不同觀點的出現,認為對方腦子有病。

 

處於情緒層的人,蔑視只有本能的人,卻不知道自己泥陷激烈的情緒。

 

處於立場層的,憂心忡忡,承受著隱惡揚善的焦慮。

 

處於利益層級的人,面對大量的本能公眾、情緒公眾及立場公眾,有種眾人皆蠢我獨明智的飄然感,卻不知自己陷入專業偏執。

 

處於社會心理認知層的,格局放得開,眼光看得遠,卻未意識到自己雖然看到了全局,但並未跳出全局。

 

——縱然跳出全局,也仍在局中。

 

必須要見大通簡,迎刃破局。猶如鷹隼飛於高空,俯瞰一個個社會與人生問題。

你會發現,許多問題不過是虛像,許多事情,不過是整體系統的有機組成。當你獲得這種思維視角,許多所謂的人生困惑,就會霎時間豁然開朗。

相關焦點

  • 層次決定命運,四大認知層次,決定你將來的成就!
    文:十裡插圖:來源於網絡「一個人的命運和成就往往取決於他的精神層次,層次越高的人,成就越高,層次越低的人就越平凡。」這是小區內的王教授說過的一句話。他說的沒錯,正所謂思想決定命運,一個人的思想是可以決定他未來的道路的,通常情況之下,人的認知層次可以分為四個,大家可以參照一下,看看你們現在已經達到了哪一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不知道自己不懂你能相信嗎?
  • 《天道》揭示的4種認知層次:你認知的深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而所有的這些,將決定一個人的認知能力。接下來,我們就從劇中的四個主要人物,來分析四種認知狀態對一個人的影響。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處於葉曉明這一層的認知狀態,自作聰明,只願意用自己的眼光和思維方式去思考事物,不願意跳出固有的思維圈,面對不同的觀點和做法,不能理性客觀地思考和看待,常常因此栽跟頭。
  • 神劇《天道》的格局:決定命運的,確實是思維和認知水平
    ,最後只是趴在井沿看一眼,又灰溜溜回到屬於自己的的層次裡面。當你是個自強不息的人,你才有自由,才不會被別人的控制,做自己所做,愛自己所愛,劇中丁元英已經意識到了文化對人的影響但是他哥哥認為拔管了就是不孝,失望至極的母親對著丁元英說道:元英啊,那可是你爸,拔罐子這種話你也說得出口,這不是眼睜睜看著你爸離去嗎
  • 認知分九層,你在哪一層?認知決定你的社會地位
    ——寧教授不知道,不同認知層次的人,會有交流困難的。有個很出名的故事,說有位媽媽,帶著未成年的女兒逛街。逛街回來,女兒畫了幅《陪麻麻逛街》。媽媽拿過女兒的畫,瞪眼一看,頓時懵了。女兒的畫上,沒有車水馬龍,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誘人的包包。只有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兒畫的是什麼?
  • 高海拔認知還是低海拔認知,決定了你的命運【音頻】
    接下來,邁爾斯讓學員閉上眼,將另一句話重複十遍:「我是個強大而且有價值的人。」,並用全身心去感受這句話。 再次實驗時,邁爾斯就無法動搖他的胳膊,他的力量似乎比之前還要強大。 人們對自己的看法,會讓自身產生不同的反應,從而帶來不同的結果,更深一步,這將影響一個人的命運。
  • 認知層次評估 | 為什麼你看到的世界,和別人不一樣?
    你以為是1900的理想貧瘠,卻沒曾想,是自己的欲望太過。人的一生如此短暫,能做好一件事已足矣。然而想不明白這點的大多數人,只能隨波逐流,度過碌碌無為的一生。你以為追尋的是更廣闊的世界,到頭來卻什麼都得不到。
  • 這個問題反映了你的社會層次和認知層次
    1 英語用處的大小,決定於你所處的社會層次;你所處的社會層次,決定了英語用處的大小。大都市裡會英語的乞丐比不懂英語的乞丐討到美元、英鎊的可能性更大;小山溝裡的乞丐,如果沒有到大都市做高級乞丐的志向,確實沒有學習英語的必要。
  • 蘋果手機不送充電頭爭議大:你有怎樣的思維,決定你有怎樣的命運
    不過,作為消費者,如果你或者親朋好友,想要買或是正在用蘋果手機的話,那麼,面對這樣一個問題,你會怎麼做呢? 思維決定做法。 面對同一件事,不同的人,通過他們的做法,可以看到他們的思維差異。
  • 和女生聊天回應總是很冷淡,聊天思維的五個層次,你處於哪個層次
    所以,不同的人聊天思維是不一樣的,而不同的聊天思維給人的感覺也不相同。話不多說直接進入到今天的主題,跟大家講一下聊天的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完全不會聊天的。查戶口式的聊天,只會問問題以及回答問題。比如像這樣:有多少人和女生聊天,是這種查戶口的形式,請留言留個1。
  • 《天道》中丁元英說的「文化屬性」,真的決定一個人的命運麼?
    作者沒有明說,但是字裡行間透漏著:文化屬性決定命運。當然,更重要的,一個人的思想,思維,價值觀這些都會受到你所在的群體和環境影響,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屬性。俗語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你就會明白,富人的孩子和窮人的孩子差異最大的不是繼承資產的問題,而是接受環境傳達的價值觀,思想和思維的問題了。所以,文化屬性有一種慣性,使得同一文化群體的人,最後都活成了周圍人的樣子。
  • 性格決定命運?真正決定你命運的其實是三觀
    最近幾天看了將近五十個文檔,每個文檔少則四千字,多則兩萬字,讀完之後,對於許多問題慢慢有了答案。接著會發現,幾乎最終所有的問題,追根究底可以歸結到三觀或思想,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思維方式。人們總說性格決定命運,卻沒有細究過,這個性格又是由什麼決定的,這個性格果真只是內向、外向的區別嗎?如果只是分內向和外向這麼簡單,那究竟是內向好,還是外向好呢?如果再這麼探究下去,會發現問題永遠浮於表面,無法深入本質。讀文科的高中生都學過哲學,哲學裡有句話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 思維頑固,改不了?只因你不懂元認知
    舉個例子,黑猩猩之所以能夠識別出鏡子中的自己,是因為它注意到,當它指著鏡子或拍鏡子時,鏡子中的影像與自身的動作完全一致。但是,同一隻黑猩猩卻不能假想出一個鏡子之外的心理位置,即它無法在一個脫離當前環境的水平下進行元認知。然而,人類不需要注意,就能脫離當前環境進行元認知。例如,交通擁擠的時候,旁邊的車突然插到你前面,你立刻就能意識到此情此景中的所有事物:你自己、交通以及插隊的人。
  • 戰略思維暴露了你的層次與格局!(全文乾貨)
    戰略思維既是必需品,又是奢侈品,它代表一個人的層次與格局。領導者如果沒有戰略思維,則缺乏真正的領導力,只是佔在那個位置而已,大家的尊重也只是對交椅的尊重;員工如果沒有戰略思維,就難以進入一個組織的核心,難以成為未來的領導者與合伙人。你可以成不了戰略大家,但是至少要了解有關戰略思維的以下三個問題:一、沒有戰略思維的主要表現是什麼?
  • 《歡樂頌》劇情暗線發人深省:你的認知,決定了你的財富與人性
    這部劇中,有人性的解剖,有財富認知的層級——你甚至可以,將劇中的認知層級作為一個數學模型,用以指導自己。《歡樂頌》的劇情設計很簡單,就是五個不同家境、不同背景、不同認知層級、不同性格的女孩,扎堆在一起,再加上聞風而來的猥瑣男及霸道總裁,演繹出雞飛狗跳的故事。劇中的認知層級,大概能分出九層。
  • 魏瓔珞VS富察皇后:揭露女人的4個層次,你在哪一層?
    ——智商和情商之上,還有認知。什麼意思?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會產生認知。認知形成後,才有行為。而行為的具體操作辦法,是由智商和情商來支配的。總結起來就是——智商和情商只能決定你事情做得漂不漂亮;而認知決定你方向對不對。
  • 天道思維告訴我們: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從來不是能力和智商
    命運是一個人一生的軌跡。決定命運的是什麼?是智商?能力?還是背景和地位?能力和智商可以影響一個人,但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格局決定未來,思維決定行動。真正決定你命運的,正是這種天道思維。所謂格局,就是你思想的深度,眼界的寬度,境界的高度和胸懷的廣度。一個人的格局很重要,格局大的人對世界的認知就越廣,對事物的發展規律就越明白。他們更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同時知道自己應該拒絕什麼,因此做事就越容易獲得成就。
  • 心力訓練:層次越高的人,越會掌握命運的主動性,層次低的人相反
    在這個專欄中,重點闡述的是如何從心知行三個角度讓自己變得更為厲害,歡迎更多的讀者訂閱與閱讀。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曾經讀《了凡四訓》這本書發現,一個人層次越高,其實越會掌握命運的主動性。而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最重要是持續提升自己的認知,了解時代與命運的相輔相成,我們才會成為自己人生命運的主導者。層次高的人,深諳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了凡四訓》這本書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其實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了凡曾經深深地被別人掐算命運的一步步走向。
  • 思維模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層次越高,活得越簡單
    一個人的層次高低取決於生活閱歷和思考後的自我提升。簡單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簡單,那些思維縝密多愁善感之人,往往會一不小心就陷在自己的情緒漩渦中無法脫身。複雜是萬物叢生,簡單是一枝獨秀。很多人從心底認定越複雜越耗時的事物越貴重,其實事情的真相卻與之相反,簡單才是正確答案。
  • 「深度思考」你我與《天道》中丁元英的差距,就是思維認知的差距
    這幾天一直在循環觀看王志文主演的《天道》,大腦中徘徊的幾個問號:為什麼我們普通人和劇中的丁元英對於一件事情的思維認知差距這麼大?我們看《天道》中的丁元英是什麼樣的人?用一句話總結:題思維層次入木三分;執行層次走一步看三步;溝通協調層次極簡單的制度去制約人性。印象最深的《天道》中丁元英對於人性的認知。
  • 決定普通人命運的戰略性思維,大部分人卻都不具有
    文/你軍哥 友情提示:全文5390字 與戰略性思維對應的就是戰術,所謂的戰術就需要戰略性的布局:面對現實情況時我們具體應該選擇多少以及多少種樣式的鍋,烙出多大、多少種口味、多少種樣式的餅。上面是一個很簡單的例子,例子簡單易懂,就像上文我去舉例什麼是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