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與電子遊戲:啟蒙

2020-12-24 丸桃雜談說

作為一個經常玩遊戲的我來說,偶爾也會在朋友圈發發一些遊戲的截圖或者成就或者一些有趣時刻,但每當這個時候就會猶豫是否要屏蔽家人。

不難發現在上面朋友圈中最下面那個評論「遊戲」 後面帶著憤怒表情的就是我的父親。這就是我猶豫要不要屏蔽一些人的原因。包括很多次跟家裡人視頻,他們也會時不時地叮囑我,少玩遊戲,當回到家中,看到我在玩遊戲也會說上一句「都多大了,還玩什麼遊戲」。雖然他們的這些話,並不能澆滅我對遊戲的熱情,但時不時的聽也總會覺得不舒服。我想他們這樣想的原因,有著對電子遊戲的不了解,也有著害怕我成迷電子遊戲的擔心,那麼,我就來說說我跟電子遊戲的故事,說說我到底為什麼愛上電子遊戲,為什麼玩電子遊戲,以及為什麼電子遊戲不應該被那樣的排斥。

說到電子遊戲啟蒙,對於我來說,是曾經家裡買了VCD,然後配送的一套小遊戲光碟,裡面有各種小遊戲,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裡面的坦克大戰,那個時候的我其實對電子遊戲並沒有那麼熱情,只是單純的覺得挺有趣偶爾玩玩,更多的是喜歡在外面跟小區裡的夥伴們一起爬樹,捉迷藏。在那個時候我的家人還偶爾會跟我一起玩坦克大戰,甚至我記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一天我半夜想上廁所,起來聽到客廳有聲音,來到客廳一看,我爸跟我媽在那裡一起玩坦克大戰到深夜。當時腦海裡想的就是,為什麼他們能玩到那麼晚,我為什麼不行。

網上找的VCD的圖片 記得我家那個就長這樣

坦克大戰的開始界面

後來,出現了那款紅遍全國的小霸王,在這套設備上印象最深的就是魂鬥羅,當時家裡沒有小霸王,同小區的小夥伴家裡也沒有,我們只能去小區門口的商店裡,交上半個小時五毛錢的費用才跟小夥伴們一起玩。當時的我們就各種攢錢,然後一起去那個商店,買些垃圾食品玩起了魂鬥羅。這個時期可能是我慢慢對電子遊戲有了熱情的時候,因為我能跟小夥伴們一起吃零食、玩遊戲,電子遊戲就像是一個集結我們的工具,帶給了我許多的快樂,雖然我們一直都沒有通關過魂鬥羅,但有了拿分快樂,通關似乎也沒那麼重要。

小霸王遊戲機圖片

第一次接觸電子遊戲,是在某一次放學去我媽的工作單位找她一起回家的時候,她還在忙我就在她辦公室裡四處轉。轉著轉著就轉到了一位叔叔的電腦桌前,他正在控制的一大波盟軍,向著蘇聯進攻。當時屏幕上兩軍交戰的畫面,電腦桌前那位叔叔嫻熟的操作,讓我對這款遊戲產生了巨大的興趣,我腦海裡第一次出現「這款遊戲我好想親自玩一玩」的衝動。我小時候雖然跟朋友們一起瘋玩,在家人和親戚面前也是十分調皮,但在陌生人面前還是有些「害羞」(這不就是典型的窩裡橫??lol),這樣的我根本不好意思給那位叔叔說我想玩,我就那樣在他的電腦桌前看著他操縱著那一大波盟軍對蘇聯進行最後的進攻。沒過多久「勝利」的文字就出現在了屏幕中央。或許是有意,但或許也是無疑,這局打完之後那位叔叔說他要出去一下,問我想不想玩,我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忍不住點了點頭。後來這位叔叔幫我設置好了選項,幫我開始新的一局之後就出門了。我坐在那裡,抓著滑鼠,第一次點開了基地車,之後 「building,construction completed」的聲音也第一次的傳入我的耳朵,我好奇的這點點那點點,在這造個東西在那造個東西,越來越覺得這款遊戲真的好酷,可以這樣造東西真的太有意思了,突然一聲「we are under attack」的警報響起,敵人的部隊來了將我建造的東西一個個地摧毀,我這才想起來,我需要一支部隊去進攻他們,當然這局就輸了。後來不知如何,在界面上亂點終於找到了如何開啟一局對戰的方法,這次我帶著必勝的決心來「復仇」,可就在這局剛開沒多久,我媽找到了我,說該回家了,沒辦法我就很不舍地離開了座位,那局剛剛開始的對戰都沒來得及關。

我後來才知道這個遊戲的名字叫紅色警戒

回到家後,我腦海裡想的一直是紅警的內容,一直在期待著下一次還有機會的話一定要贏,沒過幾天,我的機會來了,還是放學後我媽讓我去她單位找她一起回家,還是那個叔叔的電腦桌,果然他也還在玩,看我來了還給我打招呼問我還想玩不,我點了點頭,再一次,他為我設置好對戰就出去了。這一次當然我勝利了,但贏得相當輕鬆,後來又開了一局也是輕鬆獲勝,我突然對這個遊戲也失去了興趣(那個時候的我愚蠢的並不知道我僅僅打敗了簡單電腦)後來就在界面亂點,點出了故事模式,這時有了旁白,給了我任務指示,也有了故事線,瞬間我對這款遊戲的興趣再次被提了起來。就這樣,每次我都期待著我媽對我說去辦公室找她,雖然不是每次都能玩到紅警,但每一次玩都是帶著對後面故事的好奇。

後來有一次我來我媽辦公室,還是那個叔叔,這次界面不一樣了,屏幕裡有隻拿著槍的手,藏在草叢裡對這拿著AK的人進行射擊,我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提起來,腦子裡那個「我好想玩」的聲音再次響起,但這次過了很多天之後我才玩到這款叫秘密潛入2的遊戲。感覺那是時候的我對遊戲似乎有著「天賦」(那現在還這麼菜??),不管是紅警還是秘密潛入,沒人教我怎麼玩都是我自己摸索著操作,就好像我的手就知道WASD是移動,左鍵是設計右鍵是瞄準。之後的日子裡就是紅警跟秘密潛入換著玩,可是因為去辦公室的次數也沒那麼多,玩的時間也沒那麼長所以從來就沒有通關過任何一款遊戲,但是我認為這段經歷才是我電子遊戲的真正啟蒙時刻,我就是在這時對電子遊戲充滿了好奇,之後一有新的遊戲就想試試。

相關焦點

  • 遊戲 電子遊戲
    孩子們生活在一堆塑料製品當中,周遭充斥著山一樣的絨毛玩偶、各種器具、各式各樣的錄音機、錄影機及教育器材、玩具架、半導體飛機,熒幕上不斷播放著許許多多只有瞬間視覺效果的節目。我童年時代那些具有創造性的思考,也就是所謂的『心靈器材』,已經被湮沒、扼殺了。從前在孩子內心裡醞釀創作的,今天可能已經變成外放的、委由他人製作的形式。」
  • 你最喜歡的電子遊戲是什麼?
    Hello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小錦鯉。說到電子遊戲,可能很多00後玩家沒有接觸過, 在那個電子遊戲剛剛興起的年代,擁有一臺遊戲掌機是很多人心中的夢想。幸運的是我爸剛好給我買了一臺作為生日禮物,我才得以接觸到那麼多好玩的電子遊戲。
  • 電子遊戲的敘事研究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談及某一故事中的主角時,我們該用「他們」還是用「我」去描述?」 其實關於該問題的思考,我們可以發現,從小說、電影再到遊戲中的故事,我們對主角的描述會越來越靠近圖中光譜的另一端---「我」,這是電子遊戲區別於其他媒介敘事的特點,是將現實世界的個性化故事映射在遊戲當中的可能,也是本次我們想要探討的內容----電子遊戲中的敘事性。
  • 生活在彼世:TRPG電子遊戲化興衰史丨觸樂
    「是的,他們盡可以留著他們的天堂,但我死之後,願能回歸中土。」——喬治·馬丁模仿和扮演是人類的天性,在可考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人們用戲劇、文學、電影等種種形式滿足這種天性。哪個男生小時候沒有拿起樹枝,幻想自己是舉著長槍的武士或大俠?哪個女生小時候第一次穿上裙子,沒有幻想過自己是位公主?
  • 愛玩電子遊戲,孩子究竟圖個啥
    那麼愛玩電子遊戲,孩子們究竟圖什麼? 贏得「成就感」 「成就感」是青少年們接受採訪時提及最多的詞。對青少年而言,除了學習,電子遊戲最能滿足他們的成就感。電子遊戲的短期激勵機制,「完美」對接青少年贏得「自信」「成就滿滿」的需求。 「打一把排位賽,只需十來分鐘。
  • 融合與衝突:當電子遊戲遇到大眾傳媒
    同很多職業電競媒體人一樣,我也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一代。很多80後可能還都記得,小時候的自己會攢下幾天的零花錢,買上一本《GAME集中營》,來來回回翻看數遍,如獲至寶。相比之下,我們的近鄰日本早在1986年就完成了人類歷史上首次電子遊戲比賽的直播信號製作;世紀之交,韓國依託暴雪公司旗下的《星際爭霸》打造了家喻戶曉的電子遊戲電視頻道。
  • 也許終結在前方——淺談電子遊戲與遊戲批評
    文丨AntiAnimus-@bigfun社區前言電子遊戲,在一開始作為發明電子計算機的副產物降臨於世界後,隨著計算機的發展而逐步展現出其巨大的影響力,如今電子遊戲所帶來的影響已經滲透到現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 盧卡斯與史匹柏:電子遊戲不能稱為藝術
    【17173專稿,轉載請註明出處】電子遊戲被稱作人類的第九藝術為時已久,然而,近日有兩位大名鼎鼎的電影導演卻發表了不同的看法,認為電子遊戲不能稱為藝術,那就是執導了《星球大戰》,並創辦了盧卡斯娛樂公司的喬治·盧卡斯和《侏羅紀公園》、《拯救大兵瑞恩》等片的導演史蒂文
  • 電子遊戲對大腦有什麼好處
    在很多年前,歐巴馬總統在對美國小學生的演講中,對電子遊戲有一個明確的指示:把它們收起來。這不是他第一次發出這種特別的警告,警告人們在遊戲機前玩幾天會有危險。但最新的科學研究表明,電子遊戲遠比它們的壞名聲所暗示的要複雜得多。
  • 中國當代藝術場域中的電子遊戲|落日間
    鄭國谷所在的陽江當時的陽江青年日常娛樂賭球,沉浸於網吧遊戲之中,小城鎮生活與時代的快速發展形成了某種虛擬與現實的衝撞。 陳軸 《模仿生活》(LIFE IMITATION,2017)是青年藝術家陳軸的電影處女作,該片獲 2017 年哥本哈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新視野獎」。作品細緻描繪了幾位在上海生活的年輕人的日常生活,巧妙穿插了微信對話以及《GTAV》的遊戲場景畫面在其中[15]。
  • 電子遊戲對孩子大腦有什麼影響?看看腦科學家怎麼說
    研究證明,好的電子遊戲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積極的作用,父母對此的態度不應是抗拒而是疏導,教會孩子有紀律地玩遊戲。朋友的孩子考了第一名,朋友欣喜若狂地問孩子想要什麼獎勵,孩子回答:「我想玩一整天電子遊戲,你不準拔我的插頭。」朋友猶豫了,不是說打電子遊戲對孩子大腦不好嗎?其實不會,不過,不能不眠不休地打。
  • 《劍指高分》電子遊戲不僅僅是High Score
    還有開發者敢說:「我要做一個沒人見過的遊戲」嗎?沒人見過的遊戲在二十年前可能是Doom,放在今天,可就是真的「沒人見過的遊戲」了。對遊戲設計師來說,設計內容可以粗略分為系統和內容。系統決定了遊戲的分類,內容則決定了此遊戲和該分類下的其他遊戲有何不同。而一個分類裡可被替換的內容要素越多,分類的生命力就越強。
  • 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藏在樓梯間裡的數學啟蒙
    數學本身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不能只靠機械性的記憶讓寶寶做數學,一定要有適當的方法,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教育基礎的普通的母親來說,如何給寶寶做數學啟蒙的呢?繪本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覺得最接地氣的方法就是利用好身邊常見的事物。
  • 英語啟蒙的彎路,我走過的你們就別走了!
    昨天的vlog裡我提到毛毛蟲新出的wifi點讀筆,所以不少媽媽不約而同地聊起了英語啟蒙的事了解滿媽的朋友都知道,相比熱血沸騰的雞血母親,我重視啟蒙教育,但更在意孩子各項能力的全面發展。但對英語啟蒙這件事,我可是一點都不馬虎。
  • 在家怎麼英語啟蒙?我給萱寶制定的英語啟蒙路線
    我是宣元媽媽家,點擊上方「關注」,分享和交流我的育兒經驗,私信我回復「資料」,送你一份2000G英語啟蒙和數學啟蒙資料。現在越來越多家長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意識到英語啟蒙的重要性,但如何開始進行英語啟蒙卻很迷茫。
  • 遊戲論·歷史的維度|韓國電子遊戲的引進與新自由主義的興起
    使用以電子·信息設備為媒介的電子遊戲就是熟悉機器的過程——比「電腦」更早地和電腦熟悉起來。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認為,孩子們通過電子遊戲學到了(數字支配時代的)「戰略和企劃能力這一生活技能」。克萊恩、威瑟福特與皮特(Kline, Dyer-Witheford and de Peuter, 2005)認為電子遊戲是玩家今後「為數位化部門工作的訓練場」。
  • 電子遊戲有哪些主要類型?代表作分別是什麼?
    答|百度派 @幼安電子遊戲快要迎來新時代了,電競遊戲早已邁上了新臺階,大型賽事中與各國頂尖選手對抗,韓國隊最可惡,中國隊還要再加油。說到電子遊戲的類型,不知道你針對的是網遊還是手遊,也不知道你想從哪個角度把它歸類,不同的平臺推出的電子遊戲各異,而且在不同的年代下也有不同類型,所以,它的代表作就免不了有交叉重複,劃分範圍比較廣,下面針對不同年代的電子遊戲劃分為大家簡單介紹吧。需要購買遊戲卡操作的還記得那些年買過的遊戲卡嗎?
  • 怎樣在電子遊戲裡製作自然紀錄片?
    無論一款電子遊戲忠實還原現實生活,還是飽含魔幻色彩,其虛擬世界裡通常都有許多奇異的動植物。這些元素甚至吸引了一些紀錄片製作人進入遊戲世界冒險,不僅是遊玩,他們還用鏡頭捕捉美麗的自然風光和各種珍稀生物。你知道嗎,《命運2》中泰坦的海洋凹坑深處有一座神秘巨像,體型最大的蛾類棲息在月球地底的峽谷中。
  • 電子遊戲有毒?那是你沒玩對遊戲!
    還是高考前你媽告誡你的:再讓我看見你玩遊戲就打斷你的狗腿!比如,有人通過玩《我的世界》(Minecraft)從建築坑中學會了Photoshop,從紅石坑中重溫了「通信原理、信號與系統」這門大學課程。還有人在玩《文明5》對歐洲歷史了解了不少。看來,電子遊戲也不全都是「毒藥」,尤其是專門為學習設計的點子遊戲。  不要以為這是小探說的噢。
  • 當殘障人士想玩電子遊戲,他該做什麼?
    在最初的半個月,我把一直沒時間玩的遊戲都玩了個遍,包括快遞擱淺和不斷重生的蓋儂,都被我努力通關 —— 甚至學生時期的《鋼鐵雄心 3》都被我翻了出來 ——《文明 6》真的不敢再玩,那恐怕需要我再當一次學生。 事已至此,我突然想起了 mud,於是下載了 Zmud 客戶端,準備玩一會兒北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