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年少的「養豬夢」,丟掉鐵飯碗毅然回農村,一躍成河南首富

2020-12-20 騰訊網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人生聚散總有時,父母高齡,朋友離去,最終只有兄弟姊妹陪伴我們走過這漫長又孑然的一生。兄弟情感十分可貴,比如現在的河南首富,正是因為當年弟弟將結婚的彩禮借給了他,才有了今天的豬肉大亨秦英林。

家和事業興

近幾年來豬肉價格大幅度上漲,對於秦林英而言簡直就是喜從天降,從事豬肉行業的他也一躍成為了河南省首富,對於這樣的成績,恐怕他本人也是始料未及的。

當初秦林英和妻子辭掉安穩的公職工作,毅然決然的回到農村養豬,那時的他只是想讓生活過的更好一些。不過在那個年代,他這樣的行為難免被人嘲笑,丟掉鐵飯碗回農村養豬,不就等於那麼多年的大學白念了嗎?

不光是旁人,就連秦林英的父母也是十分的不理解,甚至是生氣的。他們含辛茹苦的拉扯一個大學生,結果居然要回家養豬,要知道在農村,一個沒念過書的人都可以去養豬,他們家這個知識分子突然提出這樣的事情,他們顯然是不能接受的。

秦英林知道父母的顧慮,不懈餘力的和他們溝通,終於說服了雙親。父親還把弟弟結婚蓋房子的錢拿出來支持他。

當時秦英林的弟弟已經談了一門親事,馬上就要準備結婚了,眼見著哥哥和嫂嫂為了資金髮愁,他乾脆把自己結婚的彩禮錢也拿出來,借給了哥哥

家人的支持讓秦英林十分感動,俗話說的好,兄弟同心,其利斷金,正是因為弟弟無條件的支持,秦英林才能果敢的走到今天。

不忘初心

許多人不明白大學畢業分配到單位工作的秦英林,怎麼突發奇想到農村去養豬的?別說當時,即便是現在來看,也是匪夷所思的。其實秦英林的養豬情節要從他小時候說起。

秦英林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辛苦勞作一輩子的老實人,那時候的農村除了土地耕作,家家戶戶都會養豬。如此一來,除了可以賣錢,還可以讓孩子們在逢年過節時吃上一頓豬肉。

秦英林幼年時期,他的父親就曾經養過豬,他用辛苦攢下的積蓄買了8頭小豬仔回來養,打算改善一家人的生活。那時候起秦英林就經常幫助父親餵養小豬,不過讓他們一家人沒想到的是,小豬沒有長大就一頭接一頭的死掉了。小豬的死亡讓秦英林一家血本無歸,生活陷入困頓,父母也傷心至極。

年幼的秦英林當時就有了一個想法,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以後養更多的豬讓父母過上好日子。小豬的死因沒有人知道,可是小小年紀的秦英林知道,只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肯定能弄明白。

於是他發奮努力的學習,成績也一直非常好,到了考大學那年,看著一個個名校,秦林英猶豫了一下,選擇了河南農業大學的養殖專業他心裡一直都有一個養豬夢,他知道只有這裡才能實現這個夢想。

伉儷情深

秦英林在大學畢業之後,服從上級安排去了單位上班,當時的他沒有任何資本選擇自己要做的事,他也知道父母對他的期許和希望。他在大城市裡過著兄弟們嚮往的生活,父母也在農村裡揚眉吐氣。在工作期間,秦英林也遇到了今生的摯愛,他的妻子錢瑛

結婚之後,妻子奇怪秦英林為什麼總是悶悶不樂,在一次次詢問之下,她了解了秦英林的養豬夢,她很感動也很支持,經歷了歲月荏苒這個男人依舊不改初心,她毅然辭退了現在的工作,跟隨秦英林回到農村實現他的養豬夢

回到農村後,所有人都不支持秦英林放棄工作回家養豬,只有妻子默默的站在他身邊,幫助他,安慰他,鼓勵他。後來,秦英林的第一間豬場在終於開了起來,一個規模只有22頭豬的豬場。

豬場的搭建都是秦英林親自動手,而這裡的每一處也都是他妻子的功勞,有妻如此,夫復何求。因為有了妻子的幫助和自身的養殖技術,不到2年的時間,秦英林的20頭豬就變成了2000頭豬

彩虹前的風雨

世事從來沒有一帆風順,對於養殖戶而言更是如此。在創業初期秦英林就遭遇過很多風波,有一次,突發的豬瘟就讓他損失慘重。當時豬場裡的豬幾天內突然死亡了好幾頭,並且一直在持續,就算是有著豐富養殖經驗的秦英林也一籌莫展。

秦英林的妻子也剛剛有了身孕,為了自己的丈夫,她親自去了河南農業大學等地方,調查豬的死亡原因。她大著肚子四處奔波,好不容易查出豬瘟病毒,河南卻沒有對症的疫苗,只有千裡之外的東北才有。於是她又迅速去了東北尋找疫苗,幾經波折才找到了疫苗,挽救了秦英林事業上的危機。

此次之後,秦英林的豬場發展的更快了,很快就突破了上萬頭豬。然而奔波勞碌的妻子卻大病了一場,休養了好幾個月,肚中胎兒也差點流產。

善有善報

1992年,秦英林創建了牧原集團,總部設於河南省南陽市,主營的還是他所熱愛的豬肉養殖。

2014年,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上市,時至今日,牧原股份已經是全球第三大養殖企業,秦英林也成功踏上中國第四富豪、河南第一首富的寶座

此時的秦英林已經身價兩千億,可他的弟弟卻還只是個普通人,並沒有因為哥哥的成功搞特權,而是安安穩穩的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身為河南首富的秦英林個人生活也十分樸素,他一生都致力於慈善事業。秦英林始終貫徹自己的座右銘,讓財富回歸本源,把責任扛在雙肩

秦英林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但只要回看他的前半生,就會發現,他把幼時的夢想貫徹到底,一直朝著內心的方向,堅定、踏實的前行。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希望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同他一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相關焦點

  • 80年代,秦英林放棄保送學獸醫,如今靠著養豬養成河南首富
    中國人養了3000多年的豬,在傳統社會,農民們在自家的後院裡養上那麼兩三頭豬,就是指望著在節日能夠吃上那麼一頓好的。可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如今的二十一世紀,有人靠著養豬,不僅能頓頓山珍海味,還把自己養成了一個省份的首富。
  • 四兄弟扔掉鐵飯碗一起養雞,如今都成了富豪,總身價超過1000億
    一、四兄弟丟掉鐵飯碗一起養雞。 在經歷這個事情之後,他們意識到不能再養小雞了,然後改行養鵪鶉,他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技術大量發展鵪鶉產業,然後帶動了大量的專業戶,不小心他們就成了全國鵪鶉批發中心,最高峰的時候新津縣養了1000萬隻鵪鶉,產品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 養雞種菜榨油,他們成億萬富豪,有的身家上百億,他曾是山東首富
    文|叢樹來源|魯商儒風種菜、養雞、養豬,對於農村人來說,是很普通的事;在山東很多農村,目前仍有榨油坊,村民收了花生後,「存」到榨油坊裡,吃油的時候去換就行。這些活兒,似乎不是多麼高大上,甚至有些不受待見。但有人卻靠這些成為億萬富豪。
  • 48人身家過億,養豬成富翁生產線!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為世人信仰。但此時,溫氏股份的員工沒法「無一物」,很多人被巨富砸中。公司股票上市首日,市值突破2000億元,躋身「創業板第一股」。猶如開動了富豪生產線,當天產生48位億萬富翁,近千位千萬富翁。
  • 農村未來什麼行業有前景?
    一個行業暴利時代已經離去,必有其它暴利行業出現,如今養豬致富大有人在。例如:河南首富秦英林,就是依靠養豬,在最近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排名全國前五名,與馬雲、馬化騰、許家印、楊惠妍等網際網路和房地產領域的大佬們平分秋色了。
  • 在河南農村掰棒子?演員黑子成名背後,父親為了他賣血
    10月6日,49歲的演員黑子在社交平臺曬出了一段自己回河南幹農活的視頻。只見黑子坐在包穀堆中,與老鄉們一起剝包穀,動作嫻熟不見一絲明星架子。為了讓黑子完成戲劇夢,母親只得更加努力地幹農活,以求多賺一些錢補貼兒子的學費。但縱然如此,學習戲劇的費用還是壓得這個貧寒的農家喘不過氣來,逼得黑子的父母不得不節衣縮食拼命攢錢。
  • 憑藉22頭豬起家,17年時間專研一件事,現已是河南首富身價過千億
    文:阿豪如果經常關注財經方面的小夥伴們一定知道,今年的中國首富寶座又是馬雲馬老闆,緊隨其後排名第二的是馬化騰和第三的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十幾年前,在河南省的秦英林,錢瑛夫婦靠著養豬,經過夫妻二人的努力打拼和十幾年的發展做到了現如今的30萬頭生豬的規模。從一開始的22頭豬,到現在的30萬頭,這讓他們坐上了河南省首富的位置。早在秦英林讀書的時候他就有一個「養豬」的情結,因為在那個年代在秦英林看來似乎只有養豬才能讓他們家庭擺脫貧困。
  • 河南首富身家日增145億,遠超劉永好
    農業農村部數據,至2020年11月末,全國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均恢復到常年水平90%以上。 不過,財聯社報導,多位養殖企業專家直言,現階段生豬市場終究未完全恢復,仍是賣方市場。同時在疫情下,進口凍肉麵臨消費難題,使得國內豬肉供應缺口有所拉大,成為推動近期生豬價格上漲的重要原因。 山西證券也指出,11月以來,季節性上漲的支撐作用,豬肉平均批發價格連續回升。
  • 現在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這麼流行?看完了解了
    大棚式的養豬模式為啥在農村這麼流行?近幾年,隨著豬價的不斷上漲,很多人加入了養豬這一行業,這其中就包括一些大型企業的財團,以及農村普普通通的農民。近幾年,農村裡的豬舍卻成了大棚式的豬舍: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近幾年農村裡的豬舍又有了新的改進,就是構造和蔬菜大棚、養雞大棚類似,而從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大棚式的豬舍。而這種大棚式的豬舍構造也很簡單,其主要的原料是大竹竿、小竹竿、紅磚或者空心磚,還有水泥檁條、草柵子、塑料布等。
  • 河南杞縣「三不要」書記杜振遠:扶貧續軍魂 圓了「鄉愁」夢
    時代報告訊(司利強 葉中琳 李文森)「我曾是一名軍人,帶領鄉親們擺脫貧困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當支部書記一不要工資,二不要股份,三是等群眾富了我退出支部書記崗位時,我在村裡投資的全部資產不要,全部捐給我的父老鄉親。」
  • 跟何超瓊一樣曾有個明星夢,卻被迫接手家業,今靠養豬賺到5百億
    雖然何超瓊如今事業非常成功,坐擁上百億身家,一度還成為香港女首富。不過何超瓊卻曾說她不幸福,因為她跟很多富家子弟一樣,生在豪門一生擁有榮華富貴,但同時也會失去很多東西。其實何超瓊年輕的時候有著一個明星夢,作為何鴻燊的掌上明珠,起初何鴻燊也是非常支持她的。19歲那一年,何超瓊參加了TVB無線培訓班,香港很多大牌明星都是從這裡出來的,比如周潤發、劉德華、陳百強、梅豔芳等。
  • 農村現在養豬,豬崽多少錢一隻?值得投資養豬嗎?
    這個時候,養豬戶仍然存在巨大的紅利空間,養豬仍然是不失目前的暴利行業,仍然有巨大的利潤空間存在。所以,現在投資養豬,並不算晚,仍然會高於其它養殖業的利潤,當然仍然是農村養豬戶養豬發財的好時候。~~現在,各地農村養豬戶,市場上仔豬供求仍然非常緊俏,價格非常過高。
  • 農村一種蔬菜,是養豬的代名詞,和豆豉是絕配,味道好還下飯
    農村一種蔬菜,是養豬的代名詞,和豆豉是絕配,味道好還下飯在農村長大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自己養一些家畜,不單單只是為了拿來賣點錢,主要是逢年過節的時候能吃一些葷菜,所以在以前,我們最喜歡的就是逢年過節的時候了,因為在這個時候總可以吃到很多好吃,一般養豬都會養一年左右,
  • 萬科養豬究竟為了啥?養豬的地產商遠不止一家
    萬科發布的招聘信息截圖萬科養豬的規模多大?其中「聚落化豬場總經理」一職的工作內容顯示,需要參與制定25萬出欄生豬聚落規劃。25萬頭是什麼概念呢?2014年底,王健林曾宣布去貴州養豬,以扶貧方式在貴州丹寨縣投資10億元建立30萬頭規模的土豬養殖廠和屠宰加工廠,每戶農民入股,收益歸農民。萬達提供豬仔和飼料,後續豬肉通過萬達廣場賣到全國。不過,萬達在2016年決定放棄這一計劃,改為其他的扶貧形式。但2016年,許家印則投資3億,在貴州援建110多個養豬為主的農牧基地。
  • 這句河南農村俗話說的是回娘家,其實說的是孝順,來看看是什麼話
    農村俗話一個神奇之處在於,它在各地用的詞語或者字不一樣,但意思卻都是差不多的,但也有一些俗話帶有強烈的地方性,比如一些方言組成的俗話,那就只有當地人才能懂。比如這句「割罷麥,打罷場,誰家閨女不瞧娘?瞧娘不全為瞧娘,為了跟娘去要羊。這句俗話有些長,有時候會讓人看得有點不明所以然。當然了,黑嫂相信北方人還是基本能看懂的。
  • 他把養豬當理想,3年上市,6年成首富,如今身價900億
    相較那些「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網際網路大佬,丁磊簡直是一股清流,生活日常真實接地氣,他穿三百塊的優衣庫,帶實習生吃開在塑料窩棚下的紅燒肉,經常在電梯裡問員工借50塊錢,安利自己的用過的網易好物,把養豬當做理想。那張丁磊抱著一頭小黑豬,笑靨如花的照片廣泛被各家媒體引用,中國最快樂的富豪非他莫屬了!
  • 星宇董事長周曉萍:30歲辭去教師鐵飯碗,如今坐擁百億資產
    周曉萍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教師,華麗轉型為坐擁百億身家的成功企業家,這種轉變和馬雲有著相似之處,後者同樣是由教師轉型創業,並一躍成為中國人盡皆知的企業家。不甘平凡,丟掉教師"鐵飯碗"毅然創業周曉萍是江蘇常州武進人,1977年恢復高考後,她便積極參加並以優異成績考入了白求恩醫科大學(如今的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在大學期間,周曉萍勤學好問,成績一直名列院系前茅,是全系公認的學霸。
  • 全國各省市首富:山東首富為女性,北京廣東湖南重慶曾是女首富
    2、廣東、湖南、重慶、北京等省市,首富曾是女性近年來,有多位女富豪曾成為所在省市的首富。在2006年胡潤百富榜上,玖龍紙業張茵以270億元的財富成為中國首富,這是中國第一個女首富。她理所當然也是當年的廣東首富。在2007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她也是該榜單上的第一位女中國首富。
  • 不用蓋豬舍也能養豬?低成本的養豬大棚是如何建造,你知道嗎?
    不用蓋豬舍也能養豬?低成本的養豬大棚是如何建造,你知道嗎?由於蓋豬舍的成本過高,在農村裡有很多的農民以採取建造大棚的模式,來降低成本進行養豬。而實踐證明,這種大棚養豬模式雖然相對於標準的豬舍比較簡陋,但是來說,這對於資金不足的養豬戶來說也是一種極好的方法,特別是豬價高的今天,這種模式養豬還是值得推廣的。下面我來說一下這幾種降低養殖成本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在農村裡,很多農民由於資金不足,他們就採取了建造一些肉雞大棚的方法來建造大棚豬舍,而這些效果還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