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餅乾麵包 土豆真能當飯吃
青農大創新馬鈴薯麵食製作工藝 土豆經高值化技術改良變身「高端主糧」
馬鈴薯俗稱土豆,煮著吃、炒菜都可以,可你吃過馬鈴薯做的大饅頭嗎?日前,青島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相關專家開展線上會議,對青島農業大學等單位完成的 「馬鈴薯高值化關鍵技術創新」成果進行了會議評價。有了這項成果,普普通通的馬鈴薯經過高值化技術改良,就可以變身「高端主糧」。
土豆做麵食難過技術關
「我們吃的主糧主要是小麥、大米。與馬鈴薯相比,小麥、大米的產量相對較低,而馬鈴薯的畝產量可達5000斤到7000斤。」青島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孫慶傑說,馬鈴薯是我國主要的糧油作物之一,其總產量、單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從糧食安全的角度,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
此外,馬鈴薯營養豐富,蛋白質、澱粉、B族維生素及必需礦物質含量高,且脂肪含量較低,是一種低脂肪保健食品。同時,馬鈴薯含有優質的蛋白質資源,具有8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含有其他穀物中缺乏的賴氨酸和色氨酸。採用馬鈴薯全粉部分替換麵粉的形式,能補充傳統麵粉必需胺基酸的不足,增加傳統主食麵食的營養。
眾所周知,馬鈴薯粉可以用來加工麵食,但之前的傳統工藝產值並不高。究其原因,孫院長表示,小麥澱粉有網絡結構,可以形成較好的麵筋,但馬鈴薯澱粉就不行了。在麵粉中添加少量馬鈴薯澱粉是可行的,但比例太少的話,營養上不去,就沒什麼價值了。馬鈴薯澱粉所佔比例越高,預示著技術難度越大,相關技術門檻不解決,就無法實現產業的發展,必須技術創新。
改良工藝做出了大饅頭
長期以來,我國的馬鈴薯處於初級加工狀態,2015年後逐步轉向深加工方向,但精深加工水平仍較低,高值化發展後勁不足,導致馬鈴薯資源沒有充分增值。青島農業大學和企業合作開展產學研聯合攻關,通過多種技術創新,讓馬鈴薯終端產品變得「高大上」起來。
首先,研發團隊改良了馬鈴薯饅頭工藝,將馬鈴薯全粉使用量由30%提高到50%,饅頭的比容保持在2.0以上,具有優良的彈性和回復性。孫慶傑說,隨著馬鈴薯全粉在混配粉中比例增大,饅頭的比容和總體感官評分逐漸下降,說明馬鈴薯添加量越高,對饅頭品質的不良影響加大,一方面是饅頭的外觀變小,另一方面主要是饅頭表面出現多處點狀凹陷,口感變硬,饅頭咀嚼性和彈性也逐漸下降。所以,本項目研發馬鈴薯全粉含量50%以上的饅頭,需克服麵筋蛋白減少引起的體積變小、表面不光滑,澱粉含量增加引起的彈性和咀嚼性下降等問題。
除了饅頭外,團隊還創新了高含量(40%)馬鈴薯全粉壓縮餅乾新工藝,添加黃原膠提高壓縮餅乾品質,為馬鈴薯主糧化終端產品的開發奠定了良好基礎;創新了離子膠結合乾熱處理技術改性馬鈴薯澱粉,提高改性澱粉凝膠的硬度、膠著性、咀嚼性和熱穩定性;採用普魯蘭酶法脫支結合中溫自組裝製備馬鈴薯抗性澱粉,為開發低升糖指數食品提供技術支撐。
「馬鈴薯全粉加工過程中,在切片、燙漂和蒸煮過程會有大量的澱粉溶於處理水中,直接以廢水形式排出,這既造成了資源浪費,也帶來了環境汙染問題。 」孫慶傑說,因此,在原有生產線的基礎上,研發團隊優化升級增加馬鈴薯澱粉回收設備,既增加加工廢棄物的經濟效益,又解決了廢水排放汙染環境的問題。針對廢棄物、副產物的回收,下一步,還計劃回收優質蛋白質資源。
馬鈴薯蛋糕將走上餐桌
記者了解到,該項目開拓了馬鈴薯產業鏈,提高了馬鈴薯終端產品和馬鈴薯澱粉的附加值,促進了馬鈴薯高值化發展,更推動了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政策落地和區域經濟發展。該成果已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3項,目前已建成2條馬鈴薯全粉生產線,2018-2019年新增產值7020萬元,新增利潤698萬元。
「隨著馬鈴薯麵食製作工藝的推廣,今後,不僅是饅頭和餅乾,馬鈴薯麵包、馬鈴薯蛋糕等會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 」孫慶傑說,受成本影響,價格上,與麵粉製品相比,馬鈴薯麵食製品價格會略高,但營養價值更高,也促進食品多樣化的發展。
新聞延伸:
青島土豆四大產區
由於土豆既是蔬菜又是糧食,近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充分認識到營養均衡的重要性,食物結構悄然發生變化,市場上土豆的銷量逐年提高。記者了解到,在山東省範圍內,滕州、淄博、臨沂等地都是土豆的集中種植地,而膠州、平度、西海岸新區、萊西則是青島四大主產區。
數據顯示,2019年,青島市的土豆種植已經接近40萬畝,產量突破100萬噸,總產值也突破了10億元大關,和玉米、小麥一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主糧」。在主要產區的分布中,也逐漸形成了膠州膠西、平度南村、萊西河頭店、青西新區大村、即墨移風店、城陽夏莊等「土豆大鎮」。
按照栽培形式和播種時間區分,青島市春土豆種植可以分為三類:元旦前後播種,採用三層膜覆蓋的早春茬;2月中旬播種,採用雙膜覆蓋的早春茬; 3月播種的單層地膜覆蓋春茬,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大田土豆。品種上九成以上是「荷蘭種」,且95%以上為菜用型。
除了菜用型外,最近幾年來,「大西洋」加工型等品種的種植畝數也開始不斷增加,目前在膠州、青西新區的種植面積已經接近了萬畝,加工型的土豆主要用來製作薯片和薯條。最近兩年,膠州、平度兩地引種的黑土豆、紫土豆等也已開始零星種植,這些新品種主要供應酒店,直接蒸煮食用。
對於島城許多農戶而言,土豆收穫後,除了大量賣出外,都會儲存幾百斤自家吃。蒸著吃、切成絲片炒菜吃、磨成粉烙餅吃、製成澱粉做粉條吃,從秋吃到春,一直都是當地農民的主打菜和主打糧。
相關新聞:
馬鈴薯入列主糧
馬鈴薯是我國主要的糧油作物之一,其總產量、單產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2015年,國家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預計2020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極大促進了馬鈴薯行業精深加工的快速發展。
2016年,《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文件指出要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擴大馬鈴薯種植,進一步推動馬鈴薯主食產業開發,隨後在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將繼續推進馬鈴薯主食產品研發與消費引導列入《國民營養計劃》中。
近幾年,國家對馬鈴薯產業的重視和對馬鈴薯主糧化的推進,給馬鈴薯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馬鈴薯全粉加工在我國快速發展起來,為馬鈴薯主糧化提供了有力條件。然而,因受高端技術研發的限制,馬鈴薯主糧化研究雖持續進行,但產業轉化相對緩慢,制約了馬鈴薯行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連結:
青島早報:http://epaper.qingdaonews.com/html/qdzb/20200418/qdzb1333924.html
城陽新觀察:https://mp.weixin.qq.com/s/2gRZyPVFJWEMMgHCohx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