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說,青年志是個有趣靈魂的集合地,蘑菇倉君相信每一個個體都是不同的,每個看似一樣的身份和選擇下其實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比起聚光燈下的人物,我想通過一個個鮮活的年輕人故事,以一張圖片+一首歌+一句個人介紹+一段故事,給大家介紹介紹我的朋友們。」
蘑菇人物誌將放送系列人物故事,每兩周更新一個系列,每一系列的故事都由年輕人共創來完成。希望這樣的模式,你們會喜歡。
本期人物故事介紹:超感青年
這是「青年日2019://超感重碼」人物特輯。在青年日大會現場,我們聽到了許多來自不同文化行業和商業領域的青年個體的發聲,ta們持續思考與行動,也將通過這個特輯故事分享ta們的真實行動事例,激發組織與個體的更多的關於創新與創造的思考。我們相信在越不確定的年代裡,夢想與經歷就越有價值。讓我們聊聊聚光燈之外的任何事,共同思考如何創造一個更接納和包容的世界。
Supa
好瓶HowBottle COO,一個和世界「對著幹」的浪子
「浪」這個字被當代年輕人賦予了太多新的期許和執念,「世界很大,不如去闖」也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座右銘,誰都想活得風生水起,不落俗套。但太多人在去浪去闖的路上被誘惑和意外斬斷了初心,或者從未找到過出發的理由,「浪」完之後,變少的只有兜裡的錢,迷茫有增無減。
Supa 浪在古巴 ©Supa
而 Supa 卻是個越浪越明白的特例。
從大學畢業到現在成為好瓶 HowBottle COO 的五年內,她浪到過非洲肯亞的當地草根 NGO,幫助失讀症兒童重塑自信;浪到過印度班加羅爾的網際網路公司,成為全公司的「中國專家」;浪到過美國洛杉磯攻讀社會企業 (master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s)的研究生,在小組展示中說哭這個項目的創始人;也浪到過古巴,浪到中國大西北,再如今浪到了上海。
她一邊浪,一邊回頭復盤收穫,在找到新的發力點後繼續前行。她的每一次「浪」看似跳脫,卻都邏輯清晰地指向了她現在的選擇。
誰都不希望 Supa 停下來,包括她自己,這場關於「浪」的打樣將永不停更。
她一邊浪,一邊回頭復盤收穫,在找到新的發力點後繼續前行。她的每一次「浪」看似跳脫,卻都邏輯清晰地指向了她現在的選擇。
Supa 在大學畢業前獨自前往肯亞,在當地的一所服務於失讀症兒童的特殊學校協助教學。
失讀症是一種常見的學習障礙,但因失讀症兒童的智力同一般人並無差別甚至超常,只是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卻與常人有較大差距。在肯亞甚至整個東非,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存在這種疾病,失讀症兒童常常被當地學校歸類為不認真的「壞孩子」。而校長 Nancy 養育了一個患有失讀症的孩子,如今已經被大學錄取。她相信一定可以通過訓練和陪伴,重塑這群孩子們被瓦解過的自信。
在她的努力下,這個曾被被處處排擠、嘲笑、污衊的「問題兒童」聚集地,三年內由6人擴展至63人,成為東非唯一一所失讀兒童學校。
目睹著校長 Nancy 的堅持和不易,Supa 心底的公益種子在非洲大地上開始滋生成長。她更加篤信人與人之間的了解和信任沒有那麼難,只有去親身經歷,才能真正了解對方的世界。
「當心軟下來,便可以蹲在地上和這個世界交談。」 Supa 發現了另一種改變世界的方法,她回到廣州,選擇正式進入公益領域,在一個針對農民工和留守兒童的 NGO 中,開啟了第一份工作。
🌊
試錯之浪 | 從廣州到印度
Supa 始終相信「社會企業」能通過商業的模式解決複雜的社會問題,為社會帶來獨特價值。而如何以商業的力量落實社會價值,是她渴望在工作中親身嘗試和驗證的。但在她的第一份工作中,商業卻是組織的短板。當投資人問到,你們團隊背景中沒有人和商科相關,憑什麼說自己能做社會企業時,Supa 第一次開始遲疑。
情懷和信仰需要通過商業世界的遊戲規則來付諸現實,本科學習生物技術的她的確缺少商業方面的經驗,這場與投資人的對話也成為 Supa 人生第二浪的助推器,她決定前往印度班加羅爾的網際網路公司 「Helpchat」 實習,通過實打實的商業演練嘗試商業世界的獨特玩法,為她理想中的「社會企業」王國披上最堅實的外衣。
Supa 在印度 Helpchat 實習 ©Supa
當踏入印度這片土地,Supa 清楚地知道,這次「浪」不僅僅需要保持在非洲時的旁觀與反思,也更加需要她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以職場人的身份證明自己的價值。
作為印度網際網路公司請來的「中國專家」,Supa 最大的難題不是如何做好一個足夠驚豔的 APP,而是如何去以一個中國人的身份理解印度:中國常用的圖標語言體系在印度無法順暢進行表達、印度的智慧型手機大多為家庭共用,對功能的複合性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太多文化的差異在給 Supa 帶來挑戰的同時,也衝擊著她原有的固定思維。也許只有把自己真的當做一個印度人,才能充分理解中印之間的差異,才能真正做好一款可以投入商業市場的網際網路產品。
Supa 在印度 Helpchat 實習 ©Supa
Supa 太享受這樣的思維碰撞,固有思維被打得粉碎,新的意識體系正在她腦海裡重建。在印度的思辨經歷也讓她養成了和世界「對著幹」的習慣 — 永遠保持試錯的心態前行,不輕易地相信別人告知的思維路徑,要親身驗證,甚至換一條路再繼續嘗試,哪怕嘗試不一定會成功。
所以,她急需和她同路的人,急需一些實在的支撐。
🌊
充電之浪 | 從印度到美國
於是 Supa 申請了美國洛杉磯南加州大學針對社會企業和創業者的研究生項目,從印度殺到了美國。自帶輕快 BGM 的 Supa 具備迅速融入異國他鄉並轉換為主場優勢的能力。很多人說,出國讀書,玩、社交和休息,三者最多佔兩個,但在 Supa 的世界裡不需要選擇。
她是學校各類活動的準時雷達,摸清了各個學院活動提供的食物,帶領室友奔赴各個免費的飯局,在學校的電影學院看遍好萊塢未出街的電影新作.她成為所有人的理想朋友,激勵著身邊的人一起在學校「蹭吃蹭喝」。
Supa 在美國 ©Supa
「高到頂端的人也都是人」,她也從不憚於和任何頂著光環的人交往,也願意去傾聽每個人的故事。通過在希拉蕊競選團隊任職的同學聯繫到洛杉磯唐人街的華人 leader,迅速了解華人在洛杉磯的生活概況、和來自哥倫比亞做金融投資的女孩討論哥倫比亞國革命武裝力量的影響、聽來自中東阿聯的女孩講自己未來去歐洲難民營工作的心願.她交到了足夠多的朋友,也看到了足夠豐滿的世界。
Supa和朋友玩積木 ©Supa
正是因為會玩也會交流,Supa 在學習過程中收穫了比其他人更豐富的親歷體驗和靈感自由。在就小組創業項目的課程展示環節中,她拿出自己在非洲時的同理心,去精準分析產品面向的客群 — 美國老齡化人群;也拿出在印度試錯時遇到的本土化適應方法,針對美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美國文化傳統,量身訂製子女與老人的聯繫方式;最後拿出自己在美國學到的專業商業知識,把這款創業產品進行充分包裝,讓它具備在商業市場中活下去的底氣。
看著自己就讀的社會企業項目的創始人因她的演講淚流滿面,Supa 眼前閃過了過去幾年為這一天折騰的篤信、迷茫和堅持,內心的社會企業帝國版圖正在迅速擴張,她敏銳地感受到,自己這幾年浪來的收穫,馬上要噴發出來了,她得趕緊找個最酷的容器裝下,嗯,最好是可持續的。
我們相信每一個看似身份和選擇下的個體都有著不一樣的故事,我們也相信人人都是寫作者。我們希望在共寫的模式下,每一個鮮活的年輕人都能夠發揮ta們身上的閃光點,並通過真誠的交流和互動,沉澱和呈現我們這個時代下,年輕人們的故事。
如果你也熱愛分享或想嘗試寫作,蘑菇人物誌的「共寫計劃」將持續開放報名,請點擊「閱讀原文」填寫報名表格,期待能與你有機會共寫共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