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九澳聖母村的Hold On To Hope Cafe近期成為打卡熱點,Cafe成立的初衷正如其名:堅持希望,由幾名澳門戒毒康復協會的學員打理,讓他們有一個希望和機會重返社會。正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一起看看他們的自白,給他們「重生」的機會。
Hold On To Hope咖啡館由一班戒毒康復協會學員打理位於九澳聖母村的Hold On To Hope咖啡館及藝術館,是由社工局、文化局聯同澳門戒毒康復協會成立,並由戒毒康復協會的學員打理,旨在進行職業培訓,日後能更好融入社會。不少學員都十分感恩獲得機會「重生」,明言會握緊機會,拿回自己人生的自主權。
Carmen現時在藝術館擔任導賞員的工作,找回生命意義成長路上,難免跌跌碰碰,犯下或大或小的錯,尤其青少年反叛階段,容易受朋輩影響而誤入歧途。戒毒康復協會學員之一的Carmen,過去曾有8至10年時間沉淪於冰毒,她坦言年輕時因誤交損友,大家「有樣學樣」,認為「落D、唱K」,吸毒、販毒都是小問題,將家人的勸告置若罔聞,因而建立錯誤的價值觀。2014年時,更因家庭、工作諸事不順,開始頻繁用毒品麻醉自己,逃避現實責任。
Carmen在戒毒過程找到興趣,愛上藝術創作
沒料到毒品禍害超出預期,Carmen因吸毒患上精神病,家人便「狠心」將其送進山頂醫院精神科,並獲轉介至戒毒康復協會。惟身癮易戒,心魔難除,Carmen的戒毒之路可謂一波三折。第一次的治療花了半年時間,惜回歸社會後因定力不足以失敗告終;第二次用了1年半時間治療,後又因不堪「搵工」壓力重新吸毒;今次治療則尚未終結,Carmen稱已「學精」,會繼續留在中心過真正有意義的生活,並在藝術館擔任導賞工作,直至自己完全準備好才重投社會,絕不重蹈覆轍。Carmen以過來人身份勸喻想改過自新的戒毒者,應主動尋求協助;並期望社會不要有太多標籤,給她一個機會,給任何正在戒毒康復的人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編織出更好的人生。
Gin十七歲時因好奇而接觸毒品,現時已「浪子回頭」
同為毒海遇溺者的Gin,形容自己是「很努力賺錢,再很努力吸毒;努力惹家人生氣,再獲得原諒」的人,反反覆覆,直至一位很重要的親人離世,才意識到自己不可沉淪下去,主動找戒毒康復協會協助。Gin憶述自己17歲便投身社會工作,當時見到師兄久不久便會從儲物櫃中拿些「東西」出來,因為好奇心作祟,別人吃自己也要吃,別人提到的感受自己也要感受。直至後來知道是毒品而非普通藥物時,已依賴成癮,難以戒除。
學員每日都要按日序時間表定時飲食和作息
「起身後第一件事吸毒,上班前、下班後,洗澡前、洗澡後,都要『吸一吸』,當時生活完全離不開毒品」。直至進入戒毒治療中心後,Gin才慢慢戒掉生理上的毒癮。他亦明白自己最大的敵人是「心魔」,每次心癮一起,便會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希望終有一日完全解除毒品的束縛。他更因此重拾當年興趣和專業──剪頭髮,重新拿起剪刀為其他學員理髮,為的就是當他們照鏡、面對自己時能更加醒神,不再意志消沉,找回初心。
學員不時組樂隊自娛自樂
目前,Gin亦在Hold On To Hope咖啡館工作。他稱,客人都給予滿滿的支持,把他們當作正常人看待,一度令他忘掉自己曾是吸毒者,充滿人情味的咖啡館令他更有信心重投社會。Gin感嘆,自己住進戒毒康復協會治療中心後,每天都會勉勵自己「這裡(九澳)已走到澳門的盡頭,沒有退路了,前面自有更好風景和畫面等著我」。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在充滿未知數的戒毒路上,社會的重新接納、包容,相信是對戒毒者最好的支持,甚至對整個社會的健康都有莫大裨益。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