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風景文獻計劃Vol.78 — 林鑫

2021-02-13 獨立影像IFC

林鑫,出生於1960年,陝西銅川人。畫家、《電影作者》編委、獨立影像作者。曾在中國美術館及西安等地多次舉辦個展,出版專著《三裡洞:上海支邊礦工的影像史》、畫集《21世紀優秀藝術家畫集——林鑫》、詩集《噢!父親——黑色的記憶》等。2003年開始拍攝紀錄片,主要紀錄片作品有《三裡洞》、《同學》、《瓦斯》、《傳道人》、《寇德卡》、《河床》、《單身女人》等。其作品曾入圍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德國萊比錫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韓國全州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國際節展。

 

陳爐 Chen Lu

林鑫/中國/2004/29分鐘/彩色、黑白/漢語、陝西方言/紀錄

畫家林鑫在這部首次執導的實驗性紀錄片《陳爐》中,講述了黃土高原腹地一個千年陶瓷古鎮的故事。本片由一個360度的全景序幕和《自說》、《風骨》、《風情》三部分組成。《自說》主要通過數十位陳爐男女老少的特寫鏡頭和每人一句話,從不同的角度呈現了陳爐人自己心中的陳爐;《風骨》用象徵的手法、張力的畫面,展示了手工拉坯、刻花等傳統陶瓷工藝的魅力和產品製作流程;《風情》集中展示了古鎮的民風、民居及名聞遐邇的獨特風景——罐罐牆。全片以凝視的目光和詩性的語言,試圖在影像中留下「爐山不夜」的風光不再、傳統日漸式微的最後的陳爐。

這是我的第一部影像作品,製作中幾經坎坷,歷時一年才完成。在本片中,我試圖將實驗、記錄、文獻等多種因素融為一體,使多向解讀成為可能。並從拍攝的 100 多位陳爐人自述中選取 48 位來向世人展示陳爐人眼中的陳爐。

2015年 上海曲陽圖書館 電影裡的浮世繪-林鑫紀錄片放映2015年 上海季風書園 電影裡的浮世繪-林鑫紀錄片放映
三裡洞 SANLIDONG林鑫/中國/2007/172分鐘/黑白/漢語、陝西方言/紀錄

這是一部礦工之子拍攝的關於父輩的紀錄片。1955年,300多位來自上海的熱血青年,懷著支援大西北建設的希望和夢想,來到陝西省銅川市的三裡洞煤礦。50年後,當年的建設者大多不在了。在那片深埋著黑色煤炭的土地上,始終激蕩的是礦工們的命運和呼吸。本片用15個片段記錄了依然生活在當地的老礦工、已故者和那個即將消逝的時代,以礦工的群像見證了生命的堅韌和尊嚴。他們是:戚國其、顧龍祥、沈龍根、王正祥、姚洪昌、葛登發、張百生、陸榮初、周壽根、羅世俊、丁福珍、童光、高章順、陳宜祥、朱永生。 


導演闡述:

作為礦工的兒子,那深深地刻在心靈深處的煤礦,成為我永遠也抹不掉的黑色記憶。1955年12月,父親和他的300多位工友,從上海來到西北銅川的三裡洞煤礦。在艱難的生存掙扎中,掩埋了他們的青春和夢想。2005年,我懷著對父親的一份歉疚,尋找著那些活下來並依然生活在這裡的老礦工,記錄下他們的生命肖像,並以此作為紀念。」他在談到拍攝本片的體會時說:「當你無可奈何地跌入你所拍攝的生活,他們的生活就成了你的生活。作為一個紀錄片製作者,你沒有權力去閹割生活。你應該明白你的身份是卑微的,你只能小心翼翼地像僕人一樣,儘可能忠實地將複雜的曖昧的生活轉化為影像。任何居高臨下的審視、同情和武斷都會使你記錄下來的影像顯得可疑。

2007年 北京段落空間 第4屆中國紀錄片交流周獲獎影片專場放映2017年 古根海姆美術館 「1989 後的藝術與中國:世界劇場」  —— 開機:電影中國2019年 臺灣中正大學 中國獨立紀錄片巡迴影展暨工作坊同學 CLASSMATES林鑫/中國/2009/203分鐘/黑白/漢語/紀錄

二十多個同學的回顧,追溯了三十年的個人歷史;一個個隨機截取的普通日子,對應著自然和生命的四季。1978年,當這些大都是礦工後代的同學,從陝西銅川三裡洞煤礦中學畢業時,他們即將展開的人生之路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步。沉浮在大時代的變革中,有著太多的理想失落與妥協,也有著不屈不撓的掙扎和堅守。三十年後,林鑫再次走近當年的同學們,記錄了他們當下各自不同的生存狀態和生命歷程。平淡中的安逸、喧囂中的孤獨、富足後的厭倦、貧困裡的無奈,都一一綻放在這群鮮活的生命中,成為這一時期中小城市大多數普通人生活的一個縮影,同時也輝映著這樣一個高歌猛進的時代。 

 
導演闡述:
  作為銅川三裡洞煤礦中學高七八級的一員,一直掙扎在謀生與藝術創作衝突的雙重疲憊中。大多數同學依然生活在這座城市,並擁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際遇和命運。時代的烙印凝成個體生命的軌跡,歲月的滄桑蒙在曾經青春的腳上,我再次和他們一一相遇。我的預期在拍攝中不斷地被現實修正,生活帶給我的震撼超出了我的想像。我接受命運的擺布,在這些偶然或必然相遇的同學的普通一天中,記錄下他們的生活經歷與生存狀態,感知著生命的柔弱和堅韌。他們的歡樂和痛苦、希望和無奈,都不斷加深著我對生活的理解,以及對這個時代的認知。 2009年 北京798雙年展 「電影單元」展映 
2009年 第3屆重慶造影青春民間映畫交流展 閉幕影片
2010年 第11屆韓國全州國際電影節 「電影風景」單元 瓦斯 GAS林鑫/中國/2010/136分鐘/彩色/漢語/紀錄

2001年4月6日,陝西銅川礦務局陳家山煤礦發生瓦斯爆炸,38人遇難。2004年11月28日,陳家山煤礦發生瓦斯爆炸,166人遇難。五年後,礦工之子林鑫拍攝了這部關於礦難的影片。本片通過礦工、遇難者家屬等二十餘人的口述和街頭隨機採訪,從不同角度立體地呈現了礦工的真實生活和礦難背後殘酷複雜的社會現實。這部影片是林鑫《生存三部曲》的完結篇。 

導演闡述:

當我拿起攝影機進入陳家山煤礦時,作為中國 44 年來最大的礦難,陳家山煤礦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已經過去了五年,然而恐懼和不安依然籠罩著礦區。因為還要在這片土地上生存,很多在職的礦工拒絕了採訪。而最終面對鏡頭的人們,為我們展現了真實的礦區生活和礦工生存的艱辛和無奈。2015年 上海季風書園 電影裡的浮世繪-林鑫紀錄片放映傳道人 Preachers林鑫/中國/2014/162分鐘/彩色/漢語/紀錄

這是一部關於信仰的紀錄片,講述了陝西省銅川市十多位基督徒的故事。影片通過老中青四代傳道人的生活和信仰之路,反映了五十年來社會變革對當地教會的深遠影響。無論是個人在侍奉道路上遇到的攔阻、軟弱和成長,還是教會內部的紛爭,均成為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中,關於傳道人群體以及教會歷史和信仰現狀的忠實、中立的寫照。 
 
導演闡釋: 

完成了生存三部曲之後,開始拍基督教。隨著拍攝的不斷深入,原先對信仰的純粹想像完全被顛覆。或許只有上帝是全備的,人都有缺憾和軟弱,傳道人一樣要面對複雜的社會現實和生存壓力。因此,也使得紀錄下來的傳道人群像更為真實和鮮活,離我們並不遙遠。 

 

2015年 上海季風書園 電影裡的浮世繪-林鑫紀錄片放映寇德卡 KOUDELKA林鑫/中國/2015/74分鐘/彩色、黑白/無對白/紀錄

這是一部主觀視角的紀錄片。全片沒有解說詞,一張張面孔的切換和移動,記錄了作者讀寇德卡攝影作品的感受和視線運行軌跡。從《吉普賽人》的生活場景、到《入侵》的衝突對抗、掠過《流放》的靜像、注目於荒涼凝重的《混沌》。影片四個章節,對應著寇德卡的四部攝影畫冊。室內CD機中播放的蕭士塔高維奇音樂,以及窗外景觀和環境噪音的進入,使影片的情境顯得複雜,並有了某種當下的迫切感和針對性。

導演闡述:

《寇德卡》是關於閱讀體驗的一部主觀紀錄片,記錄了我讀寇德卡攝影作品的感受和視線運行軌跡。就像我的詩集《噢!父親——黑色的記憶》的創作一樣,靈光乍現的再一次光顧,也依然是那樣突然和猝不及防。這部紀錄片和詩集,都是命運和偶然的產物,冥冥中也同樣有著某種潛在的契機。

2016年 深圳藝穗影展 電影作者-新語法:自行轉向河床 RIVERBED林鑫/中國/2016/102分鐘/彩色/漢語/紀錄

這是一個家庭的影像志,通過多人的記憶,追溯作者一家幾代人的成長、遷徙和各自不同的人生經歷,展現了社會變革中普通人的命運及其內心的風景。每一代人都有著自己的歡樂和痛苦,生活也依然在希望、艱辛與無奈中繼續。影片中存留的各種生存印跡,乃是由時間衝刷出的個體生命和一段微觀歷史的堅硬河床。 導演闡述:
  三十年過去了,關於父親和母親的去世,作為子女我們從未提起,那是隱藏在心靈深處的傷痛,不願去觸及。現在我們都已經五十歲左右,我拍攝了這部紀錄片,獻給我的父母和家人,希望我和弟妹們的心結最終能得以釋放。單身女人Single Women林鑫/中國/2018/112分鐘/彩色/漢語/紀錄

本片紀錄了七個單身女人的情感和命運,無論是糾結、困惑、期待、失望,還是無奈、妥協、獨立、蔑視,都和這個浮躁喧囂的時代息息相關。並通過她們的不同經歷,展現了中年女人的失敗婚姻、單身生活以及沒有出場但在女性視角下依然鮮活的男人群像。

導演闡述

偶然的契機,進入一個本地女作家的朋友圈,紀錄下她和其他單身女性的情感生活,單身女人眼中的男人,以及當下的男女關係。沉默的風景 Silent Landscape林鑫/中國/2020/210分鐘/彩色/漢語/紀錄

這是一部關於生命四季和自然四季雙重變奏的影片,交織出西北黃土高原上一座小城銅川的地理空間和時間維度。

導演闡述:

在拍攝了多部群像作品之後,我試圖展示銅川的社會風景和地質構造,以成為地方志個人影像書寫的地圖和路標。

編後:獨立風景文獻計劃檔案基於網際網路的資料進行搜集整理(已具備公共性,部分文獻涉及訪談類文章未向相應涉及對象獲取授權,如有版權方問題煩請私信公眾號後臺或聯絡文獻計劃小助手),本計劃所有梳理檔案均保持一定的客觀性,真實性,(部分作品詳細信息均未與相應作者核實,讀者如有信息反饋,煩請評論或私信公眾號後臺)不代表項目小組的所持觀點,獨立風景項目公眾號僅呈現出梳理文獻的文字部分,詳細視覺文本將在「獨立風景文獻計劃」常規展覽中展出。獨立風景文獻計劃所發布的個體檔案等文獻均不分排名先後,根據整理時間以及相關文獻的內部聯繫關係進行發布。

相關焦點

  • 獨立風景文獻計劃Vol.81 — 鬼叔中
    上海影視文獻圖書館「風土電影與重返鄉村的田野經驗」講座暨放映2014年 廣西國際民族志影展2014年 北京培德書院「行動中的民藝:從黟縣百工出發」-鬼叔中風土電影展映2014年 上海自然藝術節2015年 首屆「中國民族題材紀錄片回顧展」2015年 ISAAS 第四季「鄉土安在」獨立影展(合肥,杭州,廣州,深圳)2015年
  • 林鑫、黎小鋒、高子鵬、王小魯:線上論紀錄片《沉默的風景》
    《沉默的風景》劇照林鑫影片《沉默的風景》線上討論時間:2020年8月8日發言:林鑫,王小魯,黎小鋒,高子鵬整理:高子鵬高子鵬:我覺得我們還是把這個當成是《電影作者》內部的一個交流。我算是後進,小鋒,林鑫都是最早的編委。
  • 行李︱林鑫:銅川有個卡夫卡
    2003年,在陳爐古鎮,43歲的林鑫第一次拿起鏡頭開始了紀錄片拍攝,16年過去,他在自己生長的土地上,拍下了10部紮實的紀錄片,那是他獻給銅川的文獻。山川僅僅是自然的外表,但社會的風景注入了生命,注入了人的悲歡離合,因此有力量,有記憶的價值,是這些才使這片風景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複雜性。行李:你關於銅川的十部紀錄片,也屬於它的地質構造的一部分。林鑫:這些影像和片子裡的這些生命一樣,會紮根在這片土地上,緩慢而堅韌的生長。
  • 自述 林鑫:一個紀錄片人的生命之旅
    林鑫,生存三部曲的作者,詩人、畫家、紀錄片導演多重身份背後的個人故事。「生命不能持久,藝術不能持久」。今天,小編帶大家走近林鑫,共享他人生旅途上的風景。紀錄片導演|詩人|畫家 林鑫生命的旅程,是一趟沒有返程票的歷險。在旅途中將見到什麼樣的風景,和什麼樣的人相遇,都是無法提前預知的。
  • 楊瑾:我不知道 — 2000年以來的山西獨立電影
    獨立紀錄片電影導演裡,只有他敢說:「吳文光嘛,他老了。」後生最可畏。我見過的山西導演,都很謙虛,他顛覆了山西導演的謙虛。    溫志康,來自聞喜,最有名的是聞喜煮餅。這個導演最厲害,他的影片都是他自編自導自演自化妝自美術自剪輯自做特效。2006年他完成《三分之一夢》。2009年完成了《面具》和《狂人計劃》。 張獻民老師說:不光要寫「志」的部分,就是文獻的部分。還要回答一個問題。
  • 一周紀錄&電影 林鑫、河瀨直美、《不老騎士》、《無處為家》.....
    北京 | 上帝的羔羊 林鑫導演作品專場時間/2014
  • 知友之聲 | 程海峰:知無知獨立電影論壇喚醒了我的電影夢!
    從電影論壇開始到如今,先後來了獨立電影界非常著名的林鑫、顧桃老師,當然還有鄧伯超、蔣能傑以及剛展映過的李璞導演等,我既看到了老一輩他們身上強烈的社會擔當,對時代愛之深、恨之切,也感受到了這些新導演獨特的視角,甚至他們有著更宏大的敘事,更終極的關懷!真可謂是江山代有才人出!
  • 決絕:1997年以來的中國獨立紀錄片展映(一)
    ——黃文海(策展人/獨立電影導演)中國獨立紀錄片研究會(香港)遴選出50多位中國獨立導演的50多部作品,分兩次進行展映。「上半場」已經於2017年6月3日至8月19日放映結束。「下半場」將於2018年8月3日開始在香港碧波押藝術空間進行放映。
  • 中國獨立影像年鑑2018
    (部分涉及DL問題的Tw與Xg或HW製作的影片同時在選取範圍內,但並非華語年鑑)Q:這份中國獨立影像年鑑2018的編輯包括了幾大板塊?A:年鑑收集整理了2018年度製作並公開放映的影片條目、2018年度出版發行的相關獨立影像著作、2018年度舉辦的獨立影像相關節展(不包含當代藝術聯展中的中國獨立影像),和年度獨立影像相關論壇的文獻精選。
  • 香港獨立書店風景
    獨立音樂,獨立設計,獨立攝影,獨立書店,好像冠上了「獨立」這個稱呼,就變得特別美好特別文藝一樣。事實上呢?
  • vol.30:金門奇幻那個夜,各路神仙來會聚 | 黑熊FM
    設計師滿林昌攜團隊到訪26:56  在廣場看民宿,好似巴黎咖啡館29:36  午夜,與Jack、莊大哥聊創業44:39  早上被鳥叫蟲鳴聲催醒46:16  和莊大哥享用民宿早餐57:22  得知半夜Jack家的意外60:22  獅山炮陣地看炮操演練78
  • 藝術家楊志超向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捐贈41件代表作品及文獻資料
    除了作品之外楊志超個人藝術文獻資料也是本次捐贈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物文獻資料涵蓋其早期藝術創作的手稿、行為現場記錄光碟、雜誌剪報、展覽相關出版物等實物文獻合計81冊/套,具有較為重要的研究和陳列價值,現已作為「楊志超個人文獻檔案」保存於宋莊當代藝術文獻館檔案庫,以供公眾研閱。
  • 品讀|龐驚濤:走馬錦城西:風景的歷史和歷史的風景
    明史研究專家胡開全在日本發現有關蜀王的珍稀文獻,翻拍之後提供給了黃勇。黃勇在其中發現了「明成都十景」的詩篇,悠然感會於衷,便確立了這個選題,這是歷史的偶然之處。但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十三代蜀王用詩歌文獻記錄下來的成都十景以及其他歷史風物,早已經在人民記錄的線頭線腦中埋下了引子,蜀王珍稀文獻只是偶然中起到了一個牽線的作用,在浩大的人民記錄裡,它們只是其中的一個佐證。《走馬錦城西》中,大量的文獻徵引,正是「人民記錄」的歷史證明。風景的歷史與歷史的風景,經由兩重記錄,在這本書裡完成了它的歷史互闡。這是歷史的必然。
  • 每股33.78元!歐普康視:發布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原標題:每股33.78元!歐普康視:發布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歐普康視(SZ 300595,收盤價:66.4元)11月11日晚間發布
  • 扶音計劃VOL.2專訪 | Cbear-cool:音樂釋放生活探索信號
    這次扶音計劃,他毋庸置疑的從諸多嘻哈原創音樂人中突出重圍,即將站在正火藝術中心的舞臺上。在嘻哈裡藏著多元風格,Cbear-cool的詞是渾厚有力量的,簡單語言道破對歌裡的自我釋放。舞臺上的他聲嘶力竭,舞臺下的逆向思考,一個風格「撕裂」,一個風格「溫沉」,這樣的Cbear-cool很獨特。
  • 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修復記
    2018年底,國家計劃投入3億元人民幣專項資金,開展為期10年的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程。目前,工程進入一期實施階段。     目前布達拉宮古籍文獻主要存放在靈塔殿、佛殿、經堂及數間古籍文獻庫內。這些珍貴古籍文獻基本涵蓋了藏民族古籍文獻的所有形式,內容可大致歸納為:經藏、律藏、論藏等三藏典籍;大、小五明;佛本生傳記;各語種醫藥學、史學、戲劇;各類志書、目錄等。
  • 聲音Vol.11|江慧儀:我們都是地球旅人
    」、新北市政府社區節能減碳改造計劃主持人等。夏天健老師在明月講堂最後,分享會也邀請到夏天健老師與我們分享,即將在明月村展開的美好計劃。夏老師展示了團隊對明月村的美好展望,他們對明月村的環境與水質進行了檢測,產出了報告;計劃對廢棄物進行再利用,做成建築材料;經過合理適切的設計建造不使用空調就可以恆溫的房子..樸門設計實踐者善用地球生態鏈每個環節,積極主動的用永續的生活方式去構建健康和諧的生活環境,利用有限的資源,分享多餘去滿足需求。
  • 明晚 20:30 | B站直播預告:上海獨立創作女聲 孫博涵 現場演出
    本周三晚上8點半我們邀請到了上海獨立創作女聲 孫博涵在育音堂,以樂隊形式進行
  • vol.31 羅什,這次,是我吻你!(有聲小說)
    vol.3 他簡直就是天才,到底是打手心還是打我的心啊?vol.4 天啊,我的帥和尚才十三歲?太罪惡了!vol.5 他帶我住進了一個大皇宮!vol.6 我的少年天才辯論贏了!vol.7 原來他就是那個跟宮女生了兩個孩子的有名的和尚?vol.8 我真的很喜歡每天跟這個天才少年,點滴溫情地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