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開屏卻是苦難的開始,顧長衛這部電影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

2021-01-08 智多星的雪月

導演顧長衛的作品《孔雀》用大量傳統與現代碎片化故事的對比衝撞,勾起大眾對七八十年代的懷舊情懷,使人們感受北方小鎮的生活氣息。電影中拍攝的鎮子是安寧祥和的,但是人與人的感情是冷漠的,連親兄弟也不例外。

電影《孔雀》講述的是小城安陽一家五口的故事。最經典的一幕是母親當著全家人的面將弟弟買來的毒藥放入水中,毒死了哥哥養的鵝,表示母親清楚姐弟倆要毒死備受寵愛的哥哥的計劃。鏡頭隨著母親痛苦的臉轉向鵝抽搐的臉,將劇情推向高峰。

《孔雀》的主角是姐姐張靜初,她會把藍色的自製降落傘綁在自行車,在大街小巷上飛奔,肆無忌憚地笑。但是母親親手毀了了冷藍色的降落傘,這是她僅存的希望。姐姐驕傲地活在自己的世界,為了夢想可以狠下心放棄任何東西。飛機強烈的轟鳴聲持續震蕩在空中,來來回回,像姐姐的夢一去不復返。

影片中的姐姐是個愛幻想的人,天真以為脫下褲子就可以讓壞男孩歸還那個藍色降落傘,以為和文工團的老頭學彈琴就可以有出路,以為拼盡全力放下一切就可以得到夢想。

哥哥從小患了腦部疾病,有嚴重的痴呆,但是對待朋友真誠。影片中哥哥在冷庫工廠的失誤讓劉師傅哥哥 翻滾在泥淖裡的。一群所謂的同學對他又踢又打,最後弟弟重重補上一擊。

小編以為「孔雀開屏」代表著夢想的開始,卻不知道也代表生活苦難的開始。最開始的不是「開屏」,而我們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不要被現實打敗。影片《孔雀》中姐姐驕傲自負,哥哥像活在籠子裡的孔雀,弟弟中年則依靠戲子養活,都像足了孔雀。

相關焦點

  • 電影《孔雀》,結尾孔雀開屏是什麼意思呢?
    電影《孔雀》由顧長衛導演指導拍攝,在2005年播出,也算是一部老片子了,今天,偶有興趣,再次看了這部電影,卻已經有了不同的感受。三段式的結構,講訴了一個家庭,三個故事,故事很普通,可是看完之後,又覺得一點也不普通。
  • 是時代,是自己,是那一隻不願開屏的孔雀
    人生的不如意,就像動物園裡不願開屏的孔雀。顧長衛被稱作「中國第一攝影人」,這足以證明他的攝影技術有多麼高超,他和陳凱歌合作拍攝了《霸王別姬》、《孩子王》,和張藝謀合作了《紅高粱》,又和姜文合作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這些優秀的電影都是顧長衛拍攝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作為導演的顧長衛也很有想法。
  • 顧長衛電影《孔雀》
    這部電影是筆者最喜歡的文藝片之一,記得之前在上大學的時候還在班裡給大家分析過這部作品。通過電影,讓我們可以了解時代,當然電影所呈現的是很短暫的,更多的是需要我們自己去解鎖,通過這些藝術作品讓人們了解歷史。
  • 《孔雀》:不願開屏的孔雀,就像不能實現的夢想
    他並不是出身科班,1978年他考入了北京電影學院,學的不是導演,而是攝像。1984年上映的《一個和八個》,攝影師就是張藝謀。正式接觸電影後,張藝謀萌生了自己拍電影的想法。1987年,他搭檔鞏俐拍攝了《紅高粱》,沒想到大獲成功,從此他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 孔雀:顧長衛首部電影,張靜初處女作,拍出了七十年代人的青春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孔雀》,70年代的夏天,一家5口人圍坐在桌前吃飯,電影從這裡開始,為我們講述了這家兄妹三人往後的人生。姐姐是一個氣質脫俗的妙齡少女,她喜歡彈奏手風琴。母親託人介紹她去託兒所工作,心氣高的姐姐本不願去,但迫於現實的壓力,她還是去了,但她很快就因工作失誤被辭退。
  • 顧長衛《孔雀》——為自己綻放
    《孔雀》看完了。影片的最後出現了孔雀。兄妹三個人陸續的走過孔雀的籠子,分別用不同的方式挑逗著孔雀,寄希望於孔雀開屏,而兄妹三家人都沒有挑逗成功​,在他們走遠以後,孔雀開屏了。​突然想起一句歇後語:老孔雀開屏---自作多情。
  • 《孔雀》:人生如同等待孔雀的開屏,充滿了絕望卻又滿含希望
    然而母親一把扯住了降落傘,以為衛紅瘋了,帶著醫生強行扒掉衛紅的褲子打了鎮定劑,夢想和自尊都遭到毀滅的衛紅,從雲端跌落,開始老老實實的在工廠刷瓶子。2005年,顧長衛執導的第一部電影《孔雀》片長136分鐘,獲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的提名;第2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處女作提名。可惜牆外開花牆內無聲,今日再看卻依然帶給人無比的震撼。
  • 怎麼讓孔雀開屏?《嚮往的生活》告訴你!
    怎麼讓孔雀開屏?《嚮往的生活》告訴你! 《嚮往的生活》開播進入倒計時啦~有小夥伴表示已經等到「吃不下飯」了那就先來看點「下飯」的宣傳片你知道怎樣才能讓孔雀開屏嗎他們都這麼努力了孔雀為什麼還不開屏???隨後還引發了一場#孔雀取名大賽#我們孔雀該叫啥名?這雀實是個問題!
  • 顧長衛《孔雀》:張靜初實力演繹,青春如立春,人生有夢不覺寒
    最初看《孔雀》的時候,實在不懂為什麼影片的最後一幕,一家人都在等待孔雀開屏,可是籠子裡的孔雀卻不為所動,而當他們離開以後,孔雀卻開始抖動尾巴,展翅開屏,可是這時早已沒人欣賞!現實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曾努力追求,卻得不到結果,放棄之後,它卻暗自開花,為何影片不讓姐弟三人看到孔雀開屏呢?也許這種遺憾正好折射出姐弟三人的人生,他們各自在青春年少時,都曾經努力的綻放過,可惜當時沒有人願意為他們駐足,欣賞他們的青春!
  • 顧長衛《孔雀》:張靜初實力演繹,青春如立春,人生有夢不覺寒
    顧長衛的《孔雀》講述的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河南古城安陽,某個五口之家的姐姐(張靜初)、哥哥(馮瓅)和弟弟(呂玉來)在社會劇烈轉型時期,踏上不同的人生之路!最初看《孔雀》的時候,實在不懂為什麼影片的最後一幕,一家人都在等待孔雀開屏,可是籠子裡的孔雀卻不為所動,而當他們離開以後,孔雀卻開始抖動尾巴,展翅開屏,可是這時早已沒人欣賞!現實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曾努力追求,卻得不到結果,放棄之後,它卻暗自開花,為何影片不讓姐弟三人看到孔雀開屏呢?
  • 顧長衛的電影處女作 張靜初的熒幕處女作 看後細思極恐
    今天嘮嘮導演顧長衛的電影處女作《孔雀》。電影以孔雀為名孔雀通常被人們所欣賞的只是那開屏的瞬間孔雀確實開屏了,但大多數時候,面對我們的不是它美麗的羽翼,而是它那不怎麼雅觀的屁股而剩下的大部分時刻在人們眼裡不過是一隻羽翼豐滿的大鳥罷了
  • 經典電影《孔雀》觀後感
    導語:經典電影《孔雀》觀後感孔雀是高傲的,因為它充滿理想——如果你不把它的開屏僅僅視為為求偶而生的必然生理反應,而是當成一種表達和反抗,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反抗平凡的生活。個少女就像這孔雀一樣,花樣年華,一顆被理想蠱惑的心,夢想得到孔雀開屏之時無與倫比的美麗,於是拼盡所有力氣,甚至不擇手段,結果追逐的過程遭遇太多不測,跌跌撞撞,直到頭破血流。覺得影片《孔雀》裡這個叫高衛紅的中國女孩與 Scarlett…地相似:勇敢、執著、堅忍、惡毒的小伎倆、偽裝在溫順外表下一顆狂野的心。拋卻時代和種族的霄壤之別,她們如此默契地共同演繹著少女在花樣年華的奮鬥與追求。
  • 經典電影《孔雀》,依然震撼
    《孔雀》是導演顧長衛的電影處女作。他因為之前屢獲攝影大獎而被封為「中國第一攝影師」。而這部處女作也一上映,就拿下了柏林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但顧長衛並不是一個作者導演,在離了編劇李檣後,他就再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作品。所以《孔雀》變得格外難得。為了能上映,也從一開始4個多小時的粗剪版刪到只剩3個多小時,但國內最終還是只能看到2小時16分鐘的版本。
  • 《開屏的孔雀》鐵臂膊-協助拍攝
    開屏的孔雀【第1幅圖】此作品由臨沂攝影愛好者高先生在著名的鄭州地區拍攝開屏的孔雀【第2幅圖】此作品由南寧攝影愛好者瞿先生在著名的洛陽地區拍攝開屏的孔雀【第3幅圖】此作品由黑龍江攝影愛好者杭先生在著名的黑龍江地區拍攝
  • 《孔雀》:蒼涼時代之下,低吟淺唱一則關於生命的寓言
    影片《孔雀》的海報令人難忘:曠遠背景之下,一個女孩凝神細思,像極了蔣雯麗執導的影片《我們天上見》的海報。讓人不可思議的是,這部影片的導演正是蔣雯麗的丈夫顧長衛。顧長衛之前更多是作為一個攝影而被觀眾所熟知。
  • 為上映刪減100分鐘,這部國產電影究竟有多「野」
    接下來要說的電影,正是顧長衛從攝像師轉行導演的處子作,也是「影后」張靜初一戰成名的代表作——《孔雀》。患有腦疾的大兒子在《孔雀》這部電影裡,編劇就像公園裡那隻背著遊客獨自開屏的孔雀一樣——但凡美好的事物,總不會被輕易捕獲。每個人都想看到孔雀開屏一瞬時的美麗,卻又沒有足夠耐心去等待它的綻放。就像青春一樣,錯過了,也就真的錯過了。
  • 【快樂手工】砂畫——孔雀開屏
    讓大家期待很久的【快樂手工】今天終於迎來了我們第二期的美女老師啦,今天為我們講述手工作品的老師可是帶著「表白」的心情過來的喲,想看看她說了什麼有趣的事兒嗎,讓我們一起來圍觀一下鄭州中學第三附屬小學的輔導員老師朱素雲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精彩砂畫
  • 一隻孔雀朝著袋鼠開屏,袋鼠一臉懵,這是什麼意思?
    一隻孔雀朝著袋鼠開屏,袋鼠一臉懵,這是什麼意思?孔雀在求偶時,一般會對著母孔雀展開自己的尾屏,然後做出一些舞蹈動作,炫耀自己的美麗,不過這天一隻孔雀卻朝著袋鼠開起了屏,袋鼠一臉懵,這是什麼意思?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顧長衛 電影《孔雀》劇本 (下) | 演員經紀匯.影視劇本...
    顧長衛 電影《孔雀》劇本 (下)好,現在我們開始上課。 弟弟詫異地望著語文老師。 115、語文老師宿舍外.日.外.夏. 語文老師蹲在地上洗著衣服。 弟弟背著書包走過來。 弟弟:王老師,那天給我送傘的人是我哥哥。 語文老師:我知道。我是怕同學們孤立你,有時侯善意的謊言是必須的,但你以後要好好對待你哥哥,你們畢竟是親兄弟。
  • 顧長衛的平靜與不安分
    畫畫給了他很多的快樂,但電影也給他帶來了不少的樂趣。在那個年代,普通人其實很少有接觸電影的機會。但在1972年到1977年,顧長衛大多數時間都在電影院裡度過。因為他家附近有一個工人文化宮,每周有四天是規定放電影的日子。他就跑過去幫忙,站在門口負責收票,等到電影開始了,他就進去看電影。他當時並非文化宮的正式員工,但為了能看電影,他自願擔當「臨時工」,且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