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產業融合的方式將影視產業與遊戲產業破壁重組,誕生出了新的內容創作藍海。在以互動打破壁壘上,行業做了哪些嘗試?
文 | 喵七
近來,火爆遊戲《隱形守護者》以優質的故事、精彩的製作吸引了一眾粉絲,這個遊戲又被定義為真人互動影視,將影視以PPT播放的形式展現出來,由玩家的選擇劇情走向。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互動劇這一形式。自《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試水互動劇後,面對這片藍海,探索者不斷湧出,不少互動劇開啟了製作之路,如剛殺青的《拳拳四重奏》。
不僅如此,互動式影集《貝爾對戰荒野》也即將上線Netflix,由觀眾來在線決定貝爺是應該上樹還是下海;此外,2019騰訊新文創大會上亮相的騰訊首款沉浸式互動敘事合集APP《一零零一》也進入了預約階段。
《貝爾對戰荒野》
無論是遊戲界的真人互動影視,還是影視圈的互動劇,都是以產業融合的方式將影視產業與遊戲產業破壁重組,從而誕生出新的創作藍海,同時滿足影視產業的互動性發展以及遊戲產業的畫面精緻要求。以互動打破影視的邊界,實現「玩」字當頭的產業融合。
劇裡劇外
在影視產業中,無論是劇裡還是劇外,都對互動性探索已久:從讓觀眾意識到演員並不是「目中無人」,到進一步釋放觀眾的主觀能動性讓觀眾決定故事的走向;從觀眾在社交平臺上自發地對劇情激烈討論,到在劇集播放時視頻平臺引導觀眾去思考。
在劇裡常出現演員打破第四面牆,面對觀眾說話的場景。如《倫敦生活》中就常中斷故事的進行,由女主角面對觀眾介紹她內心對別人的看法以及對事件的解讀,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故事各人物之間的關係以及女主角真實的心理世界。
《倫敦生活》
與之相似的還有《紙牌屋》《新編輯部的故事》等,《愛情公寓》中更是將這打破第四面牆的內心獨白以單獨的環節展示出來,表演的形式更為多樣,最常見的就是人物面對鏡頭剖析他此刻內心最真實的想法,而這往往與他實際表現造成反差,從而帶來笑果。
由演員的表演來打破第四面牆,是讓觀眾感受到自己與演員面對面,而在互動劇中則是以觀眾為中心,讓觀眾的主人公意識得到更大化地展現。
極具創新性的《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就以懸疑的題材引入,讓觀眾來決定主角如何進行探險,劇情短短15分鐘提供了四種選擇、三種結局,中插九宮迷陣等闖關環節。
《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
與之相似的真人互動影視《隱形守護者》,既是遊戲界的新寵,也是影視界的互動探索。這個諜戰遊戲在三月初便登頂steam,豆瓣評分高達9.7分,甚至有豆瓣網友評價「這個遊戲對青年一代的教育意義超過100部抗日神劇。」
的確也有青年網友玩完遊戲感嘆道,「我還有無數次重新選擇的機會,可以迴避所有死亡結局,可那個年代真正生活著的人們卻是再也沒有機會了。」
這個故事講述了真實身份為中共黨員的男主角潛伏在敵人內部,以漢奸的假身份偽裝自己。相比《古董局中局之佛頭起源》,該劇顯得體量更大,設置了上百種千奇百怪的死法,結局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
由於一不小心就會陷入失敗結局,所以遊戲提供了人性化的設置:在陷入失敗結局時,可以嘗試改變過去的選擇。除了男主角塑造出彩外,在故事推進過程中還會出現了幾位富有魅力的女性角色,如嫵媚的莊曉曼、清純的武藤純子、悲情的顧君如……
形式上,它並沒有採用遊戲中的電影化敘事,而是以類似電影圖解的方式用PPT播片的形式將劇情一一展出。
事實上,這個遊戲也非原創,而是改編自文字冒險遊戲《潛伏之赤途》,但《隱形守護者》在製作上卻比前者精良得多,《潛伏之赤途》雖有好故事但並沒有採用真人拍攝的方式,而是用明星臉嫁接紙片人的身體,顯得十分拙劣。
《貝爾對戰荒野》在真人秀中與觀眾進行緊密互動也非首創,只是其方式更為大膽。國內綜藝《奔跑吧》中也出現過觀眾通過微博與成員進行互動,決定該成員撕誰的名牌。
此外,《明星大偵探》還曾開啟互動微劇的玩法,以「節目——觀眾」的互動玩法讓網友嘗試全民探案的遊戲,節目組將「線上虛擬探案」和「線下實景活動」相結合充分與觀眾進行互動,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搜證、推理、偵破的環節中。
《明星大偵探》互動玩法
除了在劇中帶給觀眾互動嘗試外,劇外對於互動性的探索也一直在升級。4D、5D乃至7D電影的創作之路就離不開電影院硬體設施的助力,正是電影院創造出聲、光、影、水、霧、煙包裹住觀眾,才讓他們有了身臨其境的感受,與影片內容持續產生交互作用。
社交平臺常是網友討論熱門劇集的眾聚地,不僅是彼此之間分享觀劇心得,還與官博進行互動,在交流中依據觀眾的反應對劇集內容進行調整,創作出更讓觀眾滿意的內容。
視頻平臺也一直在探索與觀眾產生良好的交互關係,對此推出了主演直播陪看的服務,讓觀眾與主演共同討論劇情;音軌彈幕,由主創來講解創作的相關事宜,揭開幕後的故事,幫助觀眾理解劇情;觀點投票,引導觀眾對劇情內容進行思考並通過投票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觀點。
戲劇、文學的多元互動探索
對於互動性的探索並不局限於影視內容這一領域,與觀眾產生良好互動關係是眾多內容產品的共同訴求。
戲劇中就有一類環境式選擇性戲劇,讓現場觀眾參與到演出中,由觀眾的選擇來決定劇情的走向。對此,咖哩牛肉戲劇工作室的導演韓文宇在接受「看電視」(ID:TVwatching)的採訪時介紹:
「環境式選擇性戲劇相較於傳統戲劇,會更加注重觀眾的體驗。讓觀眾實現身份的轉變,從冷靜的旁觀者轉化為亢奮的參與者,也能過一把演員癮。現代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同時內心又渴望得到一個排解途徑,而環境式選擇性話劇不僅為觀眾提供了一個逃離現實生活的假定性場景,還在選擇中給予觀眾參與創作的權利。」
客觀來講,環境式選擇性戲劇對現代觀眾來說還是一個新奇的東西,與之類似的還有浸沒式戲劇,兩者都旨在激發出觀眾的參與能力,其目的都是希望觀眾能更多的投入到劇情中,通過演員和觀眾的互相成就共同創造出一出完整的戲劇。
浸沒式戲劇
但相較於浸沒式戲劇,環境式選擇性戲劇更像是把划船的槳交給觀眾,而不是把觀眾帶上一艘目的地明確的船。
近期,咖哩牛肉戲劇工作室也精心打磨了一出環境式選擇性喜劇《如故》。導演韓文宇透露,製作方在《如故》的舞臺設計上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問題,包括如何貼近觀眾,如何控制現場氛圍等等,力求給每一個觀眾以最好的體驗。
劇本的最初設計中一共有六種結局,最後在權衡之下取長補短,留下了三種令人滿意的精品結局。在演出中,演員扮演的角色更多的只是一個個關鍵點,觀眾才是創作的主體,演員支持並鼓勵每個觀眾在現場勇敢地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槳就在觀眾手中。
《如故》主創合影
因此經常會出現一些觀眾在天馬行空的想像中把演員集體帶跑,比如,一位二刷的觀眾提前將故事的下一步發展透露出來,好在演員在此之前就做了無數種可能出現情況的預案,結果這位觀眾實際上也成為了那次現場演出的一位臨時演員,從而順水推舟的將故事進一步推進。
廣告界也有一類情景互動式廣告,必須得在觀眾的參與下與廣告畫面相互配合才能達到廣告效果,具有參與性、娛樂性以及多元性的特點,使得用戶能夠不自覺地參與互動體驗各種廣告信息,從而更生動、更形象和更豐富地傳播信息。
文學產業對於互動性的探索更是由來已久,從文字測試遊戲、遊戲書的出版,到AVG(文字冒險遊戲)、Galgame(文字戀愛遊戲)的創作。以文字的描述通過讀者的選擇,創造更加個性化的走向。
互動遊戲《戀與製作人》
深耕互動敘事新藍海:
在2019騰訊新文創大會上亮相的騰訊首款沉浸式互動敘事合集APP《一零零一》是目前互動新藍海的大匯合,持續提供互動視覺小說、互動漫、互動真人等多種形態的互動敘事內容。
其對互動敘事的題材範圍也進行了擴張,不局限於目前常見的冒險和戀愛題材。首發的20部精品就涉及了青春、戀愛、科幻、電競、懸疑、魔幻等當下熱門題材,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創作上,先是邀請了使徒子等傳統內容領域資深的創作者進行創作,並進一步通過「1001燃夢計劃」發掘和點亮每一個精彩創意。
以互動性打破產業邊界形成「遊戲+」的產業發展綜合形態,一改以往由上遊到中遊再到下遊的IP開發常規模式,有效地破除了產業間的隔閡。以遊戲的互動形態融入其他產業之中,開發出新的創作領域。
對於創作者來說,互動敘事無疑加大了創作難度,一個完整的互動敘事,必然要從中剝離出多個簡單故事,並且這類故事要吸引用戶不僅是多個精彩的故事就能取勝的,還需要在畫面、聲音等多方面下功夫,做到環環精品。
內容與形式關係的平衡在互動敘事中顯得尤為重要,互動內容產品的內容與形式之關係則更為密切,形式不再是承載內容的工具,而是決定內容走向的關鍵步驟。內容為王、形式升級的創作路線,才是互動敘事的正確打開方式。
同時,也不得不正視互動性的雙面效果,不僅能讓用戶通過身臨其境,擁有更好的帶入感,更好地沉浸入劇情中,還在某些場景將觀眾間離出劇情,如在遊戲中出現的上帝視角對觀眾選擇進行建議。
國內的互動敘事產業目前還處於初級探索階段,還有廣闊的創作藍海急需開拓者們的探索。
開發格局更廣闊、題材更廣泛的互動敘事內容,滿足更加個性化的用戶私人訂製,在形式上從選擇著手貼近用戶喜好,在內容上注入專業力量創造出好故事,如此才可帶給用戶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