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確定腳下長的是雞眼?也有可能只是老繭

2021-01-18 春雨醫生

作者:野田真史(皮膚科醫師,微博@皮膚科野田真史醫生)

翻譯:彭翔宇

朋友小吉是個跑步愛好者,每天都會跑個幾千米,然而最近他一跑步就感覺腳疼,脫掉鞋子,發現腳底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稍高於皮膚,中央呈淺黃色,周圍顏色深一些的硬皮。原來疼痛就來自這裡!隨後小吉諮詢了一下醫生,才知道這就是常在街頭小廣告裡聽過的「雞眼」。

雞眼是什麼?

雞眼是比較常見的皮膚症狀,表現為局部的皮膚增厚,中間有通常有一個核心,會引起疼痛。

這種症狀形成是由於長期反覆的摩擦、壓力作用於皮膚,皮膚為了自我保護,防止水泡反覆產生,角化細胞過度增殖,引起棘細胞層和角質層增厚。角質層本身具有保護作用,但是長期反覆的物理型損害,會引起一些細胞激素的釋放,刺激角質層的不斷形成,厚度不斷增加;並且由於外力作用在非常小範圍內的皮膚,最終會在中心形成堅硬的角質刺。它會刺激乳突真皮層,引起疼痛。

雞眼常發生在腳部有骨突起的部位,包括:腳掌和腳趾上端、側面。由於過度運動、足畸形等原因,骨突起部位會和皮膚在局部形成反覆的摩擦、壓力。

在臨床上,雞眼一般有三種類型:

硬雞眼:乾燥、尖刺型雞眼

軟雞眼:雞眼由於浸潤,質地較軟,常出現在趾間

甲周雞眼:產生在趾甲周圍的症狀

哪些人更容易有雞眼?

通常年紀較大的人群中比較常見;運動員、體重超重人群、糖尿病、關節炎或者截肢患者等非常容易受到雞眼影響;另外,任何人如果長期穿不合腳的鞋子都可能患雞眼。

該如何區分雞眼、胼胝(老繭)和蹠疣?

雞眼和胼胝(老繭)比較相似,同樣是由於反覆摩擦引起皮膚過度角化症狀。區別是:老繭是由於外力反覆作用在更大範圍的皮膚,可能發生在身體任何部位;老繭沒有核心,不會引起引起疼痛,在一些情況下反而有一定保護作用。

雞眼和胼胝有時會和蹠疣混淆,比較簡單的分辨方法是:蹠疣症狀部位會有細小的黑點,這些是細小的血管。如果無法區分,建議去醫院皮膚科就診。

長雞眼了,該怎麼治療?

確診為雞眼後,即使不進行治療也沒有問題。但是,由於局部疼痛,影響行走,一般建議進行治療。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排除蹠疣的可能性。

對於雞眼症狀的治療,主要目標是移除增厚的角質,避免流血或者軋染:

手術切除:切除增厚的角質,並且移除核心。不建議自己用這種方法處理,不容易控制切除的深度和範圍。

角質剝脫劑:40%水楊酸、40%尿素乳膏、12%乳酸乳膏。

注射填充:局部注射液態矽膠,目前還在試驗階段。

雞眼該如何預防呢?

根據雞眼的形成原理,其實這是身體進行自我保護的一種正常反應。大家可以考慮這個問題:為什麼會在某些特定的部位形成雞眼?這是因為這些部位受到了過度的摩擦、壓力,身體為了保護皮膚下的身體其他組織,選擇增厚皮膚,起到類似「護墊」的作用。

如果形成雞眼的外部因素沒有消除,即使去除了現有的雞眼症狀,一段時間後,仍然會再次形成雞眼。

穿合腳的鞋子、使用針對雞眼的鞋墊和使用腳趾分離器(避免腳趾間的相互摩擦)是非常重要的預防方法。

針對雞眼的鞋墊市面上有很多產品,主要分為:成品雞眼鞋墊和定做雞眼鞋墊。成品鞋墊的品牌很多,可以直接購買使用。定做鞋墊針對每個人不同的足部骨骼結構和行走方式,把雞眼處的外力平均分散到周圍,避免局部的反覆受力,達到預防雞眼的目的。

雖然這些是預防的方法,但是對於症狀還不嚴重的雞眼,這些預防方法也有「治療效果」。誘因消失後,角質層的不斷增厚會停止,並且逐漸剝脫,症狀會自然恢復。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相關焦點

  • 腳底下長了一個硬塊,擠後疼痛難忍?未必是雞眼,還可能是蹠疣
    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很多人穿上了漂亮的涼鞋,可無意中發現腳底長了一塊,剛開始以為是老繭。可接觸到後,用雙手擠壓還會疼痛難忍,平時走路還可能會出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人還認為是雞眼,確實雞眼的發生原理和老繭非常相似,但和它不同的是,雞眼主要分布在拇指內側,可能在關節、足跟上也都會有雞眼。被磨出來的老繭,即便是用剪子剪掉,也不會有疼痛感,非常頑固。雞眼不一樣,雖然是通過人們不斷摩擦,身體所產生的抵抗反應,而增加了皮膚角質增生的概率。
  • 「雞眼、老繭、瘊子」傻傻分不清?一張圖教你分辨!
    腳底常見的皮膚問題,除了夏天好發的腳氣,就是雞眼、老繭(胼pian胝zhi,不是bing di)和瘊子(蹠疣)了。後面這三個病跟季節沒多大關係,一旦出現,較難自行消退。其實雞眼和胼胝(再說一次,不念bing di)同時出現不稀奇,因為兩者都是因為長期擠壓、摩擦引起。雞眼走路疼痛,除了腳底(圖中藍圈),還容易出現在腳趾的外側或者腳趾之間。胼胝容易出現在腳掌著力部位,不怎麼疼(圖中紅圈和藍圈之間)。
  • 腳底上長了「雞眼」怎麼辦?如果不管會自愈嗎?告訴你靠譜辦法
    日常生活中,有不少人受到了「雞眼」的破害,尤其是上班族的女性,長期穿著高跟鞋,雙腳活動的空間範圍非常小,經常擠在一起,就容易長老繭,以及「雞眼」。這「雞眼」到底是什麼呢?所謂的雞眼會經常出現上腳趾的關節處、腳底下,看起來和老繭非常相似,其形狀是一個黃色的小圓點,和雞眼大小差不多,所以命名為雞眼。觸摸雞眼部位會很硬,並且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對付雞眼,在民間還有很多妙方、偏方,在小攤上還賣很多藥材、藥膏,宣傳短時間內就能痊癒。
  • 馬少軍:手指頭上的雞眼——三樂齋日記
    但最近出現了新的狀況,就是右手食指的指頭肚子上,長了一個雞眼。上網查了一下,他們說雞眼屬於皮膚病,是局部的異常角化,是長期擠壓、摩擦出來的,多發生在腳掌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內側。  有些病變是局部的專利,比如痔瘡,就不可能長在別的地方。而雞眼,大多數人,在大多數情況下,是長在腳上的。我以前就長過幾個。
  • 腳上愛長「雞眼」怎麼辦?3件事都做對,從此不再犯
    說到雞眼,很多人都長過。特別是有些女性,我就是其中的一個。親身經歷是疼得走路都是問題,也不知道啥時候能好。還總是長得不偏不倚就長在腳心,感覺很疼。治療的那一段時間真是受盡折磨,買藥凃,用刀割等等。雞眼產生的原因中,比較常見的有這幾種:1、長期穿不合腳的鞋子要知道,一雙舒服的鞋子是有多麼重要,鞋子如果不合適,摩擦久了容易長出厚厚的老繭,時間久了就會變成雞眼了;而且不合腳的鞋子,還容易導致腳部畸形。
  • 腳底下長了一個硬塊,擠後疼痛難忍?小心,可能是蹠疣
    有人還認為是雞眼,確實雞眼的發生原理和老繭非常相似,但和它不同的是,雞眼主要分布在拇指內側,可能在關節、足跟上也都會有雞眼。被磨出來的老繭,即便是用剪子剪掉,也不會有疼痛感,非常頑固。雞眼不一樣,雖然是通過人們不斷摩擦,身體所產生的抵抗反應,而增加了皮膚角質增生的概率。
  • 腳上長雞眼,走路都疼,4個「壞」習慣真得改改了
    腳上不小心長了雞眼的人,走路都會成為問題,因為它長在腳底很影響走路。不要小看雞眼,走起路來還是很痛的,並且一些需要用到腳力的運動也不能夠正常地做,不然雞眼會變得更加嚴重。長雞眼的人平時還是需要多注意保護自己的腳,不要勉強做運動。
  • 「雞眼」掉了又長 這種疙瘩可能是蹠疣
    杭州日報訊 「醫生啊,我這腳上的『雞眼』怎麼就好不了啊?」日前,58歲的王阿姨一踏進市西溪醫院皮膚科,就對醫生抱怨起來。接診的皮膚科醫生靳華一看,王阿姨腳上長了兩顆硬邦邦的疙瘩,一顆在腳底,一顆在腳趾。王阿姨說,一開始疙瘩不痛不癢,但近兩個月來,走路越來越痛。
  • 腳底長了小硬塊,疼痛難忍?注意:不一定是雞眼,還有可能是疣
    腳底長雞眼是很常見的情況,看到腳底長出了一個硬疙瘩,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長了雞眼,但是,腳底長出的硬疙瘩,並不一定就是雞眼,還有可能是蹠疣。腳底長了硬疙瘩,怎麼判斷是雞眼還是蹠疣?從外觀上看,蹠疣和雞眼是十分相似的,但還是有些差別。
  • 雞眼?胼胝?蹠疣?傻傻分不清楚!
    雞眼、胼胝、蹠疣,這三種發生在足部的異物,經常會困擾大家的生活,引起恐慌和害怕的情緒,那麼如何分清這三者並加以幹預呢?雞眼是因為足部外層皮膚頻繁受到摩擦並長時間承受壓力導致,所以雞眼屬於物理性皮膚疾病,形狀像雞的眼睛故而得名。
  • 腳底長蹠疣,也可能得宮頸癌嗎?
    腳底長蹠疣,也可能得宮頸癌嗎?腳底長蹠疣,也可能得宮頸癌嗎?蹠疣是發生在足底部的尋常疣,多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那腳底長蹠疣的人也可能得宮頸癌嗎?
  • 腳上長雞眼了怎麼辦?學會2個辦法,幫助輕鬆去除
    雞眼,又俗稱「肉刺」,多長在腳趾的部位。雞眼的形成主要還是由於局部皮膚長期摩擦或受壓而引起,導致局部皮膚角質層向內推進,形成了圓錐樣的角質增生。長了雞眼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患處的疼痛感比較明顯。那麼,腳上長雞眼了應該怎麼辦1、雞眼貼雞眼貼可以說是對付雞眼用最多的一招了。雞眼貼中的一種成分叫作水楊酸,具有一定程度的腐蝕性。這其中利用的原理就是通過腐蝕掉過度異常化生的皮膚外層角質,但在塗抹的同時要注意對正常皮膚的保護。
  • 腳上長了雞眼很疼走不了路怎麼辦?
    因為工作原因,每天都是高跟鞋陪伴,客人面前步履翩翩滿面堆笑,實際上腳疼的不行,面對自己是愁眉不展,疼得都走不了路,腳上的雞眼已經很長時間了,怎麼挖都長起來,該怎麼辦呢?雞眼的形成是由於局部皮膚長期抗體受到擠壓摩擦而造成增生的角質層。
  • 為啥「雞眼」反反覆覆?
    起「雞眼」,很多人都不陌生:一碰就疼,走起路來更是苦不堪言!年齡增大、長時間站立以及不合腳的鞋子,這一系列的「因」往往會造成雞眼。 自治區人民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張偉介紹,雞眼是人的足部皮膚局部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圓錐狀的角質增生,俗稱「肉刺」。雞眼多發生於足蹠前中部、小趾外側或拇趾內側緣,也可見於足跟。 「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雞眼,主要的誘因就是摩擦和擠壓,女性常穿尖頭鞋、高跟鞋也易引起。
  • 讓人急眼的雞眼其實只是蹠疣(附治療方法,足療店看了落淚,修腳店看了沉默)
    一  我們來直接對比雞眼和蹠疣,這有助於幫助我們認識我們腳上甚至手上長的這個玩意到底是什麼?正確的診斷是治療的核心前提。【患病原因】蹠疣是由人體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而雞眼是由物理摩擦引起的【生長部位】蹠疣沒有特定生長部位,蹠疣,尋常疣,甲周疣。
  • 腳上老皮、老繭不用慌,教你一個小妙方,助你輕鬆解決!
    艾葉+紅花,巧除腳皮老繭 取艾葉500克、紅花100克,平均分為20份,每日1份(加食醋100克、花椒20粒、食鹽2勺),用紗布包裹加水煮開
  • 鞋子不合腳、站立時間長,「雞眼」的痛你經歷過嗎?
    四處奔波、長時間站立以及華而不實的鞋子……這一系列的「因」往往會造就「雞眼」這個「果」。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陳喜雪介紹,「雞眼」的學名為肉刺,是足部皮膚受到長期積壓或摩擦,導致皮膚局部圓錐形增厚所致,行走或穿鞋時易出現疼痛。
  • 像「雞眼」又像「老繭」,腳底有這種疣別忽視
    男孩才 6 歲,腳底卻像老太太的腳,長滿了老繭。皮膚科石紅喬主任湊上前拿出簡易皮膚鏡查看,便發現了問題。小男孩嬌嫩的腳底板多處汙灰色的丘疹連成片,表面角化,粗糙不平,較大一處皮疹上有數枚小黑點,仔細檢查腳趾間隙還有散在細小發亮的丘疹,石主任解釋,這些也都是蹠疣的早期,後面還會逐漸增大。孩子小,活潑好動,喜歡玩耍、蹦跳,任由蹠疣發展會影響到小朋友的生活,建議採用雷射和外用藥物治療。
  • 腳底硬塊可能是病毒疣,不一定是雞眼!
    腳底若出現硬塊丘疹,千萬別將病毒疣誤解雞眼!在生活中很多人發現腳底有硬塊就以為是雞眼自行買藥用藥,不但沒有治好疾病反而造成了很多疾病,此類病有可能是病毒疣,病毒疣是因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所導致的皮膚異常增生,病毒從皮膚的微小傷口進入表皮細胞內,伴隨表皮細胞一起增生後,再從病灶的表面釋出,直接或間接地去感染其他處皮膚。
  • 足浴技師手上長老繭,怎麼辦?
    文章所有圖片,均源自我們一線技師實景拍攝。你們辛苦了!我們靠雙手養家,指頭上的老繭留有我們奮鬥過的痕跡。對於所有按摩師來說這雙手賦予我們:力量、夢想、愛心、美麗、健康、尊嚴和職業!為了滿足顧客需求,也為了練習力度,很多人的手變形了。咱們君做艾過一份調查,即便是一年內不再從事一線按摩,在手上還是會看出當時的印跡。技師們的雙手直接擋住了很多人去醫院的路,但也為此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