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訊 「醫生啊,我這腳上的『雞眼』怎麼就好不了啊?」日前,58歲的王阿姨一踏進市西溪醫院皮膚科,就對醫生抱怨起來。接診的皮膚科醫生靳華一看,王阿姨腳上長了兩顆硬邦邦的疙瘩,一顆在腳底,一顆在腳趾。
王阿姨說,一開始疙瘩不痛不癢,但近兩個月來,走路越來越痛。她去藥店買雞眼膏貼,但這兩個疙瘩掉了後,卻總是「死而復生」,在原處長回來,還牢牢嵌在肉裡,一走路就痛。
「大媽,這不是雞眼,是一種叫『蹠疣』的病。」靳華醫生搖搖頭說,「疣」是一種由人乳頭瘤病毒引起的皮膚病。當機體抵抗力差,局部皮膚有微小破損時就容易被人乳頭瘤病毒侵犯,逐漸生長成質地較硬、粗糙的丘疹或結節。
「有的疣會逐漸長大、長深、長多,也有的會保持不變或自行消失。」靳華醫生介紹,長在足底的病毒疣就叫蹠疣,外傷和摩擦、足部多汗等都可為發病的誘因。因為壓迫的緣故,蹠疣一般以往肉裡生長為主要方式,所以王阿姨會出現走路疼痛的症狀。
很多患者誤將蹠疣當成「雞眼」而自行修剪,他們多能觀察到疣體上的一些黑點。其實這些黑點是蹠疣特有的一種形態,是由於延伸的真皮血管破裂,而導致微量血液外滲凝固所形成。
靳華醫生提醒,目前蹠疣以綜合性治療為主,當發現腳上出現硬邦邦、粗糙、帶有黑點的疙瘩,千萬不要擅自處理,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及時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