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會有病人來諮詢,雞眼兒是怎麼回事,有人說雞眼兒是因為腳上或手上扎了刺導致的,有人說雞眼兒是病毒,那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其實雞眼就是足部皮膚局部長期受壓和摩擦引起的局限性、圓錐狀角質增生。俗稱「肉刺」。長久站立和行走的人較易發生,摩擦和壓迫是主要誘因。
雞眼是啥?如何消滅它?
皮損為圓形或橢圓形的局限性角質增生,針頭至蠶豆大小,呈淡黃或深黃色,表面光滑與皮面平或稍隆起,境界清楚,中心有倒圓錐狀角質栓嵌入真皮。因角質栓尖端刺激真皮乳頭部的神經末梢,站立或行走時引起疼痛。雞眼好發於足蹠前中部第3蹠骨頭處、蹠趾脛側緣,也見於小趾及第2趾趾背或趾間等突出及易受摩擦部位。
都是摩擦惹的禍—雞眼的形成是由於腳部的外層皮膚,頻繁受到摩擦並長時間承受壓力導致的。主要分為2種類型:
硬雞眼:乾燥尖刺型雞眼。較小質地較硬,好發於腳趾關節處,與鞋子經常發生摩擦的部位。軟雞眼:質地較軟,略高出皮膚表面,好發於經常相互擠壓的相鄰兩個腳趾趾間。
雞眼"更偏愛哪種人?
明知鞋子不合腳還非要穿的人,想來穿著高跟鞋的美女們肯定深有體會吧。長時間站立和走路多的人。先天足骨畸形的人足部更易受到擠壓、摩擦,因此患有先天足骨畸形的人也容易患有雞眼。超重和患有糖尿病的友友們也是雞眼的高危人群哦。
面對雞眼,如何選擇去除方法?
外用腐蝕劑 雞眼膏外貼或雞眼軟膏外敷,也可用10%水楊酸冰醋酸、30%水楊酸火棉膠及水晶膏等。外用腐蝕劑須保護周圍皮膚,可將氧化鋅膠布中央剪一小孔,大小與皮損相同,粘貼在皮膚損害處並使皮損露出,另用膠布細條搓成索狀圍住孔成堤狀,然後敷藥再以大塊膠布覆蓋,封包3~7天換藥1次,直至脫落。物理治療 電烙,二氧化碳雷射燒灼,接觸X線照射。手術切除。
雞眼VS蹠疣
蹠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引起的,免疫功能異常或者低下的人,更易感染。而雞眼的形成與病毒無關,大多都是「擠」出來的。
看多少:雞眼由摩擦擠壓引起,數量少, 很少超過3個。而蹠疣具有傳染性,常多發。看部位:雞眼多發生於易受擠壓和摩擦的部位(腳趾外側或內側),也可見於足背及足跟,偶見於手部。蹠疣在足部各個部位都可以出現。看長相:蹠疣為黃豆大小或更大圓形或橢圓形灰黃色塊,表面粗糙無皮紋,界限清楚,周圍圍繞稍高增厚的角質環,中央凹陷。雞眼為豌豆大小淡黃色角質增生,呈圓形,表面光滑,與皮膚表面持平或略高出一些,境界清楚,酷似雞的眼睛。看黑點:蹠疣表面常見由於出血引起的小黑點。而雞眼則沒有。看症狀:一般雞眼疼痛明顯,蹠疣疼痛相對較輕,甚至沒有疼痛。
小貼水——生活中這樣預防
預防發生雞眼,應減少摩擦和擠壓。鞋靴宜柔軟合腳,鞋內可襯厚軟的鞋墊或海綿墊,在相當於雞眼處剪孔(有孔鞋墊)。足趾畸形者應進行矯治,如有足部外生骨疣應予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