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老子》: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十二字含義

2021-01-17 三石閒書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章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說,天下之人皆知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有醜陋來對比。有了惡的存在,天下人也就知道什麼是善了。

現在的女子也一樣,多少人為了美,為了「好身材」,寧願飯也不吃,最後犧牲的是自己的健康。愛美,現在如此,在古代也依然如此,詩云:「楚王好細腰,宮人多餓死。」天下人都知道西施是美麗的,於是就紛紛模仿她,硬是整出了一個「東施效顰」的典故。

愛美,是人性享受欲的必然趨向;向善,也是天下人要好心理的自然表現。善與美,是人類社會所敬仰、崇拜,極力追求的境界。但是有個真善美的天堂,必然就有一個醜陋、罪惡、虛偽的地獄與之相對。趨向美善,是一個艱辛的過程。而踏步醜惡,卻是那麼的容易。

莊子說:「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一語道破,世間實態,千百年來讓人無語。或許只有孟子,在這無語的世間常態中,尋得一絲巧解。他對齊宣王說,好色、好貨,人人如此,齊王也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只要擴充所好的心,與天下同樂就對了。但,又有何人能做到呢?

看透這一切的老子,並沒有糾纏於善惡、美醜,孰對孰錯。而是用了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這十二字。告訴世人,這一切是世間的常態,或許這就是生活,一念之間的人間生活。老子說:「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有與無:彼此互為因果,相生互變。不是所有的美中,沒有瑕疵;不是所有的惡中,沒有善緣。它的重點是個「生」字,互相生變,全然一念之間。

難與易:天下萬事都是互為成功的原則,凡事的開始,都是艱難的,但積蓄到一定時候,成功就是容易的了。「圖難於易」,就是這個道理;「失敗是成功之母」,也是這個道理。

長與短: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人有所長,必有所短,只是需要的是揚長避短。所以,沒有什麼可炫耀的,當你炫耀的時候,要注意「相形」這兩個字,「燈下黑」,你要看到自己的短處。

高與下:本來就是「相傾」,而自然歸於平等的。我們看到的高高在上,低地在下,那是我們站在地球的表面上所看到的,但在高度旋轉的宇宙之中,何有高下之分,高既是下,下既是高。

音與聲:老話說「禽無聲,獸無音」。只有音聲相應,才能生變,構成自然界和諧的音律。正如只有白鳥之音,與百獸之聲,在大自然中,互相呼應,才有我們聽到的天籟之音。

前與後:前後,總是相隨而來,相隨而去,沒有明確的界限。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空間上的前後之分,哪一樣又不是我們人為的界限呢?時空的前後,永遠是不斷地追隨迴轉,而無休止。

總之,老子指出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等等自然現象,都在自然迴旋的規律之中,互為因果,相互為用。沒有一個善或者不善,美或者不美的界限。

因此,老子又接著說:「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為而無為,一切作為,應如行雲流水,雁過長空,不著絲毫痕跡;萬事,言教不如身教,不作徒費唇舌之言。作了也不自恃有功於人,有功於天地,不自佔為己有的在作為,反而是永遠的存在。「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才是老子所言的「上智」。

相關焦點

  • 讀懂「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就讀懂了半部《道德經》!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這八個字出自老子《道德經》的第二章,原文如下: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傾,音聲相和,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長短相形」這四個字也可以這樣理解:長短相形,長無恆長,短無恆短。
  • 有無相生,觀察大自然有有無無的現象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有無相生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 --《道德經》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今天學習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釋義一】所以,有和無相侍而生,難和易相侍而生【釋義二】故有無相生,為之以有,人之道,為之以無,天之道。天道衰,以人滅天則生人道。絕人道,以天勝人,則生天道。長短相形,聖人治天下,為之以天道,則天下可以長久。
  • 《道德經》:高下之相盈也
    「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高下之相盈也」。由此可見,在古代,音、聲、樂,這三個字它們代表著,不一樣的意思。「音聲之相和也」,就是告訴大家,每一個事物都是因為其他事物的支撐而存在的,你不可能獨立而存在著。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也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連股票投機炒作時都存在著板塊效應,煌論其他。
  • 《老子》解讀一:老子不談美醜善惡 專家學者自作多情(上篇)
    ▕ 本博文發表於2008.12.7 ▏原文(通行版):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 難易相成
  • 《老子他說》連載(二)南懷瑾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真善美的價值定論何在?《老子》首章既提出「道」與「名」的涵義,但同時又相同於「因明」的法則,能建能破,自說了一個道,自又推翻了道的名相。
  • 《老子》哲學的精髓就是其中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老子》哲學的精髓就是其中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不但強調了事物的有無、強弱、剛柔、正反、禍福、生死等矛盾對立現象的存在,也發現了事物的運動、發展和矛盾轉化關係,這些都是老子光輝的唯物辯證法思想的生動體現。在老子看來,任何事物都存在著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即矛盾普遍存在的觀點。
  • 讀懂《道德經》中「有無相生,難易相成」,讓人生無往不利!
    《道德經》第二章中的八個字「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這八個字足以讓人醍醐灌頂,讀懂了《道德經》中的這八個字,勝讀十年書,人生無往不利。其中《道德經》的第二章中,老子論述是從《周易》筮卦陰陽角度展開的,老子認為萬事、萬物有陽必有陰,有表現的一面,必有隱藏的一面。
  • 道德經 | 第二章:有無相生
    >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這是永恆的。因此聖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就而不自居。正由於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為美」章涵義新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該段文字,「近人多附會以『辯證』思致,由此而把特定語境下談及的『美』與『惡』(醜)、『善』與『不善』(惡)歸結為一種幾乎被說濫了的『對立統一』,可能並不切合其原意」。
  • 南懷瑾老師:音聲的作用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怪不得臺灣的孩子,在外國連北鬥如何開始都不認識,其他國家的孩子為此大感詫異,認為天文曆法本是中國人的特長,想不到臺灣孩子連北鬥星都不認識。可嘆!這也是題外之話。  在十二闢卦中,我們所看到的十二律呂,各代表一調。這十二個音調,與人體的十二經脈甚有關係。這些音聲是如何開始的呢?
  • 音聲的作用可以殺人,也可以救人
    所以西醫早已採用聲音的治療,而最早的中國醫書,時常提到的音色,也就是以音聲的方法治療病人。 至於道家,有時根本不用吃藥的方法,而用音聲使人身體好轉。大家都聽到過氣功治病吧!真正的氣功的基礎是什麼?原來學道家的人,早已發現六個字的重要性,實際上是六個音對人體器官健康的影響。這六個音就是所謂的六氣:噓、呬、呵、吹、呼、嘻。
  • 老子為什麼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為弗居,是以不去。
  • 寶寶名字:10個《老子》謙謙君子的男孩名字,鍾靈毓秀
    古人云,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俗話說人如其名,由此可見,姓名對一個人的生活和事業有很重要的影響。一個時尚潮流的名字也會比較好聽,符合大眾口味。一、《老子》中謙謙君子的男孩名字1. 有智出自《老子·道經·第十九章》: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老子《道德經》第二章 不可抗阻的恆無常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之。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惟不居,是以不去。【今譯】        天下都知道分別受人讚美的行為才光榮,這本身就說明醜惡的產生;都知道分別順和他人的做法才是善,這本身就說明不善的存在了。
  • 老子強調守柔和弱用,是在玩權謀和權術麼?其實道理就在有無之間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