嘆為觀止的群戲調度!電影《關於伊麗》場面調度超詳解

2021-02-21 淘夢


商務合作請添加

小編微信:ddbxiao

說到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他在2011年以《一次別離》奪得柏林金熊,並在其後橫掃奧斯卡等各大獎項而名滿天下,他的編劇能力為人稱道,不但細節到位而且層層深入,剖析社會同時直搗人心,不過這也有賴於他高超的場面調度能力,因而影片效果倍增。

在他奪得2009年最佳導演銀熊獎的《關於伊麗》中,阿斯哈·法哈蒂精湛嫻熟的場面調度簡直可以說是驚為天人,下面這段視頻將為大家逐個分析其中的場面調度技巧。(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電影《關於伊麗》場面調度超詳解

鏡頭首先以一個中景的景別開始,主角身後的角色走上前景後,畫面變為一個雙人鏡頭。

▲中景開場

▲雙人鏡頭

接下來影片的畫面經歷了轉成中近景——再轉成一個新的雙人鏡頭。

▲中近景

▲雙人鏡頭

▲新的雙人鏡頭

讓人物保持在鏡頭中,並利用自然的調度和相應的走位,一個鏡頭內部可以不斷自行調整,這裡我們看到一個新的雙人鏡頭。(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中近景

一個中近景的切出鏡頭,返回至先前的雙人鏡頭。

▲先前的雙人鏡頭

之後三名角色先後離開畫面,攝影機的焦點轉為聚集在窗外的一群人。

▲變焦鏡頭

這段鏡頭先是確定了跟拍的焦點人物,讓人物保持在鏡頭中,然後利用自然的調度和相應的走位,在一個鏡頭內部可以不斷自行調整,創造出靈活多變的空間關係。

由於前面的拍攝主要以水平方向上的調度為主,所以結尾的變焦鏡頭恰好補足了縱深方向上的層次感,進而加強了畫面的三維空間感。(關注淘夢:iamtmeng 獲取更多影視乾貨)

《拉片視頻課優惠預售》無論是編劇、導演想提高專業修養,還是藝考、考研備考學習,都能幫到你!

北京電影學院楊麒超老師《影片段落精讀—從觀念到視聽的轉換過程》視頻拉片課程上線,共5個小時,23課時,帶你從大師的作品中學習拍攝。助你快速成長。

本文完

如果本文對你有用

歡迎點讚和轉發~

戳下方,這裡有專業實用的影視課程,改變從學習開始!

相關焦點

  • 雲上觀影 |《關於伊麗》:後阿巴斯時代,伊朗電影新名片
    大概是由於《一次別離》過於有名,以至於常常被以為是法哈蒂的起點,不過實際上,在2009年,他就憑《關於伊麗》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這部作品第一次將伊朗中產階級生活,如此真切地帶到世界面前,一掃以往伊朗電影中非貧即困的刻板印象,同時也展現了法哈蒂強大的編劇和場面調度能力,其才華不禁令人驚羨。這個星期我們就來一起品品這部《關於伊麗》。
  • 場面調度——帶你了解電影拍攝現場
    什麼是場面調度「場面調度」原先是一個法語詞,源於戲劇,它的本意是「放入場景中也是把人物放在場景中適當的位置上。對電影來說,場面調度是最為複雜的成分之一,對它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電影理論家看來,它有一個寬泛的意思,包括鏡頭構圖本身、取景框、攝影機的移動、人物、燈光、布景設計和一般的視覺環境,甚至那些幫助合成鏡頭場景的聲音。場面調度可以被界定為電影空間的組合,而且是一個精確的空間。
  • 初識場面調度
    "開始時引用了導演馬塞爾 ·卡內的這句話,一副畫布擺在我們面前,作為導演要給上面畫什麼,然後怎麼放置呢,也許這就是"場面調度"這個專業名詞給我們初始的印象。"場面調度" 一名詞借自法國劇場,原意是"舞臺上的布位",在劇場裡泛指在固定舞臺上一切視覺元素的安排,這個部分包括圍繞舞臺的前方,或表演區延伸到觀眾席中。
  • 「電影小百科」什麼是場面調度(Mise-en-scene)?
    讓人很難想像是,一個27歲的年輕人能純熟的掌控一部如此複雜的電影。以上是《不羈夜》的一個長鏡頭的場面調度。場面調度出自法文,意為「擺在適當的位置」或「放在場景中」。開始用於舞臺劇,電影場面調度除了包括光影、空間、布景、服化等畫面內部元素外,基本上包含兩個層次:演員調度與鏡頭調度。
  • 從場面調度看黃飛鴻片的電影意識
    關於黃飛鴻電影研究的書籍《主善若師》1961年《黃飛鴻大破五虎陣》公映後,五十年代初以來的黃飛鴻電影熱潮暫停。因此,動作接近戲曲舞臺的程式化表演,處理動作場面的鏡頭,接近舞臺的全景(或單角度)呈現。黃飛鴻電影初期邀請一些真拳師參與,多以表演方式呈現他們的武藝。五十年代的動作場面,不少包含招式重複的套路,配上雜耍技巧,整體顯現強烈的北派舞台風格。反而六十年代末期作品的動作,像筆者這種門外漢看來,感覺比較有實感。
  • 場面調度之《地雷區》
    《地雷區》這部影片可能看過的朋友不多,或許它的商業賣點並不突出,它的故事是來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雖然沒有龐大的戰爭場面,也沒用什麼花哨的特效,但整個結構非常緊湊,故事演繹用紀錄片的形式由此談到此片的場面調度話題,這種手持拍攝的方式,調度起來相對固定機位,有一定的寬容度,因為攝影師的機位相對靈活一些,整個拍攝過程是攝影師和導演加演員的協調一致來完成
  • 經典系列:《拯救大兵瑞恩》的場面調度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的場面調度(上)這部電影是夢工廠1998年出品的電影,導演是史蒂文·史匹柏。由湯姆·漢克斯、湯姆·塞茲摩爾、馬特·達蒙、範·迪塞爾等聯袂出演。電影描述諾曼第登陸後,瑞恩家4個兒子在前線,一周內3個兒子戰死,小兒子詹姆斯·瑞恩隸屬101空降師,跳傘後下落不明。
  • 《消失的愛人》:大師的場面調度
    電影的「場面調度」一切視覺元素的運動,選什麼樣的景別?演員怎麼走位?攝影機怎麼運動?這些視覺元素的協調,帶著一個成熟的導演或攝影師對劇本和生活的理解,非常考驗功力。【本期嘉賓】KiSA,編劇、作者,專長科幻懸疑,StoryStorm劇本工作室老幹部、第七天電影局首席美工。
  • 攝像場面調度的作用和常用方法?
    攝像師在拍攝時候,合理的場面調度,可以幫助攝像師塑造畫面形象,進行畫面的空間塑造。接下來聊一聊在拍攝中合理的調度所起到的作用和調度方法。拍攝現場一、調度的作用1、合理的調度,能夠增強畫面語言和造型,增加畫面的表現力,豐富畫面的表現形式。2、渲染氣氛,攝像通過調度,可以創造和達到某種的藝術效果。
  • 場面調度之空間及特例
    畫內空間和畫外空間1、什麼是畫內空間和畫外空間電影空間分為畫內空間和畫外空間。畫內空間是觀眾直觀能看見的,畫外空間是指銀幕畫框以外的空間,觀眾可以根據導演的暗示,靠自己的想像力去填補。創作者是否重視和合理運用畫外空間也就形成了封閉和開放兩種不同的空間觀念。
  • 《關於伊麗》阿斯哈·法哈蒂 | 鹿地放映 周六下午
    如果這種憂傷或者喜悅,能夠從感性的層面傳遞到理性的層面,這就是好電影。即使觀眾並沒有思考電影的主題,這並不重要,他們可以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最重要的是,他們思考過。我可以說,全世界電影的使命就是使大腦運轉起來,讓思考活躍起來。——阿斯哈·法哈蒂任何時刻、任何人身上都有自己文化的烙印。
  • 哪些電影的場面調度堪稱「教科書」級?
    所謂場面調度(Mise-en-scène)的含義太廣,它本身就包含多個要素調度(staging):費雅德的《吸血鬼》(Les Vampires)、黑澤明的《七武士》、德西卡的《偷自行車的人》(Bicycle Thieves)、霍克斯的《女友星期五》(His Girl Friday)、安東尼奧尼的《奇遇》(L'Avventura),等等等等。
  • 電影應該怎麼看 第二篇||《認識電影》之場面調度
    第二章 場面調度概念:「場面調度」這個專業名詞是從舞臺劇裡借用過來的,表示舞臺上的一切視覺元素的安排,包括舞臺上的演員、布景的擺設、走位。電影是介於劇場和平面藝術之間的一種藝術,拍攝電影就是在把三維空間裡的實物轉化二維空間上的影像。電影的場面調度更為複雜,它包括四個不同形式的元素:(2)動作的安排;(2)布景與道具;(3)構圖方式;(4)景框中事物被拍攝的方式。
  • 電影小知識7:場面調度-景框
    景框內的空間,即是電影的世界。景框將電影與黑暗影院中的真實世界區隔。但是,電影不是如繪畫或照片一般靜止不動。相反,它類似戲劇,是空間也是時間的藝術,其視覺因素在不斷變動,構圖不斷被打破、重新安排、重新定義。有時為了評論需要,影評人會孤立出某個畫面做分析,但是觀眾看電影時,卻必須同時考慮其戲劇與時間因素。
  • 《路邊野餐》觸角伸入山河歲月 導演調度功底強
    關於夢,關於時間,關於記憶的曖昧,這些都是現代電影最熱衷於探討的東西,畢贛的處女作以最本土的人物狀態,捕捉了國際流行的命題。畢贛像張無忌在光明頂一戰成名,座下大驚,私語竊竊,有人認出使的竟是九陽真經,先輩的智慧凝成密碼閃爍在 《路邊野餐》 中。《路邊野餐》 這個片名本身是前蘇聯的一篇科幻小說,後被大神塔爾科夫斯基拍成電影 《潛行者》。
  • 60多年前的懸疑電影,場面調度從容,讓人看得津津有味
    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在合適的時間,看一部合適的電影,你會收穫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涼,若是常駐,得心願奉上一篇最真實精彩的影評陪你走完這一場!《第三人》前期的懸念很足,哈利的出現也很帶感,由小貓引出,濃濃的哥特氣息。
  • 實拍時間逆轉,高能場面調度,《信條》的主角是時間!
    我不知道諾蘭如何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戰鬥場面中調度人員行動,更何況這還都是實拍。但是我可以明確的是,利用電影這門視聽藝術,將時間這種無形的概念如此高能費腦地在有形的人群中顯現,更何況還如此井然有序,毫無邏輯漏洞,這不得不稱之為商業電影中玩弄時間最高級的一次。然而,有人可能會問:時間逆轉這種畫面很難嗎?
  • 實拍時間逆轉,高能場面調度,《信條》的主角是時間
    我不知道諾蘭如何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戰鬥場面中調度人員行動,更何況這還都是實拍。但是我可以明確的是,利用電影這門視聽藝術,將時間這種無形的概念如此高能費腦地在有形的人群中顯現,更何況還如此井然有序,毫無邏輯漏洞,這不得不稱之為商業電影中玩弄時間最高級的一次。然而,有人可能會問:時間逆轉這種畫面很難嗎?
  • 《圖雅的婚事》注重畫面內部的調度
    王全安在寫實的視聽風格上仍然保持了藝術電影的常態,也正是畫面的這種真實感和蒼涼感攝人心魄。總體來說,《圖雅的婚事》的影像具有一種別致的靜態美,攝影機客觀冷靜,沒有更多的表情,也沒有介入到人物的戲劇動作中去,以紀錄性的方式呈現,在某種程度上這還會削弱戲劇性的感染力。
  • SFA·電影日曆 | 羅伯特·奧特曼:是大滿貫得主,也是群戲大師
    1956年,奧特曼的電影長片《罪犯》(The Delinquents)問世,電影講述五十年代的一群青少年犯罪的故事,雖極具教育與說教意味,但其中群戲調度、多聲軌疊化剪輯本片也成為了奧特曼電影生涯的轉折點。在電影史上,論拍攝群戲,奧特曼是稱第二,無人敢稱第一的存在。群戲電影的顯著特徵在於角色眾多,人物關係相互交織,多條敘事線索並行。在看似散漫、凌亂的結構下呈現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