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始于格裡菲斯,終於阿巴斯。」伊朗電影的實力從來不容小覷,過去這個國家誕生了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這種足以改變電影史的大師級導演,同時還有穆森·馬克馬巴夫、賈法·帕納西、馬基德·馬基迪、巴赫曼·戈巴迪等等一批強有力的電影導演足以讓伊朗電影在世界電影版圖上佔據一席之位。但要說阿巴斯去世之後,能夠在國際上擁有強大號召力的導演,則非阿斯哈·法哈蒂莫屬了。2011年法哈蒂憑藉《一次別離》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而蜚聲國際,徵服了全球無數觀眾(它也是最早在大陸引進院線上映的奧斯卡獲獎電影之一)。
大概是由於《一次別離》過於有名,以至於常常被以為是法哈蒂的起點,不過實際上,在2009年,他就憑《關於伊麗》獲得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這部作品第一次將伊朗中產階級生活,如此真切地帶到世界面前,一掃以往伊朗電影中非貧即困的刻板印象,同時也展現了法哈蒂強大的編劇和場面調度能力,其才華不禁令人驚羨。這個星期我們就來一起品品這部《關於伊麗》。
《關於伊麗》海報
「劇情簡介」
三天假期,歌什菲一家約了幾個熟悉的朋友駕車去海邊旅遊,一同出行的還有年輕美麗的伊麗。
幾經輾轉,這一行人住進了一幢海邊舊別墅。一輪忙亂之後,大家打掃好房間,整個氛圍也隨著大家跳舞、玩遊戲、聚餐而變得歡快、輕鬆,但看得出伊麗內心不安情緒卻隨著時間漸漸堆積。
隨後佩曼的兒子阿拉什失足落水,一陣忙亂之後,阿拉什被救起,大家舒了一口氣,而正在此時,大家忽然發現——伊麗消失了!!!
《關於伊麗》劇照,頭巾包裹、以手遮陽的伊麗
伊麗的行蹤與真實身份引發出來的懷疑、焦慮、爭吵情緒,迅速交織,膨脹,謊言形成的漩渦越發不可控制……
「片頭引入:封閉空間的建構與隱喻」
電影伊始,攝影機仿佛置於郵筒內, 四周漆黑, 只有投信口透出的一道狹長光影。
這道光影慢慢疊化成隧道內透出的刺眼光線, 下一個鏡頭中人們從車窗探出頭, 在車開過黑暗隧道的同時放聲吶喊獲得一種短暫的宣洩。
《關於伊麗》劇照,開頭漏入狹長光影的郵筒
顯然這裡影射的是主角們與其身處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關係,即便駛出隧道之後我們看到的是一群溫文爾雅的中產人群,但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看到他們身上的所受的束縛,並未因他們的身份而減弱,反而因為他們的思考和自省而變得更加牢實。而這個「郵筒」隱喻,可以說從一開始就統攝了全片。
《關於伊麗》中的中產群像
「高超的群體調度及運鏡技巧」
《關於伊麗》在場面調度方面可以說是令人嘆為觀止。
首先,無論是長鏡頭還是蒙太奇,第一個感覺是運動的迅速,典型的例子是人物的走動,大多數情況下保持在一定速度之下,有種行走起來「步步生風」的感覺,形成鮮明的質感;另一個例子是人物之間的應答交流,無論是語言,表情,還是動作,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反饋迅速,一方面與「步步生風」的質感相切,另一方面,暗示了某種知識分子特有的「頭腦敏捷」。
與此同時,法哈蒂大致上維持了一種流暢感,但這種流暢又並非平穩順滑所能描述,相反,畫面中不斷滋生出新的運動,包括走動、動作、眼神等等。
《關於伊麗》中的構圖例示,此靜態構圖正是動態構圖的基礎
這些運動在方向上(上下、左右、縱深)各有不同,這使得畫面上整體給人一種雜亂感,在影片前半部這種雜亂帶來了緊張而活潑的氛圍,而在影片後半部,這雜亂則化作了心理上的緊張,行走上的踉踉蹌蹌,以及幅度較大而又點到即止的暴力行為。
除了產生新的運動,法哈蒂在取景上也頗有考究,他在動態中不斷形成新的景別和構圖。這種做法,一方面是籍此產生了節奏感,另一方面也將構圖的功能性充分發揮——可以說是場面調度的典型運用。
比如在下面這個鏡頭中,通過關係人物走位(歌什菲遠離伊麗,同時雙人鏡頭變成單人鏡頭),營造出伊麗「被冷落一旁」的內心情感,然後一個朝向鏡頭的自然運動,使得觀眾更清晰看到對她的情感表達。
《關於伊麗》中的動態構圖
「懸念敘事技巧」
法哈蒂的編劇一向為人稱道,一是他總能抓住伊朗本土民眾在社會結構、道德信仰以及心理上的微妙變化,藉此構造一層層的懸念,而在懸念打破之後,往往有柳暗花明的感覺。
在《關於伊麗》中,故事主線通過若干個懸念來聯結。
比如第一個懸念是伊麗與阿曼德在朋友們的撮合下能否走到一起?另外,比較關鍵的懸念是阿拉什落水後,伊麗有沒有去救落水的阿拉什呢?伊麗真實身份是什麼?伊麗消失後去了哪裡?
《關於伊麗》劇照,詭異的構圖和數位男性的零落站位
全片就像一部懸疑劇,每當一個懸念被解開的同時又會從中引出新的懸念。謊言背後隱藏了太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阿斯哈·法哈蒂電影的敘事魅力也正存在於此,懸念環環相扣迂迴深入,直到故事結局。
《關於伊麗》劇照,懸念叢生的場景
「隱喻系統的建構」
法哈蒂的強項在於藉助微型視角下生活化的故事映射宏大社會現實,而在將微觀故事升華向宏觀升華的時候,符號隱喻也頗有助益。
除了片頭的「郵筒」,片中「放飛的風箏」和片末「擱淺的汽車」這兩個場面,也頗令人玩味。
《關於伊麗》劇照,高飛的風箏與放風箏的伊麗
空中的風箏代表對開放空間的渴望,而在片末33秒的長鏡頭的鏡頭裡,在沙灘上擱淺的汽車,烏雲籠罩的海面下的一群人試圖將深陷海灘上的汽車推上岸,似乎正映射著人們所面臨的困境。
《關於伊麗》劇照,擱淺在海灘上的的汽車與眾人
一如《一次別離》,法哈蒂在《關於伊麗》中同樣才華橫溢,場面調度、編劇和隱喻系統都在他手中散發出無窮魅力,讓觀者見證著一個伊朗社會的現狀,也引發出觀者的無窮思考。周六晚上,歡迎大家一同前來欣賞、思考和討論。
【主辦方】
滑動門電影協會+雲上咖啡藝術會館
【放映時間】
2019年3月23日,周六晚七點半
【放映地點】
越秀區東山口,雲上咖啡·藝術會館
【參與方式】
微信報名
(線路圖及報名方式見下方)
【報名方式】微信報名,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好友,備註雲上觀影:關於伊麗(茶位費15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