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評價
在45分鐘時的緊急事件之後,導演阿斯哈-法哈蒂找回了緊張的敘事節奏,該片變成了神秘驚險的劇情片。該片將導演複雜的敘事手法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新浪娛樂評)
該片對人物的心理刻畫非常細膩,尤其是在伊麗消失後,片中人物們對這個事件的本能反應非常人性化,也讓觀眾對伊朗的社會生活有所了解。(新華網評)
該片取名《關於伊麗》,實際上是關於人在面對實情時,該做如何取捨的問題。Sepideh選擇了謊言,內心對死者充滿內疚,可是,安定的局面得以保存。(搜狐網評)
該片無論是戲裡的人物還是戲外的觀眾,對伊麗的了解都非常有限。故事剛開始的時候,倒像是部輕喜劇,既歡樂又溫馨。隨著故事的發展,導演憑著一件又一件簡單的瑣事,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懸念。遲來的發現,以及不得不說的謊言,讓真相依然在霧裡。結果,真的是「結果」,就如戲裡的一句臺詞:「痛苦的結果總比沒有結果的痛苦要好。」(中國新聞網評)
負面評價
對許多觀眾來說,該片的前半段似乎不太自然,甚至有些乏味,特別是那些盛氣凌人、讓人不快的男人。該片就深度和悲劇劇情的水準來說,不及阿斯哈-法哈蒂以前的電影。(新浪娛樂評)
該片有些冗長,尤其是後半部,片中一直在尋找伊麗,伊麗到底是誰,讓觀眾覺得有些不知所云。(新華網評)
作者:優遊卒歲
時間: 2010-07-01 21:01:54
原文連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3382614/
伊朗的電影每每讓人欣喜,水準一向很高,對於來自伊朗的影片,我一向都抱著很高的期望值。儘管如此,這部《關於伊麗》(又名《艾莉的小秘密》、《海灘的那一天》)仍然讓我驚豔。這部影片最大的特色在於其題材的現代性與故事的開放性。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非常迷伊朗的電影,從《小鞋子》到《醉馬時刻》,凡是我所能找到的伊朗影片,都找來看了個遍。 伊朗的電影給了我非常完美的印象,電影所表現的主題及題材,影片的風格與表現手法,也讓我對伊朗電影的觀感模式化了,認為伊朗的電影有其獨特的風格。 這些電影裡的伊朗,是一個傳統的伊朗,植根於其文化土壤之中。電影中我們能看到伊朗人的淳樸,也能體會到他們生活的艱辛,更能從影片中緩緩流動著的情緒中,感受到他們的悲苦與樂觀。這些電影都打下了深深的伊朗烙印,帶著一股濃烈的伊朗味兒。
《關於伊麗》則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同的伊朗。這是一個現代的伊朗,電影中的人物是一群受過教育、有著不錯職業的伊朗中產階級,他們開著車來到海邊,享受著度假的休閒時光。這與過往伊朗電影的題材具有很大的差異, 充滿了現代感。以前在伊朗電影中唱主角的傳統與宗教退隱在影片的背景之中,以前主角多是兒童或者封閉鄉村中人群,現在讓位於都市中的中產階級,那種緩慢而一成不變的鄉村生活,也變成了充滿了動感的城市生活。電影中人物的生活,與現時世界中大多數城市中產階級的生活並無二致。這是其題材的現代性。《關於伊麗》這部影片的故事也很具開放性。影片從一開始就讓觀眾猜想,導演將如何把故事講下去,他會選擇一個什麼樣的方向。電影看了一半,伊麗的命運開始吸引了觀眾,電影拍得有些懸疑性了。隨著故事的進展,伊麗的生死已經不是觀眾最想了解的,而她的身世則成為最大的疑團,她是誰?她的背後究竟有什麼樣的故事?不過,直到的最後,影片也沒有給出一個固定的答案,一切只能靠觀眾自己去體會。這樣的故事具有相當的開放性,沒有答案的問題留給人們的思索也多,也讓影片本身增加了可看性。
雖然《關於伊麗》一片從故事的內核到其外在的形式,與世界主流的影片有甚多相似之處,但其也有獨特之處, 這種獨特之處決定了電影的伊朗血統。這種獨特就在於那個漂亮而神秘的伊朗女孩伊麗。伊麗並非電影中的主角,但電影中的一切都圍繞著她而展開。伊麗有著伊朗女孩的那種明豔,年輕的她確實讓人動心。她渾身充滿了魅力,也密布著神秘。伊麗只是她的暱稱,誰也不知道她真正的名字。關於她的一切都來自於別人的敘述,是否真實只有天知道。這是一個神秘的女孩,這樣的女孩在各種形態的社會中都會有,但伊麗的身上卻有著鮮明的伊朗特性。從故事中人物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知道伊麗是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她有未婚夫,但對其並不滿意。她甚少話語,我們很難知道她內心的想法,知道她心裡究竟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她是否知道此次的海濱之旅其實是在為她相親?這也是影片至關重要的地方,是決定伊麗是否死亡的關鍵。在其他文化之中,有著未婚夫仍去相親,也許只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但在伊朗穆斯林價值觀中,伊麗所背負的是一種罪行。這是一種她無法承受之罪。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影片的伊朗特徵。
也許她是抱著一種幻想而來,但當事情明朗化之後,她感覺到了害怕。她想到趕快離開,在難以達成之後,死也就了她最好的選擇。不管她是因救人而死,還是選擇了自殺,這一切已經不重要。在她離奇地消失之前,電影以特寫的方式表現著她放風箏時欣喜的表情,在現實中她不能像風箏那樣自由地飛翔,平靜也已經遠離她而去,那麼只有死才能洗刷她負罪之身,才能得到她所希望的自由。「一個痛苦的結局,好過沒有結局的痛苦。」她以死亡來結束了一切的痛苦,卻未能洗刷她的恥辱。隨著她的離去,她的所有秘密都封存於大海之中,別人的恥辱與罪惡都與她一起逝去,然而她卻得不到寧靜。這個美麗而神秘的伊朗女孩,直到死,還處於一種沒有結局的痛苦之中。
作者:很萌的金大人
時間:2012-06-20 13:32:16
來源:豆瓣
原文連結: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472990/?source=new_aladdin
在審查制度和宗教律例的嚴格監控下,伊朗電影的題材不得不避開政治和女性權益等敏感地帶,有些導演將人文關懷的視角對準了孩子們。通過對澄澈、質樸的童真世界的自然披露,令觀眾看到底層民眾對艱辛生活的隱忍之心及蘊含的道德之美,引人回味(相關作品有:《小鞋子》、《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影片的最大特點是畫面簡潔、乾淨、不拖沓,心理刻畫尤其細緻入微,同時可以感受到濃鬱的伊斯蘭文化給電影注入的本土氣息。
作為一部涉及女性情感困惑及道德抉擇與宗教禮法間的衝突的伊朗電影《關於伊麗》,雖然在拍攝手法上也具備以上特徵,含義卻複雜得多。導演通過一個略帶懸念的故事將想要表達的東西若隱若現地埋藏在影片當中,留待觀眾自己去探索。
故事從一場為期三天的海灘度假之旅開始。三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同行的還有兩個單身男女——剛離婚不久從德國回來度假的伊朗男子阿莫德,漂亮的幼兒園老師伊麗,一個略帶憂鬱的神秘女人。這樣的安排是別具心思的,作為旅行的發起人——家庭主婦賽碧德,心裡想的是從中做媒,把自己女兒的老師伊麗介紹給阿莫德認識。而對於伊麗的身世,除了她以外旁人並不知曉,包括她的丈夫在內。
假期剛過去一天就發生了意外,由於一個孩子落水,大家手忙腳亂地去救人。與此同時伊麗也失蹤了,她是為了救孩子被海水捲走,還是其他什麼原因擅自離開?大家在筋疲力盡地猜想和尋找過後一無所獲,只好去追問賽碧德,因為伊麗是她邀請來參加旅行的。隨著事態的漸趨嚴重,作為影片關鍵人物的伊麗在出場不久後即消失,對於她身份的探究(她是誰,從何處來,又為何失蹤)在一場場或溫和、或激烈的談話場景中逐漸明朗化,真相引來了一場軒然大波。
伊朗電影終究是深植於伊期蘭教根深蒂固的傳統文化中的,在影片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這一點。這裡有必要提一下這個國家的歷史。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伊朗的「伊斯蘭革命」運動取得勝利後,依據領袖霍梅尼所著的《伊斯蘭政府》作為治國綱領,在國內推行了「全盤伊斯蘭化」的政策。在法律上以《古蘭經》為立法和司法的最高法典,強調用伊斯蘭道德規範淨化社會,不但禁止賭博、販毒、賣淫等社會陋習,甚至嚴格規定公共場合中的女性著裝、男女相處以及婚姻家庭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
所以片中的伊朗女人無不是面紗長袍,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即便她們可以穿著代表現代服裝潮流的牛仔褲,傳統服飾也是不容替代的。穿著上如此,精神生活領域更是受著宗教律法的種種制約。隨著伊麗的死亡漸成事實,警方開始介入質詢,伊麗的未婚夫也聞訊即將趕來,賽碧德再也無法保持沉默。她不得不說出了伊麗早已訂婚的事實,只是相處下來發現對方並不適合自己,打算退婚。於是,原本對伊麗的安危表示關切的人們霎時倒戈,他們的憤怒之情溢於言表,儼然道德警察。要知道,根據伊斯蘭律法,未婚女子與陌生男人會面是有傷風化和不道德的,更何況她已有婚約在身。這個時候他們無暇再去責備賽碧德的過失,只是一門心思想要隱瞞住這個秘密。可以想像,如果伊麗的未婚夫是個易怒之人,知道女友受了朋友慫恿瞞著自己去相親,一時衝動起來殺人都是有可能的,而且律法明顯對他有利。
只有賽碧德是真正傷心難過的,對於伊麗的死,她內疚、自責,她想對伊麗的未婚夫說出實情,還死者一個清譽。那就是伊麗本不願來(她正為未婚夫不肯放手而煩惱不已),要不是她再三懇求並給對方看了阿莫德的照片。而且伊麗事先說好只待一天,結果賽碧德把她的行李和手機藏了起來,讓伊麗無法離開,才釀成了悲劇。賽碧德不忍因自己的過錯令伊麗至死都要背負一個不潔的罪名。可是,賽碧德的丈夫以及其他人完全無視這些,他們唯一想做的是就是如何逃避質疑和責難,最好置身事外撇清干係。他們要維護的是宗教不容破壞的平靜氛圍和自身的平安無事,至於死去的伊麗,已經無關緊要了。
影片最終都未交待伊麗的真正死因,她是因救孩子溺水身亡,還是覺察到自己的行為已經「出軌」而心生恐慌,選擇了自殺,答案留給觀眾去猜想。作為以《古蘭經》為基準而制訂的律法,在對公共責任和社會道德的約束方面確有存在的合理性,但在嚴苛的同時是否也具備人性化的體察與情理範圍之內的個人伸張,就不得而知了。2007年5月,伊朗曾有一名婦名因婚外戀被判以石刑(石刑:即通常把男性腰以下部位、女性胸以下部位埋入沙土中,施刑者向受刑者反覆扔石塊。如果是對已婚有孩子的婦女行刑,她的孩子必須到現場觀看。行刑用的石塊經專門挑選,以保證讓受刑者痛苦地死去)曾引起國際社會對本位主義與普世價值的大討論,大部份人對這種極刑持反對意見,並表示過於殘忍。在政教合一、神權至上的伊朗,相信不止是女性,其他人群如有任何違逆於宗教條例的言行舉止,必將受到比我們想像中嚴厲得多的懲罰。
迫於眾人的壓力,賽碧德最終撒了謊。她獨自在屋中哭泣,沒有人去安慰她,大家感到如釋重負。沙灘上,幾個男人正試圖將擱淺的車子推到岸上。一切似乎又恢復了平靜,至少維持表面的平靜也讓人心安理得。面紗背後,那明眸皓齒的顧盼之美令人心醉,只是誰能知道有些生命的來去曾苦苦掙扎過,並且永遠成為了秘密。
「家事法苑」家事法實務交流微信群群規則
(2015年11月版)
「家事法苑」家事法實務交流微信群,群主:楊曉林,管理員:段鳳麗、侯曉婷、鄧雯芬、王志鋒、徐文麗、楊竹一、何顯剛、陳建宏、李煒、辜其坤、李丹、谷友軍、季鳳建、嚴健。 家事無小事,真誠歡迎對婚姻家事繼承法領域感興趣的朋友,律師、法官、檢察官、學者、公證員、房管、民政、學生、媒體、婦聯等政府公務人員、法務工作者及其他法律從業者加入,即時分享最新中國婚姻家庭法制信息動態,家事審判動態、典型家事案例、立法動態、理論研究動態,共建陽光下專業領域內法律職業共同體業務探討、正當、正常交流的和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