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劇由於各種手撕鬼子、褲襠藏雷,以及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鬼子的機槍手等雷人劇情,也開始受到一定的限制。
正因為「抗日神劇」太多,以至於觀眾對抗日劇產生了一定偏見,有著先入為主的偏見,認為抗日劇都是這種風格。
內外雙重影響的大環境下,抗日劇少了很多。
2020年已到年尾,也不過《太行之脊》、《勝算》等寥寥幾部抗日劇,其中《勝算》還是諜戰片。
近日,又有一部抗日劇,《雷霆戰將》上映。
這部劇是以王近山將軍為原型,改編自小說《亮劍》的抗日戰爭劇,王近山將軍,也是《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
所以最初《雷霆戰將》劇名叫做《亮劍之雷霆戰將》,又名《亮劍3》。
因為李幼斌《亮劍》太過經典,如今許多抗日劇都想複製《亮劍》的成功之路,殊不知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就是無以復加,像黃志忠、任泉等主演的《新亮劍》就複製失敗。
而《雷霆戰將》則是打著青春版《亮劍》的招牌,另闢蹊徑,走年輕觀眾的路線。
從目前播出的三集來看,《雷霆戰將》的確比較用心。戰鬥場面非常逼真激烈,主演臉上也滿是血汙,還有非常細節的嘴唇脫皮。保劍鋒飾演的師長、印小天飾演的政委都符合角色身份的氣質,最主要的是,沒有出現「抗日神劇」的跡象。
不過,《雷霆戰將》依舊存在著許多問題,開播三集,就出現三大槽點。
首先是主角,獨立團團長王雲山。王雲山的角色形象,可以看作是年輕版的李雲龍,他沒讀過什麼書,說話粗魯,但是打仗非常有一套,屢立奇功。
不過張雲龍飾演的王雲山,形象與氣質太過不搭,而且演技也不到位,所以沒有表現出獨立團團長那種自信豪放、不拘小節的粗獷。
反而因為強裝粗獷豪邁,動輒大喊大叫,顯得像是古惑仔大哥。
劇中友軍師長郭勳魁來要人時,王雲山抱手叉腰,還說出「他嚇唬我」之類的臺詞,我瞬間想起了港片《古惑仔》烏鴉對著陳浩南說出「嚇唬我,我好怕哦」的情形。
真正的粗狂,特別是面對友軍師長這類級別的時候,應該是笑著臉說歪理,讓對方有一種「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的無奈,找不出把柄。而不是像古惑仔混混茬架一樣,比誰喊得大聲。
其次是戰鬥場面。劇本將黃埔軍校畢業以及外國頂級軍事學校畢業的友軍師長郭勳魁,塑造得太過無用,屢屢落入日軍的圈套。
而王雲山的獨立團每每神兵天降,救出郭勳魁的一個師。用貶低友軍來拔高王雲山,而不是用精妙的戰例,實在過於敷衍。
另外,打仗來說,主將是一個團隊的首腦,是重中之重,應該坐鎮中樞,指揮戰鬥。因為一旦主將有失,整個軍隊就群龍無首,有潰敗的風險。
劇中的團長王雲山總是抱著一架機槍,直挺挺地站在前面衝鋒,日軍的子彈也打不到他。王雲山畢竟是一個團長,喜歡衝鋒還可以理解,其原型王近山將軍當團長時,也總是衝鋒在前。
而郭勳魁作為師長,也總是衝在最前面。一個師有五、六個團,一個團1500人左右,一個師近一萬人。即便郭勳魁的師沒有滿編,也有大幾千人,作為師長,怎能不明白自己的重要性。
最後就是劇中的感情戲。
不是說戰爭不能有愛情,而是在那個時代,沒有太多的時間精力去談戀愛。所以像《亮劍》中,李雲龍的愛情,是迅速而又深刻的,沒有那麼多婆婆媽媽。相關劇情,也只是很小的篇幅,在金戈鐵馬中,點綴一絲絲柔情。
《雷霆戰將》中,第二集就開始感情線,一群青春靚麗的女醫護兵上線,在人群中,與王雲龍、郭勳魁等人深情對視。
第三集開始,這群女醫護兵又加入了獨立團,一副嬌生慣養大小姐的脾氣,動不動就耍性子,甚至在隱蔽的時候,看見一條蛇就大喊大叫,導致被日軍偵察兵發現,耽誤行軍不知錯,還喊著要找團長理論,仿佛是現代偶像劇刁蠻任性的總裁小姐。
我想,那個時代的女軍人,醫護兵也好,女戰士也好,她們心中有著偉大而又堅定的信念,應該迅速地適應艱苦危險的環境,以強大的意志力堅持著,貢獻著自己的力量,至少也不會拖後腿,認為女孩子有特權什麼的,看見蛇就尖叫,暴露整個團,也不會明知無理還要去理論等等。
總之,《雷霆戰將》或許不會淪為「抗戰神劇」,但作為《亮劍》系列,比之李幼斌的《亮劍》,這部劇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雷霆戰將》 [1] 是由金沙執導,張雲龍、高偉光、賴雨濛、王瑞子、吳昕領銜主演的抗日戰爭劇。
文丨小五 納蘭澤自媒體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