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磊處女作《八月》勇奪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愛奇藝影業持續發力文藝片領域

2021-03-03 微排片

11月26日,第53屆臺灣金馬獎如期舉行。當晚共揭曉並頒發了24項大獎,其中由愛奇藝影業出品的文藝片《八月》最終摘得 「最佳劇情片」和「最佳新演員」「兩大重量級獎項,成為本屆「金馬獎」名副其實的黑馬贏家。

連奪」最佳劇情片」」最佳新演員」

文藝片《八月》成最大黑馬

 

本屆金馬獎上,範偉、周冬雨和馬思純分別摘走帝、後桂冠。而獲得六項提名的《八月》在前夜勇奪「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後,則收穫了「最佳劇情片」和「最佳新演員」兩大重量級獎項。

《八月》講述了在九十年代初的西部小鎮,受到經濟改革的衝擊,主角曉雷一家也隱隱發生了重要的變化。這部電影以極其舒緩的節奏,緬懷了西部城市九零年代的過往歲月,黑白影像更是詩意盎然。


 

其實在正式頒獎禮之前,電影《八月》便已獲得了金馬影展「亞洲觀察團推薦獎」。如今憑藉處女作再度連得兩項重量級大獎,此前一直謙稱「不敢想(拿獎)」的新人導演張大磊,在領獎時忍不住向臺下前輩們揮拳致意:「其實我是來朝聖的」。詼諧又動人的獲獎感言,引發全場歡呼。而少年老成的10歲小演員孔維一,則憑藉「天真與世故之間的懵懂」特質,獲得了金馬獎評審團的青睞。在發表「最佳新人演員」獲獎感言時,少年老成的孔維一現場感謝張大磊導演,稱謝謝他給予了自己「這次成名的機會」,逗趣表現也令人更加期待他在尚未公映電影《八月》中的精彩表演。

文藝風向重襲三地

口碑強勁獲贊「生命裡長出來的電影」

 

在此前幾場點映中,無論是兩岸三地的影評人,抑或是滿懷期待前來的普通觀眾,都給予了《八月》較高的評價——作為一部不折不扣的文藝片,它一改國產文藝片「不接地氣」的刻板印象,通過舒緩的節奏、寫實的手法,成為了一部充滿懷舊風情的都市小品。

臺北金馬影展試映結束後,有觀眾表示導演「對於鏡頭的拿捏和背景音樂的處理令人印象深刻,小至個人理想、家族互動,大到小區廠房之間的工業變革,現代社會的環境變遷,全部聯結在一起」,也有觀眾感言「《八月》是寫給父輩失意的詩,是生命裡長出來的電影」 。而在觀眾叫好的同時,影評人也對《八月》給予了高度評價:「喧囂時代中,它提醒了觀眾在電影敘事中重現生活的可能性。」甚至有臺灣影評人直言不諱地表示「它重新定義了新一代的』中國電影』印象。」

網際網路思維助力院線表現

愛奇藝影業打造文藝IP

 

影片口碑爆棚的同時,電影《八月》的出品方愛奇藝影業在此過程中也引發了眾多關注。作為一家有網際網路基因的影視公司,愛奇藝影業在成功運作《三人行》等大量擁有豐富解讀空間、作者基因明顯的影片後,已經成功積累了網際網路+電影的運作經驗,並進一步搭建起多維度、多廣度、專業垂直的全媒體矩陣,通過線上社交平臺上的短平快互動、線下沙龍、影展等形式,全方位將信息滲透入影片細分受眾,高頻次釋放影片解讀空間,使得觀眾在上映前就與影片形成強效粘合,從而達到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營銷效果。

據悉本次在影片《八月》的營銷過程中,愛奇藝影業將繼續用網際網路思維審視、激活全媒體營銷鏈,不僅要在整個宣發階段確保影片的品質被尊重、被強調,同時還將有效、廣泛地調動了影業在網際網路平臺上的優勢資源進行精準傳播,將影片信息真正觸達到關注《八月》的普通觀眾,以及吸引可能、有求新欲望的其他群體。


 

針對影片《八月》的宣發步驟,愛奇藝影業還將借鑑網際網路思維,做大量有的放矢的市場調研,研究受眾心態,重點關註上座率、場均人次等核心數據,這些數據的價值在於打破營銷的固化思維,符合普通觀眾觀看電影的心理需求和實際行為模式,最終成為影片宣發的重要參考。

據悉,《八月》是愛奇藝影業出品的第一部文藝影片,而在未來階段中,他們還將更加直接地資助青年導演新作品,持續在文藝片領域發力。曾在柏林電影節銀熊獎作品《孔雀》中扮演「弟弟」一角的呂聿來,便已獲得了愛奇藝影業伸出的橄欖枝。明年年初,愛奇藝將投資出品他的處女作長片《桃源》,並有望打造成為國內首部「文藝片IP」。


《八月》「好時光」版預告

相關焦點

  • 金馬最佳劇情片《八月》定檔2017年春 愛奇藝CEO龔宇:持續助力文藝片院線表現
    它不僅同時拿下了「最佳新演員」「最佳劇情片」「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及「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四大獎項,並且開創了一部電影同時斬獲「最佳劇情片」和「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兩項大獎的先河,獲得業內外一致稱讚。張大磊透露說今天才敢說接得住這座金馬獎,在當初聽到6項提名的時候,激動的情緒不斷被醞釀,聽到入圍最佳影片獎的時候,是從飯桌邊很高的椅子上掉下來的。
  • 張大磊與《八月》:金馬獎是怎樣煉成的
    張大磊(左)與小男主角孔維一(中)在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當張艾嘉在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宣布《八月》獲得「最佳影片」獎時,透過鏡頭,觀眾們都清楚地看到該片導演張大磊驚訝的表情,後來他多次表示得獎完全出乎意料,所以才有慌亂中將嚼著的口香糖隨手放進衣袋的一幕。
  • 電影《八月》宣布定檔2017年春 導演張大磊:見到侯孝賢時渾身發抖
    影片導演張大磊率片中主演張晨、郭燕芸出席,不僅溫顧了《八月》金馬之旅,同時也分享了許多幕後趣事。  答謝會以「八月留金·以夢為馬」為主題,既表示了為電影《八月》斬獲 「最佳劇情片」「最佳新演員」「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及「亞洲電影觀察團推薦獎」四大重量級獎項慶功,又以電影文藝溫潤的口吻道出了對該部年度最大黑馬2017年春天上映的期待。
  • 處女作《八月》獲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導演張大磊的喜與悲
    ,4年前憑處女作《八月》拿下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與最佳新演員獎項,一舉成名,影片裡的呼和浩特是他真實的家鄉,而在平遙電影展上放映的《藍色列車》裡的庫村,是他建立在心裡的故鄉。從《八月》裡的呼和浩特,到《藍色列車》裡的庫村,前者真實,後者構建,故鄉,是張大磊的創作地標。
  • 【熱點】金馬獎最佳女主角首現「雙黃蛋」,無愧華語最佳!(附最全獲獎名單)
    馬思純 周冬雨不過最佳劇情片則跑出「黑馬」,由新導演張大磊執導的文藝片《八月》打敗《一路順風》《我不是潘金蓮》《再見瓦城》三大熱門,捧回分量最重的獎項。「評審團認為,《八月》這部片子豐滿、完整,裡頭將的人情世故是可以傳遞的。」許鞍華強調,金馬獎對最佳劇情片的評審非常慎重。
  • 第53屆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福州首映
    現在我們確定在17日進行第三場長片單元的放映,場地選擇在威獅藝術中心的當代館,放映的影片是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八月》。今年的臺灣金馬獎最佳影片頒給了一個新人導演的處女作,張大磊的《八月》。但,我們會現場連線張大磊導演,和大家進行視頻交流哦!點擊播放 《八月》預告片
  • 愛奇藝影業三部佳作閃耀平遙國際電影展 品質出品引發關注
    為期十天的影展,愛奇藝影業出品的三部電影完成了參展和首映。這三部作品包括楊冪、郭京飛、李鴻其主演、參加多倫多電影節特別展映的《寶貝兒》;章明導演入圍坎城「導演雙周」單元的新作《冥王星時刻》和文藝片宿將呂聿來的導演處女作《桃源》。
  • 大陸電影人金馬獎大放異彩 狂攬數個"重量級"獎項
    大陸電影人大放異彩,狂攬數個「重量級」獎項——張大磊的《八月》獲最佳劇情片獎,馮小剛憑藉《我不是潘金蓮》獲最佳導演獎,範偉獲最佳男主角獎,馬思純和周冬雨雙雙獲最佳女主角獎。   斬獲金馬獎,對大陸影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自然是藝術的肯定。2010年,徐帆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後惜敗給呂麗萍。
  • 《八月》出徵金馬獎 導演稱受塔可夫斯基影響
    搜狐娛樂訊 (張寧/文 李楠/視頻)11月20日下午,張大磊自編自導的電影《八月》在北京舉辦了「八月來風,金馬入夢」主題發布會暨試映活動,並發布了首款正式海報和預告片。現場導演張大磊和製片人趙晏明、張建等主創和觀眾們分享了影片創作心得以及幕後故事。
  • 金馬最佳劇情片《八月》是部什麼樣的電影?一部希望被單純看待的電影
    撰文: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八月》預告片這部去年在臺灣電影金馬獎上獲得六項提名,最終打敗了《我不是潘金蓮》、《七月與安生》等熱門影片獲得最佳影片獎的《八月》,算得上是2016年國產電影中頗有分量的一部「小片」。
  • 金馬獎最佳影片比怪:黑白片《八月》戰勝異形片《潘金蓮》
    2016年11月27日訊,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頒獎典禮昨天在臺北舉行,來自中國內地的電影人此次大獲全勝。由內地青年導演張大磊執導的電影《八月》戰勝了馮小剛、杜琪峯等導演的作品,獲得了最佳影片獎,成為當晚最大的冷門。
  • 周冬雨、馬思純爭金馬獎影后 竇靖童入圍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其實早在 2007 年,範冰冰就曾摘得過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她也不斷接拍文藝片,從《觀音山》到《我不是潘金蓮》,範冰冰似乎一直在刻意"去花瓶化",近日她還憑藉《我不是潘金蓮》拿下聖塞巴斯蒂安影后桂冠,再加上馮小剛執導的這部新作實力強勁,看來範冰冰首次染指金馬影后,指日可待。
  • 《八月》導演張大磊:成熟前儘可能以自我為中心 | 長報導
    張艾嘉宣布「第53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得獎的是《八月》」時,張大磊沒反應過來。他睜大眼睛,一副難以置信的表情,雙手抓了抓頭髮,在過道上徘徊了10多秒,走到臺上才想起來,口香糖還在嘴裡。 2016年11月26日,第53屆金馬獎頒布最後一個獎項時,《八月》劇組的成員正齊齊地嚼著口香糖。頒獎禮進行到4個半小時,《八月》獲得六項提名,年僅10歲的孔維一早早拿下最佳新人獎。剩下的獎項一次次落空,一幫人乾脆放鬆下來。一放鬆就犯困,嚼口香糖是為了提神。
  • 53金馬獎曾志偉一家逗比開獎,內蒙籍導演張大磊最佳劇情片.
    11月26日,第5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
  • 專訪|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全投全控,發力院線原創電影
    說起來,自2016年起一年一度於年中召開的「愛奇藝世界·大會」,是世人觀察與摹寫愛奇藝乃至當下中國網絡視頻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的窗口之一。而自2017年登上「愛奇藝世界·大會」的講壇,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憑藉多年主持大型節目的功力傍身,一開口便牢牢成為會場矚目的中心。今次在北影節論壇上亮相的他,依舊不改一位中年男人的帥氣和陽光——只是不再染髮,顯出歲月浸染的痕跡。
  • 王小帥贊《八月》:中國電影要有耐心等這樣的好作品
    去年獲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電影《八月》即將於本周五在全國公映。日前,導演張大磊攜主演張晨現身上海,與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王小帥暢談《八月》中展現的時代記憶。 《八月》並沒有濃墨重彩地刻畫父親與兒子小雷之間的交流,卻利用細枝末節中父親無聲的關懷,讓觀眾感受到父與子之間沉默無言的愛。得益於父親是內蒙古電影製片廠的剪輯師,張大磊從小在電影廠大院裡長大,就像影片中的父親亦是少年小雷的電影啟蒙者。「《八月》 裡的小男孩其實是個符號,他像一個『闖入者』一樣來到這個世界,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去跟世界交流。
  • 專訪|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全投全控,發力院線原創電影
    8月27日,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在演講時說道。說起來,自2016年起一年一度於年中召開的「愛奇藝世界·大會」,是世人觀察與摹寫愛奇藝乃至當下中國網絡視頻市場發展現狀與趨勢的窗口之一。而自2017年登上「愛奇藝世界·大會」的講壇,愛奇藝影業總裁亞寧憑藉多年主持大型節目的功力傍身,一開口便牢牢成為會場矚目的中心。
  • 這部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是導演獻給80後童年記憶的一首散文詩
    這是導演張大磊的第一部作品。俄羅斯學電影歸來,他一直想拍一部關於自己的回憶和情緒的電影,幾年籌備,終於有了《八月》。《八月》的原片名叫《曇花》,張大磊說以前母親養過一盆曇花,當時他就是片中主人公小雷的年紀。曇花象徵著一種美好的逝去,帶著遺憾和憂傷。但片子完成後他覺得這樣的片名過於個人表達,於是選擇了更加淡化主題的片名《八月》。
  • 金馬獎揭曉:馮小剛獲最佳導演範偉獲最佳男主角 周冬雨馬思純齊獲...
    ,《八月》獲最佳劇情片獎。今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依然是在臺北市國父紀念館舉行。陶子陶晶瑩擔任金馬獎主持人,這也是她時隔四年再次主持金馬獎。此前,她曾先後搭檔周華健、馮德倫、吳奇隆主持過這一盛典。本屆金馬獎的重要獎項均由內地電影獲得。其中,最佳劇情片獎頒給了內蒙古80後導演張大磊致敬父輩的處女作品《八月》。
  • 《八月》導演張大磊的「後金馬」時代
    金馬獎最佳影片《八月》今日上映,這部講述八十年代平凡回憶的黑白電影,正與張大磊給記者的感覺一樣,給人一種平靜淡定的散文氣質。張大磊記得,當《八月》獲得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時,評委會主席許鞍華曾透露,評委中有不少像她這樣精通電影的老行家都很納悶,一個青年導演到底玩了什麼「把戲」能把他們吸引,於是堅持看了兩遍,得出的結論是,這部影片是跨地域的,走進人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