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泉州的吳女士發現自己13歲的兒子總喊屁股疼,起初沒當回事,後來發現孩子走路一瘸一拐,吳女士才意識問題的嚴重性,趕緊帶著他到泉州市正骨醫院就診。CT結果竟顯示:腰椎間盤突出症,並壓迫到神經。
在很多人看來,腰背的毛病都是日積月累,勞損造成的,一個13歲小孩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倒是稀奇。泉州市正骨醫院推拿二科醫療學科副主任醫師吳鉛談表示:「13歲小孩得腰椎間盤突出症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接診的患者中最小的才12歲。以往腰椎間盤突出症常被認為與運動或勞動不當造成的腰椎損傷密切相關,青壯年為高發人群。然而,近幾年門診中也發現了不少初高中學生。」
據了解,這些年齡較小的患者們常感覺腰痛不適,上課久坐後疼痛加重,休息後減輕,在體育活動後或摔傷後出現下肢放射痛,時輕時重,「現在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除一天七八節課外,課外還有各種輔導班、興趣班,學生久坐、坐姿不良、運動少、體育中外傷都可能造成此病。」
腰椎間盤突出並不像一些傳染病一樣,治癒後人體就有了免疫力。即便是通過手術治療緩解了腰椎間盤突出的各種症狀,患者後續如不注意康復,仍有很大概率復發。那麼,如何才能擺脫腰椎間盤突出的困擾呢?醫生建議要加強核心肌群鍛鍊,可以從5個動作做起:
■腰椎屈伸循環鍛鍊
患者採取跪位支撐,雙膝關節分開與肩同寬,雙手、雙大腿與床面垂直,自然呼吸,緩慢將頭低下同時腰背向上拱起致最大角度後,再緩慢將頭抬起同時腰背向下彎曲至最大角度,如此重複做10個循環。
■四肢蹲位下肢伸直
患者採取跪位支撐,雙膝關節分開與肩同寬,雙手、雙大腿與床面垂直,自然呼吸,緩慢將下巴縮回、腹部縮回,保持頸椎至腰椎在同一水平,再緩慢將一側下肢抬起至與軀幹齊平後保持8秒鐘後,緩慢放下回到原來位置,再將另一側下肢抬起重複以下動作,一次訓練10-20次。
■側橋運動
患者採取側臥位,雙膝關節屈曲90度、臥位側上肢握拳屈肘90度、前臂放在床面上,自然呼吸,緩慢將下巴縮回、腹部縮回,緩慢將臀部抬起至軀幹與雙大腿在同一水平保持8秒鐘後,緩慢將臀部放下到床面,休息2秒後重複以上動作,一次訓練10-20次。
■橋式
患者採取仰臥位,雙膝關節分開與肩同寬、屈曲膝關節雙足部放在床面上、雙手自然放在軀幹兩側,自然呼吸,緩慢將臀部向上抬起至雙大腿與軀幹平齊後保持8秒鐘後,緩慢將臀部放下回到原來位置,休息2秒後重複以上動作,一次訓練10-20次。
■卷腹運動
患者採取仰臥位,雙膝關節分開與肩同寬、屈曲膝關節雙足部放在床面上、雙手交叉抱肩,自然呼吸,將下巴縮回、腹肌收縮、緩慢將頸肩部抬起至肩胛離開床面後保持8秒鐘,緩慢回到原來位置,休息2秒後重複以上動作,一次訓練10-20次。
□泉州晚報記者 張沼婢 通訊員 胡根容
【來源:泉州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