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是越來越常見,而且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了。腰椎間盤突出症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一系列臨床症狀。
既然說到腰椎間盤突出,不得不解釋一下相關的專業術語。
髓核:是乳白色半透明膠狀體,富於彈性,為椎間盤結構的一部分,位於兩軟骨板與纖維環之間。由縱橫交錯的纖維網狀結構即軟骨細胞和蛋白多糖黏液樣基質構成的彈性膠凍物質。
纖維環:位於椎間盤的周緣部,由纖維軟骨組成,纖維環的纖維在椎體間斜行,在橫切面上排列成同心環狀,相鄰環的纖維具有相反的斜度,而相互交叉。
軟骨板:為透明的無血管的軟骨組織,在椎體上下各有一個,其平均厚度為1mm,在中心區更薄呈半透明狀。
如圖
相當於一個漢堡,上下的兩塊麵包就是上下相鄰的兩個椎體,與漢堡餡接觸的麵包面塗上了黃油,這層黃油就是軟骨板,中間的漢堡餡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就是髓核,唯一不同的是差一個纖維環,纖維環可以想像成漢堡餡周圍的一層又一層環狀的物質。當我們擠壓漢堡送進嘴裡的時候,類似於椎間盤受擠壓的樣子。而我們的嘴裡有神經,漢堡進了嘴中有一種滿足感,但是髓核受壓,壓迫到神經根就會帶來一系列的神經症狀了。
腰椎間盤4和5突出,屁股臀疼是怎麼回事?
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間隙,而坐骨神經正是來自腰4、5和骶1、3神經根,所以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多有坐骨神經痛或疼痛先從臀部開始,逐漸放射到大腿後外側、小腿外側、足背及足底外側和足趾。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雙側坐骨神經痛,即雙側的臀部疼痛。當咳嗽、打噴嚏及大小便等腹內壓增高時傳電般的下肢放射痛加重,腿痛重於腰背痛是椎問盤突出症的主要體徵之一。
腰椎間盤突出還有哪些症狀呢?
1、腰部活動障礙:在運動或是鍛鍊的時候,患者的腰部活動會受到各方面的影響,尤其是在伸張或彎腰時,就可能會出現劇烈的疼痛。
2、肢體冷感:有少數腰間盤突出患者(約5%~ 10%)自覺肢體發冷、發涼。
3、馬尾神經症狀:主要見於中央型髓核脫出症,臨床上比較少見,可出現會陰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障礙,女性還可出現尿失禁,男性可出現陽痿,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全性癱瘓。
4、腰部疼痛:幾乎大部分腰間盤突出患者都會有腰痛情況的出現。患者自覺腰部持續性鈍痛,平臥位減輕,站立則加劇,一般情況下尚可忍受,腰部可適度活動或慢步行走,另一種為突發的腰部痙攣樣劇痛,難以忍受,需臥床位息,會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
5、間歇性跛行: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神經根缺血腫脹,神經根炎,步行椎管椎靜脈叢逐漸充血阻塞,增加了神經根的充血,起腰背部疼痛或不適疼痛,加重麻木症狀的椎管狹窄引起的。
6、麻木及感覺異常:造成神經根接觸區域的局部性壓迫和牽扯性壓迫,使神經根本身的纖維和血管受壓面導致缺血缺氧,故受累神經根支配區域出現疼痛、麻木等異常感覺。.
腰椎間盤突出有哪些注意事項?
1、睡硬板床,因為睡硬板床可以減少椎問盤承受的壓力。 2、注意腰間保暖儘量不要受寒,白天腰部戴一個腰圍(護腰帶),加強腰背部的保護,同時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復。3、急性發作期儘量臥床休息,疼痛期緩解後也要注意適當休息,不要過於勞累,以免加重疼痛。4、平時提重物時不要彎腰應該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後慢慢起身儘量做到不彎腰。5、站或坐姿勢要正確,脊柱不正,會造成椎間盤受力不均勻,是造成椎間盤突出的隱伏根源,正確的姿勢應該「站如松,坐如鐘」,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同一姿勢不應保持太久,適當進行原地活動或腰背部活動,可以解除腰背肌肉疲勞。6、平時的飲食上多吃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芝麻醬、豆製品也含有豐富的鈣,有利於鈣的補充,注意營養結構。7、多吃蔬菜、水果及豆類食品,肉及脂肪較高的食物儘量少吃,忌菸酒。
結語:腰椎間盤突出是一種嚴重困擾著人們身心健康的疾病,發病期間患者常因疼痛難以忍受,需臥床位息。隨著該病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人們對徹底治癒腰椎間盤突出的渴望也變得越來越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