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根」葉進
「小妹」肖玲
東方網7月17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阿富根」要跟阿拉再會了?昨日有網友在微博表達遺憾之情,稱從1961年開始的經典滬語新聞廣播節目《阿富根》近日悄然縮水,原本日播的節目,只剩周日一天還有播出。節目編輯唐亮在接受晨報記者採訪時透露,由於上海廣播正處整合階段,《阿富根》的確取消了周一至周五的直播,目前只有周日上午10-11點還能聽到阿富根和小妹熟悉的聲音。至於今後的去向,唐亮表示,目前還是未知數,但也不排除改到其他廣播頻率恢復播出的可能。
作為幾代上海人的記憶,《阿富根》是最早的滬語廣播節目之一,同時也是目前唯一一檔用滬語廣播的新聞類節目。53年來,《阿富根》歷經3代主持人,曾兩度停播。據透露,本周一《阿富根》常規節目停播後,不少聽眾打來電話表示惋惜。而面對滬語廣播越來越狹窄的生存空間,這位2007年就在《阿富根》欄目工作的編輯也表示,滬語廣播應該擁有一席之地。
保留周日1小時錄播
本周一,當老聽眾打開收音機時,卻發現《阿富根》消失在申城電波中。唐亮解釋稱,因為上海廣播目前正面臨整合和改革,《阿富根》所在的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戲劇曲藝廣播,今年也有可能進行大規模改版。在這一背景下,原本周一到周五的《阿富根》直播節目停播,周六、日的錄播節目則只保留了周日一天。
對《阿富根》的播出調整,唐亮透露,他是上周日接到《阿富根》主持人葉進的電話才得知這個消息的,「主要是上級領導的通盤考慮,我們肯定服從」。現任「阿富根」葉進、「小妹」肖玲手頭只有這一檔節目,如今工作量縮減到只剩下周日一個小時。對節目今後去向,唐亮表示,目前暫時這樣安排,《阿富根》是一檔新聞類節目,領導可能考慮到和戲劇頻率不搭,或者有改到其他頻率復播的可能。
滬語節目尚有忠實聽眾
《阿富根》的調整讓聽眾第一時間聯想到,滬語廣播節目的生命力是否到了盡頭?今年年初,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曾發出通知,要求廣播電視節目規範使用通用語言文字,在推廣普及普通話方面起到帶頭示範作用,主持人除節目特殊需要外,一律使用標準普通話。這條通知也被視為「方言限令」,在上海、廣東等方言氛圍較為濃厚的地區還曾引起是否要保留方言節目的討論。而目前滬上幾檔老牌滬語節目中,《阿富根》是牌子最老、歷史最久的一檔,比之年輕的《滑稽王小毛》早已停播,而《阿拉聽新聞》、《越播越扎勁》等滬語廣播新生代節目依然受到聽眾歡迎。
對於滬語廣播節目的生存空間問題,唐亮認為,滬語節目是有受眾的,像《阿富根》2007年、2008年的收聽率在本地廣播網上排名第9。2010年改到FM97.2戲劇曲藝廣播播出後,因為很多郊區聽眾收聽不到而造成收聽率下滑,但仍有不少忠實聽眾在關注。他表示,廣播和電視不同,廣播直接以聲音為媒介,是最適合方言節目的平臺;從觀眾的角度來說,這種代表民俗文化的節目更應該有一席之地,「這個節目凝聚著幾代廣播人的心血,我們有責任,不能讓這個牌子在我們手裡丟了」。
難覓發音正宗的主持人
《阿富根》因為貼近百姓生活,曾風靡上海和江浙一帶,第一代滬語主持人萬仰祖、錢英菲塑造的「阿富根」、「小妹」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廣播人物。1965年,《阿富根》因政治原因停播,直到1981年才恢復播出。第二代主持人顧超、李徵、朱慧本想大展拳腳,但在1992年全國推廣普通話的大背景下,節目再次受挫。直到2002年,這檔老牌節目才得以恢復,第三代主持人為葉進、肖玲。
對上海聽眾來說,《阿富根》是幾代人的集體回憶,不少上海人都是聽著「阿富根」的聲音長大的。而隨著時代進步,第三代《阿富根》開始關注新聞、美食、旅遊和健康等都市話題,其影響力並不亞於「王小毛」。最重要的是,《阿富根》的發音被很多上海人視為最正宗的上海話,唐亮透露,當年連滬劇院的專業演員都要向顧超等第二代「阿富根」請教正宗上海話的發音,「我們開播50周年的口號就是『50年鄉音不改,半世紀鄉情更濃』,表明我們的上海話是最標準、最地道的鄉音」。
唐亮透露,葉進和肖玲這對《阿富根》第三代主持人還有兩年就要退休、一起離開廣播席了,《阿富根》就算保留,目前也面臨主持人傳承的問題。因為節目要求正宗地道的上海話,是需要老主持手把手帶出來的。2011年,欄目組曾開展《尋找第四代阿富根》活動,但冠亞軍因為各種原因最終沒能加入。《阿富根》要想繼續走下去,首先就得解決傳承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