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看人品:你吃飯是每次碗裡剩一點,還是頓頓吃淨光?

2021-01-11 普濟20180714

別以為這個話題小兒科,其實真不是,單憑吃飯就大概能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說,你吃飯都在透露著個人信息,還不是一般信息。本文分享我生活中遇到的幾個吃飯不一般的人,看他們怎麼吃飯,再聯想他們的人生,感到有種深度吸引。不說看你吃頓飯,能知道你一生混得咋樣,但是總體上感覺八九不離十。當然我的感覺不一定對,那就實況轉播,大家來評判。

第一個,吃飯像吃藥的人

那年高考得中,入校前先分配到銀行見習3個月,我去了古代絕色美人息媯息夫人的家鄉。在那裡3個月,息夫人年代相隔太久沒感覺,營業部一個老出納員吸引了我。

他有50來歲,胖胖的,突出長相腦門大,像壽星公。加上老是笑笑的,少言寡語,別人說啥都「是是是」的點頭附和。人緣很好,全行沒誰說他壞話,業務能力更棒,年年先進,從沒從過差錯。

按說這樣情況,當個行長沒什麼問題,聽他聊天也曾遇到過很多提拔的機會。可他連個股長都不是,什麼原因呢?後來在他的吃飯上找到答案。

他吃飯很簡單,單身漢,單位食堂不吃,一天三頓在宿舍煮麵條。每次看他吃飯都替他難過,一大海碗白麵條,邊吸菸邊吃麵。三口煙一口面,吃麵時緊皺眉頭,很苦的樣子,吸口煙就眉開眼笑。

後來才悟到,人生最基本的享受,第一就是吃。吃都那麼難受,現在的話說,三觀位置沒擺對,人生也就不會有什麼起色。

第二個,吃飯像餓牢出來的人

工作調到地區行,遇到第二個印象深刻的人,是同事。他比我大幾歲,沒文化,人很好,忠實誠信。他主管著機關的後勤部門,深受行長信任,工作能力一級棒。這人真的很好,同事都很信任他,不當他外人。

就一頭,吃飯相當霸氣,氣勢還很大。他只要開吃,兩眼圓睜,緊盯著菜盤子。叨菜頻率高,夾菜量還大。連菜帶飯一大口緊接一大口,頭上大汗淋漓,完全的拼命幹活的樣子。

根據他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和方法,完全勝任更高一級的職位,可是沒有。這裡面也有值得琢磨的東西。二級分行機關的事務,微妙又複雜,一般人難搞得住。根本在於位置,既是行長的身邊人,又與所有人切身利益密切相關。如果這個位置上的人修為不夠,人情世故不練達,或者有私心雜念,都會出問題,當然也不會放在這個位置上。

從他的吃相可以看出,眼光敏銳,果斷速度,乾淨利落。所以他勝任機關最難搞的職位。

第三個,吃飯淅淅瀝瀝的人

這人是我同學和同事,一個辦公室待了5年,算是了解很深的關係。他家在農村,父親是小學教師,打小受過國學家教,傳統文化知識比我強很多。還有一個突出特點,他的思維極其縝密,尤其擅長謀略,還不是生活中的策劃,而是職場的人際交往設計和謀劃。

他的長相也有個性,面白無須,心思絲毫不外露,一副世外高人的模樣,就是古人形容的「國士」、「謀士」、「幕僚」模樣,看著就是有大主意的人。不誇張的說,僅憑他的謀略水平,不亞於雍正皇帝的鄔思道。

按說這樣的奇才會有較好的個人發展,容易被有雄心大志的人發現,從而被重用。果然畢業上崗沒多久,被他科室領導發現,很器重他。很快這位領導被提拔到分行一把手,自然的把他帶在身邊,當作一秘任用。他自己也因為被領導信任而自豪,學問終於可以派到大用場,前途一片光明。

因為彼此信任,對領導情況了解就比別人多,這是好事也是壞事。不幸的是他在浪頭上沒把握好,幫別人把主子整翻了,他以為給新主子立下汗馬功勞,會得到更多的信任。接著也是被重用,起碼感覺是這樣的。後來就不說了,同事們都知道他是個有反骨的人,不可接近。就這樣落落寡歡,一事無成。

這人吃飯很有特色,手抓筷子,喜歡翻騰菜碗菜盤子。把菜翻過來翻過去,不顧忌旁邊人的感覺。尤其喜歡吃火鍋,那雙筷子都不停地翻騰,然後夾菜送進嘴裡。亮點就在這一道,送進去很深,抽出來吸溜有聲,筷子頭上滴溜著水。湯水也好口水也罷,就那滴溜著伸進了火鍋,繼續翻騰。

第四個,吃飯總留碗底的人

這個人是我交往比較多的朋友,也是個很厲害的角色。當年政府部門搞三產,他就是省府一家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結果都知道,企業不讓辦了,錢也整沒了。我就是處理他公司的不良貸款時候認識他的。

因為背後的資源,他的公司當時壟斷了全省的煤炭運輸,農村叫這種生意是「坐賺不賒」,意思是穩賺不虧。當時很牛逼,最好的車,巡洋艦、大奔、霸道七八臺,換著玩,我們給他錢的連個普桑都沒有。就這,公司撤銷時一分錢都沒了。

通過了解,知道他玩了個乾坤大挪移,有錢的時候,花了上億搞了個跟公司沒關係的中成藥。後來這個成果變成了他的私產,按說這個法律都無法追究的,私產就私產唄,也能出彩。但是至今沒成功,算來都20多年了,還在不斷尋找下家。

他吃飯有特點,不論什麼飯菜,從來碗裡沒有吃完過。給人的感覺,一是可能飯菜不入口味,二是不珍惜糧食。主要第二點,確認不珍惜。

第五個,掉粒飯米也要撿起來吃的人

我的玄學老師,隱居在嵩山腳下,與少林寺相鄰。當兵是教員,復員回來還是當教師,期間在職考入北大哲學系,脫產讀完碩士,當過湯一介的學生。

哲學碩士不算稀奇,稀奇在他能讀出花兒來。他從此在教學期間,潛心研究玄學,前期鑽研四柱學與姓名學,並把兩門結合起來,研究出了成果。於是業內漸有名氣,搞得默克爾都知道,專門邀請他去柏林講課,就是這門學問。

我第一次見他都是60歲的人了,就那連續幾晝夜不休息,不停歇接待客人的命運諮詢。就一頭,煙不離口,一晝夜下來差不多一條煙沒了。他還有個特點,不用電腦和電話,有線座機也不用。所以,別想電話聯繫他,除非去他家等著。

退休後,有了充裕的時間,他就靠腦力和筆頭,硬是把所有各科玄學研究一遍。最厲害的是把故弄懸殊的部分還原了,原來玄學不多深奧,就是明明白白的學問。譬如堪輿學,俗稱看風水,都知道香港的風水大師很有名也很掙錢吧?像李嘉誠的風水師,比像樣的大型加工企業還掙的錢多。這老先生卻把全套堪輿學整理成幾張小卡片,他自己畫的填寫的。然後陽宅陰宅什麼的,現場卡片一對,外行人都可以說個清楚。

他吃飯很有特點。平時嘴不閒,語速快還說不完。吃飯時候不說話,非常認真,然後光碗光碟,桌上掉的飯米都要一個個拈起來吃了。

相關焦點

  • 老北京吃飯規矩多 「不剩碗底兒」重回餐桌
    「吃菜可著一邊兒夾 西瓜最好切著吃」  在很多北京人的記憶裡,都對吃飯的時候「可著一邊兒夾菜」這句話印象頗深。這句話的意思是夾菜的時候要緊著一邊夾,不能滿盤子亂攪,如果攪亂了,會影響別人吃菜,進而造成飯菜的浪費;而「西瓜最好切著吃」則是為了隨吃隨切,便於保存,不會因為夏天天氣過熱而導致西瓜變質浪費。
  • 吃飯時有這個習慣的男人,多半人品不好
    ……你看,一個人,吃飯時什麼樣,生活中就什麼樣。就像有句話說的:吃相比長相更容易暴露出真實的自己。所以,如果男人吃飯時有這些習慣,大多人品不好,請務必儘早遠離。那些你平時注意不到的細節,往往能在吃飯時被放大出來。吃飯時自私的人,生活裡只會更自私;吃飯時體貼的人,感情中才會更體貼。
  • 親愛的,咱倆人吃飯點兩份菜乾啥,你吃我剩飯咋了?
    親愛的,咱倆人吃飯點兩份菜乾啥,你吃我剩飯咋了?這與喜歡不喜歡無關,捨不得錢點一份一人一半分著吃可以,吃剩的倒碗裡就不行,又不是垃圾桶,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從小爸媽不互相吃剩飯,父母也不吃孩子的剩飯,誰剩的誰下頓熱了自己吃。也從來不互相夾菜,都是自己喜歡吃什麼自己夾。
  • 《中餐廳》趙麗穎把刨冰吐回碗裡,邊吃飯邊數錢,生活習慣太糟糕
    《中餐廳》趙麗穎把刨冰吐回碗裡,邊吃飯邊數錢,生活習慣太糟糕趙麗穎最近在中餐廳這個節目中受到了很多的爭議,很多人在看完穎寶在節目中的表現以後,都表示她活得真的非常的糙,根本不是大家認為的女明星的樣子但是在吃飯的時候,很多網友就發現穎寶在端飯的時候手指好像伸進了碗裡,雖然這個動作其實並沒有太過分,但有的人還是比較介意的。
  • 改變吃飯的「規矩」,孩子愛吃飯,開心你我他!
    孩子不會規矩吃飯,因為規矩「太枯燥」了。如果,你讓孩子一本正經坐著吃30分鐘的話,孩子想出去玩的想法可能有100分鐘。我經常聽到一些家長快要瘋了:「每次吃飯,像追野狗一樣!」孩子吃飯,到底是餵的問題,還是吃的問題,還是氛圍的問題?該這樣吃飯,每天不用擔心孩子不長肉。
  • 吳京,普普通通的乾飯人罷了,看他吃飯真的很有食慾
    《幸福三重奏》,大概是真正意義上的下飯綜藝,因為吳京在綜藝裡吃飯真的太香了,看綜藝裡他吃得那麼香,食慾就會增加,有多少人看《幸福三重奏》看著看著就看餓了?不吃點零食追綜藝都感覺是對自己的折磨!
  • 生日快樂 | 阿丘回家吃飯的路
    今天來到《回家吃飯》的廚房,阿丘想還原這道美味。今天,除了蝦米、這肉餡裡還加了荸薺,清脆可口如雪梨般的荸薺清熱敗火還能解膩。 蛋餃其實很好做,一攤一放一煎一合就好,是「懶人餐」的高級配方!每次吃到它,熟悉的味道總能讓阿丘瞬間穿越,想起過去的那些人、那些事兒,仿佛此刻就身處廣東老家,眼前又浮現出媽媽做蛋餃的身影……
  • 孩子不好好吃飯,怎麼辦?
    身經百戰的老母親告訴後來人,放棄抵抗吧,沒有用的,除了會讓飯桌變戰場,親子關係變仇敵,熊孩子該吃多少還是吃多少,並不會因為老母親急到跳腳拍桌子就變成吃貨。你可能覺得橙子家倆娃長得挺好,飯桌氣氛很融洽,應該沒有吃飯問題。
  • 訓練吃飯時注意這一點,以後孩子吃飯再不用操心
    如果這麼說你還不信,那建議你自己把手指放到她嘴裡,感受一下這個力度,這個酸爽。所以沒有牙齒,或者牙齒不多,不會影響到寶寶吃手指食物。2、培養獨立吃飯的能力  看過有些孩子讀幼兒園了,父母還拿著個碗在後面跟著喂,真的是誰看誰辛苦!想要寶寶有獨立吃飯的能力,希望你們不要錯過讓寶寶吃手指食物的黃金鍛鍊機會。
  • 姑娘,咱倆吃飯點兩份菜太浪費,你吃我剩下咋就不行了?
    姑娘,咱倆吃飯點兩份菜太浪費,你吃我剩下咋就不行了?事實證明男的也不怎麼喜歡女的不然會讓她吃自己剩下的東西、別拿節省當藉口、讓別人吃自己的剩飯還那麼理所應當、自己不想吃了直接到別人碗裡有考慮過別人嗎?省下這十塊錢是能買房子了?
  • 家風之——上桌吃飯禮儀
    就此我也趁機說說我的「家風故事上桌吃飯禮儀」。         雖說只不過是以前的一種說教引導,但不管是外出做客還是在家吃飯,一定要懂得尊敬長輩。首先外出做客一定要客隨主便,不能盲目坐到上席。上桌後吃飯夾菜都有講究。     1、首先手拿筷子要有樣,不能手指亂翹。而且執筷子的手不能拿筷子頭或筷子尾,必須拿捏筷子中部左右,略上略下一點點都無妨,別太離譜。
  • 香港監獄題材電影,每次吃飯都會有一個橙子,這是真的嗎?
    尤其是裡面的犯人每次吃飯都會有一個橙子,這是真的嗎?為什麼呢?我們經常看到橙子這個道具,每次他們吃飯的時候橙子能成為武器,被大家丟來丟去,在清一色的環境下,這個橙黃色的水果成為了最大的亮點,看上去特別開胃,不僅每餐飯都有橙子,他們還可以帶著橙子回房間,哪怕是一些特殊的獄友也能吃上橙子,看樣子不會特別對待,大家都一視同仁。
  • 吃飯時有這個習慣的人,多半人品不好,不值得深交!
    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中,都少不了一件事:聚餐。 飯桌見人品。 中國自古以來就極其注重「餐桌禮儀」,一個人有著怎樣的性格和人品,往往在飯桌上顯而易見。
  • baby和大家一起吃飯,誰注意她碗裡的是啥?網友:難怪這麼瘦
    baby和大家一起吃飯,誰注意她碗裡的是啥?網友:難怪這麼瘦《潮流合伙人》已經開播了,而節目組都非常有誠意,還邀請了當紅明星baby、吳亦凡、潘瑋柏等。baby全程碗裡都只有幾片白菜而已,全程也就是慢慢的吃白菜,相比之下
  • 喜歡,就是能和你一起吃飯.
    美劇《初來乍到》的其中一集裡,中國媽媽不願意把碗放進洗碗機裡,始終用「耗電、不好用、洗不乾淨」作為託辭。視頻最後,她才和孩子說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中國人很尊重他們的碗盤,所以才叫china(瓷器)。」教育孩子要尊重餐具也尊重食物本身。
  • 探訪西安餐飲場所:有食客吃剩半碗面 「剩一口」成習慣
    鹹寧西路長安千僖餐廳:提議「剩魚」要打包 推來讓去沒人要「這條松鼠魚基本上沒動,你帶回去晚上吃吧!」「我晚上就不吃東西,拿回去白瞎了。」「我也不帶,家裡不開火!」8月12日13時左右,西安市鹹寧西路長安千禧餐廳裡,在此用餐的三位中年男子,正在為餐桌上吃剩的一條幾乎完整的松鼠魚的去留,推來讓去。
  • 《孤獨的美食家 第二季》一個人吃飯的樂趣
    一個人吃飯有一個人吃飯的樂趣,吃的最是自得其樂的還是五郎先生。很喜歡看大叔吃飯,因為大叔吃東西時臉上總會露出滿足的笑容,說真好吃,然後吃光碗裡的食物。大叔每次餓了,總會露出呆滯的表情,我不行了,好餓,然後呈呆萌狀大街小巷的找吃的。吃飯的時候,大叔會注意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看見別人碗裡的好吃的會想,那是什麼,看起來好好吃,我要不要點這個。
  • 心理學:你是聰明女生還是愚蠢女生,在吃飯的時候便得出結論
    導語:如今的生活質量越來越高,你會發現一些女生會越來越聰明,有的女生會越來越愚蠢,如何判別一個女生是聰明還是愚蠢,往往能夠從吃飯的時候就能分辨,並且得出結論。一些愚蠢的女生,在吃飯的時候做了這些低級的事情,竟然還渾然不知,這也就是一些男生為什麼在吃飯的時候,就能夠辨別你是不是一個聰明的女生。
  • 河南90歲老奶奶獨居老戲臺,每次吃飯前必做一件事,看她要做啥
    我們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做午飯,做飯還是燒的柴火,鍋裡熬的玉米面糊糊,旁邊擺著包好的野菜雞蛋餃子,老人說用熬得粘稠的玉米糊糊下餃子不會破,自己年紀也大了,牙也沒了,裝的假牙自己戴不慣,如今只能吃一點軟和的東西好消化。玉米面糊糊煮餃子,吃完餃子再喝碗湯肚子裡就踏實了。
  • 為什麼廣東人吃飯之前愛涮碗?
    ,你走進一家小餐館。此刻你唯一想做的,是找店家的開水,把碗內外再衝刷一遍。什麼矯情、乾淨、第一泡茶、水圍財,統統都抵不過空氣中小水滴對你心頭的那番攪弄吧。為什麼廣東人吃飯前愛涮碗?一朋友是湛江人,有天我問她:「你是不是愛涮碗?」 朋友聽了大惑不解:「涮什麼碗,我在家不做飯。」 「我說的是去餐館裡。」我挑明了。朋友笑了:「那是我們的一種儀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