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陳思誠編劇、導演的處女電影作《北京愛情故事》(以下簡稱《北愛》)2月15日取得了5200萬的票房成績,在情人節元宵節雙節熱度過後市場回穩,但《北愛》依舊憑藉不俗口碑穩坐票房冠軍,佔到16日整個大盤的近半。截至目前,影片已取得 1.74億的票房。全國很多城市影城負責人均表示,《北愛》16日表現依舊兇猛,大量老年觀眾、學生觀眾來看《北愛》實屬罕見。這一現象預計周一節後將成為熱門話題,甚至成為年輕人向父母推薦的首選電影。
事實上,影片自首映起便受到眾多明星、意見領袖和普通觀眾的力薦,受眾普遍認為《北愛》超出預期,很多業內資深業人士直言「我們低估了陳思誠」,導演
非行更是用「愛情史詩片」力贊《北愛》開創了華語電影愛情片的新類型。
1.愛情小品?愛情史詩:不好意思,我們低估了陳思誠《北愛》上映之前,很多人認為這是電視劇《北愛》的延續,在演員陣容上,大眾普遍認為仍是以陳思誠、
佟麗婭為主,諸如
梁家輝、
劉嘉玲、
斯琴高娃、
王慶祥、
餘男、
王學兵等新老戲骨、實力巨星估計只是打了個醬油客串一把。有人甚至定了調子,「小情小愛」、「愛情小品」。
很多人看完之後才恍然大悟,除了同為陳思誠執導、編劇,佟麗婭主演,電影和電視劇幾乎沒有關聯,這是一個重起爐灶的故事,相對電影而言有著更廣泛的受眾群。片中五個不同年齡段的五對戀人講述的其實是一個人的一生的愛情故事,影片對每個年齡段愛情故事特別是愛情問題的闡釋和探索暴露了導演在創作上的野心。「北京愛情故事其實要探索的不是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城市的關係,這背後其實是對時代、對人性的探索。」某資深製片人表示。
《全民目擊》的導演非行稱《北愛》為「愛情史詩片」,對此,陳思誠表示,乍一聽這個說法挺嚇人,一聽史詩片還以為是特別主旋律的影片,不過非行導演可能是覺得影片在你視野上還算開闊,著眼點不算小。
很多業內人士在看完《北愛》後表示電影遠比想像的挖得更深,此前一直低估了陳思誠。藝術作品只有觸及到了人們內心的價值觀,才會自然發酵、形成大面積的熱議和廣泛思考,《北愛》的成功不是靠花邊,不是投機,來的很實在。
2.檔期電影?誠意之作:後續爆發力還會持續影片在去年八月份舉辦第一次發布會時就宣布定檔2014年情人節,很多人會覺得這只是情人節的「應景之作」甚至「情人節圈一把錢就完」。看完之後卻發現,與其說這是一部關於「愛情」的作品,不如說這是一部關於「愛」的作品,與其說是「北京愛情故事」,不如說是「城市愛情故事」,與其說是拍給年輕人看的,不如是拍給所有人看的。在電影《北愛》全國路演途中,各個城市的影院經理均普遍反映,其所在城市的年輕人喜歡,中老年觀眾也不少,照此推算,北愛的觀影熱潮將會持續很長時間。
「喜歡北愛的,都是有故事,愛生活的人。」某院線資深負責人表示,這個受眾基礎是很廣泛的,而不是說這是80後、90後的菜,60後、70後沒戲。導演陳思誠坦言,創作之初曾有投資人勸他剪掉老年人和小孩的戲份,認為這不符合平均年齡僅為21歲的所謂的「主流觀影人群」的胃口,導演陳思誠堅持保留了在他看來愛情中最純粹的這「一頭一尾」。「說白了,票房只是一個數字,我真沒那麼在乎」,陳思誠說:「我更看重的是跟觀眾的反饋,走那麼多城市、進那麼多影院跟觀眾交,聽到他們被感動、被溫暖,這是個找知音的過程。」
3. 結構刻意?環環相扣:裡面有導演的探索和追求影片在結構上的設置也讓很多觀眾點讚,五個年齡層、五種情感很容易讓影片形散神散,張力不夠。不過《北愛》卻在設置上環環相扣,彰顯了導演在敘事上的探索。資深影迷做了分析,「環形敘事內地導演用的並不多,典型的參考雖非同一類型片,但可以看看港片中諸如
杜琪峯的一些早期銀河風格化作品。而此番用環形結構嘗試大眾化的敘事,就要找到一個容易讓觀眾信服的方法去串聯五組男女。本片中使用的方法是家庭與工作這兩個關鍵的紐帶。」陳思誠與佟麗婭一對去串聯王學兵和餘男夫妻使用的是工作關係,而餘男串聯
梁家輝和劉嘉玲的亦是工作上的往來。這樣一來,前三個故事就以工作串聯起來。後兩個故事,實則是在第三個故事的基礎上,用一個家庭的親情關係引發的一老一少兩對兒。
而針對片中的小彩蛋,例如中學生男孩能看到「人背後的光」,化身超人飛上天空,餘男約會梁家輝的房間門牌號為「2046」,陳思誠險被車撞等,很多細心觀眾也都一一發現並做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