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有2094字,13張圖
通篇閱讀需要5分鐘
導讀
舌肌屬於橫紋肌,是舌的主要組成成分。舌體的變形及其位置的改變,均靠舌肌的舒縮來完成。本篇推文主要和大家聊聊和言語相關的肌肉解剖—舌肌,及舌在構音中具體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想了解更多肌電最新資訊、一手行業乾貨,各種有趣有料的業內人士快來加入「神經肌電學術圈」社區
舌肌共有八條,分為四條舌外肌和四條舌內肌。
今天我們先和大家聊聊四條舌外肌。
他們分別是:
1. 頦舌肌
2. 莖突舌肌
3. 舌骨舌肌
4. 顎舌肌
其中頦舌肌、莖突舌肌、舌骨舌肌由舌下神經支配,顎舌肌由迷走神經支配。
起點:
頦棘(superior mental spine)
止點:
舌骨體上緣;連接於自舌根至舌尖的黏膜下纖維組織(the submucous fibrous tissue)
看完頦舌肌的肌肉起止點,接下來我們針對頦舌肌的運動進行無獎競答!
頦舌肌後部纖維收縮將舌拉向前,使舌尖與牙齒和上齒齦(alveolar ridges)相抵。
頦舌肌前束纖維收縮後,舌如何運動?
頦舌肌前束纖維收縮使舌後縮。
整個頦舌肌收縮後,舌如何運動?
整個頦舌肌收縮可使舌向下,並使舌中間形成一個前後向槽形的形狀。
起點:
莖突的前外側
莖突下頜韌帶
(stylomandibular ligament)
止點:
部分纖維與舌上縱肌交錯走行;其餘纖維與舌骨舌肌相混合。
莖突舌肌收縮,舌如何運動?
拉舌向後向下,與頦舌肌互為拮抗;
拉舌根部向上,輔助舌內肌使舌體舌中間形成一個前後向槽形的形狀。
起點:
舌骨大角上緣和舌骨體。
止點:
與顎舌肌與莖突舌肌交錯走行。
舌骨舌肌收縮後,舌如何運動?
使舌後縮、下壓;
抬舌骨。
起點:
軟顎的前側緣。
止點:
由兩側向下與舌橫肌相交錯;與莖突舌肌和舌骨舌肌相交錯
顎舌肌收縮後,舌如何運動?
拉舌根部左右兩側向上形成凹槽形,或降低軟顎。
舌內肌共有四條,分別是:
1. 舌上縱肌(The superior longitudinal muscle)
2. 舌下縱肌(The inferior longititudinal muscle )
3. 舌橫肌(The transverse muscle )
4. 舌縱肌(The vertical muscle )
舌內肌全部由舌下神經支配。
下面讓我們逐一認識一下它們。
舌上縱肌
(The superior longitudinal muscle)
舌上縱肌可分為縱部和斜部。
起點:黏膜下纖維組織(submucous fibrous tissue)
止點:舌中部(the middle portion of the tongue)
註:舌上縱肌並不向前延伸至舌尖(這一點與舌下縱肌不同)。
舌下縱肌
(The inferior longititudinal muscle)
起點:部分纖維起源於舌骨
止點:部分纖維向前與莖突舌肌相交錯
註:舌下縱肌完全從舌根部延伸至舌尖
舌橫肌
(The transverse muscle)
起止點:
舌中間的纖維縱隔(the median fibrous septum)並側向呈扇形延伸止於舌側緣的黏膜下纖維組織(submucous fibrous tissue)
部分纖維與舌垂直肌肉(the vertical fibers)走行相同
舌垂直肌
(The vertical muscle)
起點:舌體的黏膜層(the mucous membrane)
止點:the sides and inferior surface of the tongue(作者:未能找到合適的表達,故將原文「搬運至此」)
最後,有很多形容人講話流利或笨拙的詞語都與舌有關,如「巧舌如簧」、「瞠目結舌」等等,那麼舌在構音中具體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欲知詳情,且往下看。
舌從外形上可分為:
Tip:nearest the front teeth
Blade:the part just below the upper alveolar ridge
Front:the part just below hard palate
Back:the part beneath the soft alate
MacNeilage and Shole(1964)使用表面肌電(surface electrode),分別在舌的13個位置點記錄了被試在發17種不同的[p]-元音(vowel)-[p]的單音節詞時的肌電圖,並使用x線和解剖學信息來描述在發元音時特定舌肌的運動。
但因為舌內肌走行縱橫交錯,彼此之間「糾纏不清」,所以作者無法標記出他們各自在構音運動中的具體運動;相對而言,舌外肌運動方式的更容易被識別標記出來。
Harcastle(1976)列出了舌在構音運動中的七種運動模式,筆者將其「搬運」至此處,與大家分享。
有一項有趣的發現是,「巧舌如簧」者的舌肌力量並不比普通人大,但他們擁有更好的肌肉耐力(Robin,et al.,1972),筆者私以為這便是他們可以做到「舌戰群儒」的原因之一。
- END -- 戳戳圖片 進入往期推薦 -
《什麼是fEMG II facial Electromyography?》《什麼是EMG || Electromyography?》《無聲通信》神經肌電學術圈,全力打造技術支持與科研服務 :1)可穿戴醫學監護設備,多生理傳感器融合解決方案;2)肌肉-計算機接口,腦電、視覺、語音等多模態信息相融合交互解決方案;3)對人體動作進行識別,提供手勢識別、步態運動模式識別解決方案;4)生理信號處理算法(HD-sEMG、sEMG、EEG、ECG)解決方案。
申請加入肌電學術圈社區、技術合作、產品分銷【掃描下方二維碼】
備註:單位 + 姓名 + 研究方向
聲明:本站所提供內容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