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輝因為自我介紹時分不清平翹舌音,而有了「渣渣輝」的外號。但其實不止他,很多南方人都分不清平翹舌音,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最近播出的電視劇《陳情令》裡,重慶人肖戰被一句臺詞給逼瘋了。
「我的母親,藏色散人是抱山散人之徒」,到了肖戰口中,就成了「帳社閃人」、「抱山閃人」、「抱三散人」,想要念準得重複好多次。
平翹舌音已經成了比甜鹹更能區分南北方人的標誌了。一個人不管怎麼強調自己的普通話標準,只要讓他讀一下「一張紙撕成十三層」,就能立馬原形畢露。
在一個分不清平翹舌的世界裡,張家輝可以變成渣渣輝,《陳情令》可以變成「岑勤令」,想推薦電影《斷背山》,結果別人可能去查的是《斷背·3》
我們以前的文章裡寫過,很多南方人都發不準前後鼻音(《讀準楊穎兩個字,真的太難了》),分不清n和l(《念對賈乃亮三個字,真的太難了》),但其實對南方人來說,想念對平翹舌音,一樣很難。
很多地方都不分平翹舌音
在許多南方省份的語文高考題中,平翹舌音往往是重點考察項目,如2015年重慶語文高考卷,字音辨析中一半都是考察平翹舌音的區分。像「撐(chēng)場面」和「奼(chà)紫嫣紅」,都是當地人極易讀錯的詞語。
北方人看了覺得毫無壓力,南方人卻要為此做出大量考前準備,結果也可能差強人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2006年9月10日,福州,一名小朋友觀看普通話宣傳周現場活動。北方人可能會覺得:我說的本來就是普通話
其實,南方人不容易分清平翹舌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大多數南方方言裡根本就沒有翹舌音,也就不存在什麼平翹舌音之間的區別。
許多南方地區的方言會用平舌音z-/c-/s-來分別代替翹舌音中zh-/ch-/sh-的發音,比如重慶話、成都話等西南官話。像張震嶽名字前兩個字中的zh-,重慶人一般會讀成z-,聽起來像是髒譖嶽[1]。
而重慶娃王源,在剛出道時,還會出現不分平翹舌音的情況。比如把「財產」兩個字讀成「才慘」。
經過不斷努力,王源的普通話已經說得非常標準了/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處於吳儂軟語區的上海人民也有這個煩惱。比如總是愛說「我們上海人」的周立波,會把「上海」讀成「喪海」。這也是因為,上海方言裡就沒有翹舌音,一律用對應的平舌音替代[2]。
雖然昆明方言中保留了翹舌音,但昆明人遇到有些詞還是會翻車,比如「生日」就會讀成「僧日」[3]。
不過,北方人也用不著急著嘲笑南方人,在一些北方地區,分不清平翹舌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常年自認普通話最標準的東北就是重災區。
2015年5月14日,長春市一家飯店,以東北民俗為主題,牆上掛滿了東北方言(東北嗑),「五脊六獸」「吭哧癟肚」「舞舞玄玄」「雞頭掰臉」這些東北話,吸引了不少顧客
東北方言中雖然的確存在平舌音與翹舌音兩類聲母,但東北人在日常講話中並不會刻意區分,故而出現混用的情況。他們通常會把翹舌音zh-/ch-sh-一律發成對應的平舌音z-/c-/s-[4]。
比如在宋丹丹的小品中,來自大城市鐵嶺的白雲大媽介紹新書《月子》時就說道:「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這裡就讀成了「紅旗遭攢,銀山銀海」。
前半句是因為平翹舌不分,後半句則是因為在東北話裡,r-一般發成y-的音[5],比如菜市場中常見的「豬肉」,會被讀成「豬又」。
而在天津方言中,用平舌音代替翹舌音的情況也普遍存在[6],值得一提的是,天津人還會把「這」讀成「介」,比如《武林外傳》的捕快燕小六每次盤查贓物時也會脫口就出「介嘛玩意兒」。
2018年12月23日,83歲高齡的相聲前輩田立禾先生演出單口相聲《吃燒餅》,津味相聲的迷人之處與天津方言的魅力分不開
實際上,很多地區不分平翹舌音也是近百年才發生的事情。
根據西方傳教士和中國早期方言調查的記錄,一百多年前,說官話的成都,說吳語的蘇州、無錫,說湘語的長沙與說客家話的梅縣以及說粵語的廣州都有翹舌音[7]。
明代張位的《問奇集》中提到西蜀「主為詛,出為處」,這個情況與現在的昆明話相同,雖然存在翹舌音,但部分翹舌音還是會用平舌音來讀。
近代,趙元任的《現代吳語的研究》中也指出,20世紀初老派蘇州人會把「知」、「照」這類的字讀成翹舌音,來對「知」和「茲」、「招」和「糟」這兩組平翹舌音的字進行區分。
2009年8月,蘇州,評彈藝術。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
而在1992年出版的《當代吳語研究》和1998年出版的《江蘇省志·方言志》兩本書中寫到,蘇州方言聲母系統已無翹舌音[8]。
哪裡的平翹舌不分最嚴重
不過,如果跟粵語比起來,這些地方的平翹舌讀音雖然不分,但還沒那麼難。
在大多數南方地區的方言裡,翹舌音zh-/ch-/sh都會很嚴格地分別對應平舌音z-/c-/s-,韻母和音調則幾乎不變(除了有些分不清前後鼻音的地區)。粵語卻一枝獨秀,對應方式千奇百怪,讓人搞不懂套路[9]。
2018年9月9日,《廣州2018張國榮黑膠唱片珍藏展》免費向公眾開放。粵語雖難,粵語流行音樂卻擁有大量歌迷
比如蔡少芬在甄嬛傳中的名臺詞:臣妾真的做不到啊。這句話中的翹舌音chén在粵語中的發音是sàn,不但翹舌與平舌對應不一致,連韻母和聲調也發生了變化。
蔡少芬想要念準普通話,不僅得先搞定平翹舌音,還得把韻母和聲調也讀對,這難度可比單純念對平翹舌難多了。
這是由於普通話中只有23個聲母、39個韻母和4個聲調,粵語相比之下就豐富得多,共有19個聲母,56個韻母和九聲六調。
對於香港人來說,說好普通話,不僅平翹舌是難點,四聲也並不容易 /《王牌對王牌》
比如「利」和「力」兩個字,在普通話裡讀音完全相同,而到了粵語中對應的拼音分別是「lei」和「lik」。
在說普通話時,廣東人想讀出翹舌音甚至還會讀得不倫不類,形成介於翹舌音和平舌音之間的「中介語」[7]。比如古天樂曾在廣州參加車展,代言時就操著特色的港普說:「就想立刻去炸死。」
原話其實是:就想立刻去駕駛。除了把「駛」這個音發得不倫不類,「駕」也讀得不標準。
除了不會讀翹舌音,有時候廣東人甚至還發不好平舌音。
很多南方地區雖然沒有翹舌音的概念,會把「純真」讀成「存怎」,但遇到平舌音就基本沒什麼障礙了,比如「存在」,該怎麼讀就怎麼讀。而廣東人則多半會把「存在」讀成「群在」。
2015年07月19日,內蒙古呼倫貝爾,林青霞、朱茵出席某節目發布會。搞笑的港普成為香港明星參加節目的新看點
這是因為,「存」這個字在粵語中讀「cyun",在粵語發音系統中,平舌音z-/c-/s-在與韻母yu搭配時往往就會發成對應的j-/q-/x-來。
既不會翹舌音,也讀不準平舌音,也難怪廣東人一開口問「裡系怎麼雞到呢」就被對方摸索到了底細。
學習平翹舌,還得看方言
能發出平翹舌的人,總是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人發不出來。但實際上,平翹舌音不僅看起來相似,在發音方式上也很相近。
普通話中的翹舌音是舌尖抵住或觸及硬顎前部,阻礙氣流摩擦成聲,而平舌音則是用舌尖抵住上齒齦,阻礙氣流摩擦發聲。這也就是說,只要舌頭上翹的幅度把握不準,也許就會發錯音[10]。
當然,舌頭轉不過來彎可能是所有人的通病,而對於南方人來說,他們要面臨的問題也許更多。比如,他們的耳朵甚至可能都很難分辨出平翹舌音的區別,更別提正確地讀出來了。
一般情況下,人們聽音辨音的能力早於發音能力,後期的語音輸入即使再強大,也難以將早期語音輸入中的固有印象根除。
在學習第二語言的過程中,如果兩種語言差別較大,新的語言學習也會受到幹擾,這也就是「母語遷移」[11]。
河南洛陽一名保安自學英語30年,能給高中生輔導功課。很多人剛開始學英語,甚至會用中文標記讀音,比如"how are you——好啊又"
所以,同樣是方言裡不分平翹舌,東北人說普通話時就能分清平翹舌,廣東人卻始終在排行榜裡墊底,這就與各方言和普通話的接近程度有關了。
東北話中有23個韻母,39個聲母,4個聲調,與普通話完全一致。除了有些字的發音不太相同,幾乎沒什麼區別。在普通話已基本普及的當下,很多年輕人幾乎都不會像老人一樣不分平翹舌。
而常年被認為普通話最不標準的福建和廣東,他們的方言與普通話的差異也非常大。
閩語的代表閩南語中,有14個聲母和79個韻母,聲母的數量略低於普通話,而韻母數則遠遠超出。難怪聽他們講話有種聽天書的錯覺。
2017年2月20日,福建莆田,莆仙戲演員在後臺看手機。閩南語對外鄉人來說,實在太難聽懂。莆仙戲也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詞彙和語法上,粵語與普通話基本詞彙的相同比重僅為27.89%,閩南語更是低到了22.68%[12]。
比如粵語中的草莓是「士多俾梨」,音譯自英語,而「我愛你」在廣東白話裡則是「我鍾意你」。學普通話在廣東人和福建人看來,似乎不亞於學一門外語。
而對於艱難學習普通話的廣東人來說,平翹舌這種對表達影響不大的發音,自然不那麼受重視。畢竟,他們不把「那麼難」讀成「辣麼藍「已經是頭等大事了。
2010年3月13日,倫敦,第9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吸引了這些從小學漢語的孩子們前來捧場。我們學普通話,跟外國人學漢語比起來,不算什麼了
不過,想要念好平翹舌也並非沒有辦法可循。日積月累的模仿、練習與比較就是唯一正途。
浙江衛視的快嘴華少,湖南衛視的金牌主持人何炅,都是來自不會翹舌音的地區。經歷了常年累月的訓練,現在讓他們讀上一段「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的繞口令,相信一定比你說得還像北方人。
參考文獻:
[1]戴偉,周文德.巴蜀方言重慶話的語音特點[J].重慶師專學報,1999(01):98-102.
[2]葉軍.上海地方普通話口音特徵語項動態分析[J].語言文字應用,2012(S1):130-138.
[3]陳希. 雲南官話音系源流研究[D].南開大學,2013.
[4]王慧.吉林方言區聲母zh、ch、sh的辨正[J].東疆學刊,1996(03):66.
[5]史寶鈞 ,王桂蘭.如何糾正學生平翹舌不分的發音問題[J].遼寧教育,1995(06):30.
[6]衡桂珍.方言與普通話語音差異研究[J].語文建設,2016(15):79-80.
[7] 柳俊琳. 母語為粵語的普通話學習者學習偏誤研究[D].湖南師範大學,2010.
[8]莫媧. 太湖片吳語存在翹舌音[N].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04-17(004).
[9]楊曉宇.翹舌音對粵方言區學生學習普通話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3):151-152.
[10]劉海萍. 粵方言語境下初中語文朗讀教學的策略研究[D].廣州大學,2016.
[11]宗世海.粵方言區大學生普通話習得中的方音負遷移現象調查報告[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00(01):86-98.
[12]王華,崔榮昌.從基本詞彙看普通話與漢語諸方言的親疏關係[J].語文知識,2007(02):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