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打個電話或者工作一會兒,但是兩個孩子在身邊玩兒的正開心,吵吵鬧鬧,此起彼伏。怎麼辦?一種可能是:孩子雖然委屈的閉了嘴,但是看到他們難過的眼神,你心裡湧出的內疚和擔心卻開始吵鬧,使得你在「安靜」的房間,也沒有辦法安下心來工作。今天分享的案例來自昨天剛剛結束的遊戲力工作坊上的一位媽媽,叫鄧鄧。昨天晚上和侄兒(3歲)侄女(6歲)玩追逐打鬧遊戲,倆娃滿屋尖叫歡笑,這時候,爺爺要接一個電話,說我們聲音太吵了,要安靜一點。小侄女聽了,馬上拉著我的手,帶我到爸媽臥室,跟我說:自從小侄女(姐姐)指定這是「安靜王國」後,小侄兒(弟弟)也跟著姐姐,達成默契,在爺爺打電話的時候,進到這間房,小聲或者不說話,出門後就繼續喊叫。
當天晚上,我回去比較晚,差不多10點了,小侄女房間已經熄燈準備睡覺了,小侄女聽到姑姑回來了,也很開心,馬上從床上爬起來,我到門口問:我說我明天去「學習王國」,小侄女問「學習王國」是幹什麼的?我說「學習王國」就是上課的地方,你是不是很快也要去「學習王國」了?(小侄女9月即將開學)我說,好呀,那我們現在晚安,明天太陽升起來的時候,「朝陽王國」見。
中午休息的時候,大家出去吃飯,我想單獨留下來,安靜一會兒,再整理一下下午要講的內容。所以故意留在後面。一會兒,一個學員看到我獨自在房間裡,體貼的走過來問,「老師,要不要幫你帶點吃的上來?」「謝謝你不用了,我想一個人安靜一會兒」,但是這樣回答很無趣,而且很容易讓對方誤會為「她打擾我了」,可能有點不舒服。「我中午想去『安靜王國』,你們先去『食物王國』吧。」
第2天早上,鄧鄧遲到了。(估計是「夢的王國」太美麗,而「交通王國」不友好)
我們的規矩是遲到要發紅包,於是鄧鄧發來的紅包是這樣的:
看到她說在「遙感王國」裡感受我們的分享,仿佛真的能感覺到我們的心彼此相連,同在一起。大家開心的領了紅包,一笑置之。我想,這樣的表達方式,相對於「對不起對不起,我遲到了,實在是太堵車了,抱歉啊,你們先開始」,對於遲到的那個人,也會更輕鬆,心裡少一些擔心跟焦慮。
兩天工作坊結束,大家回到現實生活,但是因為這兩天在「遊戲王國」的相聚,我們都得到了能量的補給,我們的生命中也有至少兩天的時間是彼此融入在一起的。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同一個國家的人,我們會說同樣的遊戲語言,這使得我們彼此的聯結仿佛更緊密了。我非常喜歡這個案例,它把生活中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景色,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狀態,都劃分為不同的「王國」。使得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狀態,更多的接納和理解。事實上,我們的人生也真的是由這些不同的狀態組成的,不可能用同樣的狀態,來面對整個世界。
有的時候很努力,有的時候想放肆,有的時候歲月靜好,有的時候暴風驟雨;我們就是一個不同的狀態和感受組成的活生生的人,所以就猶如我們在不同的場景中穿梭一樣。而「王國」這個概念,把我們的不同的狀態,非常形象的表達出來。不同王國之間仿佛有一條看不見的「國境線」,這使得我們既能夠在一個狀態中,得到封閉的空間,又能夠通過跨越這條界線,有一個狀態的明顯的切換。
我試著,給這個遊戲做一些
解析,管中窺豹,拋磚引玉。
第一,我們看到,提出「安靜王國」這個概念的,其實是孩子。孩子既能夠理解家長說要「安靜一下」的指令,能夠看到家長的需求。但同時,也想要滿足自己「遊戲」的需求。因為孩子處在一個比較放鬆的遊戲的狀態,沒有被呵斥,沒有被指責,所以依然是在一個很靈動有創造性的狀態下,想出了既能夠
滿足自己的需求——有趣,又能夠
滿足家長的需求——安靜一下,兩全其美的辦法。設置一個安靜的空間,同時也為自己保留了「吵鬧王國」等等其他的選擇,在爺爺打完電話之後,可以繼續吵鬧。對孩子來說,用不同「王國區域的劃分」來表達家長的需求,來表達他們自己的情感狀態,也是一個形象的「區分」,一個「邊界」,幫助他們更好的尊重邊界,尊重別人的需求,以及切換自己的狀態。所以在「遊戲力」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
跟隨」。我們讓孩子掌握主動權的時候,他們是能夠很輕鬆的想出,同時滿足父母和他們自己的需求的,有趣的辦法的。
第二,孩子能夠想出這個主意的前提是,他們自己的狀態不是被指責的,不是緊張的,他們的感性的大腦在活躍著。她說的不是「你們這麼吵,煩死了」,也不是,「你們安靜一點」,而是:「炸暈了」本身就是一個遊戲的表達,是一個很誇張的,擬人,有趣的表達。既傳遞了她的需求是什麼,也能夠看到她是在努力用孩子的語言和他們溝通。這也是「遊戲力」裡非常重要的一點,叫做「
裝傻」,用誇張,有趣的方式代替「一本正經」的表達。孩子被她的遊戲力所帶動,才能夠想出安「安靜王國」這樣的創意。
第三,當孩子有一個好點子的時候,要及時的跟隨,並且給予更多的延伸和拓展。這些,都是姑姑在用孩子的語言方式進行擴大和拓展,用孩子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孩子就會非常容易接受,並且覺得很有意思,覺得「我們是一國」的。
下一次,當你在「對孩子吼」,以及「忍氣吞聲」之間進退為難的時候,記得你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叫做「遊戲」。用「遊戲」的方式去表達,不會破壞關係,又能夠滿足雙方的需求,最最重要的是:
什麼是遊戲力?
遊戲力,是心理學博士勞倫斯科恩提出來的一種育兒理念。
他把多年在一線心理諮詢和遊戲治療的理論撰寫出《遊戲力》等書,獲得美國金獎,並且被翻譯成14種語言。
很多人讀過他的書,現在,你有機會看到那些鬼馬精靈活潑有趣的遊戲,在工作坊中活生生的呈現出來,並且,參與進去。
只是玩遊戲嗎?
遊戲力是基於心理學、腦科學和兒童發展規律的育兒體系。以遊戲激發孩子的內在自信,培養孩子良好情緒和管理情緒的能力,解決常見親子衝突,構建高質量的親子關係。
跟誰一起玩?
科恩親授遊戲力講師
P.E.T.父母效能訓練資深講師
Y.E.T.青少年效能訓練講師
心理諮詢師,兒童沙遊師
育兒公眾號《凱叔講故事》多次特約課程合作,
特約撰稿人
凱叔育兒app 「凱叔同學」答疑專家
出版育兒書《把最好的自己給孩子》
孕期心理讀本《一肚子幸福》
攝影育兒攻略《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句我愛你》
系統學習HMI美式專業催眠
焦點解決治療
家庭系統排列
舞動治療
TA人際溝通
再評價相互諮詢
蘇姍奶奶講故事
即興喜劇
蓋洛普優勢
正念
長期一線和孩子,家長的心理諮詢工作,
非常了解家長的困惑和孩子的壓力。
善於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僅給出方法,
更給出方法後面的「根本」。
玩有什麼用?
引導父母使用孩子的語言——遊戲,和孩子進行交流,建立聯結。
保持輕鬆的心態,助力孩子成長。
如果我們想告訴孩子什麼,更好的方式是「玩給他看」;
如果我們想聽懂孩子在說什麼,更好的方式是「跟著他玩」。
什麼時間玩:
9月16,17(周一周二)
地點:上海靜安區
10月12,13(周六周日)
地點:北京 交通便利處
門票多少錢?
統一價格2280元/人
參加過馬瑞老師P.E.T.工作坊的老學員(憑證書)減200元。
報名方式:
加小助手微信號:tree2012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