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中國遊客到國外旅行都喜歡參觀當地的唐人街,我也不例外。唐人街在濃縮海外中國人的家鄉情懷的同時,也是外國人了解中華文化的窗口。對中國遊客來說,唐人街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保留了中華文明的核心,融入了當地特色。
泰國規模最大、商業最繁華的唐人街位於曼谷鬧市區,不僅當地華人、華人遊客,土著和外國遊客也喜歡在這裡消磨時間。曼谷唐人街是泰國唯一通行潮州的唐人街。
這裡所說的「潮州」現在不是指中國廣東省潮州市,而是指歷史上的「潮州」和潮州文化地區。
早在過去的兩個世紀裡,陽光、福建和海南居民就有南陽的傳統,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是主要目的地。今天,中國人佔泰國總人口的12%至14%,60%以上是潮州人的後裔。一些年輕人不能完全用潮州語交流,但中老年人可以說潮州語的比例很高。因此,曼谷唐人街的鑄幣通行不受阻並不奇怪。
在國內,潮汕人群體很少自稱是潮州人,但海外潮州人更認可「潮州人」一詞。因為很多中國人下南陽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早產」的說法。
上午曼谷唐人街很安靜,來購物的當地人和遊客不多。下午3 ~ 4點以後,人氣越來越旺,夜幕降臨,夜燈亮起時,人氣達到頂峰。原因很簡單。上班族下班,有時間購物,其次遊客去旅行,晚上散步,買手信或者吃飯。
曼谷唐人街的招牌保留著上個世紀初的面貌,這些招牌中有「杜朵」、「潮州」三個字,人們一看就知道與潮汕人有關。
玩的時候,中國人在這邊開的店大部分與食物、藥品、黃金、珠寶、手信有關,最接地氣的是大包裝紙,這個包裝統一在唐人街的一條內街上,賣的東西和廣東潮州、汕頭、鄱陽湖等夜市小吃非常相似,有些比潮汕本土傳統。
曼谷唐人街的潮汕小吃有炒年糕、魚糕湯、鴨肉、鴨肉等,每個攤位都很簡陋,但味道純正,生意也很好。
銀是用米草做的河粉一樣的食品,原來只有潮汕人有這個名字,可以斷定這個攤位和「潮州人」有淵源,據說泰國國內流行的「泰炒」也是在學習炒潮州菜的同時進化而來的。
在曼谷唐人街,與當地商人、職員用喬語交談非常親切。這些潮州後裔都是二、三、甚至四代泰國華人。能保存鄉音和本刊的飲食文化真是難得。這說明潮州料理真的很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