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和張治中:主席為何說你日記吹噓我,張說春風化雨的感覺

2021-01-09 騰訊網

毛主席與張治中:讓你做彭德懷副手委屈了吧?你的日記盡在吹噓我

留在北平,促成新疆解放

1949年,時年60歲的張治中經過反覆思想鬥爭,決定留在北京,並發表了著名的《對時局的聲明》,以此表明自己的態度。他說:"我多年來所積累的內心苦悶與之一掃而空,真是精神上獲得了解放!"毛主席對張治中慰勉有嘉,希望他參加新政協和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張治中表示:"過去這一階段的政權是我們負責,今已失敗,成為過去了,我這個人也已成為歷史了。"毛主席笑著說:"過去就算過去了,等於過了年三十,今後就從年初一做起好了。"

張治中當即感動地說:"聽從您的吩咐,好好為新中國服務。"隨即毛主席要張治中出面促成新疆和平解放。於是,張治中憑自己與新疆陶峙嶽、包爾漢等人的關係,三次去電指出:"兄等應為革命大義,新疆和平亦為全省人民和全體官兵利害計,及時表明態度。正式宣布與廣州政府斷絕關係,歸向人民民主陣營。"不久,新疆警備總司令陶峙嶽、新疆省主席包爾漢通電起義,新疆獲得了和平解放。

留守西北,做彭德懷副手

新疆和平解放後。毛主席十分高興,命令彭德懷以西北軍負責人名義飛赴烏魯木齊。同時對張治中說:"希望你到西北去與彭德懷合作,我們再來一次國共合作吧。"張治中說:"現在是您的領導,談不上什麼國共合作,不過西北不少人和部隊常常懷念我,我也常常想念他們,您認為我有必要先去新疆。我願做彭老總的顧問。"毛主席笑道:"你去做彭德懷的副手,委屈了吧。你過去是西北四省的軍政長官,現在當副手,委屈了吧?"張治中忙說:"我誠意接受,聽命令,聽吩咐。"毛主席又說:"你有時還得回北京,今後可往返於西安、烏魯木齊、北京之間。"張治中表示:"請您放心,我一定和彭主席合作好。"

張治中上任後,先受彭德懷的委託,對起義部隊做了大量的、細緻的工作,為穩定西北局勢,促進西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對此彭德懷說:"張治中先生起到了我們無法起到的作用。他與我們合作得很好。"

的確,張治中與西北局領導人彭德懷、楊明軒、張稼夫、汪鋒、趙壽山等相處得很融洽。在西安,彭老總把楊虎城的公館修繕一新,給張治中夫婦居住,張治中也經常送一些食品給西北局負責同志。在工作中,張治中更做到了肝膽相照。當時西北軍政委員會的幹部大多是從陝甘寧邊區政府調來的,習慣於陝北的生活,每天只吃兩頓飯,既影響工作,又影響身體健康。張治中認為很不合理,就向彭德懷進言:"現在進城了,條件變了,為了保證身體健康,提高工作效率,應改每天兩頓為每天三頓。"這個意見立即得到了彭德懷同志的採納,很快付諸實施了。

參政議政,成為主席諍友

1954年,張治中調回北京工作,先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民茨中央副主席等職。張治中調回北京時,正值全國人大第一屆第一次會議開幕前夕。他聽說毛主席在會議上不準備講話,就通過周總理和彭真同志向毛主席建議說:"人民領袖應該在人民代表大會上講話,這是人民的意願。"但後來周總理和彭真告訴他,毛主席還是決定不發表講話。

於是,張治中便直接寫信給毛主席,說:"這次人大會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您是國家主席,開幕式時又是主持人,怎能不講話?"過了兩天,毛主席找到張治中說,"就只你一令人希望我講話。"張治中說:"不是的,不只我一個人,全體代表和全國人民都希望您能講話,聽到您的聲音。"毛主席沉吟了一陣,然後默默地說:"那讓我考慮一下再說吧!"到了開幕那天,毛主席果真發表了著名的講話:"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掌聲。大會休息時,毛主席幽默地對張治中說:"你勝利了,本來不準備講話,誰知一拿起筆越寫越多,真成了一篇講話。"張治中說:"這是人民的希望,您的講話太鼓舞人心了。"

不久,全國人大緊接著舉行第一次常委會。會後,張治中提了個書面建議,主張每個常委每年都要出去視察,了解地方情況,聽取民眾意見,這樣開會才好提出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劉少奇委員長收到建議後,認為很好,就轉給毛主席看了。毛主席看後,立即批道:"此建議很好,可把範圍擴大到全國人大代表。"以後,毛主席又"加上全國委員",這一制度形成後,到今天已有30多年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是張治中先生首先提出來的。

的確。張治中對中國共產黨的領袖們在政治上是十分坦率的。張治中知道毛主席、周總理和劉少奇同志日理萬機,常常通夜不眠。所以碰到他們,張治中總是認真地問:"您昨晚到底睡沒睡,如果不注意休息,我是要提就見的。"對方只好苦笑搪塞過去。1959年,毛主席表示要退居二線,內部傳達座談。張治中發言說:"這也好,讓毛主席多些休息時間,好多考慮大問題,是件好事。"張治中還多次對周總理說:"像這樣不知疲倦地工作,長此下去,是難以為繼的,我真為您擔心,您也太不聽我的勸告了。"

為出版日記,與毛主席爭論

1958年,毛主席決定到中南和華東部分省市視察,特地邀請張治中隨行。杭州是這次巡視的最後一站,下榻賓館後,張治中把20多天中所寫的近4萬字的日記整理裝訂成一本小冊子,取名《真摯、親切、爽快、率直、英明、偉大的人民領袖——隨從毛主席視察日記》,並送給毛主席審閱。

毛主席看了題目後,當著柯慶施、陳不顯等人的面說:"你的日記我是不看的,你盡在吹噓我。""不過,我是想發表的,還是請您先看看。"張治中堅持道。"我不看你就不能發表。"毛主席笑著說。張治中也笑著爭辯說,"我有言論自由權。"毛主席說:"你寫的是我的事情,我不答應,當然不能隨便發表。過去蕭三也寫過一篇文章,我也曾不讓他發表。"張治中見事情有些僵了,就進一步解釋說:"我寫的都是親身見聞,是合乎實際的,有一句說一句,一點也沒有誇大。您應看了之後才能表態,如既不看又不準發表,那我不服。"毛主席最後表示:"那好,我再考慮考慮,但是你只能說服,不能壓服!"

幾天後,在由滬返京的列車上,張治中再次向毛主席進言說:"我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我覺得主席存著一種戒心。""什麼戒心?"毛主席問。"您好像隨時存在著怕造成個人崇拜的戒心。"張治中說。"說下去。"毛主席回答。"您是中國的列寧,不是中國的史達林,您不像史達林那樣會造成個人崇拜的。"毛主席說:"你的目的是要我同意發表你的日記吧?"張治中說:"我的日記發不發表關係不大,您完全可以決定。但最近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兩本《毛主席在群眾中》的書,出版後大受歡迎,大家爭相傳閱,您看到了沒有?"毛主席見張治中將自己的軍,就強硬地說:"凡是說到我的,我向來不看。我知道後,就不許出版。"張治中最後承認這次爭論失敗了。回到北京後,朋友們問他此行的感受如何,他高興地說:"一句話,隨主席考察20日,天天如在春風化雨之中。"

晚年生活,得到主席關心

張治中在新中國的土地上平靜地生活了19年後,到1969年時,不幸辭世,享年79歲。在張治中生命的最後兩年,他的生活也遭到了一定的打擾,但他還是有幸得到了毛主席的關心,最後辭世也走得比較安詳。

據記載,1968年10月1日,張治中已經身患疾病,但遵照他的意願,周恩來總理還是安排他上天安門城樓歡度國慶節,不過,當時他已不能行走,上城樓基本都是靠著警衛員推輪椅才上去天安門的。當靠近毛主席時,張治中拉了拉毛主席,緩慢地對主席說:"您的步子走得太快,我是難以跟上的。毛主席聽了沉吟了一下,然後握著張治中的手說:"你好好養病吧,保重身體。"

張治中回到家後,病情加重,到了10月17日時病情更重,他在病床上口授了自己的遺囑,他說:"我的病體已不行了,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已近八十,自無遺憾。理明牽掛少,心閒歲月寬。我請求在我死後能追認我為共產黨員。遺憾的是我不能再為祖國和平統一盡力了……"1969年4月6日,張治中先生與世長辭了,終年79歲。4月9日,張治中的遺體安葬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周總理親臨主持告別儀式。

其實,在那個時期,毛主席曾明確指示說:"張治中先生是我們的朋友,是民主黨派負責人,大家要清楚,在共產黨以前就有了孫中山領導的革命。" 周總理也強調說:"毛主席去重慶談判,是張治中接去的,毛主席回延安也是張治中去送的,他是我們的真朋友。"

生平軼事,為了和平受好評

張治中先生一生軼事不少,最明顯的有兩件:一件是關於他終於愛情的故事,另一件是關於他直言進諫的故事。

張治中與妻子洪希厚,兩人十八九歲就早早就結婚了,當時張治中家境貧寒,但妻子始終對他不離不棄,尤其難得的是,他的妻子從來不幹涉他的工作,而且除了張治中帶兵在外徵戰之外,夫人洪希厚幾乎從不與他分離,兩人相守一直到終老。洪希厚到1976年,83歲病逝。

張治中在國民黨政府任職時,經常向蔣介石直言進諫,有明確記載的就至少有四次,包括皖南事變後上萬言書,1945年為反對內戰再上萬言書,1948年建議下野的蔣介石親蘇和共,1949年時還給蔣介石寫了長篇改革建議。但總得來說,張治中對蔣介石的直言進諫並未讓蔣介石改弦更張,這可能與其最後決定留在北平,加入新中國建設有一定的關係。

針對張治中留在大陸的評價,很多人都給出了自己的評價,比如蔣介石就因此痛罵張治中說"革命叛徒,文白無能喪權辱國",蔣經國則說"他太天真了,將來死無葬身之地"。毛主席評價張治中說,"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周恩來則評價說,"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是一個愛國主義者"。

正是張治中這種不論在曹在漢,都心繫和平,為中國和平奔波的精神,所以被後人尊稱為"和平將軍"。

相關焦點

  • 毛主席和張治中:張說「高興、舒服」,主席為何說「還有距離」
    毛主席邀請張治中視察,張談了肺腑之言,主席為何說「還有距離」毛澤東主席與張治中將軍的交往,始於1945秋重慶談判前,張先生三到延安聯絡之際開始的。在後來長期的接觸中,他們之間的交流逐漸變得無拘無束和互相關懷。
  • 國民黨上將張治中,建國後擔任國防副主席,為何沒能評上元帥?
    要是其他人說這話,我都不帶看的,直接定義為謠言,畢竟張治中是國民黨人,怎麼可能授共產黨的元帥哪?不過張素久的身份不一樣,她是張治中的女兒,她的資料比較具有權威性,我不得不去查驗一下。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國民黨上將張治中還真有資格授元帥。
  • 口述歷史 張治中三訪張學良!
    20日至11月1日,張素我隨父親張治中訪問臺灣,此時,臺灣光復不久,她在臺灣的十日之行,最後一站見到了在幽禁中的張學良,目睹了張學良和趙四小姐的落寞和無助。我們同去的人,各玩各的,打網球、沐浴、爬山或聊天:我和一真夫婦、四叔打了好一會桌球。吃過午飯,父親與張學良接著再談。趙四小姐帶著我和媽媽、弟媳錢嫵上山去散步。趙四小姐身體很弱,我們沿著小路上山,走到空中吊橋,在橋頭一看,跨在兩山之間很長。我初在橋上向下看也有些膽寒,但弟媳婦嫵妹和我毫不在乎地放大步子走過去,以後我們又來回走了兩次。母親看我們走,她也跟著走過去。
  • 重慶珍檔丨重慶談判時,毛主席戴的帽子暗藏什麼玄機?
    毛主席決定去重慶,毛澤東去重慶談判的電報打亂了蔣介石原來的設想。也就是說,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部長張治中和駐中國的美國大使赫爾利來到延安,讓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代表團去重慶進行了交涉。1945年8月27日,張治中,赫爾利乘坐美軍飛機抵達延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伯渠等親臨延安新修機場,解決了他們的安全問題。主席的形象也很重要,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領導人的形象,一直被國民黨反動派肆意歪曲。
  • 傳奇的古月:一生飾演84次毛主席,主席女兒李訥見到他後大哭
    2:有緣出演毛主席古月長得像毛主席的事情,最開始大家並沒有注意到。有一次,古月去外地出差,坐在他對面的一位旅客不停盯著他看。這樣一直看著讓古月感覺不是很舒服,開始只是忍著沒有說什麼,後來忍不住質問道:你幹嘛一直盯著我看?
  • 《決勝時刻》毛主席盡顯幽默本性,最後五分鐘值得流淚鼓掌
    《我和我的祖國》、《攀登者》、《中國機長》等重點影片都將在9月30和大家見面。在之前,從9月12日延期至20日上映的這部電影,你同樣不能錯過——本片依然有打造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三部曲的黃建新擔任監製,並和寧海強導演共同執導。
  • 傳奇的古月:一生飾演84次毛主席,主席女兒李訥見到他後放聲大哭
    在所有特型演員中,古月無疑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他飾演的毛澤東無論是神情還是樣貌都是幾乎很難超越,其所塑造的毛主席螢屏形象也成為難以超越的經典。  古月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演主席是我終身的任務,我會一直演下去。現在我最想演一些鮮為人知的老年毛主席的形象……因為這段歷史不能空白,我們要對後代負責。
  • 毛主席對張國燾是如何寬宏大度的?說出來你可能不知道
    1937年初,張國燾回到延安,毛澤東要求大家繼續尊重他,稱呼他為:「張主席」。 他本人也經常與他來往、交談,照常和他說笑,拉家常。
  • 1955年授銜時,毛主席走到這位開國中將面前,說:你瘦了
    當毛主席來到一位開國中將面前時,上下細細地打量了他一番,說:「哦,你是頓星雲,瘦了嘛!」 毛主席又注意到了他的肩章,不同於其他海軍將領的黑底肩章,而是與空軍相同的藍底金板,又說道:「哦,你當了海軍航空兵司令員?」 頓星雲回答:「報告主席,是的!」然後又說了句:「主席,您好!」
  • 毛主席對這位秘書說,你官做大了,這兩年都不來看我了
    據統計,毛主席一生有30多位秘書,有的成為開國大將,比如譚政,有的卻被開除黨籍,鋃鐺入獄,比如陳伯達。陳伯達,福建泉州惠安人,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擔任編輯,練就了過硬的文筆。加入革命隊伍之後,陳伯達一直從事秘書工作。1937年,陳伯達來到革命聖地延安,擔任毛主席的政治秘書。
  • 毛主席的座上賓!
    建築恢宏的人民大會堂體量非常大,幽深的走廊通向燈火通明的一處小餐廳,只見三張大圓桌呈品字形排列,上面擺放著香菸、水果、飲品和精美的餐具,對應每個座位都有一個名籤。他首先請特邀的幾位勞動模範隨便抽菸、喝茶、吃糖果,不要拘束,然後風趣地說:「今天既不是過生日,也不是祝壽,而是與工人、農民、解放軍實行三同。我用自己的稿費請大家吃頓飯。我的孩子沒讓來,他們不夠資格,這裡有工人、農民、解放軍,不光吃飯,還要談談話嘛。」此刻,王進喜完全沉浸在激動、幸福、炫目、歡悅所匯成的漩渦之中,既不吃也不喝,目不轉睛地盯著毛主席使勁地端詳。
  • 毛主席居然是李小龍的影迷?看李小龍電影主席居然落淚叫好?
    看到毛主席很高興的樣子,醫護人員和秘書也都很高興,主席的眼睛不那麼累,也能通過電影放鬆一下心情。於是大家就琢磨著,內地和國外的電影都放得差不多了,能不能放放香港的電影?當時最火的就是李小龍,不但在香港火,也在世界各地颳起了一陣李小龍旋風,包括華人社會在內的世界各地都很喜歡他的功夫電影,然而內地卻沒有人了解李小龍,怎麼搞李小龍的電影呢?
  • 聽完毛岸英犧牲過程的匯報後,毛主席的一席話說得彭德懷老淚縱橫
    「你失去了一個兒子,我也失去了一個兒子,他們犧牲得光榮」。1953年4月,我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級英雄黃繼光的母親鄧芳芝參加全國婦聯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結束後,毛主席緊握鄧芳芝的手,動情地說了這樣一番話。
  • 蕭華:17歲師政委,39歲授上將,毛主席說:你我都犯殺氣
    毛主席正在看書,聞聲立即放下書,笑著迎過來,說:「哦,你就是那個很能幹的蕭華?」看到毛主席的笑容,蕭華一下子放鬆了,坐下來跟毛主席交談起來。毛主席問:「你今年多大?」蕭華答:「十五。」嚴招勝還被蒙在鼓裡,直到回家之後,鄰居阿婆對她說:「招秀子,你家華仔讓我告訴你,他跟毛委員當紅軍打天下去了!」嚴招勝一聽,拿出一雙布鞋就往外跑,一口氣追出幾裡地,終於追上了蕭華。她一把攬住蕭華,哭著說:「華仔,你怎麼不跟娘說一聲,就走哇!」
  • 理髮師回憶:毛主席髮型是如何設計出來的?
    縱觀毛主席一生雖然起伏跌宕,但每一程路皆是步履堅定,自信從容。作為黨和國家的領袖,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造成深遠影響,因此他一向嚴格自我要求,令自己任何方面趨近於完美。一如最後一次出席全國代表大會之時,毛主席的身體狀況不容樂觀,待會議結束之後已經無法站起來,因此堅持讓所有代表先行退場,說出了那一句「你們不走,我也不好走。」
  • 劉燁爆演毛主席很緊張 除了身高都比主席渺小
    劉燁:我的戲份已經拍了五分之一,目前為止一切順利。  廣州日報:聽說為了演毛主席,你特意去吃辣椒學韶山話?  劉燁:我找了一個韶山朋友,教我一些韶山話,然後錄下音,我在劇組天天聽,跟著學。韶山話有自己的特色,比如z和zh部分,h發音成f,「開慧妹妹」會說成「開費妹妹」,這些都是比較有特色的話。
  • 秦始皇負面評價如潮,為何毛主席卻對郭沫若說「勸君少罵秦始皇」
    延續這種傳統,郭沫若先生在他的先秦思想史研究著作《十批判書》中的《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一文中對秦始皇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和否定。毛主席看了以後寫了一首詩送給郭沫若先生,對郭沫若先生的研究結論提出了不同意見。
  • 毛主席的特型演員韓清華表示,有損主席形象的事情我不幹
    近些年,以扮演偉人毛澤東而活躍在影視圈的藝人不在少數,而最為深入人心的則當屬唐國強和古月,實則,繼唐國強、古月之後,毛主席特型扮演者韓清華也開始逐步走進眾人的視線。生在60年代的韓清華,在心中對毛主席充滿了崇敬,平時尤其喜歡看紅色影視劇的他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部題為《主席的一天
  • 最仙兒的「觀音菩薩」,和毛主席是忘年交!
    倔強的左大玢不動聲色,待母親出差時,她悄悄獨自一人去報考了湖南省湘劇團附設小演員訓練班,以天生的條件和良好的家學,左大玢成為了新中國的湘劇小演員,當母親從外地演出回來,她已成了母親的同行。1956 年,田漢帶著省湘劇訓練班的一群小演員去北京給毛主席作匯報演出,左大玢也在其中。這是左大玢第一次見到毛主席,毛主席當時還不知道左大玢的存在。
  • 古月:87次演毛主席,因演太像李訥見他痛哭,被傳主席丟的孩子?
    古月是怎樣成為觀眾眼中,最像主席的特型演員的?他又為何68歲就逝世了?,信中就直言:「我和你都是賀子珍生的,我們是兄弟,還有一個姐姐,小名叫嬌嬌。」但這些都被古月否定回應,原因很簡單:我不是主席遺棄的兒子,因為毛主席是湖南人,而我是湖北人,湖北和湖南相差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