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弟子子路(上)
周日(2月4日),應新華書店胡帆老師的邀請,講了一堂了《孔子的弟子子路》的課。我的課的設計是這樣的:
一、「負米養親」的故事及子路村簡介
1.「負米養親」的故事。
元代郭居敬《二十四孝》中,有一個「負米養親」的故事,誰能給大家說一說呢?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家裡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裡之外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趕回家裡,奉養雙親。
2.東平縣子路村簡介。
子路村位於220國道西側,距東平縣城40公裡,斑鳩店鎮政府西2公裡。北臨黃河,有浮橋通往聊城市。春秋時期,孔子周遊列國,弟子子路隨行。由衛國東趨齊國,途經滋露村,在村邊槐蔭下休息,子路曾取書展卷閱讀。後為紀念子路勤學精神,村名改為子路村。
明《張秋志》載:「子路村有子路讀書處」。子路村古碑文記載,漢武帝時期,朝廷推崇儒家思想,當時東平州東阿縣子路村創建「仲子讀書處」,也稱「子路讀書閣」,讀書閣西臨子路山。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清順治八年(1651年),重修子路讀書閣。今存仲子讀書處系同治七年(1868年)重修。
子路村歷史上曾叫「讀書村」,文風大盛。歷代設教於子路閣內。明清兩代,子路閣內走出進士、舉人,稟生、貢士、秀才達70餘名。明進士劉三泉,為官清正,得罪上司,遭誣害被殺。清代劉運樞,順治十四年(1657年)中舉,曾入江西雩(yú)都知縣,捐奉祿購買良田20頃獻給子路閣,為祭田和在校師生薪夥之用。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劉德楨兄弟二人鄉試場中舉。現在村中還設有「劉家祠堂」,祠堂正門上的對聯是這樣寫的「遵祖訓忠厚勤儉,教子孫讀書耕田」。在子路村北側東西大道上修建了「同胞鄉薦」坊。同治六年(1867年)子路閣一年考出6個秀才。民國六年(1917年)子路閣全班學生皆升入中學。民國九年(1920年)子路閣小學堂為高等學堂。民國期間,子路閣共招生七期。
二、子路是怎樣成為孔子的弟子的呢?
1.子路介紹。
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今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泉林鎮卞橋人)。仲由以政事見稱,為人耿直,好勇力,跟隨孔子周遊列國。孔門十哲之一,七十二賢之一,孔子「墮(讀曰『毀』)三都」的主要合作者之一。曾做過衛蒲邑大夫,季氏家宰,孔悝家宰。
2.墮三都的故事。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派子路搗毀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私邑(yì)事件。
周朝有一條規定,貴族諸侯的城牆不得超過18尺,為了防範他們日後造反,建立了這條規定。但是,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紀末的諸侯國魯國中的三位國相「三桓」(季孫氏、孟孫氏、叔孫氏)掌控國家大勢,不理這條規定。但費邑宰公山弗擾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墮三都行動就此半途而廢,同時也暴露出孔子和三桓成為了敵人,孔子不得不中斷仕途和救國理想,與弟子們踏上了周遊列國的道路。
3.子路是怎樣成為孔子的弟子的呢?
司馬遷在《仲尼弟子列傳》中這樣寫子路:「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kàng)直,冠雄雞,佩豭豚(tún),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為弟子。」
【譯文】仲由,字子路,是卞邑人。比孔子小九歲。子路性情質樸,喜歡逞勇鬥力,志氣剛強,性格直爽,頭戴雄雞式的帽子,佩戴著公豬皮裝飾的寶劍,曾經冒犯欺凌過孔子。孔子設施禮教,逐漸誘導子路,後來,子路改穿著儒服,帶著拜師的禮物,通過孔子學生的引薦,請求作孔子的學生。
《孔子家語》中有這樣一段: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guā)而羽之,鏃(zú)而礪(lì)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譯文】子路拜見孔子,孔子問道:「你有什麼喜好?」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方面。只是以你的天賦,再加上學習,怎麼會有人趕上呢?」子路說:「南山有一種竹子,不須柔烤加工就很筆直,砍下來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鎧甲),從這來討論,有什麼需要學(的理由)呢?」孔子說:「如果劈開它在一端束上羽毛,並給它加上金屬的箭頭,它射得不就更加深了嗎?」子路聽後連拜兩次說:「多謝(先生)教導。」
三、子路是怎樣一個人?
1.愛好廣泛。
【原文】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譯文】子路在聽到一條道理但沒有能親自實行的時候,惟恐又聽到新的道理。
2.快言快語,有大志向。
(1)【原文】 顏淵、季路侍(1)。子曰:「盍(2)各言爾志?」子路曰:「原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注釋】 (1)侍:服侍,站在旁邊陪著尊貴者叫侍。 (2)盍:何不。
【譯文】顏淵、子路兩人侍立在孔子身邊。孔子說:「你們何不各自說說自己的志向?」子路說:「願意拿出自己的車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壞了也不抱怨。」
(2)【原文】 子路、曾皙(1)、冉有、公西華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2)。居(3)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4)?」子路率爾(5)而對曰:「千乘之國,攝(shè)(6)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jǐn),由也為之,比及(7)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8)。」夫子哂(shěn)(9)之。……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
【注釋】 (1)曾皙:名點,字子皙,曾參的父親,也是孔子的學生。 (2)以吾一日長乎爾,毋以也:雖然我比你們的年齡稍長一些,而不敢說話。 (3)居:平日。 (4)則何以哉:何以,即何以為用。 (5)率爾:輕率、急切。 (6)攝:迫於、夾於。 (7)比及:比,音bì。等到。 (8)方:方向。 (9)哂:音shěn,譏諷地微笑。
【譯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四個人陪孔子坐著。孔子說:「我年齡比你們大一些,不要因為我年長而不敢說。你們平時總說:『沒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們,那你們要怎樣去做呢?」子路趕忙回答:「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內又鬧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孔子聽了,微微一笑。……子路、冉有、公西華三個人的都出去了,曾皙後走。他問孔子說:「他們三人的話怎麼樣?」孔子說:「也就是各自談談自己的志向罷了。」曾皙說:「夫子為什麼要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3. 勤學好問,善於追根溯源。
(1)【原文】 子路曰:「桓公殺公子糾(1),召忽(2)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諸侯(3),不以兵車(4),管仲之力也。如其仁(5),如其仁。」
【注釋】(1)公子糾:齊桓公的哥哥。齊桓公與他爭位,殺掉了他。 (2)召忽: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糾的家臣。公子糾被殺後,召忽自殺,管仲歸服於齊桓公,並當上了齊國的宰相。 (3)九合諸侯:指齊桓公多次召集諸侯盟會。 (4)不以兵車:即不用武力。 (5)如其仁:這就是他的仁德。
【譯文】子路說:「齊桓公殺了公子糾,召忽自殺以殉,但管仲卻沒有自殺。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孔子說:「桓公多次召集各諸侯國的盟會,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這就是他的仁德,這就是他的仁德。」
(2)【原文】 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譯文】 子路問怎樣侍奉君主。孔子說:「不能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
(3)【原文】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1)。」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2)。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
【注釋】(1)安人:使上層人物安樂。 (2)安百姓:使老百姓安樂。
【譯文】子路問什麼叫君子。孔子說:「修養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周圍的人們安樂。」子路說:「這樣就夠了嗎?」孔子說:「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修養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樂,堯舜還怕難於做到呢?」
(4)【原文】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譯文】子路說:「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答道:「君子以義作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無義就會作亂,小人有勇無義就會偷盜。」
(5)【原文】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季路問怎樣去侍奉鬼神。孔子說:「沒能侍奉好人,怎麼能侍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回答)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麼能知道死呢?」
4.好驕傲,好賣弄,好大喜功。
(1)【原文】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於海,從(2)我者,其由與!」子路聞之喜。子曰:「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
【注釋】(1)桴:音fū,用來過河的木筏子。 (2)從:跟隨、隨從。
【譯文】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麼可取的才能。」
(2)【原文】 子曰:「由之瑟(1)奚為於丘之門(2)?」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3)也。」
【注釋】(1)瑟:音sè,一種古樂器,與古琴相似。 (2)奚為於丘之門:奚,為什麼。為,彈。為什麼在我這裡彈呢? (3)升堂入室:堂是正廳,室是內室,用以形容學習程度的深淺。
【譯文】孔子說:「仲由彈瑟,為什麼在我這裡彈呢?」孔子的學生們因此都不尊敬子路。孔子便說:「仲由嘛,他在學習上已經達到升堂的程度了,只是還沒有入室罷了。」
附件:
李鶴,現為學校語文教研組長,學校「山核桃」文學社和《山核桃》校刊主編,1+1教育博客《旅途周刊》編輯,主編《文言文精析趣讀80篇》一書。多篇文章在《山東教育》《中國西部》《江西教育》《中華校園》《教師博覽》《中國教師報》等報刊上發表。近幾年來,以「讀書、行走、踐行」作為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方向。
單位、地址: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大羊鎮中學;電話:13853876627;郵箱:dpdylihe@163.com;郵編:271503;QQ:351574826;微信:dpdylihe;公微:dpdylihe_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