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少,效果好!膠片相機入坑推薦

2022-01-06 蜂鳥網

大家好,我是大石,上一篇和大家簡單聊了聊膠片相機《都2021年了,還有人玩兒膠片機》,有很多人留言說還想再聽聽其他膠片相機的推薦,也多些選擇,既然這樣咱們今天就來一篇膠片入坑相機推薦,想要入坑的同學可以好好參考了哈,總有一款適合你。

第一款推薦的機型作為經濟實惠的推薦,所以我選擇的是價位在1000以內的機型Pentax K1000

這款相機是賓得的經典機型,當然了在當今的數碼時代,賓得無論是知名度還是市場佔比真的已經跌到谷底了,但是在膠片時代賓得卻是絕對具備王者風範的。特別是這款賓得K1000,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賓得K1000的生產時間超過了20年,其設計特點就是簡單,也正因為簡單的設計,使其生產難度低,從而也降低了市場價格。

Pentax K1000有一個內部測光表,曝光是手動設置的,快門速度高達1/1000,與Pentax K卡口鏡頭兼容。它也兼容K-AF和K-AF2鏡頭,但只支持手動對焦。

如果要我評價的話,我會說這是一個很純粹的相機,純粹到了還原攝影最初的狀態。也正因此它成為了許多攝影師的最愛。它是一個完全機械化的膠捲相機。除了測光表,它完全可以在沒有電池的情況下工作。它沒有自動或快門優先功能,但是它會讓你體驗到手動對焦和手動曝光的樂趣,純粹攝影的樂趣

目前這款相機的二手售價在700-1000元左右

如果你想要更多的膠片的體驗,並且喜歡復古設計感的相機,Pentax K1000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第二款相機推薦一個無法缺少的相機,佳能EOS3

為什麼說這款相機是無法缺少的呢?因為我在上一期推薦了一臺尼康相機了,不推薦佳能的,我怕佳能粉不高興,哈哈哈開玩笑的,主要是因為在膠片時代,尼康的卡口幾乎一直沒有換過,也就是說尼康的膠片相機只要不是特別古老的型號,都能用上現在的鏡頭,就像我上一期推薦的尼康Nikon F100,這也正好和我上一期文章裡面寫的一樣,可以單買膠片機身用現在手裡有的鏡頭,既不用多花錢又能較好的體驗膠片相機。但是佳能就有點不同,因為佳能在膠片時代換過卡口,就像我在上一期推薦的機型Canon AE-1就是FD卡口的相機,所以如果你想使用就必須要再買FD卡口的鏡頭配合才能使用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佳能自動鏡頭都是EF卡口的,那麼有沒有什麼使用EF卡口的膠片相機推薦呢?當然有,就是這款Canon EOS3佳能EOS3從1998年生產到2007年停產,它與所有EF鏡頭兼容,因此它可以使用所有當前的佳能鏡頭。佳能EOS3有很多和我上期介紹過的尼康F100一樣的優點。例如相機測光、手動、自動和快門/光圈優先曝光設置,還有先進的自動對焦功能,不過佳能EOS3的自動對焦要更好一些,除了所有現代對焦模式之外包括了佳能傳說中的眼睛控制對焦,就是你看哪就對哪,怎麼樣?是不是想想就帶勁?而且它還具有高達1/8000的快門速度和TTL閃光設置。當然好的功能也帶來了高的價格,這款相機目前的二手價格為2800-3500元。可以說是我推薦的幾個相機裡最貴的,不過我認為物有所值佳能EOS3從風格和人體工程學都與佳能目前的EOS系列數位相機非常相似。如果你已經熟悉佳能相機的話,這款相機將是一款很容易上手的相機。那麼推薦了這麼專業相機,接下來的最後一款推薦,我就推薦一個純民用的傻瓜膠片相機吧Olympus U2(或稱為MJU-II,Stylus Epic)奧林巴斯U2的全稱為奧林巴斯「MJU-II」,在海灣也被稱作Stylus Epic,是在90年代後期的高級傻瓜相機。那為什麼我會給大家推薦一款傻瓜相機呢?主要是因為它不僅造型優美,小巧便攜,而且具備全自動曝光和對焦功能以及內置閃光。最關鍵是它配備了一顆35mm f/2.8光圈的鏡頭,且這枚鏡頭畫質一流。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樣一臺相機擁有銳利的鏡頭能帶來驚人的畫質,你還不必擔心測光或對焦,只需取景並按下快門就好,而且你還可以把這臺相機放進口袋裡隨身攜帶,這才是怡然自得的享受拍攝的樂趣呀。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來進入膠片攝影,那麼這款相機可能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超全膠片入坑指南!從相機到膠捲都給你安排上了
    嗨,大家好,我是貓不斬的團寵摩卡。被生活所迫,我也開始來幹活了。最近有好多本喵的小夥伴在後臺提到膠片機的推薦,今天就來給大家扒一扒有哪些好用的膠片機啦。想要買膠片的朋友就可以參考一下這份由@族酸 帶來的超全的膠片機推薦教程,巧妙避坑!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
    就衝這顏值,這坑我跳了。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推薦理由: 1、操作方便易上手,握持感好,取景器寬大明亮,有A檔 2、國內維修方便;二手市場存量很大,價格低廉,性價比高價位:600-1500元
  • 膠片入坑指南|你的第一部膠片機該怎麼選購?
    很多人想要入膠片坑但卻不知道如何選擇膠片機今天,旅拍菌請來了 資深膠片攝影師@黑桃花椒來給入門膠片控做一個選購指南!說到 silvi 系列,最早是我自己花300塊淘到的一臺基礎型號,甚至相機使用的都是五號電池,但是出片的效果和機器的顏值都是非常不錯的,後來深入了解以後才知道,大名鼎鼎的富士月光機的前身就是這個系列。大部分都是塑料機身,比較小巧輕便,大多數都是銀色機身,比較適合女生的型號。
  • 攝影師吐血整理的「膠片入坑指南」,火速圍觀!
    Air君溫馨提醒入坑需謹慎啊~今天,這篇由攝影師--渲染一個嘉整理的《膠片入坑指南》可要好好看下哦,帶你全面了解膠片機、膠捲、衝掃這些知識點。膠片機這個在20世紀廣為人知的照相機,在近幾年來又「復興」了起來。有些人用膠片機是因為情懷,有些人是覺得有趣、色調好看。
  • 入門級膠片相機,我們推薦這幾款,最低500入手
    為了讓大家更愉快的入坑,今天也來推薦一些入門級135/120膠片相機,順便推薦一些入門級膠捲。講真,很多00後都沒見過膠片機。——Pentax K1000:機身硬朗,全金屬結構,堅固耐用,操作全手動,功能簡潔實用,價格800元左右,是一款性價比較高的入門機;康泰時G2,蔡司135相機的精髓,一直是135旁軸系統中的經典機型…膠片雙反相機 除了單反,還有膠片雙反。
  • 膠片相機與膠捲推薦指南
    這篇文章我主要推薦135和120兩種膠片和膠片相機,需要說明的是對於膠片相機,相機機身其實並不會影響照片的質量,相機機身其實只是一個暗盒而已,不同的相機機身只是在操作的舒適度和機身顏值方面存在差異,而真正影響到照片質量的是膠片和鏡頭。
  • 膠片入坑看這裡~關於「膠片攝影」都幫你整理好啦!
    雖與數位相機相比,購買膠捲、衝洗、掃描等這一系列的過程會讓大家覺得拍攝膠片很麻煩,並且無法即拍即看,但這或許也是膠片攝影魅力的地方。「經歷半年多才拍完的一卷膠片,當衝掃出來的時候,像是打開了一個回憶的盒子。」
  • 膠片相機推薦,第一款膠片相機該怎麼選?
    現在復古風可謂越來越流行了,也越來越人偏愛起了膠捲相機。.我真的超喜歡膠片相機拍出來的相片了,那種帶著年代感的復古感簡直太好看了!簡單又好操作,特別容易上手,就算不會攝影也不用擔心,顏值高性價比也高,特別適合入門新手,慢慢培養對膠片的熱愛!
  • 膠片相機之入門
    但終歸,膠片有膠片的特點,膠片的色彩與膠片的豐富度,以及等待成像的心情。在我看來,膠片是一種情懷,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歷經光陰依然經典的存在。就像電影《情書》中出現的電影寶麗來相機sx-70,《春嬌與志明》中楊冪使用的,經典永恆。
  • 點開這篇推送,你也許會入坑膠片相機!
    -      過 有 研 值 的 生 活      -近幾年膠片相機突然就火起來了,復古的質感和顏色,就好像能夠把過去的時光框在鏡頭裡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而過去使用膠片相機的人,也因為不願額外花錢購買數位相機而繼續使用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發展奇快,但是膠片相機的消逝卻較為拖沓。甚至現在還有起死回生的感覺。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今天很多人重新玩起膠片相機,和膠片相機有其固有的特點有關係,膠片的色彩濃鬱且有特色的風格,相比數位相機的直接拍攝效果要更吸引人。
  • 數位相機當道 為什麼大家還用膠片相機?
    而過去使用膠片相機的人,也因為不願額外花錢購買數位相機而繼續使用膠片相機。數位相機發展奇快,但是膠片相機的消逝卻較為拖沓。甚至現在還有起死回生的感覺。  數位相機取代膠片相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而今天很多人重新玩起膠片相機,和膠片相機有其固有的特點有關係,膠片的色彩濃鬱且有特色的風格,相比數位相機的直接拍攝效果要更吸引人。
  • 蒙皮改造,讓你的老膠片相機煥然一新!
    最近張千裡老師、justin老師,還有左手家的其他小夥伴都入坑了膠片攝影,但每做一次節目我們又是拍攝、又是剪輯,都得全程眼巴巴的看著
  • 我的膠片相機
    我依舊在和這臺金屬相機日夜相處它真的說不上好用 測光跑偏 對焦屏布滿了灰塵 快門帘褶皺人一世物一世這並不影響 我用它 來記錄我眼裡的世界直到「120」這個詞橫空出現在我的世界一年後的冬天 在香港一位慈眉善目的收藏家那裡我擁有了人生的第一臺中畫幅膠片相機
  • 用膩了大同小異的美顏相機?試試膠片濾鏡吧
    這兩年,復古風真的是越吹越猛,你們有沒有發現,最近膠片質感的濾鏡特別火?反正我的朋友圈已經被刷屏了,很多明星也入了坑。
  • 膠片復興元年2020(120相機及膠片推薦)
    2019年明顯感覺身邊的人越來越多的開始玩起了膠片,莫不是膠片要火那麼讓我來介紹一些膠片以及膠捲的知識,給新手朋友來一個簡單科普膠片相機在體積重量、拍攝效率、對手持拍攝的支持性、對AF等電子性能的支持性方面,不僅完全沒法與數碼系統比,甚至遠遠落後這也是膠片相機小眾化原因
  • 文藝控們怎能不知道這⑦臺膠片相機
    通常像這種情況我都會給他們安利膠片相機,除了美能達X700和佳能AE-1作為入坑的首選以外,不妨可以考慮以下給大家推薦的這幾臺旁軸相機 最近很多人使用的幾款模擬膠片APP拍攝的效果已經能達到膠片的色彩很接近了,甚至有時候我都辨別不出原來是手機拍的
  • 給試圖嘗試膠片相機的你 (自動相機篇)
    但是由於膠片機跟數位相機一樣,網上總是有種各種不靠譜玄學,及很多出於個人感情而倍加推崇的並不適合新手用的手動相機,看到這裡你也明白,我這篇文是寫給新手用戶的,冀意此文能夠傳道而解惑。首先這篇文章是寫給膠片新人看的,主旨如下一:推薦的相機學習成本低,相機到手就能使用。
  • 超全的「膠片入門指南」都在這裡啦!
    儘管膠片有許多麻煩的地方比如需要經過衝洗和掃描才能收到最終的成像但也因為這種充滿未知的等待和讓人驚喜的效果而帶給了人們許多快樂因此也有越來越多的膠片愛好者出現也經常被大家問到關於膠片的幾個常見問題就在這裡一起說一說吧希望可以給喜歡膠片或者正準備入膠片坑的朋友們
  • 我的第一臺膠片相機——KONICA C35 FD | 阿偉
    ,由於一直鍾情復古風相機,因此收到了淘寶膠片相機的推薦,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臺奧林巴斯的OM1,雖然我最終沒有入手它,但不可否認他對引我入坑的作用。當時在B站看了一些視頻,覺得旁軸更對我胃口,因此便開始瘋狂差旁軸地資料,為的是找一臺便宜好看的相機。具體的過程我都忘了,總之我最後將目標鎖定在了柯尼卡C35 FD,這個傳說中的旁軸七劍之一的改名版。最後靠著馬雲的幫助(花唄分期),我買下我的第一臺相機,也是我第一臺膠片相機,對沒錯,我是在手機都1億像素的年代買了一臺膠片相機作為我的攝影入門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