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控制是一種能夠控制自己的思想、感受和行為,並且能夠按照計劃朝著目標努力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讓孩子做好入學準備的性格特徵之一。而事實證明,這種能力同樣會讓孩子做好面對生活的準備。
紐西蘭的一項大型研究對1000名參與者(從他們出生直到45歲)進行了追蹤調查。研究人員發現,在兒童時期自我控制能力較強的人,在45歲時,比同齡人衰老得更慢,他們的身體和大腦更健康,在生物學上也顯得更年輕。
總部設在紐西蘭的「達尼丁多學科健康與發展研究」,對1972年和1973年出生的一些參與者進行追蹤調查,並定期對他們進行一系列心理和健康評估,最近的一次評估是在45歲。
兒童時期的自我控制,由老師、家長和孩子自己在3歲、5歲、7歲、9歲和11歲時進行評估。研究人員還對這些孩子進行了衝動攻擊以及一些其他形式的衝動、過度活躍、毅力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的評估測試。
從26歲到45歲,參與者還進行了幾種針對器官系統衰老的生理標誌(包括大腦)評估。所有的這些測量評估都顯示,兒童時期較高的自我控制能力與較慢的衰老相關。
在研究採訪中,自我控制程度較高的一組參與者也表明,他們也更有能力應對未來生活中的健康、經濟和社交的挑戰。研究人員使用了結構化的採訪方式和信用核查來評估他們的財務準備情況。結果表明:兒童時期自我控制力較高的參與者,對衰老的看法更為積極,並且對中年生活的滿意度也較高。
密西根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利亞-拉克說:「我們的人口正在逐漸老齡化,並且壽命更長。能夠找到方法幫助人們成功地為今後的生活挑戰做好準備,是很重要的。這能幫助人們避免老齡化疾病,更加長壽。而我們發現,早年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能夠幫助人們健康的應對老齡化。」
自我控制能力強的孩子,往往來自經濟上更穩定的家庭,智商也更高。然而,研究發現45歲時衰老較慢,自我控制能力較強,與童年時期的社會經濟地位和智商是可以分離的。研究人員的分析表明,自我控制是造成這些差異的因素。
研究人員指出,童年並不會決定命運。有一些參與者在成年後提高了他們的自我控制水平,他們的健康狀況比兒童時期所預測的要好很多。
自我控制也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研究人員認為對自我控制的訓練,可以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這對人們的童年和中年生活都有好處。並且,我們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改變中年時期的一些生活行為(如戒菸或進行鍛鍊)可以帶來更好的健康狀況。
杜克大學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教授特裡-莫菲特說:「每個人都會擔心年老體弱、貧窮和孤獨,所以應對老齡化,需要我們在身體、經濟和社交方面都做好準備。而我們發現,從小就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比起同齡人對衰老的準備要充分得多。」
研究還發現,自我控制能力強的人,在45歲的時候走得更快,面孔也顯得更年輕。「但如果你現在還沒有為衰老做好準備,那麼在50歲時做好準備也不算太晚。」莫菲特教授補充說。
來源:Science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