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無邊的大海,被視為人類未來的機遇所在。腳步不停的探索中,總有個聲音清晰地提醒著我們,在廣袤的天地面前,人類只是過客,並不是主宰。
新的時代新的驕傲,以25個正發生在福建的海的故事展示福建海洋全景的人文紀錄片《海上福建》將於4月26日-29日22:00在海峽衛視兩集連播。該片在同一主題下集結,但故事在情節上不產生交集,而是通過不同面向對主題的升華來推動敘述的進行,最終反映本片的核心主題。
「來,起爆人員注意了啊,起爆人員注意了,準備了啊,來。」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趙麗媛說:「廈門的民眾其實對白海豚是很喜歡的,很多漁民叫海豚叫『媽祖魚』,如果有鯊魚出現,海豚都會把它趕走,漁民們認為海豚是保護他們的。」
在即將走完既定的搜尋路線,船隻準備返航時,突然,海面上有了動靜。在不遠處,有幾隻白海豚浮出水面,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發現讓研究人員感到驚喜。研究人員吳福星說到:「這個個體我們把它叫為『大白』,因為它身體上有個明顯的標誌,就是在背脊的前部這一塊,以前應該是受過傷,現在有個癒合的一個痕跡。」
白海豚身體狀況的恢復,意味著區域內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幹擾正在逐漸降低。事實上,除這群研究人員外,當地的人們對於白海豚的關注從未停止。對於這些海洋中的精靈,人們因興趣而了解,因了解而敬畏,這讓海洋動物的保護工作在未來有著樂觀的前景。《海上福建》第三集告訴我們廈門與白海豚的淵源。海底爆破、驅逐白海豚、出海研究,讓我們了解到福建對海洋動物保護作出的不斷努力與獲得的進步,科研人員和普通百姓是如何通力合作,在城市中建立白海豚保護區。除此之外,這裡還記錄了一種不起眼的海洋植物,如何在人們的發掘下,成為治理海洋汙染的幫手,以及在一座海洋主題小學中,看到了保護海洋的觀念如何從娃娃抓起。
如今,隨著海洋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福建人對於海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而保護海洋生態,則是人與海關係的開始,人們依海而生,不僅要通過海洋求生存,更要共謀發展。今晚,你還將在海峽衛視播出的《海上福建》第四集中看到「高」、「精」、「尖」的海洋工程,展現它們如何影響中國乃至世界,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其中包括一片利用海洋動能發電的海上風力發電站;一座利用海洋動植物製藥的海洋醫藥園區;一座連接海峽兩岸的公鐵兩用大橋;一艘全球合作、福建製造的深海採礦船。它們見證著海上福建輝煌歷史的延續,也實現了一代代中國夢的接力。4月26日-29日22:00在海峽衛視兩集連播。
指導單位: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
出品: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承制: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電視臺、福建省海洋影視文化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