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狀況令人擔憂的「媽祖魚」,為何被人用竹竿驅趕

2021-02-18 海峽衛視

浩瀚無邊的大海,被視為人類未來的機遇所在。腳步不停的探索中,總有個聲音清晰地提醒著我們,在廣袤的天地面前,人類只是過客,並不是主宰。

新的時代新的驕傲,以25個正發生在福建的海的故事展示福建海洋全景的人文紀錄片《海上福建》將於4月26日-29日22:00在海峽衛視兩集連播。

該片在同一主題下集結,但故事在情節上不產生交集,而是通過不同面向對主題的升華來推動敘述的進行,最終反映本片的核心主題。

「來,起爆人員注意了啊,起爆人員注意了,準備了啊,來。」
在海面上,一支施工隊伍正準備進行一場水底爆破,這是為了清除航道上影響船隻通行的礁石。

可在放置炸藥之前,工人們需要先做好另一項工作——驅逐白海豚。廈門的這片海域是白海豚的外圍活動地帶,水下爆破產生的衝擊波,很可能導致白海豚受傷甚至死亡。幾艘專門僱來的漁船上,人們正忙著將一根根竹竿固定在兩邊的船舷。十二條驅趕船以爆破點為中心向外推移,船上敲擊竹竿的聲音以及船隻變速產生的噪音在水下產生一道「聲牆」,白海豚依賴回聲系統進行定位,這種人為製造的異響相當於一種警告信號。四十分鐘後,工人們確定海域內的白海豚已全部離開危險區域,此時作業才正式開始。

廈門,世界上少有的在近海海域就可以看到白海豚的濱海城市。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廈門灣內白海豚的數量由三百頭銳減至不足百頭。每個月,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都會組織一次出海行動,目的是觀測廈門灣內白海豚的種群變化。在他們看來,這種動物在灣內的生存狀況正令人擔憂。

船上的研究人員大多來自廈門當地,從事這份工作之前,他們對白海豚已不陌生。過去,漁民經常看到白海豚跟在漁船後面覓食,現在這樣的景象已很少見到。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員趙麗媛說:「廈門的民眾其實對白海豚是很喜歡的,很多漁民叫海豚叫『媽祖魚』,如果有鯊魚出現,海豚都會把它趕走,漁民們認為海豚是保護他們的。」

在即將走完既定的搜尋路線,船隻準備返航時,突然,海面上有了動靜。在不遠處,有幾隻白海豚浮出水面,在這個過程中,一些發現讓研究人員感到驚喜。

研究人員吳福星說到:「這個個體我們把它叫為『大白』,因為它身體上有個明顯的標誌,就是在背脊的前部這一塊,以前應該是受過傷,現在有個癒合的一個痕跡。」

白海豚身體狀況的恢復,意味著區域內人類活動對它們的幹擾正在逐漸降低。事實上,除這群研究人員外,當地的人們對於白海豚的關注從未停止。對於這些海洋中的精靈,人們因興趣而了解,因了解而敬畏,這讓海洋動物的保護工作在未來有著樂觀的前景。

《海上福建》第三集告訴我們廈門與白海豚的淵源。海底爆破、驅逐白海豚、出海研究,讓我們了解到福建對海洋動物保護作出的不斷努力與獲得的進步,科研人員和普通百姓是如何通力合作,在城市中建立白海豚保護區。除此之外,這裡還記錄了一種不起眼的海洋植物,如何在人們的發掘下,成為治理海洋汙染的幫手,以及在一座海洋主題小學中,看到了保護海洋的觀念如何從娃娃抓起。

如今,隨著海洋的進一步開發與利用,福建人對於海洋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而保護海洋生態,則是人與海關係的開始,人們依海而生,不僅要通過海洋求生存,更要共謀發展。今晚,你還將在海峽衛視播出的《海上福建》第四集中看到「高」、「精」、「尖」的海洋工程,展現它們如何影響中國乃至世界,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其中包括一片利用海洋動能發電的海上風力發電站;一座利用海洋動植物製藥的海洋醫藥園區;一座連接海峽兩岸的公鐵兩用大橋;一艘全球合作、福建製造的深海採礦船。它們見證著海上福建輝煌歷史的延續,也實現了一代代中國夢的接力。

4月26日-29日22:00在海峽衛視兩集連播。

指導單位: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

出品: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局、福建省海洋預報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承制: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海峽電視臺、福建省海洋影視文化中心有限公司 

相關焦點

  • 情系「媽祖魚」
    但江暉對媽祖魚的情愫,對媽祖魚的那份關切,同樣是沃爾德博士難以體會和理解的。 媽祖魚、江豚、灰海豚、灰鯨、偽虎鯨等經常在此築巢繁殖。南澎列島有多處沙質海灘,是重要的海龜產卵場。保護區頒布有國家Ⅰ、Ⅱ級和廣東省珍稀瀕危保護動物50種,此外,還有80多種世界瀕危鳥類、國際重點保護的珍貴候鳥季節性棲居於保護區的海島上,是一個可以為動物學家、海洋學家、生態學家提供研究、探索廣泛科學問題的開放性的綜合實驗室。
  • 情系「媽祖魚」 (小說連載之一)
    他不僅關心家鄉的那片海,他的內心深處,無時不在思念著那些憨態可掬的傢伙,哦不,是給予了他生命的媽祖魚(即中華白海豚)。媽祖魚在他心中,就像分離在遠方的兒女。中華白海豚在 廣東南澎列島保護區暢遊                      南澎列島保護區供圖中華白海豚常見於中國東海和南海,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 福建漳平永福舉行媽祖巡遊 兩岸信眾共慶媽祖誕
    原標題:福建漳平永福舉行媽祖巡遊 兩岸信眾共慶媽祖誕林常青 攝   中新網漳平5月11日電 (鍾旖 林常青)「臺灣人對媽祖非常尊崇,永福也一樣,這讓我們感到無比高興。」11日,在被譽為「大陸阿里山」的福建省漳平市永福臺灣農民創業園,臺灣茶農謝東慶與100多位臺灣同胞和當地信眾歡聚一堂,一同參加媽祖祭奠儀式。
  • 70歲斯琴高娃敬業拍戲,身形佝僂需人攙扶,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說起上一個年代的老戲骨,那必須要說一說斯琴高娃了,如今的她已經70歲了,但是仍然在崗位上十分敬業,最近有網友拍到她現身某農村拍戲,身形佝僂還需要人攙扶,健康狀況實在令人擔憂。雖然斯琴高娃的行為值得學習,但是她的身體狀況還是挺令人擔憂的,古稀之年本來應該是在家裡享清福
  • 袁詠儀一家三口罕見同框,兒子身高直追張智霖,竹竿身材令人擔憂
    這次,袁詠儀更是一家三口罕見出去過端午,隨意的現身讓人措不及防。袁詠儀一家三口罕見同框,兒子身高直追張智霖,竹竿身材令人擔憂。現在的天氣也比較炎熱,所有一家三口也是穿著比較休閒清爽,清一色的短袖短褲人字拖,看上去和平常的普通人沒有區別,誰又能看出這一家也是明星家庭呢?
  • 海口騎樓老街媽祖巡街祈福 市民猜燈謎鬧元宵
    ,百餘人的巡遊隊盛裝打扮列隊整齊簇擁著媽祖神像街進行媽祖巡街。 張茜翼 攝    元宵節一大早,海口中山路騎樓老街的天后宮人聲鼎沸,百餘人的巡遊隊盛裝打扮列隊整齊簇擁著媽祖神像街進行媽祖巡街。 張茜翼 攝    元宵節一大早,海口中山路騎樓老街的天后宮人聲鼎沸,百餘人的巡遊隊盛裝打扮列隊整齊簇擁著媽祖神像街進行媽祖巡街。
  • 新寶島康樂隊閩南語歌曲《阿嬤是媽祖魚》歌詞
    《阿嬤是媽祖魚》歌詞:  照說是祖媽送咱的土地 頭先說是要送給黑面鴨  黑面鴨驚死 死了後以後 只剩下了一片化學土  化學土說只可以種人 人種下去只有會長草  草仔較贏人在那世間 人是地球的災難  富貴在天 平安是傢俬 存的那麼多 一世人怎用的完
  • 《歡樂頌》& 劉濤 &《媽祖》
    劉濤也是電視劇《媽祖》的扮演者哦!而且在電視劇拍攝完成後,為保護好電視劇拍攝地的建築風格和劇中所用道具及精彩花絮中所展示的古湄洲民俗文化,拍攝基地經過改造開發建設成為媽祖文化影視園(現名媽祖平安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遊媽祖文化影視園(現名媽祖平安裡),重溫電視劇中那些精彩的場景吧!
  • 《媽祖》下月開拍 劉濤出演女神媽祖
    本報訊 (記者 趙斌) 根據媽祖民間傳說創作的大型神話劇《媽祖》,將於10月初在媽祖誕生地——福建湄洲開拍,其間將轉戰天津跨地拍攝,實現南北媽祖文化大融合。該劇由「退隱」多年的央視前臺長楊偉光擔任總策劃,劉濤、劉佳、劉德凱、趙鴻飛、黃嘉樂、呂晶晶等同臺出演。
  • 【媽祖】天津媽祖文化的地域特色
    感謝您關注中華媽祖!科技視角、人文情懷、大愛精神。我們致力於傳播媽祖精神,促進媽祖文化交流。
  • 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聖誕!
    (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正是媽祖聖誕! 2019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三,是媽祖誕辰1059周年紀念日恭賀媽祖聖誕大吉。 據傳說,媽祖原是漢族民間的漁家女,名叫林默娘,從小便聰明穎悟,後精研醫理,為人治病,防疫消災。她熱心助人,解救危難,造福民眾,保護中外商船平安航行,她做了很多有益於民眾的善事義舉,凡此種種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因此受到了海內外很多百姓的尊敬和膜拜。
  • 【媽祖日報】直播預告-三月瘋媽祖,9天8夜臺灣人的朝聖之旅!
    媽祖對臺灣人來說再熟悉不過,其實整個東亞文化圈中都有著媽祖風俗,尤以臺灣、福建等沿海移民地區為盛,歷時千年以上,形成了豐富的民俗風貌。330多公裡,每年都吸引數十萬甚至百萬人參與,場面浩大壯觀。從炒麵、炒飯、面線、粽子、烤地瓜、米粉、番石榴、蘋果、西瓜、甘蔗等水果、刨冰、冰淇淋、手衝咖啡、礦泉水、運動飲料、果汁、能量飲料...統統任你享用(偷偷講,據說連冰啤酒都喝得到),這些餐食大多是民眾自發性的供應,不過先前資深領隊提醒,第一天起駕從大甲鎮瀾宮出發到駐駕彰化南瑤宮,路途頗為遙遠,在半夜行走到人煙較稀少的地區,也可能會遇到沒有餐食供應的狀況,建議如果收到包子、地瓜或肉粽等方便攜帶的食物,可以先存糧在背包裡
  • 霞浦竹江後灣天后宮舉行媽祖誕辰1060周年紀念日祭拜活動
    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的祭拜活動的規模及相關活動內容,雖不如往年,但整個祭拜儀式的流程有序地進行著,但參與祭拜的人與人之間保持著一米左右的距離,在司儀王祖巖的引領下,宮裡嗚鍾擊鼓,兩尊媽祖金身從神龕上起駕到宮前廣場的祭臺上,在嗚炮聲中拉開祭拜的序幕,主祭鄭壽本董事長率全體副董事長向媽祖神像上香、向媽祖金身行「三獻禮」、「三跪九叩首
  • 女演員扮媽祖違禁忌未禁慾吃素 女星目睹她中邪慘叫昏厥
    資深女星周又珈(原名周星馳),演出本土劇《戲說臺灣》走紅,不過婚後已逐漸淡出螢光幕,日前上節目暢談昔日拍戲的過往時,她透露有名女演員接演媽祖一角前,竟沒有遵守吃素禁慾的禁忌,結果在拍戲現場當場中邪,嚇壞所有劇組人員。
  • 科比離開後,又一巨星狀況令人擔憂!德約科維奇違規後已確診
    北京時間6月23日,當中國體育運動員們正在線上集體為奧運匹克日加油助威時,世界體壇卻傳來一件讓人無奈的消息:網壇巨星德約科維奇中招了!據skynews23日報導,塞爾維亞籍網球名將德約科維奇中招了。而與小德一起參與比賽的迪米特洛夫、克羅埃西亞名將丘裡奇、迪米特洛夫的教練、德約科維奇的體能師、塞爾維亞人特洛伊基和他懷孕的妻子,以及德約科維奇等人聚會所在的餐館老闆的5歲兒子共七人已經提前確認中招了。據塞爾維亞媒體報導,在已經有參賽球員中招的情況下,德約科維奇拒絕在克羅埃西亞進行檢測,而是在旅行回到塞爾維亞後才接受了檢測。
  • 郭臺銘參選為什麼不以「人民的名義」,而是媽祖託夢
    時至今日,全球42個國家和地區有上萬座媽祖分靈廟,信眾達3億多人,其中,臺灣地區有超過四分之三的人口信奉媽祖,約有上千座媽祖廟宇。幾乎臺灣所有政治人物都對媽祖廟宇非常尊重,通過參拜各地廟宇、參加宗教活動來向信眾示好,提升知名度,尋求民眾認同——這形成了頗具臺灣特色的「媽祖政治學」。
  • 「媽祖故裡」湄洲島之變
    中新社記者 呂明 攝  在「媽祖故裡」福建莆田湄洲島,擅做海鮮貢品的麵塑師傅被稱為「捏海人」。58歲的黃亞棋是備受鄰裡尊敬的海島村醫,也是一位身懷絕技的捏海人,2009年成為莆田當地第一批媽祖信俗捏海人技藝傳承人。  上世紀80年代,信奉媽祖的臺灣漁民搖著舢板船,渡海來到湄洲島朝聖。沉寂已久的媽祖信俗被喚醒,媽祖貢品有了迫切需求。
  • 實拍漁民用鸕鷀捕魚 古老技藝面臨傳承尷尬
    (老漁民用杆一挑就將鸕鷀拉回船上。)  (鸕鷀能一口直接吞下比自己脖子還粗大的魚。)  (張聖華將鸕鷀嘴裡的魚拿出。)  待鸕鷀抖落毛上的水珠,漁夫用手抓住其喉囊,輕輕一捏,囊內的魚便逐條轉個方向,順著魚鰭的方向把魚擠出來。
  • 宗教活動|大甲媽祖繞境
    也還有人免費提供佛書、佛珠與人結緣。不僅如此,媽祖繞境的這幾天,基本上所有的民眾都會樂意將廁所外借,當然,這些在平時是不大可能的。 在媽祖繞境的過程中,常會見到信眾跪地穿過媽祖的轎腳,也就是俗稱的「稜轎腳」,在過去,稜轎腳是因為擔心家中孩童受到病魔或是不淨邪靈纏身,因此要小孩穿過媽祖轎腳,藉以驅趕邪魔、病痛,而到了今天只要媽祖神轎經過的地方
  • 【媽祖】媽祖諺語漫談
    二、反映當地有關的媽祖傳說或典故  如「天妃宮還在,雨傘怎會無」。這是泉州的諺語。據說從前泉州天妃宮廟會活動很熱鬧。一次有個鄉下人進城,帶了把雨傘也在看熱鬧。他把雨傘放在天妃宮一個角落裡。一會兒要回去時,雨傘卻不見了。他奇怪地說:「天妃宮還在,我的雨傘怎會無?」這話成為了笑柄,從此也就成了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