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懂了,你就不再糾結

2020-12-23 子宜春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提到五十而知天命。那麼天命是什麼?如果能懂,我們就會更加豁達明白。

第一要直面自己的年齡,真的不再年輕。

50歲是特別容易發生無窮無盡感慨的年齡。

每天對鏡自覽,發現頭上的白髮是越來越多,但早已懶得去一根一根去揪掉了,因為在揪的話,每個人都會變成三毛了。

不單如此皺紋也開始慢慢的爬滿顏面,原本含有滿滿膠原蛋白質的年輕的臉,現在變得毫無光澤和彈性。氣色就更不必說了,典型的一副人老珠黃的樣子。

但這就是上天安排給我們的模樣,即使拒絕也無法抵抗。

我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內心,讓這顆歷盡滄桑但依然柔軟的心,變得更加豐盈。

我們開始關注各種健身館,博物院和圖書館也是我們常常光顧的地方。

我們努力減少自己身上的市儈氣,增加身上的書卷氣,努力讓自己腹有詩書氣自華。

也許這就是人到五十,上天給我們安排的最好的生活方式。

我們歡悅的接受年齡的慢慢增長,同時也歡悅的使自己的年齡厚度也隨著年齡在增長。

第二,要直面自己的家庭,我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

人到五十,自己的父母已大約七八十。

如果父母還幸在世,現在我們就一則以喜一則以悲。因為我們知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人生道理。

趁父母還健在,好好的掛念他們,關愛他們。真正的關愛和尊敬,是尊重他們的喜好,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而不是以你自己的處世觀點和生活習慣去安排他們的生活。他們願意說陳年往事,那就靜靜傾聽。如果他們願意為了一點點的折扣,而去排長長的隊,那就陪在身邊,默默陪伴。如果他們。喜歡某種保健品,那就定期給他們買點,以滿足他們年老的幼兒心。

人到五十,自己的孩子已長大成人。他們已經不是繞膝歡跳的小嬰兒。她們有自己的思想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所以要懂得放手,不能用自己的固有觀點、生活方式去強加幹涉。他們雖是自己的子女,但首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我們要像尊重一個完整的人一樣,去尊重我們的子女。

他戀愛了,要去欣賞他的眼光。他工作了,要相信他一定會努力勤奮。他或許失意了,要讓他感受到家永遠是他心靈的港灣。

人到五十,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只有自己陽光向上,才能給老人更多的支撐,給孩子更多的力量。

第三,要直面自己的事業,我們的事業估計不再輝煌。

人到五十,有的已經退休,有的馬上就要步入退休的大軍裡。

即使你現在依然是單位的骨幹中堅力量。但也要懂得給年輕的一代留有餘地。就像歐陽修評價蘇軾所說的,歐陽修說:"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 意思是"我要避開他,好讓他出人頭地"。我們曾經是繼往開來的一代,現在也要懂得把接力棒交到更年輕,更有活力,更有創意,更有闖勁的年輕人手裡。

所以我們看到年輕的一代,迅速成長起來,取得了輝煌的成績,我們應該感到由衷的高興而不是深深的失落。

當我們已經退休或即將退休的時候,我們要張開雙臂,歡迎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從此以後我們有了自由的時間供自己來選擇、安排,這是人生多麼幸福的事情。

我們就的事業也許馬上要結束,但也許新的事業就在50歲開始到來。所以讓我們由衷的讚美五十歲吧!

五十是一個美麗的年齡。

雖然頭髮花白,滿臉皺紋,雖然上有老下有小,雖然我們的事業不再輝煌,但我們有新的人生體驗,我們有新的徵程,我們有新的感悟。

相關焦點

  • 五十而知天命指的是什麼天命
    有人說50歲的人對事情不再有追求,對榮辱不再關心;但事實上這個所謂的知天命,應該是兩層意思,一層是人到了50歲,已經快從中年步入老年,應該徹底知道自己了,知道自己在這個時代和社會的位置,(不是地位)十歲以前可以混沌無知;二十歲可以懵懂輕狂;三十歲可以對自己非凡幻想;四十歲可以對自己抱有半醉半醒;但到了五十歲,那就該徹底知道自己是一塊什麼料,有多大的能量。
  • 五十知天命,什麼是天命?
    五十知天命,那些使你欲罷不能的事就是你的天命。是老天安排你這輩子要幹的事,也知道這輩子的局限了。 一 五十歲做事就需要濃縮了。到這個年齡知道世道的艱難,沒有這麼多不切實際的想法了,不再追逐過多的外部世界了,從而轉向內部世界的營造,將內部世界小花園建設好,收穫的要遠遠好於亂七八糟的外部世界。 五十歲不再有所謂的社交了。見了很多人,見了很多事,回頭想想,不過是過眼煙雲,沉澱下來的才是最好的,最真實的還是親人、家人。 五十歲可以好好的總結經驗和教訓了。
  • 五十知天命,到底什麼是天命?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而人到了50歲後也是進入知天命的年紀。天命一般人理解的是上天安排的命運,也決定一個人的壽命有多長,但是也有人說知天命就是看透人生,順應上天的安排。那麼,這個知天命指的是什麼?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
    導讀: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什麼?看完你才懂得其中的意思!50歲是一個人從中年步入老年的過渡期,也說明一個人過完了半生,大體基本輪廓依稀可見,無論是學識,還是閱歷,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了,基本的方向應該不變了。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到底是什麼意思?看完增智慧了!
    人們無論幹什麼事情都會事先和家裡人商量一下,聽聽他們的意見,這是因為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這個人的人生閱歷也會逐步增加,當人們到了一定年齡段,就會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事,孔子說五十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 「五十而知天命」,這個「知天命」是什麼意思?
    努力十年之後明白了生命的真相,才「四十而不惑」,不再迷惑、不再彷徨猶豫。繼續努力,在五十歲就達到了「知天命」。知天命就是開悟了,所以孔子是在五十歲開悟的。但是開悟之後還要繼續修啊,所以到六十歲就「耳順」了,無論你說他好還是壞,他都不在意,他安住在自己內在無比愉悅寧靜的心靈世界裡,不受外界的幹擾和影響。所以孔聖人也是修了幾十年,道業才穩定的。
  • 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有什麼含義
    所以需要窺得天命。而對於儒家來說,天命主要體現在社會學的價值取向上。一、知天命需要時間上的悟一個人從孩童到青年,再到中年老年,從家庭到社會,從工作到生活,方方面面的磨練經歷,不到一定的年齡階段是參悟不透的,孔子以人生經驗定在了50,也只是個虛數而已,古語有「老者如僧」,也是這個道理。
  • 五十知天命,何為知天命?
    「天命」,其實就是一個人的人生使命。這個使命,因人而異,每個人都需要盡心盡力達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常言道,「盡人事,聽天命」。真正懂得「盡人事」,也就會「知天命」。或者,一個真正「知天命」的人,一定會「盡人事」。所以,「知天命」是一種非常積極的人生觀。一個「知天命」的人,有使命感,會竭盡全力做好分內之事。他有豁達的心態,能扛起該扛的責任,盡心盡力,不懈怠。
  • 孔子說「五十知天命」,忙碌半生的你,知天命嗎?
    「五十知天命」出自孔子的《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段話是孔子的人生感悟。從生理角度講,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人體盛衰的總規律。
  • 五十知天命
    可孔子不應該是這樣的人,他能說出五十知天命,一定有我們沒有讀出來的話外之音。費了好大勁,累得腦仁子疼,得出一個大概的結論:所謂知天命,就是你看到了結局,仍為之。它是個定量,不可能供你盡情揮霍,這個分配多了,其他別的就會相對少。它也有自私的特性,你因為愛可以豁出一切,可以搭上性命,也意味著你因為同樣的愛,會傷害與愛對立的那件事或那個人。 知天命這事是否真實,有沒有可操作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宜做肯定的結論。但由此引發的偏見和經驗性的誤導,倒是需要小心拿捏。它像中醫開出的一付藥,吃的好能治病,吃猛了也能要命。
  • 五十知天命,知的「天命」究竟是什麼?這點你也應該知道
    五十歲,已年過半百,這個歲數,在民間有種說法叫知天命。知的是自己的人生軌跡,早已不怨天不尤人。五十歲,也是上有父母要贍養,下有子女要照顧的關鍵年齡,不敢有絲毫鬆懈。五十歲,還未退休,該盡的社會責任還要堅持下去,甚至更加的有建樹。
  • 五十知天命,我們都知道了些什麼?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人生過半,往昔經歷,歷歷在目,猶如昨日。人生一路走來,有時候,你用真心實意換來的是虛情假意,你用掏心掏肺換來的是傷心傷肺,你用真善美換來的是假惡醜……因為,這世間,並不是所有人值得你對他們好,有些人不配你對他好,所以,前半生看透了人性,讀懂了人心,下半生,知道了自己的日子該怎麼過,也明白了哪些人值得交往,哪些人不值得付出。
  • 做一個知天命的人
    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舊時有一種觀點,認為天命是不復存在的,是迷信、是虛構。
  • 一個50歲知天命年齡的感悟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就到了知天命之年,50歲了,歲月不饒人呀,你看我的頭髮也開始變白了,身體也不如從前了。唉,回想過去,風雨50年,真的很不容易,曾經艱辛過,茫然過,快樂過,細細想來,走過這麼多路,我有好多煩惱,有難以解開的心結,恍惚之間,青春已漸行漸遠,生活中所經歷過的逆境和坎坷,難以表達,那些年,那些事,仿佛已經很遙遠,又好像就發生在昨天。
  • 你知道你的天命是什麼嗎?
    超級大懶蟲用分解法洗頭時,突然悟到一些道理:知道自己該幹啥,就是「知天命」了。欲望升起想要偷懶啊各種貪嗔痴啊,被欲望控制了,就是地命,就對應著三惡道。從中我們發現,天命不可違,該做的事,是一定要去做的,能夠把「該做什麼」堅持到底,就是「天命做主」。這對應天堂境界。
  • 五十知天命,請過好50歲的自己
    如果你五十幾歲了,就該明白:在愛的世界裡,沒有誰對不起誰,只有誰不懂得珍惜誰。如果你五十幾歲了,就該明白:不要因為寂寞愛錯人,更不要因為愛錯人而更加寂寞了。如果你五十幾歲了,就該明白:有個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沒有懂你的人,就自己懂自己。如果你五十幾歲了,就該明白:好朋友是應該相互欣賞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
  • 為什麼要等到五十才知天命?你現在就可以知道!
    很多人都認為一定要活到50歲才能知道自己的天命,但事實是,有些人到了60歲還是不知天命,或者也有人20多歲就在做天命的事情。之前我一直對天命沒有太大關注,直到在聽了李欣頻老師的榮耀版天命課後,非常認同她的觀點:「如果你還不知道自己的天命,那你現在在瞎忙什麼?你在做別人也能做的事,是在浪費時間!」
  • 50知天命,要明白四個硬道理
    50歲的年紀當屬中年後期,按照孔老夫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是指自然界的必然規律。 浮雲流水,白駒過隙。人生到了這個階段,不應悲觀地向死而生,而是用認識能力處於巔峰的大腦,仔細來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接納自己的平凡和不完美,把健康作為最值得炫耀的資本,站在人生的新起點再出發。
  • 佛說: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這2個字
    孔子當年求道於老子,不禁心曠神達,說了一句話:「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為何物矣。」人過五十,一定要知天命。天命就是上天運行的規律,天命主宰眾生的命運,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趨吉避兇,遇事化險為夷。到底什麼是天命?
  • 什麼是「命」,何為「天命」,孔子是如何看待「天命」的?
    孔子是如何看待「天命」的呢? 要窺究孔子的「天命觀」,就不得不走進《論語》這部典籍。「天」、「天命」、「命」的字眼在《論語》中是反覆多次出現的。在《論語》中,「天命」一詞出現過三次,孔子自己就兩次提到「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