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一種寓於時間中的藝術,值得我們長久地聆聽思索,而古典音樂又比其它音樂更值得思索:一是因為它比所有其它音樂都要來得複雜,複雜的和聲、結構、曲式、配器、變化,一直逗引著我們精煉自己的耳朵以便能得到更多來自細微的感動;二是因為幾百年來西方已經建立了以思索角度看待這些音樂作品的系統方法,一方面引導我們要在音樂中聽到什麼,另一方面又將音樂從單純的聽覺擴張出去,和生活、文化的其它面向進行有趣、豐富的連結。
艾倫·科普蘭——現代美國一位傑出的作曲家和指揮家,與喬治·格什溫被譽為是「真正美國音樂的締造者」。艾倫·科普蘭在《怎樣欣賞音樂》提出將傾聽音樂分為三個階段:1、美感階段;2、表達階段;3、純音樂階段。(此法已得到全世界音樂界的認可。)
1、傾聽音樂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純粹為了對聲音的樂趣而傾聽,這就是美感階段。在這個階段聽音樂,不需要進行任何方式的思考,單憑音樂的感染力就能將我們帶到一個無意識的然而又充滿魅力的心境中去。
在這個階段,我們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麼以進入音樂,或一任風雨閒庭信步,或夜話巴山圍爐小聚,或小坐書房信手翻書……在任何我們想要聆聽的時刻/地方,藉助於手機/平板+藍牙音箱(如明基trevolo)等任何優秀的發聲設備,以最輕鬆自在的姿態讓音樂充盈我們的世界,讓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自發體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
2、傾聽音樂的第二個階段是表達階段。每個的音符後面都具有某種涵義,它以無數細微的差別和變化表達其中的每一種情緒以及許多別的情緒。比如,巴赫的《平均律鋼琴曲集》,以C大調開始,根據各音為主音的12種大調以及12種小調分別寫成前奏曲和賦格,整部涵蓋四十八個賦格主題,在主題上彼此之間並沒有直接的聯繫,僅靠調性和內在的思想情感相聯繫,且每一個主題都反映著一種不同的情緒,這就需要我們用耳朵去敏銳的捕捉其中暗含的共性進而串聯。因此,在這個階段的傾聽,對發聲設備的聲音細節數量提出特別苛刻的要求。基於此,幾乎沒有振動質量(震膜小,失真少),且相比動圈式高音揚聲器的解析力更佳,能捕捉音樂信號中極為細微的變化的靜電揚聲器是該階段的聆聽首選。但是,基於高昂的製造成本,以及相應動輒數萬至數十萬的售價,讓不少用戶對之望而卻步,目前比較知名的是Stax和森海塞爾奧菲斯靜電耳機、明基treVolo靜電薄膜藍牙音箱。
用明基treVolo聆聽義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安娜·莫福的《蝴蝶夫人》,它通透明亮的高頻和飽滿豐富的中頻,可將安娜·莫福純淨清脆且線條明晰勻稱的嗓音表現的十分到位,將把蝴蝶夫人堅信平克爾頓會歸來與她幸福重逢的心情,以十分細膩的方式刻畫出來,展示出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而在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中,明基treVolo憑藉著超強解析力,清晰展示交響樂、合唱、獨唱、重唱等諸多音樂元素的豐富細節。中高頻曼妙,細節豐富,這就是靜電揚聲器的魅力之所在。
3、傾聽音樂的第三階段是純音樂的階段。明智的聆聽者必須準備加強自己對音樂素材及其發展情況的意識,必須更有意識地聆聽旋律、節奏、和聲及音色。聆聽這一切要素,就是在純音樂的階段欣賞音樂。比如鋼琴,鋼琴曲一般都是高中低頻兼備且中音區偏多,這就要求音箱擁有出色的低、中、高能力且三頻還需均衡。得益於靜電薄膜技術(中高頻)+雙功放雙揚聲器處理(低頻),明基treVolo足以應對音域最廣的鋼琴演奏,無論是柔曼如霧、鏗鏘如鐵、華美豔麗、還是溫潤深沉,明基treVolo都能輕鬆駕馭,就算是以琴風寬廣著稱的葉甫蓋尼·基辛的鋼琴曲也能遊刃有餘。
當然,如果是為了清晰地感受到《高山流水》中打擊樂、弦樂帶來的「茫茫絕處餘一縷幽香,心惘腸斷留半曲回想」的餘音,那我們在選擇音箱的時候就要特別關注音箱的聲音密度或者叫重量感,有很遠的傳播距離和鬆散的餘音的書架音箱是首選。
音樂是靈魂的歌唱,欣賞音樂的方式很重要,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接觸到歌者的內心,但過於沉湎於音響設備的講究,就不免匠心過重,從而失去了欣賞的初衷。理想的聆聽者是同時既能進入音樂又能超脫音樂的,不管聽的是莫扎特的還是埃林頓公爵的作品,只有成為更自覺的、更有意識的聆聽者,才能加深對音樂的理解。
明基treVolo短片欣賞
了解更多明基treVolo產品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雙十一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