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故事20:探秘民國廣西參議長蔣伯文在全州縣長鄉安陂的莊園

2020-12-27 探秘八桂

#青龍山村的故事#

廣西全州縣安和鎮青龍山村人蔣繼伊(號伯文),民國35年當選廣西省參議會首任議長,是民國時期全州人擔任官員職務級別最高的人。但在人們的閒談中,往往以他擔任過兩廣財政廳長來說事,其實廳長比參議長的職位要低許多,廣西省參議長則相當於當今的自治區人大常委會的主任(省部級)。解放前蔣伯文有一個莊園,設在今全州縣龍水鎮安陂村委轉龍灣自然村,青龍山人一直把這裡叫做長鄉安陂莊園。

蔣伯文長鄉安陂莊園(今龍水鎮安陂村委轉龍灣自然村)

但對這個莊園,真正了解它的人並不多。最近,我們為此採訪了一些知情人,才算對這個莊園多了一些了解。莊園古代屬於長鄉地域,現為龍水鎮所轄。

莊園旁的古樟樹,當年莊園的大門就在它的左邊,小河(堰溝)從門前蜿蜒流過。

莊園內還有一些古樹,有些便成為一處獨立的風景。在農科所辦公樓旁有一棵古樟樹,樹下有古建築的殘留物。

農科所辦公樓旁古樟樹下擺放的是安陂莊園大門的雕花門檻石

為了解這個莊園的歷史,我們近日先後採訪了蔣伯文的孫女蔣廷林、曾為蔣伯文做事的唐義清的後人唐響文、全州縣農科所姜興國所長等。

蔣伯文共有八子一女:朝粵、朝湘、朝沅、朝江、朝淮、朝海、朝沛、朝淳(女)、朝汾。蔣廷林是蔣伯文的長孫女,是伯文第二個兒子蔣朝湘的長女。據她說,轉龍灣的莊園是蔣伯文安置姨太管荔香及其所生的兒子朝汾、女兒朝淳的地方。管荔香是廣東人,因與蔣伯文正妻唐瓊英相處不太和睦,伯文為了避免她們的矛盾,故做這樣的安排。伯文第八子朝汾,唯一的女兒朝淳(1929年出生)正是在這個莊園裡度過了他們的少年時光,姐弟倆目前尚健在,各自隨其子女生活在臺灣省臺北市。

伯文八個兒子依次是:朝粵、湘、沅、江、淮、海、沛、汾。唯一的女兒:朝淳。(照片中缺朝粵、朝汾)

前排坐輪椅者蔣朝淳,後中為2019年4月青龍山訪臺代表蔣小雲(廷字輩),後左為朝淳之女蔣筱珍教授,右為其女婿楊醫生

蔣伯文的長孫女蔣廷林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出生的蔣廷林當年曾在安陂莊園裡讀過小學,那時是請老師到家裡來上課的,相當於私塾,她是與一九三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出生的大哥廷梁和一九三四年四月初八日出生的叔叔朝汾一起在家讀書的,她小一歲,比哥哥和叔叔讀的是低一個年級。蔣廷林年幼時,還曾跟隨蔣伯文到桂林市東江鎮的幼稚園上過幼兒園,那是民國時期陳葆貞在桂林開辦的一所幼兒園,由蔣伯文的四子蔣朝江的夫人陳葆貞在好友郭德潔(李宗仁夫人)的幫助下開辦的。

現在,蔣伯文的莊園歸全州縣農科所所有。

蔣伯文與姨太管荔香(懷抱第八子蔣朝汾),大約攝於1935年。

前排左起:蔣廷林(由母親周玉姑懷抱)、哥哥蔣廷梁、伯文正室夫人唐瓊英。

後排左起:朝江(伯文四子,光學科學家)、朝淮(伯文五子、俄文翻譯家蔣路)、朝湘(伯文二子、廷林之父),大約攝於1936年。

伯文第四子蔣朝江與夫人陳葆貞(大約攝於1937年)

安陂莊園及土地現為全州縣農科所所有

不過,莊園當年的老建築大多已經損毀

莊園能保留到今天的老建築只有一個庫房。解放後,莊園曾作為全州縣第七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後來政府遷秦家塘、再遷才灣村,這就是如今的才灣鎮政府。

後來全州縣裡又在這昔日的莊園裡辦了三屆「五七大學」,為全州培養了不少的農業技術人才。

這是僅保留的建築

今青龍山村委下轄的江東嶺自然村唐義清(1902~1977年,本名唐義卿),便是當年跟隨蔣伯文的重要人物,是他的貼身保鏢,後來還負責幫伯文看守和管理安陂莊園。解放後,唐義清就定居在轉龍灣自然村了。唐義清最小的兒子叫唐響文(本名唐勷文),1953年出生在轉龍灣村,他還記得一些他父親過去說過的事情。

唐響文談往事

唐響文說,他父親唐義清雖然是跟隨伯文才來到這裡的,但其實也算是回到了祖居之地。因為他們江東嶺村一支唐姓最先是從湖南搬遷至離轉龍灣這兒不遠的龍水鎮渡裡園村,後來搬遷到石塘鎮十八都,再遷到安和鎮青龍山的江東嶺村,後來唐義清一家定居轉龍灣,也可謂是轉了一圈又重歸故裡了。

唐響文說,他父親曾幫蔣伯文開過車,但1928年7月21日蔣伯文主持修建的桂黃公路通車時,有一輛車出了事故,而他父親開的車則是平安的。不過,在蔣伯文孫女蔣廷林的記憶裡,為蔣伯文開車的卻另有其人(說是文塘的席家慶),並說,蔣伯文因為作為全縣公路局長主持修建桂黃公路(也稱廣西大馬路)有功,廣西省政府獎勵給他一輛(雪佛蘭)小轎車和一輛(福特牌)敞篷吉普車,但蔣伯文嫌使用汽車花開銷太大,說養不起,因為要好吃好喝供養司機,而且工資還很高,就將汽車退還給了政府。當年的事故是因敞篷福特牌吉普車翻車造成了王竹齋手臂受傷,蔣伯文的好友沛田人唐傑英受其邀請從平樂縣趕回全州參加慶典,卻因這吉普車翻車命喪於腳山鋪,估計這也是伯文把車退給政府的重要原因。唐傑英與蔣伯文本是親戚,他的女兒唐錦湘嫁給了伯文的侄兒蔣朝漢(曾全力支持和庇護過桂北遊擊隊唐楚英等遊擊隊員。)

唐響文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他父親唐義清與蔣伯文在桂林兩江遇到了土匪。那次,他們提了一箱金葉子的黃金,遭遇土匪後,倆人就丟下金葉子躲進了牛欄裡,扯起牛糞草蓋住身子,才躲過一劫保住了性命,但一箱黃金卻丟失了。

四合院當年的格局還在,但原建築不存在了,水溝的條石都是當年舊物。

原來這裡有月亮門,小橋流水的景致,右邊有一個很大的用大石頭整體開鑿的長方形水缸。

昔日的莊園內景

現在的全州縣農科所佔地310畝,其中水田85畝,林地及果園200多畝,這些過去基本上都是蔣伯文的私產。

莊園裡一左一右還保留兩棵一雄(不結子)一雌(結的子五彩繽紛)名叫「萬紫千紅」的古樹,它們都是蔣伯文安陂莊園的歷史見證者。

農科所內左邊的這棵大樹,就是雄的萬紫千紅樹,與右邊的雌樹遙遙相對,拱衛著莊園,成了一道風景。

莊園旁邊流過的小河(堰溝),上遊有當年伯文家開辦的水碾坊,做附近村民的碾米生意。

說起蔣伯文莊園旁的小河(堰溝),距轉龍灣不遠的才灣鎮中白石村1937年出生的王業謙老人還講了一個故事,他說,當年中白石村有一個人,名叫王連生,因為百福村的親戚介紹他幫蔣伯文修建安陂的這個堰溝而發了家,他過去家裡很窮,但因為幫蔣伯文修這個堰溝賺到了一些錢,家裡因此砌了房子,還添了幾畝土地。豈料,王連生過世後便解放了,他的兒子王有良卻因此劃為地主,受盡了批鬥,家人可謂因福得禍了。

中白石村王連生當年修建的房子現在也接近倒塌

王連生的房子如今破爛不堪

王業謙老人談往事

本文採訪者之一蔣士基(左)與全州縣農科所姜興國所長(中)、唐響文先生(右)合影

湊巧的是,姜興國所長的表叔肖祖福的親叔肖某曾為蔣伯文在安和鎮鰲魚洲當過管家(據蔣廷林老人說,這個是安和街上肖家的人,大家叫他夢因肖九,是個為伯文家跑堂的長工,還有一個管屋裡雜事的長工,是小江尾村的人,名叫羅八)。姜所長與唐響文先生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說了一些蔣伯文及其家人的一些軼事。據他們所知,蔣伯文的口碑是挺好的,他都是騎著白馬回安陂的家,安陂有些百姓見他回來了還常常請他吃飯。有一次,有人煮了個大肘子,肘子上面卻放上南瓜蓋滿,試探他是否會嫌棄鄉下的土菜不好。(另據1934年出生的青龍山人蔣朝陛老師說,他曾親眼所見,蔣伯文解放前可能是最後一次回青龍山老家,當時就是穿白衣、戴白帽、騎著白馬的,騎到村前的誥封碑旁便下馬步行回村,歷來如此。)

在轉龍灣建莊園時,有個放牛娃(據說是轉龍灣唐永良的父親)趕起牛路過,看見伯文莊園的大房子正在修建,便對蔣伯文說:「你緊架勢砌這麼好的房子,建起來將來賣給哪個?」蔣伯文聽到了,便對他說:「你努力做事,多掙一些錢,將來你發財了,我就賣給你啊!」

現在的沙田柚,過去全州人是叫梧州柚,就是蔣伯文最先引進到全州種植的,當年的安陂莊園就種植了很多的沙田柚,當時還送了一些沙田柚苗給附近的群眾種植。

據說當時沙田柚種在轉龍灣村這個莊園的下面院子,同時還在院子後面配種了五棵本地酸柚,據說是需要它們給沙田柚授粉的。為了沙田柚長得更好,種柚子時挖的樹坑的坑底都砌有江磚底板,以使樹根橫著長得更遠。

蔣伯文的姨太管荔香是一個善良的好人,沙田柚長大掛果後,有人去她們安陂的果園裡爬到柚樹上去偷摘,被她發現了,但是怕偷柚人摔下來,便不吭聲,待偷柚人下樹後,她才出來說話,也只是叫那偷柚的人以後不要再做這種事了。

蔣廷松 蔣士基

南寧人民公園這個地方為什麼這麼熱鬧?真是一個好地方!

民國時廣西省參議長蔣伯文莊園前的田野,真美!

黃洋界保衛戰遺址觀光記

《星星知我心》(散文)

父親和他的土紅騾子(原創散文)

相關焦點

  • 青龍山故事之23:昔日動刀槍,今芋頭之鄉,還看古村青龍山!
    廣西全州古有六鄉,安和鎮古屬建鄉,全州有"長萬二鄉出白米,恩建二鄉出刀槍"之說。安和鎮地處海洋山脈腳下,水土氣候適合芋頭種植,種植面積在全州名列第一,是當之不愧的芋頭之鄉。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古往今來,建鄉的人們有尚武的傳統,民風彪悍,僅青龍山村就出過1個武進士,5個武舉人。該鎮東部的青龍山村,因村後有一條山脈形似青龍而得名。
  • 全州蔣姓重要發源地之一:大岡古村尋根記
    編者:蔣姓是廣西全州的大姓,有資料說已經達30多萬人。其中大崗(曾名大岡)是其重要發源地之一,該村蔣姓已經發展到4萬餘人,分布祖國各地。大崗村也是人才薈萃之村落,出舉人之多,在全州數一數二。看蔣勇剛先生大岡古村尋根記文稿,相信你會對全州及全州蔣姓的歷史有不少了解。文∕蔣勇剛2019年清明節,是一個特別的清明節。
  •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18:當選「國大代表」
    #民國36年秋全灌武裝起義後,蔣餘蓀在任廣西第八區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時,曾跟隨司令陳恩元坐鎮石塘圩「清鄉」。秦廷柱是靈川縣定江鄉法源村人,民國34年冬,被陳恩元調任廣西第八區少將保安副司令之職。民國36年,秦廷柱在陳恩元指揮下,率省保安一、三兩個大隊和全、灌兩縣保安部隊1000餘人,鎮壓了全縣、灌陽、龍勝等縣的人民武裝起義,獲廣西省政府記大功獎勵。(後來秦也向人民政府投誠。解放後,任桂林專區土改委員會駐會委員。1952年後,歷任桂林專區專員公署建設科副科長、交通局副局長等職,直至1974年病故)。
  • 民國時廣西全州的「禁菸賭毒」告示碑,居然有英文字,感覺挺牛!
    我網上搜了一下,發現有人說自己是「我是廣西全州縣廟頭鎮宜湘河村委會大西洲村的人」。看來,《全州文物選粹圖集》所說的地名比較可靠,是大西洲,不是大溪洲,更不是大溪州,但官方地圖用久了,很可能造成「假作真時真亦假」的局面。禁菸碑刻在古道旁的絕壁上全州縣梅潭蔣氏文化研究會蔣連生會長說,禁菸碑刻前曾經是一條古道。
  •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16:一個女兒揭露父親的歷史謎案
    #民國人物蔣秀貞就這事有些生氣,回到桂林後,曾當面質問解放後擔任過第一任全州縣長的鄧崇濟與擔任過全州第七區區長、桂林地區經濟委員會主任俞定遠,你們說,我什麼時候給你們縣委寫過信揭露我父親呀?鄧崇濟、俞定遠都笑了笑說:沒有。
  • 廣西參議長蔣繼伊(20)國體投票監票人
    袁世凱本來就一直對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央政府的鬆散局面感到不滿,尤其是對共和制的辦事拖沓、扯皮忍無可忍。在習慣於專制和集權的袁世凱看來,這種國體方式,在社會轉型的節骨眼上,根本就無法凝聚人心,無法對社會穩定和經濟快速發展形成推動力。基於這樣的想法,袁世凱開始湧動恢復帝制的願望。
  •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23:向未來的女婿繳槍
    #民國人物筆者採訪了老遊擊隊員、曾擔任全州縣公安局審訊股股長(槍斃蔣餘蓀時是他親自審訊的)唐修迪(全州石塘鎮人,曾擔任全州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他說:「蔣餘蓀是在『甕中捉鱉』的情況下投誠起義的,所以他是不能饒恕的。」就筆者調查的種種跡象表明,蔣餘蓀最後遭受槍殺,雖然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但與他投誠起義過晚,確實有較大的關係。
  • 民國全州風雲人物蔣餘蓀19:第一次發行全州有史可查的股票
    民國時期的大約有數百種,股票種類涉及到金融、地產、食品、礦業、文化、化工、紡織等各行各業。由於廣西等邊遠省份由於經濟欠發達,所以發行的股票就非常稀少。民國時期,國家對幣制進行了多次改革,這也反映到股票票面的金額上。在1928年以前,股票面額多以「銀元」為面值,1929年以後則多以「國幣」或「法幣」為面值,1948年以後又以「金圓券」或「銀圓券」為面值。
  • 宋進士鄧寧民與廣西全州璜溪書院的身世之謎
    試寫此篇,意在探究廣西全州人文,講好鄉土故事,為建樹地方文化自信作一點引玉之事。至於一些歷史細節和村族分歧,待有心人提供更多實證,以期嚴謹梳理,守正持平。 宋代進士鄧寧民,因為創辦了全州有史記載以來最早的民辦書院而名垂青史,凡是對全州人文歷史稍微懂一些的朋友都知道這個事。
  • 簡述全州古村上畔塘歷史文化與美食
    蔣建剛廣西桂林市全州縣鳳凰鎮三塘村委上畔塘村是一個具有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的傳統古村落。目前村中仍然保存有子昌公祠、蔣家大院等古建築群共計約4000平方米。另外還保存有約13對旗杆石、20多座祖輩先賢古墓葬、數條比較完整的石板路、釘磚路以及誥封碑、神道碑各一塊。古色古香,文化底蘊十足。來上畔塘參觀旅行散心,一定會讓你有所收穫,不虛此行!
  • 楚南全州,舜帝最早的紀念地「1」|粵頭楚尾話全州
    廣西雖屬嶺南,嶺南,在歷史上屬於後開發地區,當然,很多事情,均缺乏記錄,過去,廣西一直是舜帝文化資源的空白省區。然而,隨著全州縣舜帝遺蹟的被發現和被關注,這個局面將要被打破。有足夠資料表明,舜帝南巡,曾經在廣西全州(古稱零陵)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並且駕崩於全州。舜帝最早的紀念地也在全州。
  • 全州也有與舜帝有關的九疑山,這九疑山在哪裡?
    #探秘歷史#在廣西全州縣黨史縣誌辦工作時,當時全州與湖南鄰近的史志部門關係密切,常互相往來。也就是說,在清代時,全州的「蒼梧、九疑」山是有的。《湘山志》:「浮石巖。在寺東北七十裡,下有水北出會舜山河。」「舜山河」難道與舜帝沒有關係?民國二十四年《全縣誌》:「虞帝嶺在官道南,與營房(嶺)連接,舊傳虞帝南巡至其上,有行宮。」此嶺即今才灣鎮南一村委覺山的皇帝嶺。
  • 廣西全州的「團圓肘子」與青瑤峒祭舜「孝祖」
    天子嶺山脈來得綿遠,從大西江青瑤峒境內一直延伸到到了全州的西延即今資源縣境,其山脊成為了全州和資源二縣的縣界:馬寬宏先生在《民國時期資源設縣之經過》提到:「全(州)縣、資源兩界以打鳥界、三千界、打狗嶺、天子嶺、八十裡山等處為劃界點,統以交界處之山脊為界。」天子嶺山脊因地跨全州和資源,因此二縣民間都稱其為天子嶺,皆因舜帝之故。
  • 全州歷史上的名校:龍水宏達中學概況
    學校西邊也有一條小溪一九四四年春,校長蔣世燾因事辭職,遂改聘蔣綱接任校長(蔣曾於北京工大畢業,現是廣西大學教授)。這時,新建教室兩棟,增收學生兩班,師生共達二百餘人。大部分教師是聘請外地來廣西工作的優秀人才。
  • 劉鑫潘攀:廣西全州:「三大工程」共繪老幹部「夕陽美」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針對離退休老幹部學習教育不經常、激勵關愛不到位、缺乏服務平臺等問題,大力實施以「夕陽引擎」「夕陽暖心」「夕陽芳華」為主要內容的「三大工程」,讓老幹部餘熱生輝、綻放夕陽美。實施「夕陽引擎」工程,實現「思想美」。
  • 系列紀錄片《全州十大碗》拍攝計劃,請您提建議!
    》拍攝提綱:(以「廣西北大門」和「桂北糧倉」著稱的廣西全州縣,物產豐富,歷史文化深厚,以全州十大碗為線,串起全州特色食材、非遺技藝、歷史文化等。)文化景點:有橋鄉之稱的文橋,是全州風雨橋最多的鄉鎮。4、特色食材、技藝:文橋的小腳麻鴨:全州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 全州五香豆腐乾是怎樣成為清廷貢品的?
    全州龍水鎮橋渡村與永歲大崗、廟頭歌陂、安和青龍山,是我童年記憶裡聽老者說道最多的有名村落。而橋渡村離我住地近,是我第一個拿著數位相機想到去拍一拍的地方。那是2003年12月18日,我騎上自行車來到這裡,看了看古村的風貌,然而找人打探村裡的故事。
  • 廣西人文之全州縣,以「地靈人傑川秀,物華天寶五穀豐」而聞名
    全州境南北最長99.23公裡,東西最寬85.77公裡。全州縣歷史文化悠久,以"地靈人傑川秀,物華天寶五穀豐"而著稱於世,地處湘江上遊,全縣總面積4021.19平方公裡,轄9鎮10鄉,總人口82萬人,是桂林市行政區規劃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是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又是桂北湘南的物資集散中心,是"中國金槐之鄉"戰國是屬楚之長沙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置長沙郡。
  • 桂林全州貢品禾花魚會不會出自這個地方?
    #家鄉至味#貢品禾花魚是廣西全州的著名特產再往外走,最便宜的不到20元一公斤。這裡的溪水,是萬鄉河的支流之一。禾花魚沿著溪水往外走為什麼越來越便宜?是因為魚的品質有細微變化。洗馬塘的貢品禾花魚故事,往往與乾隆下江南的民間傳說聯繫在一起。其實乾隆到全州來沒有正史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