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的《魔女嘉莉》是恐怖片的經典,是布萊恩德帕瑪的經典,是史蒂芬金的經典,是西西斯派克的經典,是約翰屈伏塔的經典,是派伯勞瑞的經典,是一個時代的經典!任何溢美之詞之於它都不算過分。難怪多年後,當時正是青少年的湯姆克魯斯也記憶猶新,盛讚這部電影,特別是西西斯派克-是能讓銀幕燃燒起來的女神!
懸疑大師布萊恩更是將《魔女嘉莉》的重頭戲----舞會大屠殺導演的循序漸進,異彩紛呈!首先,嘉莉和湯米跳舞時,鏡頭不停的360°旋轉,舞場朦朧虛幻,彷如仙境,讓觀眾神迷目眩,掉以輕心。
其次,罪惡悄悄開展,用慢鏡頭表現倒豬血的全過程,同時不停切換各個人物的行為反應,布萊恩仿佛希區柯克附體,讓觀眾早早的知道結果,卻毫無辦法的眼睜睜看著罪惡的發生,直到最有可能阻止這一切的蘇被老師關在了門外,聲音戛然而止。說話聲,音樂聲,腳步聲,所有的聲音統統停止!只有那個破桶子咣當來、咣當去,最後掉在地上(砸死了湯米)發出了巨響。這真是神來之筆!這種窒息的死寂,這種悲劇性的毀滅,完全控制住了觀眾的心,就好像颶風將至前詭異的平靜,讓人透不過氣來。
緊接著,克瑞斯的死黨歇斯底裡的狂笑,和一些看客跟著起鬨嘲笑的醜態也無聲的展現在觀眾面前,看著他們麻木不仁的臉,和「牆倒眾人推」的表現,更顯示出人性的冷酷與從眾者的麻木!無聲的背景愕然響起了媽媽和老師對嘉莉的如魔咒般的警告:「他們都會嘲笑你的!」「相信我嘉莉,相信我!」魔咒不停的重複,鏡頭又開始天旋地轉,出現了主觀畫面,嘉莉滿眼都是臺下觀眾歇斯底裡的狂笑。好笑麼?觀眾當然一點也不覺得好笑,相反心裡發毛、心裡發緊、心裡發抖!這種無情的嘲笑和羞辱,讓嘉莉鮮血淋漓的心徹底絕望,毀滅他們的時候到了!
接下來的鏡頭突然分割,一面是嘉莉仇恨詭異的眼,一面是她特異功能造成的效果。西西斯派克用機械的肢體語言詮釋了復仇女王的涅槃!在特技不那麼發達的當時,布萊恩用開創性的多角度小窗口分割畫面,使得大屠殺好像一場完美的交響樂,不緊不慢、循序漸進的展開,嘉莉就像一個指揮家,她的犀利眼神就是指揮棒,在舞臺前面冷靜從容的指揮著那些同學、教師被地獄之火一一燒焦!等到差不多了,嘉莉又仿佛女王一樣走出火場,在她身後,門被重重關上!冷酷無情!(據說西西設計了所有動作,而且在大火熊熊中依然神情自若,她在心裡鼓勵自己,直到烤的實在受不了了再走!)
《魔女嘉莉》的成敗與否,就在於這場戲是不是成功。而布萊恩德帕馬的大師級創作,使得這一場景成了教科書級的經典。和以後那些粗製濫造的恐怖片不可同日而語。
可惜的是2013年的《新魔女嘉莉》的這場戲完全失敗了,沒有任何戲劇張力,就那麼平鋪直敘的弄了出來,而且嘉莉還被不同角度地狗血淋頭了3次,實在是畫虎類犬。嘉莉還救了女老師的命,讓人費解。要知道就是女老師鼓勵她參加舞會的,雖然嘉莉心裡也犯嘀咕。在嘉莉不知道內情的憤怒狀態下,最恨的人肯定是她!76版《嘉莉》特別強調了女老師的死亡,甚至《嘉莉續集》裡充當這一角色的蘇(她後來做了老師)也是第一個斃命,都是比較符合劇情安排的。新導演的這種修改不恰當。
其實《新嘉莉》不是第一個失敗者,十年前百老匯音樂劇《魔女嘉莉》盛大演出,但觀眾最期待的潑血戲卻表現的滑稽可笑,毫無戲劇張力,最後一場戲,嘉莉和母親在通往天堂的階梯上連滾帶爬,也是滑稽可笑,結果自然惡評如潮,草草收場。之後還有電視電影版《魔女嘉莉》,主角是我很喜歡的怪咖女演員安吉拉貝蒂斯扮演的,但也是改的面目全非,最後嘉莉竟然和蘇一起離開了完全被摧毀的小鎮,完全淪為電視劇水平!平心而論,98年的《魔女嘉莉2》還算是其中不錯的作品,當然它是續集,也有相似的劇情結構,大屠殺一場戲還算印象深刻。
《新嘉莉》首先選錯了女主角,莫瑞茲沒有西西的冷酷和神經質,她故作膽小可憐的樣子非常差勁和做作,讓人鄙視。其次與德帕馬的原版相比並沒有什麼創新,結構完全一樣,甚至結尾的處理。所以此次翻拍是徒勞的。連特效竟然也差得很,導演自稱跳過德帕馬忠於原著純粹是胡扯,原著裡嘉莉很醜,還是個超重的胖子,滿臉雀斑。從來沒有一個導演忠實這一點。很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