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專注於不專業的電影解說小嗨~
在眾多電影題材當中,有一類題材始終深受觀眾的喜愛。
那就是恐怖題材。
觀看恐怖片可以刺激我們的感官,在娛樂的同時起到排解壓力的效果。
可謂是一舉兩得。
隨著恐怖電影愛好者的增多,每年都有很多恐怖片呈現在觀眾眼前。
質量卻是良莠不齊,魚目混雜。
然而在現代流行文化當中,有一個名字儼然已經成為了「恐怖」的代名詞。
那就是史蒂芬·金。
在恐怖電影愛好者的記憶當中,總有一部分陰影來自於史蒂芬·金老師。
因為他總能利用一種十分特殊的方式直擊人心。
這也是他被稱為「現代驚悚小說大師」、榮獲兩項終身成就獎最直接的原因。
而根據史蒂芬·金老師原著小說改編的電影,大多也都延續了這一點。
就像《閃靈》、《危情十日》、《迷霧》、《小丑回魂》等等。
包括今天小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部電影,同樣如此。
那就是2013年上映的《魔女嘉莉》。
《魔女嘉莉》作為史蒂芬·金老師的成名作,到目前為止已經三次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熒幕。
雖然2013版的口碑和評價不及前兩個版本,但在當年一經上映還是引起了廣泛關注。
不僅一舉拿下了第40屆人民選擇獎最受歡迎恐怖電影,還受到了第40屆土星獎最佳恐怖電影的提名。
主演科洛·格蕾斯·莫瑞茲也憑藉嘉莉這一角色榮獲第40屆土星獎最佳年輕演員。
國內豆瓣給出了5.9分的評分,這與前兩個版本相差甚遠。
慶幸的是,2013版《魔女嘉莉》還是延續了史蒂芬·金老師的核心思想。
所以依然有很多可取之處。
故事的主人公嘉莉·懷特與母親瑪格麗特居住在緬因州的寧靜郊區。
嘉莉是個可愛的女孩,但嚴厲的母親卻禁止她參加一切社交活動。
在學校中,以克莉絲為首的壞女孩們常常欺負嘉莉。
幸好體育老師德斯賈丁斯小姐對飽受欺辱的嘉莉呵護有加。
當全班同學和老師都以調侃、取笑嘉莉為樂的時候,只有湯米為她說話。
這讓嘉莉感受到了溫暖。
克莉絲的好友蘇因為自己也曾參與過對嘉莉的霸凌而心生愧疚。
為了表示歉意,她讓男友湯米邀請嘉莉參加學校舞會。
然而在舞會上,嘉莉再度受到羞辱。
湯米也發生意外,當場身亡。
瀕臨崩潰的嘉莉終於爆發,釋放出了可怕的超能力。
熟悉史蒂芬·金老師的小夥伴知道,他的作品背景廣闊、人物紛雜。
這與他生活的年代有著莫大的關係。
他的大量恐怖作品均以「毀滅」作為故事核心。
但「毀滅」並非目的,而是藉此來反襯他對於人性「善」的寄望。
換句話說,史蒂芬·金老師總能在恐怖的表象下展現出對人性本質的拷問。
反映與揭示美國社會中種種令人擔憂的現實狀況。
《魔女嘉莉》也不例外。
先來說一說原著小說誕生的時代背景。
我們都知道,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青年被稱為「垮掉的一代」。
二戰對於美國本土造成的破壞微乎其微,戰爭反而讓美國發了一筆橫財。
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當時美國人民的物質生活已經相當豐富。
所以那個年代出生的年輕人,可以說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一代。
相比於先輩的開拓精神和經歷,他們只會喊著虛無縹緲的口號。
直到越南戰爭的爆發。
戰爭帶來的鮮血和傷亡,使得這些養尊處優的年輕人對現實徹底幻滅了。
他們舉著牌子,遊行示威,站在了反戰一線。
可現實是殘酷的,他們改變不了現狀,就開始禍害自己。
吸毒、犯罪、頹廢,成為了他們消極抗議的手段。
而到了60年代末,美國經濟開始回暖。
美國歷史上的第三次道德滑坡,也隨之而來。
社會到處充斥著追求聲色物慾的價值觀,以禁慾自律為特徵的傳統道德瀕臨瓦解。
受絕對自由主義和個人主義文化影響,美國社會的道德狀況呈現急劇滑坡。
離婚、單親家庭、非婚生育、青少年自殺、暴力犯罪,這些社會問題的發生率以幾何倍數增長。
所以在《魔女嘉莉》中,以克莉絲為首的青年實施校園暴力的手段根本不計後果。
不僅因為生理期的問題嘲笑、侮辱嘉莉,還將視頻發布到社交網站上。
故意讓嘉莉和湯米成為舞會的優勝者,趁機潑了她一身豬血、當眾播放凌辱她的視頻。
湯米也因為他們的「惡作劇」意外身亡。
要知道,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是嘉莉最大的願望。
而湯米,是為數不多讓她感受到溫暖的人之一。
母親瑪格麗特對待嘉莉也十分病態。
她禁止嘉莉參加一切集體活動,以為這樣是保護女兒最好的方式。
然而,在這樣病態的保護下,往往事與願違。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於是,嘉莉爆發了,成為了真正的「魔女」。
最可怕的是,哪怕是現在,美國的校園暴力事件依然頻頻發生。
根據Every town發布的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美國至少發生了185起校園槍擊事件。
盜竊、搶劫、縱火、襲擊、性侵等事件更是屢見不鮮。
而且不僅僅是美國,校園暴力事件在各國都時有發生。
2017年9月,韓國釜山便發生了一起震驚全韓的校園暴力事件。
某女子中學的3名學生,在一家工廠附近的巷子裡使用廠房周邊的鐵製器材對一名女生瘋狂毆打。
全程持續了將近1小時40分鐘的時間,致使受害者腦部出血、口腔破裂。
令人震驚的是,施暴者還讓受害者跪在地上拍攝照片,並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隨後,這張照片在網絡上廣泛流傳,引起網友的震驚和群憤。
校園原本是教書育人的場所,也是作為學生來說讀書、學習最主要的地方。
然而竟存在著如此之多的安全隱患,甚至成為了罪惡的「試煉場」。
著實讓人怒不可遏,又唏噓不已。
仔細想來,我們何嘗沒有經歷過校園暴力呢?
學生時代的我們,總會因為某些生理缺陷嘲笑別人或被別人嘲笑。
這看似是孩子之間「過分的玩笑」,殊不知給那些經歷過的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心理陰影。
校園暴力作為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各國都應該重視起來。
加強抵制校園暴力的思想教育,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於校園暴力的懲治力度。
我們已經見過太多受到校園暴力摧殘的孩子。
很不幸也很慶幸,他們不是「魔女嘉莉」。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如需借鑑,請務必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