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
Q:什麼是DISC?
A:美國心理學家「測謊儀之父」威廉.馬斯頓博士在1928年提出DISC理論,出現在其《常人之情緒》一書中。DISC是行為風格分析,需要明白的重點是我們每個人都有四種特質,只是比例不同而已。
第一點感受:知己:懂自己更重要
第一章節,學會觀察,提高你的人際敏感度。人際關係是每個人都逃不過的關係,無論你是哪一種性格,都需要在關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你想提升人際關係敏感度,僅僅是建立在了解他人的基礎上,是關註標而不是本,知己才能知彼,懂自己才能懂他人,所以我們首先要建立和自己的關係,了解自己的DISC,用發展的觀念去看待真實的自己,真實的年齡不重要,發展的內在才關鍵!
第二點感受:知彼:這是一個看感覺的時代,感覺好一切都好
學習DISC的目的第一個就是了解自己,理解他人,進而提升人際敏感度,更好的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DISC理論把人的特質分成DISC4種,我們每個人都同時擁有他們,只是比例不同而已。以下四句話應該讓你對這四種風格有些認識:
D(指揮者)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希望,代表人物:拿破崙
I(影響者)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歡樂,代表人物:柯林頓
S(支持者)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和平,代表人物:聖雄甘地
C(思考著)為這個世界帶來了智慧,代表人物:比爾.蓋茨
第三點感受:DISC理論不強調優點、缺點,它只強調特點
我從16年開始在古城開封開始自己的成長型家庭教育踐行,到目前公益講座已經300+場,關於給孩子貼標籤這件事情,每場講座必然會講到的話題,因為父母們太喜歡劃分孩子的優缺點了。看到此處,共鳴感最深,把特點變成優勢,用優勢成就自己,放下所謂的好壞對錯,接納孩子真實的狀態,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用聰明的方式去工作,用成長的思維去學習,我是成長沐心人曲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