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滾滾(ID:bluemc01)
10000+營銷人社群
社群今晚分享315晚會速記
後臺回復「315」即可加入
引 言
我們未必都能理解粉絲為愛豆吹的「彩虹屁」,卻覺得近期大熱的誇誇群新鮮好玩。但前者會持久存在,後者只是曇花一現,你發現了這背後的「潛規則」了嗎?
作者:運營模式主筆Eric
來源:運營模式(ID:yunyingme)
原標題:被拉進微信誇誇群後,發現豆瓣小組才是網際網路天堂
當我們以為拉幾個人建立微信誇誇群就理解了這種美好的表達方式時,我們就離這群小眾的認真表達美好的人越來越遠了。
誇誇群之所以會是曇花一現,大概是因為它只是大家在模仿小眾群體的表達方式,不能理解其中的「潛規則」。
很多人建群後就一頓亂誇,不就是誇人嗎?誰還不會誇人呀!同樣是誇人,模仿者只是單純的覺得好玩,踐行者是在追求治癒和美好,踐行者其實也在防禦模仿者打破他們圈子的原有平衡,這兩個群體本質上是不同的。
你雖然在誇誇群裡誇群友,也享受著被誇,但很可能你也難以理解那些踐行者的社交行為。
誇誇群的原型是創建於2014年8月創建的「相互表揚」小組,小組人數已突破10萬人。小組的初衷是一起傳播正能量,三觀正,積極向上,創建美好生活,治癒那些暫時遇到困難的小夥伴。
他們經常被誇,也常常善意的誇那些認真生活的人。在小組的話題下,你面臨挑戰缺乏自信時,會被誇「你可以的」;你拾了東西費心歸還時,會被誇「小天使」;你讀書曬出筆記心得時,會被誇「向優秀的你學習」;你人生失意卻能自我安慰時,會被誇「很堅強有擔當」。
在豆瓣小組裡,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從2014年走到了現在。
我們以為新鮮好玩的表達方式是剛冒出來的,實際上這種發現美好的圈子早就分散在各個角落。
我相信不止豆瓣,在微信,在陌陌,在一周CP,在各類有群聊功能的產品裡都可能駐紮著那些每天善意的誇彼此、為彼此加油打氣的圈子,那些屬於他們的圈子是美好的自留地,我對這些充滿治癒系的圈子充滿嚮往和好奇心,謹以本文表達對他們的理解和贊同。
1
模仿派誇誇群C位指南
誇誇群火起來的導火索是微博網友曬出了一張「女友被男友拉入誇誇群接受大家眼花繚亂的讚美」的長圖,不論女主說什麼,「沙雕」群友都能接的住梗,換著法子誇女主,幾分鐘後誇誇服務結束,女主被踢出的群聊。
這條微博經過討論轉發發酵後,引起了大學生們的好奇心。
大學生誇誇群傳播迅速,以清華北大復旦三個學校的誇誇群為主力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以西安交大為代表的各層級高校蔓延,#誇誇群#還上了微信熱搜榜,在微博的相關話題傳播總量也過億。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媒體也逐漸加入這波流量狂歡,視頻圖片文字等各種形式的內容席捲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眼球。
就這樣,模仿者的誇誇群出道了。
在微信誇誇群裡,想要被誇的暗語一般是這樣說:
-作業還沒做完,求誇;
-考試考了59分,求誇;
-今天主動加了小姐姐微信,求誇;
只要你拋出你想要被誇的梗,群友都會誇你,新建立的誇誇群裡沒有槓精,只有相互誇獎的友好氛圍。
不過,這種臨時構建的治癒氛圍持續不了多久,只因為不是真的那麼美好。
2
誇誇群淘金客誕生
有人的地方必有商業,在網際網路上也不會例外。
淘金客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小眾產業商家,第二類是臨時起意的靚男靚女。
第一類商家本身就做著一些非常新奇小眾的業務,比如陪聊哄睡覺,連麥唱歌防抑鬱等各種獵奇的虛擬業務,定價一般10-40元,更高級一點的商家會把大學裡擺地攤的業務搬到淘寶,整個店鋪沒有明確的定位,是一個新奇業務大雜燴。
第二種小哥哥小姐姐們基本都是覺得好玩有趣,並沒有明確的收費意願,只是一種跟隨潮流,打開新世界大門的表達方式。
「專業」的淘金客有賺錢的欲望,所以在誇誇群的業務上更加上心,淘寶上銷量最高的商家有銷量已達數千單,評論區也是好評如潮。
通過誇誇群商品的評論區,明顯的感覺到購買者的動機就是想給某個人一個驚喜,希望以此增進感情,只要對方不當真,不那麼對這件事較真,那體驗還是非常有趣愉快的,如果當真了,那可能體驗會差不少。
所以這種虛擬產品也有固定的目標受眾。我認為目標受眾的特徵是「喜歡被誇,不在意被誇的質量,每天都需要得到表揚的那種活潑話嘮的人」。
如果是一個在誇獎這件事上都要追求完美、追求實際效益的人,那這種服務簡直是災難現場,因為這種彩虹屁的話在這類人眼裡很無趣。
我不知道想在誇誇群這件事中淘金的有多少人,但我知道在這件事上,即使是想賺錢,也沒多少人真的認認真真的去構建自己的定製的差異化服務。
雖然誇誇群被高度關注只是一時,但是這種有趣新奇的虛擬服務也是有長期性的小眾市場的,在那些喜歡每天都能被誇的群體中,2塊錢就能換來5分鐘的連續誇讚服務是超值的,如果這種服務能代入足夠多的定製化場景,把客單價做高也不是不可能的。
在誇誇群上熱搜之際,定製化的場景需求其實是可以捕捉到的,預設主人公的角色,所遇到的事情類型,對誇讚的偏好程度,仔細去挖掘的話,應該可以得到願意付費的那群人,他們最希望得到什麼樣的誇讚,這種定製類的走心需求在評論區也可以覺察到。
雖然可以做,但這一類的淘金客畢竟以學生居多,耗費學業時間去做這件事值不值得就另說了,而對於職場人士而言,這種小眾新奇的小打小鬧,他們是看不上的。
3
模仿者入侵,實踐者開始防禦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湧入豆瓣「相互表揚」小組,組內的生態面臨被打破的威脅,老組員和管理員開始絕地反擊,堅決維護她們最愛的美好的自留地。
在誇誇群火起來之後,大量不具備共同認知的豆瓣用戶湧入小組,他們以為豆瓣和微信誇誇群一樣,只要你說什麼都能被誇。
事實卻打了他們的臉。
豆瓣小組的老用戶@周婷ww說出了很多小組成員的心聲,這個話題也被小組管理員置頂了,同時置頂的還有「官宣禁止拉人入小組」、「誇不出口的帖子集錦」。
小組核心用戶在用實際行動淨化組內話題氛圍。
同樣都是誇人,為什麼有些在微信群會被誇的點,到了豆瓣小組卻要被視為「異類」?這其中的差異點到底在哪呢?
我翻遍了豆瓣「相互表揚」小組的話題貼,真的感受到了兩類派別的差異。
在豆瓣小組,你想要被誇,首先你說的事情要有具體的正能量導向,你要能溫暖自己,才能讓成員汲取到你的溫暖後再來暖你。
你如果是一個內心有太陽的人,你做出的事情說出的話都會超級溫暖,而不是拿一些無聊的屁事、甚至是不道德的惡搞事情來求誇,豆瓣小組的誇誇群實踐了這麼多年,也是靠著這個準則一路走到了現在。
我加入小組的這幾天,很認真走心的誇了好多認真生活的小夥伴,他們的回覆也是灰常的陽光可愛。
如果是小組的目標人群,那你加入小組的初心應該是「追求美好,治癒自己,鼓勵大家庭」,構建一個積極的自我,也可以鍛鍊說話的藝術,以真善美的本心構建溫馨的社交氛圍。
你只要認真生活,認真對待每一件你遇到的事情,你遵守道德,積極樂觀的態度都能獲得大夥的稱讚,注意不是誇讚,是真正的稱讚。
這裡沒有槓精,沒有人非要跟你爭個面紅耳赤,大家也都是普通人,曬的都是平凡小事,比如想去旅行就提前準備了很久,現在終於出發了。比如雖然考四六級公務員失敗了,但是機會還有很多,要給自己加油鴨。比如你發現了自己工作非常吃力,但你仍然在努力,哪怕是笨拙的努力。
以上都值得被大家表揚。
與認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敷衍」和「不道德」,或者是「情緒樹洞」。
你什麼都沒做就要求表揚,你惡搞室友還要求表揚,你情緒崩潰自己還沒緩過來不是應該求安慰麼?豆瓣小組也不是不容忍負面內容,只是不能頻繁的以此為樂去換取組內陽光的小可愛們的善良,甚至是影響了小組話題的整體氛圍,讓原本正能量的表揚小組變得負能量滿滿,或者是套路滿滿,讓這種美好不能夠持續下去。
這裡沒有誰對誰錯,只是群體之間的相互博弈。
你可以選擇在微信誇誇群裡聊得天花爛醉,我可以選擇在豆瓣小組裡持續汲取美好,本質上不在於內容容器的差異,初衷本不同。
即時的快樂也是快樂,長期的美好更是難得。
(完)
作者:運營模式主筆Eric
來源:運營模式(ID:yunying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