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老一輩小提琴家、元老級首席柳和壎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4月8日下午逝世,享年九十三歲。
柳和壎先生出生於音樂世家,祖籍浙江鄞縣,祖父在上海經商,是個愛樂者,家中絲竹樂器常備。
父親柳堯章(1905-1996)從小就在上海學鋼琴,同時還學小提琴和大提琴,在音樂中耳濡目染。上世紀三十年代他與鄭覲文等人在上海一起組建了名垂樂史的「大同樂社」,成員都是中國民樂界開拓者。
柳和壎生於1927年5月16日,父親做了一套6個從小到大的仿中國古老吹奏樂器——陶製壎作為兒子的誕生禮,並為他取名「和壎」,其中「和」代表傳統音樂中的和諧精神,而「壎」就是民族樂器,體現了他對兒子的期望,希望他未來能走上音樂這條路。
1940年上海青年會舉辦國際兒童音樂比賽,他以小提琴演奏第一名和比賽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脫穎而出。雖然按規定選手年齡要在12歲內,而他已13歲,但擔任評委的丁善德、竇立勳、吳樂懿等音樂家仍決定破格授予他優勝獎。
1940年13歲時參加上海青年會舉辦的少年音樂比賽,獲得一等獎(左一)
在他十多歲時,父親為他辦理了上海工部局樂隊每星期六在蘭心大戲院的排練卡,聽眾可以從樓廳進入觀看排練。當時,義大利指揮家梅百器(Mario Paci,1878-1946)的指揮讓年少的柳和壎激動不已。
17歲時柳和壎考入上海國立音專學習。1946年,19歲的他經過前輩小提琴家譚抒真介紹加入了上海市政府交響樂團(前身就是上海工部局樂隊),在梅百器的後任、義大利指揮A·富華教授的指揮下演奏,從此在這個樂團工作了46年之久。
1946年進入上海市政府交響樂團(前身為上海工部局交響樂隊),當時的排練地點為福州路菜場三樓
1946年加入由李德倫等在上海組織的「中國交響樂團」,與馬思宏、譚抒真、司徒華城、司徒海城等一起演出
1954年,經過樂團演奏考試和團內民主投票,柳和壎以高票當選為首席(此時的樂團名為「上海樂團」,包含合唱團,1956年合唱團分離出去後改現名:上海交響樂團)。自1954年到1992年退休,柳和壎共擔任了38年的樂團首席,是國內在專業樂團任期最長的首席。
1953年在上海樂團的音樂會上擔任獨奏
1955年4月12日,和上海音樂學院沈枚女士在上海國際飯店結婚
柳和壎先生有著豐富的音樂閱歷、精湛的技藝和演奏經驗,是公認的傑出的小提琴家和樂團首席。在任上海交響樂團首席的38年內,他領銜樂團參加了許多海內外重要演出,1957年蘇聯小提琴大師奧伊斯特拉赫到上海與樂團合作演出,也由他擔任首席。
1955年柳和壎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參加在波蘭舉行的第五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出活動,其中就包含了由韓中傑指揮執棒上海樂團的一場音樂會,這也是我國的樂團第一次在國際舞臺上舉行的交響音樂會
1955年羅馬尼亞小提琴家揚·沃伊庫與上海樂團合作,前排左起:陸洪恩、趙志華、譚抒真、揚·沃伊庫、黃貽鈞、陳又新、陳傳熙、柳和壎
1962年樂團與古巴芭蕾舞團合作,赴廣州等地巡演
1975年他隨團參加澳大利亞、紐西蘭演出,1989年參加樂團的日本巡演,1990年參加慶祝紐約卡內基音樂廳100周年慶典音樂會及美國16個城市的巡演,1992年參加樂團在德國、瑞士、義大利的巡演,他率領樂團獲得了眾多榮譽。他在上海交響樂團任職的後期又甘當綠葉,為下一代首席張曦侖與王希立走向臺前提供了支持。
70年代樂團演出照
1979年3月,上海交響樂團與來訪的波士頓交響樂團聯合排練柴可夫斯基第六交響曲,波團首席約瑟夫·希爾維斯特裡與柳和壎並排坐在第一檔的位置
1987年參加世界愛樂樂團演出
1987年,與來滬擔任客席指揮的前英國首相希思(左)以及陳燮陽合影
1987年,在團工作40年之際,樂團團支書秦淑蘭向柳和壎獻花
1990年10月參加上海交響樂團慶祝紐約卡內基音樂廳100周年慶典音樂會以及其他15個城市的巡演,期間前往迪士尼樂園
1992年隨團出訪德國、瑞士、義大利,期間與指揮家侯潤宇合影
90年代在上海與小提琴家李自立和盛中國合影
從上海交響樂團退休後,柳和壎先生應指揮家曹鵬之邀,又在1994年起擔任上海樂團交響樂隊首席,直至該團併入上海歌劇院。指揮家曹鵬曾說:「他坐在首席位置上,我們指揮起來很放心」。
1996年2月,曹鵬先生在上海音樂廳舉辦的「古典交響樂發展史」系列音樂會的一場演出中,安排了莫扎特的《小提琴中提琴交響協奏曲》,由當時剛進上海樂團不久的樸紅、樸英姐妹擔任中提琴與小提琴獨奏,走臺間隙柳和壎還為兩位新秀提出建議,盡顯長者之風。
80年代中期擔任由曹鵬組建的上海首席室內樂團的首席
老一代上海交響樂團成員慶祝柳和壎先生90華誕,曾任副首席的陳慧爾向他獻花
柳和壎先生與兩個女兒在一起
在上海交響樂團成立140周年慶祝活動中接受團領導的祝賀
柳和壎先生的一生與中國的交響樂緊密相連,見證和參與了中國交響事業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在40餘年的首席生涯中,他對上海交響樂團傳統風格的繼承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盡心盡責的工作態度更是為後輩樹立了學習的楷模。
* 本文文字根據音樂家譚國璋、吳申的文字素材編輯而成,圖片全部由譚國璋先生提供,特表感謝。由經典947授權澎湃新聞轉載。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