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詩中的這座水西寺 曾經是唐朝這位皇帝的隱居之地

2020-12-25 老街味道

前幾天遇到這個問題:《題水西寺》(三日去還住)全詩什麼意思?如何鑑賞?

前言

這首詩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不過這個寺廟卻不簡單。李白、杜牧、皎然、梅堯臣、林逋、範成大都曾經在詩中寫過水西寺廟。甚至還有一個皇帝詩人也曾題詩水西寺。

題主的問題出自杜牧的《題水西寺》 :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開成二年(838年),杜牧入宣徽觀察使崔鄲的幕下,被召為宣州團練判官。第二年(839年)年底杜牧離開宣州,回長安了。這首詩可以看作這是一篇短小的遊記。

一、李白筆下的水西寺

水西寺建於南南朝齊梁時期,在安徽涇縣西五裡的水西山上。 山上有崇慶、寶勝、白雲三大古寺,總稱水西寺。 到了宋朝建有水西雙塔,目前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唐宋兩朝,有不少詩人提到過水西寺,最大牌的就是詩仙李白了。

《遊水西簡鄭明府》云:

天宮水西寺,雲錦照東郭。清湍鳴回溪,綠水繞飛閣。 涼風日瀟灑,幽客時憩泊。五月思貂裘,謂言秋霜落。 石蘿引古蔓,岸筍開新籜。吟玩空復情,相思爾佳作。 鄭公詩人秀,逸韻宏寥廓。何當一來遊,愜我雪山諾。

李白的這首是一首長篇的古體詩,以寫景寄意。杜牧後來在其詩中,也提到過李白這首作品。

二、皇帝詩中的水西寺

唐朝宣宗皇帝李忱是一個逆襲成功的坎坷皇帝,他是唐憲宗李純第十三子,是唐穆宗李恆異母弟弟。

唐穆宗有好幾個兒子,本來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李忱做皇帝。可是唐穆宗的幾個兒子不爭氣,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三兄弟個個短壽。結果唐武宗駕崩以後,李忱竟然被宦官擁立為皇帝,而且還成了中興之主,人稱「小太宗」。

他在幾個侄子當皇帝的時候,屢次受到羞辱,為了躲麻煩,曾經遠離長安,水西寺就是他的一個隱居之地。

在這裡,他寫有一首《題涇縣水西寺》:

大殿連雲接爽溪,鐘聲還與鼓聲齊。長安若問江南事,說道風光在水西。

這個詩人皇帝最有名的一首詩是 《吊白居易》: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三、杜牧筆下的水西寺

杜牧的《題水西寺》是一首五言絕句:

三日去還住,一生焉再遊。

平仄仄平仄,半拗體,對句救拗:仄平平仄平。焉救去。

杜牧在這裡遊覽了三日,流連忘返,欲去還留,因此有「三日去還住」之說。一生焉再遊,則是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不知道將來是不是還會有機會再次重來。

多年以後,杜牧在另一首詩中,回憶了這次遊覽水西寺的事情。《念昔遊三首 之一》

李白題詩水西寺,古木回巖樓閣風。半醒半醉遊三日,紅白花開山雨中。

李白題詩水西寺,就是上文中李白的那首《遊水西簡鄭明府》。半醒半醉遊三日,表示自己在這裡遊覽了三天,被這裡的美景所陶醉。紅白花開山雨中,可知當時遊覽的時候應該在春天。

含情碧溪水,重上粲公樓。

含情碧溪水,平平仄平仄,這是平平平仄仄的變格,叫做錦鯉翻波。重上粲公樓,中仄仄平平,正常的律句句式。

杜牧的這兩句,很像李白這兩句的化用:清湍鳴回溪,綠水繞飛閣。

但是杜牧的詩偏向於說情,而不是說景。後兩句倒裝,景語中還帶著情語,詩人登上了粲公樓,望見含情脈脈、不忍流走的碧溪水。

粲公樓,一般指東漢末年王粲所登之樓,在湖北當陽縣。李善注引盛弘之《荊州記》曰:「當陽縣城樓,王仲宣登之而作賦。」

不過,這首詩中的粲公樓,是指水西寺中的樓。《念昔遊三首之一》中也提到了「古木回巖樓閣風」。粲公,是隋代的高僧,"禪宗三祖"之一的僧粲。

四、唐武宗滅佛-水西寺的命運

杜牧寫完這首詩的第二年,839年回到了長安。第二年(840年)以後,唐武宗繼位,這是一個以毀佛滅佛聞名的皇帝。在會昌五年(845)七月,唐武宗下令滅佛:

天下所拆寺四千六百餘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五百人,收充兩稅戶,拆招堤、蘭若四萬餘所。《舊唐書》

唐武宗在第二年就駕崩了,接替皇位的就是那個曾經躲在水西寺的叔叔李忱,是為唐宣宗。

這位皇帝對自己死去的這個侄子深惡痛絕,自己繼位後就下令復興佛教。在唐武宗的滅佛運動中,水西寺不知道是不是也被毀滅了。唐宣宗即位後,這個水西寺是不是又重建了呢?

從歷史記載來看,至少北宋初年,這個水西寺是一片廢墟了。

北宋建國以後,太平興國年間,有僧處元領弟子數十人,在水西寺遺址結屋,重建了五松院,當時宋太宗趙光義還賜御篆三軸。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敕改為「奉國寶勝禪院」。元朝後,又改稱寶勝禪寺。

結束語

作為生活在青島的人,最遺憾的就是我們這裡的山水缺少唐詩宋詞的薰陶。找遍了唐詩只有一首李白的: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可惜還是李白寫給別人時順口一提而已。

看到一個不甚起眼的水西寺,還有這麼多唐宋大家的詩文記載,不免有些羨慕。

@老街味道

隱隱飛橋隔野煙,草聖張旭的這首詩,可能不是他寫的

李白說杜甫太瘦生、作詩苦,南宋人說他譏嘲杜甫,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李白在唐朝不是詩仙 真正的詩仙被皇帝所欣賞 是這位大詩人
    前言如今在語文考試中,假如見到這首題:唐朝詩人被稱為詩仙的是哪一位?大家都會毫不猶豫地填上李白。但是在唐朝的時候,大家會這樣回答嗎?恐怕不一定了。這首詩中,鄭鷓鴣把裴晤稱為詩仙,同情地說朝廷為什麼把這位詩仙貶謫了呢?可見,詩仙並非李白的專屬名詞,在唐朝,是個詩人都可以被人恭維稱詩仙。三、丞相承認的詩仙:劉禹錫、白居易牛僧孺是牛、李(德裕)之爭中牛派的領袖人物,曾經擔任過唐朝的宰相。
  • 他瘋狂盜挖唐朝皇帝十八座陵墓,居然被後唐皇帝賜姓李
    地表上,朱溫篡唐,革了大唐帝國的命;地表下,溫韜盜寶,挖了李唐皇帝的墳。在古代,「溫」同「瘟」,把唐朝搞得萬劫不復的,就是朱溫和溫韜這兩個「瘟神」。說起來,朱溫和溫韜頗有些相似之處。朱溫早年是個混子,參加過黃巢起義,後叛變投降唐廷,被賜名「朱全忠」,受封梁王,七年後滅唐建梁。溫韜起初是個盜賊,投靠節度使李茂貞,自更名「李彥韜」,後叛變歸順後梁,節度關中,七年內挖遍唐陵。
  • 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有什麼作為?
    隋朝滅亡,唐朝建立,說不上什麼改朝換代,充其量就是利益統治集團換了一個代言人而已,把原代言人楊家還成李家。唐朝的興盛繁榮離不開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的付出和貢獻。楊堅艱苦樸素,勤勉朝政。在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他當政時期又被稱為「開皇之治」。
  • 唐朝皇帝逃跑的有哪幾個?
    安史之亂爆發以來,唐朝的國勢出現斷崖式的下降。此時的唐朝,疆域大幅縮水,河西被吐蕃吞併,西域更是沒了影。在山東(太行山以東),軍閥割據,成天打來打去。不要總嘲笑宋朝皇帝擅長逃跑,唐朝皇帝們也沒少亡命天涯。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開創的開元、天寶盛世早已繁華落盡。
  • 唐朝強盛=百姓能吃飽喝足?中宗朝這位禁軍餓了三天沒吃飯!
    唐朝強盛=百姓能吃飽喝足?中宗朝這位禁軍餓了三天沒吃飯!唐朝和漢朝並稱古代兩個最強盛的封建王朝,相比起在最盛時窮兵黷武的漢朝,唐朝可是有著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的長時間富足期的,這一個階段也被史學家成為「盛唐」。但生活在盛唐時期,也僅僅意味著比歷史上其它朝代稍微好點而已,不代表一般百姓就能吃飽飯。在唐中宗時期就發生這麼個故事,能夠深刻反映盛唐時期的吃飯狀況。
  • 為何唐朝中後期宦官竟然能威脅到皇帝?
    唐朝疆域圖李淵與公元618年至唐哀宗李柷,中間經歷貞觀之治、永徽之治、武后篡唐、開元盛世、元和中興、會昌中心、大中之治,但其中,卻自唐玄宗至唐昭宗,整個大唐朝廷都少不了一群人,宦官。唐朝中期權宦,唐代第一個封王拜相的宦官。他長的奇醜無比,一直服侍當時還是太子的唐肅宗,在「安史之亂」爆發後,先是在唐玄宗逃往四川時勸太子留下抗敵,後又勸太子與靈武登基。這算是從龍功臣吧?但唐肅宗性格懦弱,他大權在握,權傾朝野,更是手握兵權,後被唐代宗派刺客暗殺。試想一下,大權在握的李輔國竟然能將唐代宗逼到派刺客暗殺,說明他的權力一度超過皇帝!
  • 唐朝21位皇帝中,他在位期間疆土最廣,後人卻習慣性忽略了他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經歷280多年,一共有21位皇帝,這些皇帝中知名度最高的當屬李世民,其實就是開國皇帝李淵,還有女皇帝武則天,最強時代的皇帝唐玄宗,這些皇帝雖然名氣很大,但還有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間唐朝疆土面積最廣,後人卻習慣性的忽略了他。
  • 唐朝有一位被稱為「六味地黃丸」皇帝是誰?
    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黃丸」是一種藥,但在唐朝,有一位皇帝被戲稱為「六味地黃丸」,這是為何?原來,這位皇帝就是唐中宗李顯。他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武則天的第三子。為何稱他為「六味地黃(皇)丸」呢?原來,這傢伙家裡身邊跟他相差一輩的六人全是皇帝!
  • 唐朝最後一位皇帝李柷活得有多窩囊?
    這件事情的始末,要從李柷的父親李曄說起。唐昭宗李曄在位期間有一番作為,成功打壓了一批節度使,但偏偏漏掉了朱溫。朱溫這個亂臣賊子實力座大,皇帝最後竟然奈何不得他。這時候,朱溫的野心與日俱增。相關事宜各部門早已緊鑼密鼓地安排好了,就等著祭祀開始。誰知道朱溫突然不樂意,認為這祭祀是在祈求大唐國祚綿長。他心中不快,公然插手。大家知道誰也不敢公開反對,只好找了個藉口改了日期。此事無延期擱置。李柷連個屁都不敢放。天祐二年(905)六月,朱溫聽信親信的話,將朝廷衣冠之流三十多人集中到黃河邊的白馬驛全部殺死,並拋屍河中。
  • 他是「末代皇帝」,曾經亞洲最美的男子
    《末代皇帝》電影劇照地當年小編就是被上面這張劇照萌萌的小胖子吸引看了這部影片,這部影片的確不錯,推薦沒看的小夥伴不要錯過喲!離開陳衝之後,與大學同學尼娜·薩維諾(Nina Savino)結婚,後來證明他真的不適合婚姻,這大概就是命吧!內心的孤獨和寂寞讓他無法真正地接受和理解別人。
  • 唐朝的前三位皇帝都是楊廣的親戚,後面的皇帝都擁有隋朝皇族血統
    唐朝的前三位皇帝都是楊廣的親戚,後面的皇帝都擁有隋朝皇族血統熟悉中國歷史的人,很多人都會把隋朝跟唐朝兩個朝代放在一起說。主要原因是這兩個朝代是一個遞進的關係,但是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隋朝跟唐朝的皇帝關係很不一般。我們學過歷史都會知道隋朝之後就是唐朝。
  • 電視劇《康熙王朝》拍攝地,山西這座古宅康熙皇帝來過兩次
    陳家後來出了一位名人,就是陳昌言的侄子陳廷敬。陳廷敬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也就是康熙皇帝的老師,而清朝的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康熙皇帝對這位老師青睞有加,曾經來這裡住過兩次,於是陳廷敬的故居也被改名為「皇城相府」。
  • 白居易去世,皇帝含淚寫下悼亡詩,意外成就絕世名篇,驚豔了千年
    (白居易像)此處這裡說明一點,「會昌」雖然是唐武宗李炎的年號,但當時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這是因為他剛剛登基五個月,未逾年,仍沿用前任年號。這是歷朝歷代的慣例,在此不多贅述。(李忱《吊白居易》)不得不說,這首《吊白居易》不僅堪稱帝王詩中的極品佳作,同時也是千古悼亡詩中的典範,其中妙筆,且聽筆者略作分析。
  • 唐朝中後期的宦官,為何能夠掌握皇帝的生死和廢立大權?
    唐朝末年,有一位名叫崔胤的宰相曾這麼說過:「國初承平之時,宦官不典兵預政。天寶(唐玄宗年號)以來,貞元(唐德宗年號)之末,分羽林衛為左右神策軍,以便衛從,始令宦官主之,以二千人為定製,自是參掌機密,奪百司權,上下彌縫,共為不法,大則構扇藩鎮,傾危國家;小則賣官鬻爵,侵害朝政。」
  • 唐朝皇帝李世民名字的由來,竟然是早年一個書生給他算命得來的
    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任皇帝,稱之「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一位英明帝君,也是一個傑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統一天下時立下顯赫的戰功,深得其父李淵的喜愛。經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當了太子,之後就登上了皇位,在位之間國家繁榮,天下太平,百姓安康,還創建了(貞觀之治),這為以後的盛唐打定了重要的根基。李世民稱帝之後不忘創業時的艱辛,決心勵精圖治絕不貪圖安逸享樂,對內他任用賢能,倡導勤儉節約,致力恢復國家經濟,使天下太平安寧。對外他多次派武將對外族用兵,平定了唐朝四方。
  • 溫韜盜掘唐朝17座皇陵,連昭陵也遭殃,卻為何不敢挖武則天的墳?
    文|格瓦拉同志 就盜墓界而論,唐末五代軍閥溫韜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大人物」,而他之所以名揚天下,無非是因為他幹過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盜掘唐朝皇陵。當時,位於關中的唐朝皇陵共有18座,而溫韜一口氣竟盜掘17座,唯有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始終不敢動土開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唐朝公主血崩而亡,千年後開其皇陵,發現一男子在墓中枯坐至死
    在近期的熱播劇《清平樂》中,很多人都對徽柔公主的遭遇感到唏噓不已,堂堂的天之驕女最後竟被逼得瘋癲而亡,而歷史上的她確實也十分不幸。其實不僅是徽柔公主,古代的很多公主一生都非常坎坷,唐朝時期曾有位公主血崩而亡, 千年後她的皇陵被打開,人們竟然發現裡面有一個男子在墓中枯坐至死。
  • 唐朝4位皇帝死於仙丹,其中2位是中興之主,1位號稱小太宗
    簡述中晚唐的皇帝多數碌碌無為,有的甚至昏庸,但是有兩位卻是中興之主,他們本來有復興大唐的可能,但是晚年卻喜歡上了仙丹,並且都死於仙丹。唐朝一共有4位皇帝因為吞食仙丹而死,我們來捋一捋被仙丹害死的皇帝。正文1.
  • 長安十二時辰的皇帝被當成偷豬賊?真實的唐朝皇帝比他慘多了
    不過劉彧在從「豬王」升級到「人王」後,一改恭順謙卑的姿態,對外窮兵黷武,對內屠戮皇親宗室,誅殺功臣名將,成為一代無良暴君,這是後話。不止「聖人」的原型唐玄宗,安史之亂後大唐盛世不再,唐朝皇帝普遍也都不太好過。經觀察者網盤點,雖然沒一個真去過豬圈,但他們的經歷只有更慘,主動逃難/被動轉移「打卡」過的地方真不少……知名度最高的必定是玄宗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