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滅亡,唐朝建立,說不上什麼改朝換代,充其量就是利益統治集團換了一個代言人而已,把原代言人楊家還成李家。唐朝的興盛繁榮離不開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的付出和貢獻。楊堅艱苦樸素,勤勉朝政。在在位期間,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社會穩定,他當政時期又被稱為「開皇之治」。隋煬帝楊廣雖然素來被人認為殘暴不仁、荒淫無道。可是,他當政期間卻是也做出不凡的貢獻。譬如,他還是王子的時候便統帥大軍南徵伐陳,最後滅掉陳國統一全國。繼位後的他開創科舉制、開鑿大運河等,這都是他卓越貢獻的表現。楊家父子的創業和經驗成果最後落到了唐朝的手中,唐朝君主在隋朝的奠基的基礎上繼續發憤圖強,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楊堅劇照)唐朝的第一位皇帝李淵在隋末群雄割據和農民起義中藉助關隴集團和突厥的勢力脫穎而出,一舉登上黃位,最後統一全國。很多人不了解李淵的貢獻和作用,認為他就是一個平淡無奇的皇帝。實則不然,李淵是在位期間有所作為的,只不過他扮演的一個承上啟下的角色,使得人們忽略了他的功績。李淵登基後沿襲了隋朝的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不過是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後拿來用的。正是因為他的這一系列操作和奠基,才有後來唐朝的繁榮昌盛,這是他的功績。
(李淵畫像)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是李世民,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並逼迫李淵禪讓皇位給他,坐上了本來輪不到他坐的皇位。李世民雖不是一個好弟弟好哥哥好兒子,但他確是一個好皇帝。繼位以後,李世民勤務政務,勵精圖治,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萬國來朝,他的治理被稱為「貞觀之治」,他本人也被稱為「政治完人」。
(李世民劇照)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在很多人的認知裡,這位皇帝可是一個無能懦弱的傢伙兒,正是因為他的一手締造,導致唐朝被一個女子操縱和篡奪,而那些李家人差點沒被屠戮殆盡,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都說中國古代的封建色彩十分濃重,但是,唐朝卻很開放,尤其是在私生活上,違背倫理道德的事情在當時見怪不怪。武則天原是李世民的妃子,一次邂逅,當時身為太子的李治對這位小媽一見傾心。等到他繼位後,又把武則天納入到自己的後宮。
很多人就武則天的影響,對李治多持貶抑的態度。實則不然,李治在位期間也是有所作為的,而且一點也不遜於祖父李淵和父親李世民。不過,他的成就還得歸功於武則天。早年繼位李治並沒有像他被稱為「政治完人」的父親一樣的雄才大略和偉大氣魄,獨當一面。他只是在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和輔佐下,仁慈勤奮的他政績平平的度過。直到遇見武則天,他的執政生涯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治身體虛弱,有時他處理不完的政務讓武則天幫助他處理。武則天的政治天賦異稟,在幫助李治處理政務的過程中,李治處理政務也開始得心應手起來,如果不是他身體虛弱,早早撒手人寰,那麼後來成長起來的李治也就絕不會讓武則天發育的不可遏制。
(李治和武則天)在李治的執政生涯後期,他和武則天不但有著夫妻的關係,還多了一層政治搭檔的關係,再到後來,又多了一層政治對手的關係。最後,武則天楞是把體質弱的李治熬沒了,她才通過一系列手腕掌握唐朝的最高權力,權傾朝野。武則天可以說是李治的一把雙刃劍,在最初利用得好的時候,給了李治很大的助力,結果越來越操控不住這把雙刃劍,結果也付出了對等的代價。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治在位期間的功績和貢獻。軍事方面,他在位期間,平西域、滅高麗等,唐朝的疆域達到最大,這都是他的功績。法治方面,《唐律疏議》就是他在位期間編制的。《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徵,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後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文化方面,李治十分重視人才的選拔和錄用,他重建和完善了科舉制度。